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轱辘压过最后一段泥土路,“咯噔” 一声,稳稳落在了青石板上 —— 这是通往青云城的官道,比山路上的泥土路平整十倍,车轮碾过的声音都变得清脆起来。
李无桀掀开马车窗帘,往外望去 —— 远处的青云城城墙已经清晰可见。那城墙足有五丈高,用青灰色的巨石砌成,上面爬满了青苔,看起来厚重又威严,城门上方挂着一块巨大的木匾,用红漆写着 “青云城” 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一股气势。
“快到了!过了前面那片杨树林,就是青云城的东门了。” 刘老三勒住马缰绳,笑着对李无桀说,“这东门的守卫比其他门严,都是城主府的人,等会儿检查的时候,李九兄弟你少说话,我来应付就行。”
李无桀点点头,把腰间的粗布剑鞘又往下按了按 —— 他不想在进城时引起守卫注意。同时,他悄悄运转基础敛息术,确保体表的气息稳定在锻体境一重,没有丝毫泄露。
马车穿过杨树林,很快就到了东门外。这里比想象中还要热闹 —— 排队进城的队伍排了足足有几十米长,有推着独轮车的农夫,有背着包袱的行商,还有穿着劲装的修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情,有的焦急,有的兴奋,还有的和刘老三一样,带着熟悉的从容。
城门旁站着四个守卫,都是锻体境四重的修为,穿着黑色的铠甲,手里拿着长枪,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城的人。其中一个守卫正翻着一本名册,偶尔会拦住一个人盘问几句,看起来很严格。
“别紧张,就是例行检查,看看有没有通缉犯或者携带违禁品的。” 刘老三拍了拍李无桀的肩膀,跳下车,朝着守卫走过去,“官爷,我是刘老三,做布匹生意的,经常来青云城,您看这是我的路引。”
守卫接过路引,看了一眼,又抬头打量了刘老三一番,点了点头:“刘老三是吧?进去吧,下次记得早点来,别赶在晌午人多的时候。”
“哎!谢谢官爷!” 刘老三笑着道谢,转身想让李无桀下车,却被守卫拦住了。
“等等,他是谁?” 守卫的目光落在马车上的李无桀身上,眉头皱了皱,“没见过他,路引呢?”
李无桀心里一沉,他没有路引 —— 从绝龙崖底出来后,一直忙着报仇和赶路,根本没时间办路引。他刚想开口解释,刘老三已经抢先说道:“官爷,这是我远房侄子李九,第一次来青云城,想找个武馆拜师学功夫,路引还没来得及办。您看,他就是个刚入门的修士,没什么坏心眼,您通融一下?”
守卫上下打量了李无桀一番,又伸出手,放在李无桀的肩膀上 —— 他想探查李无桀的真实修为。李无桀没有反抗,任由守卫探查,同时将敛息术运转到极致,确保气息不会暴露。
“嗯,确实是锻体境一重。” 守卫收回手,脸色缓和了些,“行了,下次让他赶紧办路引,没路引下次可不让进了。”
“谢谢官爷!谢谢官爷!” 刘老三赶紧道谢,帮李无桀把行李拿下来,“李九兄弟,我先去商铺送货,你要是想找客栈,就去城里的‘悦来客栈’,就在东门大街拐个弯,价格便宜,老板人也好,你提我的名字,还能给你打个折。”
李无桀接过行李,拱了拱手:“多谢刘大叔一路上照顾,这份恩情我记着了。等我安定下来,再找您道谢。”
“客气啥!” 刘老三哈哈一笑,跳上马车,对着李无桀挥了挥手,“有事就去布匹街找我,我在‘刘记布庄’!”
看着刘老三的马车消失在城门内,李无桀深吸一口气,抬脚走进了青云城。
一进城门,一股和之前所有地方都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 热闹、繁华,还带着一丝烟火气。
东门大街宽得能容下四辆马车并行,路面全是平整的青石板,被行人踩得光滑发亮。街道两旁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门口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幌子,随风飘动。左边第一家是 “王记包子铺”,蒸笼里冒着白气,香味飘得老远,老板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抹布,大声吆喝着:“刚出锅的肉包子!皮薄馅大!一文钱两个!”
旁边是 “张记铁匠铺”,里面传来 “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和农具,有锄头、镰刀,还有锃亮的钢刀,一个光着膀子的铁匠正拿着大锤,用力砸在烧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
再往前,是 “李记药铺”,门口挂着 “千金方” 的牌匾,几个穿着长衫的伙计正忙着给客人抓药;还有 “锦绣布庄”,橱窗里挂着五颜六色的布匹,引得不少妇人驻足观看。
街道上的行人摩肩接踵,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富人,被仆人簇拥着,慢悠悠地走着;有背着背篓的妇人,手里牵着孩子,正在和小贩讨价还价;还有穿着统一劲装的修士,腰间挎着剑,脚步匆匆,看起来像是武馆的弟子 —— 他们的劲装上绣着不同的图案,有的是猛虎,有的是清风,应该就是刘老三说的猛虎武馆和清风武馆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