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好的,这是一个更加宏大和富有战略性的故事,将姜小伍置于三国后期最关键的一场对决中。
#### 第一章:辽东来客,公孙渊的赌注
时值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出陈仓,与魏国大将军曹真对峙。东吴陆逊也在石亭大败魏国扬州牧曹休,天下震动。然而,在所有人都聚焦于关中与江东之时,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辽东,正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姜小伍自官渡一役后,被封为“河北第一上将”,享见官大三级之尊。但他深知袁绍外宽内忌,难成大器,便在袁绍集团内斗最激烈时,带着自己的亲兵和那柄天罡神斧,悄然远遁。他游历天下,最终来到了这片苦寒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渊,此人野心勃勃,表面臣服于曹魏,暗地里却想效仿其祖公孙度,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但他深知,以辽东之力,对抗强大的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需要一张足以颠覆棋局的底牌。
当姜小伍带着他那柄古朴而威严的战斧出现在公孙渊面前时,公孙渊的眼中爆发出精光。他早已听闻官渡之战中,那位凭一己之力逆转乾坤的神秘斧将,没想到竟会出现在自己的地盘。
“久闻姜将军‘天罡三十六斧’神鬼莫测,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公孙渊降阶相迎,态度极为恭敬。
姜小伍开门见山:“公孙太守,你坐拥辽东,兵精粮足,却甘心为曹魏藩臣,偏安一隅?如今诸葛亮北伐,陆逊东进,曹魏两线作战,正是你摆脱束缚,逐鹿中原的千载良机!”
这番话正中公孙渊下怀,但他仍有疑虑:“曹魏势大,司马懿更是老谋深算,我辽东纵有心,也无力与抗衡啊。”
“所以,你需要盟友。”姜小伍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而我,就是为你带来盟友的信使。”
#### 第二章:锦帆入辽,三方密盟
在姜小伍的策划下,公孙渊下定了决心。姜小伍亲自撰写了一封密信,以公孙渊的名义,分别送往成都和建业。信中,公孙渊表达了归顺蜀汉、结盟东吴的意愿,承诺将从辽东出兵,直捣魏国幽州,与诸葛亮、陆逊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为了表示诚意,姜小伍作为公孙渊的全权代表,亲自踏上了前往东吴的旅程。他乘坐的商船,在辽东湾与一支船队相遇。船头之上,一人锦衣华服,手持长弓,正是东吴的“锦帆贼”甘宁之后,新一代的水军都督——甘兴。
甘兴对这位传说中的斧将充满好奇,两人在船上把酒言欢。姜小伍向他阐述了“三北伐”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出秦川,陆逊出淮泗,公孙渊出辽西。三路大军同时并进,司马懿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必然首尾不能相顾。
甘兴被这个大胆的计划深深震撼,立刻将姜小伍引荐给孙权。孙权本就对北伐犹豫不决,但辽东的加入,让整个战略的可行性大大增加。在姜小伍的雄辩和对未来战局的精准分析下,孙权最终拍板,同意了这份“辽东密盟”。
很快,使者也带来了蜀汉的回信。诸葛亮对姜小伍的计划大加赞赏,称其为“奇谋”,并承诺一旦辽东出兵,蜀汉将倾全国之力,发动最大规模的北伐。
一个横跨蜀、吴、辽东,旨在颠覆曹魏的庞大联盟,在姜小伍的穿针引线下,正式形成。
#### 第三章:幽州血战,神斧破敌
联盟既成,大战爆发。
诸葛亮率蜀军出斜谷,直取长安,声势浩大。陆逊则率水陆大军十余万,围攻合肥,牵制魏国主力。
而辽东方向,公孙渊亲率五万步骑,以姜小伍为先锋,出卢龙塞,直扑幽州。镇守幽州的,正是魏国太傅司马懿。他早已料到辽东可能生变,但没想到公孙渊竟敢与蜀吴勾结,更没想到,先锋会是那个让他父亲司马防都忌惮不已的姜小伍。
司马懿命大将牛金率领先锋部队两万人,在辽西走廊的要冲“白狼山”设下埋伏,企图一举击溃公孙渊的锐气。
牛金是司马懿的心腹,骁勇善战。他设下十面埋伏,只等辽东军进入口袋。然而,他面对的是姜小伍。
“全军前进,不必理会两侧!”姜小伍一眼就看穿了伏兵的所在,但他却选择了最直接、最狂野的应对方式。
他催动坐下战马,一人一斧,如同一柄烧红的利刃,直插魏军阵心。天罡三十六斧再次施展,【劈山】开路,【断流】断后,【翻江】搅阵。魏军的包围圈,在他面前仿佛纸糊的一般,被硬生生撕开一道血口。
牛金大惊失色,亲自拍马迎战。他的长枪如毒蛇出洞,直刺姜小伍心口。姜小伍不闪不避,一招【巧打】,斧柄精准地磕在枪杆上,顺势一转,斧刃已带着风雷之声,削向牛金的脖颈。
牛金骇然,急忙回防,但姜小伍的斧法变幻莫测,虚招之后是实招,【盖顶】之后是【探海】。不过三合,牛金便被一斧劈于马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