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89章 继续追;追到漠北王庭

大衍启元 第89章 继续追;追到漠北王庭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临安城的死寂被一阵杂乱的响动打破,却不是备战的铿锵,而是士兵们翻箱倒柜搜寻粮草的磕碰声。阿勒泰站在残破的县衙门前,看着麾下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烧毁的民房、坍塌的粮仓里四处翻找,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无奈。

“都给我仔细找!哪怕是发霉的麦饼、干硬的肉干,都给我搜出来!”阿勒泰嘶吼着,声音嘶哑。他知道,连续数日的奔逃,士兵们早已饥肠辘辘,若是再吃不上东西,不等靖安军攻城,部队自己就会溃散。

可回应他的,却是一片令人心凉的沉默。临安城早已被漠北军自己屠过一遍,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能吃的粮草早被先前的部队搜刮殆尽,如今剩下的,只有散落各处的、发霉发黑的麦饼碎屑,还有几袋被老鼠啃过的炒米,混杂着尘土与鼠粪,散发着刺鼻的霉味。

一名士兵拖着一口破锅,踉跄着跑到阿勒泰面前,锅底还沾着干涸的血渍与泥土:“右贤王,只找到这些……”他摊开手,掌心是几把发霉的麦饼碎,还有几块硬得能砸死人的风干肉,肉上甚至爬着细小的虫豸。

阿勒泰看着这些“食物”,胃里一阵翻涌,却还是强压下不适,咬着牙下令:“生火做饭!把麦饼碎、肉干都煮了,能填肚子就行!”

士兵们不敢怠慢,纷纷找地方架起破锅。有的用烧焦的木梁当柴,有的干脆拆了百姓家残破的门窗,火星引燃潮湿的木头,冒出滚滚黑烟,呛得人直咳嗽。浑浊的河水被舀进锅里,带着泥沙与腥味,再把发霉的麦饼碎、干硬的肉干丢进去,煮成一锅黑乎乎、黏糊糊的糊状物,散发着霉味与腥味混杂的怪异气息。

锅还没煮开,几名士兵便忍不住凑到锅边,伸长脖子盯着,喉咙不停滚动。他们实在太饿了,连日来只靠几口凉水和偶尔找到的草根树皮充饥,此刻哪怕是这样的食物,也成了救命的稻草。

“滚开!没煮熟不许动!”一名百夫长呵斥着,却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自己的肚子也在咕咕作响,可他知道,若是此刻争抢,只会让本就涣散的军心更加混乱。

阿勒泰走到一口锅前,看着锅里翻滚的黑糊,眉头拧成了疙瘩。他随手捡起一块掉在地上的干硬肉干,咬了一口,只觉得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喉咙像是被砂纸磨过一样难受。他猛地吐了出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屈辱与愤怒——想他漠北右贤王,何时吃过这样的东西?可再看看身后那些饿红了眼的士兵,他又只能硬生生压下怒火,转身对身旁的亲兵道:“给每个士兵分一碗,让他们赶紧吃,吃完后加固城墙缺口,防止靖安军攻城!”

士兵们排队领饭,每个人都捧着一碗黑乎乎的糊状物,有的狼吞虎咽,哪怕烫得直咧嘴,也舍不得停下;有的则皱着眉头,强忍着恶心往下咽,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了下来——他们想起了不久前从沈砚那里买来的自热火锅、泡面,那些热气腾腾、香气诱人的食物,此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这鬼东西怎么吃啊……”一名年轻的士兵小声抱怨着,刚说完就被身旁的老兵瞪了一眼:“有的吃就不错了!不想死就赶紧吃,吃饱了好守城!”

可抱怨的声音还是越来越多,夹杂着咳嗽声、呕吐声,整个临安城都被压抑的负面情绪笼罩。士兵们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看着残破的城池,听着城外靖安军营地传来的隐约欢笑声,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而城外,靖安军的营地早已炊烟袅袅,浓郁的香气顺着风飘进临安城——那是自热火锅的麻辣鲜香、泡面的酱香、自热米饭的米香,与城中的霉味、腥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墙上的漠北士兵闻着这诱人的香气,肚子叫得更响了,手中的兵器都有些握不稳,眼神里满是羡慕与绝望。

被押在靖安军营地中的巴图,也闻到了空气中的香气。他看着临安城的方向,又想起了城中士兵们吃的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心中的恨意与不甘如潮水般汹涌。他猛地挣扎起来,嘶吼道:“沈砚!你这个卑鄙小人!有本事就堂堂正正攻城,用食物羞辱我们算什么本事!”

不远处的沈砚,正端着一碗自热米饭,慢条斯理地吃着。听到巴图的嘶吼,他只是淡淡瞥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仅要在军事上压制漠北军,更要在士气上彻底打垮他们。

城中,阿勒泰看着麾下士气低落的士兵,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这一锅难以下咽的食物,根本撑不了多久,城中的粮草最多只能维持两日。两日之后,他们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只能冒险突围,可面对城外严阵以待的靖安军,突围无异于自寻死路。

夜色渐渐降临,临安城中的篝火稀稀拉拉,士兵们吃完饭后,大多蜷缩在墙角,疲惫地睡去,只有少数人在城墙上值守,眼神涣散,毫无斗志。而城外靖安军的营地,灯火通明,士兵们吃完热食后,有的在操练,有的在擦拭兵器,士气高涨,与城中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场无形的较量,在食物与士气之间悄然展开。阿勒泰知道,他和他的残兵,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而这临安城,终将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夜色如墨,临安城的城墙在月光下透着狰狞的残破。城中早已没了篝火,只有零星几处火把摇曳,映着漠北士兵们饥疲交加的脸庞——囤积的霉粮早已耗尽,最后一口带着泥沙的黑糊也已下肚,再守下去,只会活活饿死。

阿勒泰站在城门后,手中弯刀攥得发白,眼神里满是孤注一掷的疯狂。他看着身旁四千余残兵,个个面黄肌瘦,甲胄残破,连战马都耷拉着脑袋,气息奄奄,心中只剩一个念头:突围!哪怕只有一半人能逃回漠北,也比全军覆没强!

“传令下去!三更时分,从西门突围!”阿勒泰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轻骑在前,步兵紧随,冲破靖安军的包围圈,一路向北,不许回头!”

士兵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希冀,却更多的是恐惧。他们知道,城外的靖安军如狼似虎,可饿死与战死之间,他们只能选择后者。

三更刚至,临安城西门的城门悄悄打开一条缝隙,没有号角,没有呐喊,漠北轻骑牵着战马,蹑手蹑脚地走出城门,试图借着夜色掩护突围。可他们刚走出不足百丈,便被靖安军的哨兵察觉。

“有动静!漠北军突围了!”哨兵的呼喊声划破夜空,紧接着,“咻”的一声,信号箭冲天而起,在夜空中炸开一团红色的火光。

城中的阿勒泰见状,知道再也藏不住,嘶吼道:“冲!快冲!”

漠北士兵们纷纷翻身上马,朝着北方狂奔,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却杂乱无章,毫无阵型可言。有的战马刚跑几步便腿软倒地,骑手摔落尘埃,瞬间被后面的人马踩踏;有的士兵慌不择路,偏离了方向,朝着靖安军的营地冲去,刚靠近便被乱箭射杀。

靖安军的营地瞬间沸腾起来,士兵们早已备好,听到信号后立刻列队。周凯骑着闪电驹,正要率轻骑兵冲上去,却被沈砚抬手拦住。

沈砚骑着赤焰火龙驹,立在营地高处,月光洒在他的玄麟黑铁甲上,泛着冷冽的光泽。他看着夜色中狼狈奔逃的漠北军,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位将领耳中:“接着追,慢慢追。”

“慢慢追?”周凯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亮光,“世子是想耗死他们?”

“正是。”沈砚颔首,凤翅镏金镋轻轻一指北方,“他们饿着肚子奔逃,战马疲弱,士兵溃散,根本跑不远。我们不必急于冲锋,轻骑兵跟上,保持一箭之地,沿途袭扰,截杀掉队的;重骑兵与步兵随后,稳步推进,不给他们休整的机会,也不让他们有回头反扑的力气。”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笃定:“他们逃得越久,越饥饿,越疲惫,士气就越崩溃。等到了漠北边境,他们剩下的,不过是一群毫无战力的丧家之犬,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他们彻底赶回老家。”

“遵命!”众将领命,眼中满是敬佩。

周凯与赵玮立刻率领轻骑兵出发,闪电驹、青骢马在夜色中如幽灵般穿梭,始终与漠北军保持着距离。他们不冲锋,只在两侧游走,时不时射出一箭,精准地射杀落在后面的士兵;或是策马冲上前,用枪尖挑翻几名疲惫不堪的骑手,随即又快速退回,绝不恋战。

漠北军只能埋头狂奔,不敢回头,也不敢停留。他们饿极了,渴极了,战马的速度越来越慢,不少士兵开始掉队,有的倒在路边,再也没能爬起来;有的干脆扔掉兵器,跪地求饶,却被靖安军士兵毫不留情地斩杀——临安关、冀州城的惨状,容不得半分怜悯。

阿勒泰骑着战马,被亲兵护在中间,看着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心中满是绝望。他想下令反击,却发现士兵们早已没了战力,只能任由靖安军沿途截杀。身后的马蹄声如跗骨之蛆,始终紧随其后,每一次声响,都意味着有人倒下,这种无形的压力,比正面冲锋更让人崩溃。

而沈砚率领中军,跟在追击部队后方,步伐沉稳。士兵们一边追击,一边从容地补充能量——压缩饼干掰成小块,就着便携水袋的水咽下,或是撕开一包自热米饭,趁着行军间隙快速吃完。热乎的食物带来充足的体力,与前方饥疲交加的漠北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被押在中军的巴图,看着前方不断倒下的族人,听着身后靖安军沉稳的马蹄声,心中的恨意早已被绝望取代。他知道,父亲的突围,不过是另一场徒劳的奔逃,而这场漫长的追击,终将把他们最后的力气耗尽。

夜色渐渐褪去,东方泛起鱼肚白。漠北军的身影在晨光中越来越稀疏,四千余残兵,此刻已不足两千,个个面带菜色,眼神涣散,连挥舞兵器的力气都没有了。

沈砚勒住赤焰火龙驹,看着前方狼狈逃窜的漠北军,嘴角的笑意更深。他抬手示意:“加快速度,保持压力,让他们知道,这场追逐,直到他们退回漠北才算结束。”

靖安军的追击声再次响起,如同一道催命符,在荒原上回荡。阿勒泰的身影越来越远,却始终摆脱不了身后的追兵,这场跨越数州的追逐战,还在继续,而漠北军的覆灭之路,也愈发清晰。

烈日烤得云梦关的城墙发烫,砖石上残留的血迹早已干透发黑,与硝烟的焦痕交织在一起,透着说不出的诡异。城门半掩着,歪歪斜斜地挂在门框上,被风一吹,发出“嘎吱嘎吱”的哀鸣,像是在诉说这座城池曾经的惨烈。

阿勒泰带着不足两千的残兵,踉跄着抵达关下,战马早已不堪重负,纷纷瘫倒在地,口吐白沫,再也站不起来。士兵们更是惨不忍睹:有的拄着断裂的兵器勉强支撑,脚掌被碎石磨得血肉模糊,每走一步都留下一个血印;有的饿到极致,蹲在路边疯狂啃着枯草树皮,嘴角沾满泥土;还有的伤口化脓溃烂,散发着恶臭,脸色惨白如纸,眼神涣散得如同行尸走肉。

这一路被靖安军“慢慢追”得苦不堪言,没有片刻停歇,没有半点补给,饿了只能嚼草根,渴了只能喝路边浑浊的泥水,身后的马蹄声如催命符般始终萦绕,每一次回头,都能看到族人倒下的身影。如今终于到了云梦关,这座他们最先攻破的城池,本应是绝境中的喘息之地,可阿勒泰却勒住最后的战马,死死盯着半掩的城门,迟迟不敢下令进城。

“父汗,进城吧!”身边一名亲兵声音微弱,几乎要虚脱,“进了关,我们就能守住城门,至少能喘口气,找点吃的!”

阿勒泰没有应声,他的手死死攥着弯刀,指节泛白,手心全是冷汗。眼前的云梦关太静了,静得可怕。没有炊烟,没有人声,甚至连飞鸟的踪迹都没有,只有风穿过城墙缺口的呼啸声。他想起了冀州城的仓皇逃窜,想起了临安城的围堵,沈砚的影子如鬼魅般笼罩在他心头——那个男人太狡猾了,战术诡谲,总能预判他的动向,谁能保证这座云梦关,不是沈砚设下的又一个陷阱?

“说不定……沈砚早就派人占了云梦关,就等我们自投罗网!”阿勒泰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惊疑与恐惧。他太清楚沈砚的手段了,围而不攻、沿途袭扰、心理施压,一步步把他逼到绝境,现在云梦关敞开“大门”,反而让他如芒在背。

“派两个人进去探查!”阿勒泰咬了咬牙,还是不敢冒险,对着身旁两名还算健壮的士兵下令。

那两名士兵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抗拒,可在阿勒泰凶狠的目光下,只能硬着头皮,拖着疲惫的身躯,小心翼翼地朝着半掩的城门挪去。他们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手中的弯刀握得死死的,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城门后一片漆黑,只能隐约看到街道上散落的尸体与残破的器械。两名士兵走进城门,试探着喊了几声,没有任何回应。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了几十步,依旧是死寂一片,城中空无一人,只有风吹动残破旗帜的声响。

“右贤王!城里没人!”一名士兵高声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庆幸。

可阿勒泰的心依旧悬着,他眉头紧锁,盯着城门的方向,迟迟没有动静。没人?真的是没人,还是沈砚的士兵藏了起来,就等他们全部进城后关门打狗?他不敢赌,也赌不起——剩下的这不足两千残兵,是他最后的资本,一旦再落入陷阱,就真的彻底完了。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清晰的马蹄声,比之前更近、更沉!靖安军追上来了!

“父汗!靖安军来了!”亲兵的惊呼声带着绝望,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远处地平线上,玄黑色的骑兵阵列如一条黑色长蛇,正稳步逼近,旗帜上的“靖安军”三字在烈日下格外刺眼,那沉稳的步伐,像是在丈量他们的死亡之路。

阿勒泰的心脏猛地一沉,陷入了两难境地:进城,怕有埋伏;不进城,就要被靖安军追上,陷入绝境。他看着身边的残兵,个个面带恐惧,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发抖,再也没了半分漠北勇士的凶悍。

“父汗!不能等了!要么进城,要么战死!”巴图的亲兵嘶吼着,他早已被连日的奔逃与恐惧逼到了极限。

阿勒泰看着半掩的城门,又看着越来越近的靖安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可随即又被犹豫取代。他想起了沈砚那张带着嘲讽的脸,想起了沿途被斩杀的族人,想起了被俘的儿子巴图,心中的绝望与不甘如潮水般汹涌。

“再等等!再探!”阿勒泰嘶吼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还是不敢赌,哪怕身后的追兵已经近在咫尺,他也怕这云梦关,是沈砚为他准备的最后一座坟墓。

两名斥候又往里探了一段,确认城中确实空无一人,甚至连半点埋伏的痕迹都没有,再次回报:“右贤王!真的没人!只有一些残留的粮草碎屑!”

可就在这时,靖安军的前锋已经逼近到数里之外,周凯骑着闪电驹,手中三勾断魂枪直指云梦关方向,高声喝道:“阿勒泰!你已无路可逃!云梦关救不了你,乖乖投降吧!”

阿勒泰的脸色惨白如纸,看着近在眼前的城门,又看着身后步步紧逼的靖安军,心中的防线彻底崩溃。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可对沈砚的恐惧,让他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

残兵们看着犹豫不决的阿勒泰,又看着越来越近的靖安军,终于有人崩溃了,扔掉兵器,朝着云梦关疯狂冲去:“我要进城!我不想死!”

越来越多的士兵跟着冲了过去,他们已经顾不上什么埋伏,只想抓住这最后一丝活下去的希望。阿勒泰看着疯狂冲向城门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绝望,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勒动战马,朝着云梦关冲去:“进城!快进城!关闭城门!”

可就在第一批士兵即将冲进城门的瞬间,城门后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玄黑色的靖安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出,为首的正是赵玮,手中亮银虎头枪一挥,高声喝道:“阿勒泰!我说过,你逃不掉的!”

阿勒泰的瞳孔骤然收缩,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果然是陷阱!沈砚,你好狠!

云梦关下,一场最后的厮杀,瞬间爆发。

云梦关下的厮杀声震天,靖安军如虎入羊群,将慌不择路的漠北残兵分割绞杀。鲜血染红了关前的土地,残破的狼头旗被踩在马蹄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马蹄声从靖安军阵列中传来,赤焰火龙驹四蹄踏尘,稳稳地停在阵前。沈砚一身玄麟黑铁甲在烈日下泛着冷硬光泽,凤翅镏金镋斜倚在身侧,他勒住马缰,目光落在被靖安军包围在中间、狼狈不堪的阿勒泰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哈哈哈……”沈砚的笑声爽朗,却带着刺骨的嘲讽,穿透了混乱的厮杀声,“阿勒泰,真是没想到啊,你一个堂堂漠北右贤王,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驱马缓缓逼近,赤焰火龙驹的马蹄每一次落下,都像是踩在阿勒泰的心上。沈砚目光扫过阿勒泰满身的血污与尘土,扫过他凌乱的须发、渗血的伤口,以及那匹早已瘫倒在地、奄奄一息的战马,语气愈发戏谑:“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一条丧家之犬?前几日挥师南下、屠城灭寨的威风呢?怎么,现在连站都站不稳了?”

阿勒泰拄着弯刀,勉强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胸口剧烈起伏,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着沈砚,眼神里的恨意几乎要凝成实质,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却因为愤怒与疲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冲上去,将眼前这个屡次羞辱自己、毁了他一切的男人碎尸万段,可浑身的力气早已被连日的奔逃与厮杀耗尽,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干什么,别瞪我了。”沈砚嗤笑一声,语气轻描淡写,“瞪我也没用啊,你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怪得了谁?”他抬手,凤翅镏金镋的镋尖轻轻点了点地面,“当初你率军南下,烧杀抢掠,屠我三城,百姓流离失所,尸骨曝于荒野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会有今天?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这句话像是一把尖刀,狠狠刺进了阿勒泰的心脏。他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脸色愈发惨白,却依旧死死瞪着沈砚,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是受伤的野兽在绝望嘶吼。

沈砚看着他这副模样,笑意更深,语气带着几分施舍般的随意:“阿勒泰,要不这样吧,我再给你一次逃跑的机会。”

阿勒泰的瞳孔骤然收缩,难以置信地看着沈砚,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希冀,却又很快被怀疑取代——他不信沈砚会这么好心。

“你没听错,”沈砚慢悠悠地说道,凤翅镏金镋一摆,示意周围的靖安军士兵让开一条通道,通道的尽头,正是通往漠北的方向,“我放你走,不追你,也不拦你。你要是能抓住这次机会,顺利逃回漠北,我就当没见过你,怎么样?”

他看着阿勒泰震惊的表情,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怎么,不敢相信?还是觉得我在耍你?”沈砚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溃散的漠北残兵,“你现在身边还有不足千人残兵,个个疲惫不堪,毫无战力。我要杀你,易如反掌。但我不想这么做,我想让你活着回到漠北,把在这里的遭遇告诉所有漠北人——入侵我大衍疆土,践踏我大衍百姓,会是什么下场!”

“我要让你们漠北人永远记住,大衍不是你们可以随意劫掠的地方,靖安军也不是你们可以抗衡的对手!”沈砚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现在,我给你机会,跑!能跑回漠北,算你命大;跑不掉,就只能留在这里,为你犯下的罪孽赎罪!”

阿勒泰看着沈砚脸上那副胸有成竹的笑容,又看了看那条通往漠北的通道,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恨沈砚,恨他的嘲讽,恨他的手段,可此刻,沈砚的提议,却是他唯一活下去的机会。他知道,沈砚说的是实话,要杀他易如反掌,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戏耍他。

可让他就这样狼狈地逃跑,像一条丧家之犬一样逃回漠北,他又不甘心!他是漠北右贤王,征战一生,从未如此狼狈过!

“答不答应?”沈砚催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考虑,过了时间,这个机会可就没了。”

阿勒泰看着沈砚,又看了看身边那些眼神绝望的残兵,再看了看通往漠北的方向,心中的挣扎几乎要将他撕裂。活下去,还是尊严?他陷入了痛苦的抉择,而沈砚,正带着一脸嘲讽的笑容,静静等待着他的答案。

看着阿勒泰父子带着数十名残兵踉踉跄跄地消失在北方地平线,沈砚脸上的戏谑笑容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刺骨的冷冽。他勒住赤焰火龙驹,凤翅镏金镋在手中缓缓转动,镋尖划过空气,带着无声的杀意。

“世子,真就这么放他们走了?”周凯刚上前一步,便被沈砚眼中的冷光慑得顿住了脚步。

沈砚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死死盯着阿勒泰逃走的方向,直到那队人影彻底融入荒原的苍茫,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厉:“放他们走?”他嗤笑一声,那笑声里没有半分温度,“这些双手沾满大衍百姓鲜血的恶魔,岂能如此轻易纵容?”

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的周霆与几名精锐斥候统领,眼神锐利如刀:“传我密令!挑选二十名最精锐的斥候,换上漠北人的服饰,立刻跟上阿勒泰的队伍!”

“记住,全程隐蔽行踪,不许暴露,不许打扰他们,更不许擅自出手!”沈砚的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你们的任务,是一路跟踪,查清楚他们返回漠北的路线、沿途的水源与隘口,最重要的——是摸清楚漠北王庭的准确位置、王庭周边的兵力部署、粮草囤积地!有任何消息,即刻用飞鸽传书回报,不得有半分延误!”

“遵命!”几名斥候统领齐声领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亢奋,转身便要离去。

“等等!”沈砚叫住他们,语气愈发严厉,“此事事关重大,若有半点泄露,坏了我的大计,提头来见!”

“是!”斥候统领们再次躬身,随后迅速隐入荒原,如鬼魅般追向阿勒泰的队伍。

周霆、秦岳等人此刻才恍然大悟,看向沈砚的眼神中满是震惊与敬佩——原来,世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放过漠北人,所谓“放他们逃回漠北”,不过是引蛇出洞的计谋!

沈砚缓缓抬起凤翅镏金镋,直指北方,玄麟黑铁甲在烈日下泛着森冷的光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震彻天地的决绝,传遍整个云梦关下:“诸将听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每一个字都砸在众将士的心头,激起熊熊怒火。他们想起了临安关的焦土,想起了冀州城的白骨,想起了那些被屠戮的妇孺老幼,眼中的杀意再也抑制不住。

“犯我大衍者,虽远必诛!”

沈砚的声音愈发凌厉,带着毁天灭地的气势:“漠北铁骑屠我城池、杀我百姓、毁我家园,这笔血债,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今日放他们回去,不是仁慈,而是为了明日,能将他们连根拔起!”

他猛地将凤翅镏金镋重重顿在地上,“咚”的一声,震得脚下尘土飞扬:“我沈砚在此立誓——漠北,必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踏平漠北王庭!血债血偿!”周霆率先高呼,手中湛金虎头枪直指北方。

“踏平漠北!血债血偿!”四万靖安军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回荡在云梦关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的豪情,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沈砚的深意——今日的退让,是为了明日更彻底的清算!

沈砚看着麾下士气高涨的将士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期待。他知道,跟踪阿勒泰的斥候,会为他带来最关键的情报;而平定了北方边境的威胁后,他便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南方的起义军与应天府的昏庸朝廷。

一步步来,一点点清。

漠北的账,迟早要算。而那片草原上的王庭,终将在靖安军的铁蹄下,化为灰烬。

云梦关的风,似乎也变得凛冽起来,裹挟着复仇的气息,吹向遥远的漠北草原。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消息如风,裹挟着沈砚那句振聋发聩的誓言,以云梦关为起点,朝着大衍的每一个角落疾驰而去。信使快马加鞭,驿站日夜不休,不过三五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犯我大衍,虽远必诛!漠北必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句话,便响彻了应天府的宫墙,传遍了四大州的百余郡城,连最偏远的乡野村落,都能听到茶坊酒肆里的热议。

应天府的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年轻的皇帝赵瑜端坐龙椅,手中攥着那份从云梦关加急送来的奏报,指节泛白,脸色发白。殿下的文武百官分成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殿内的梁柱仿佛都在跟着嗡嗡作响。“沈砚好大的胆子!竟敢擅自立誓北伐,还扬言要灭了漠北全族!”户部尚书颤巍巍地出列,袍角扫过地面,脸上满是惊惧,“如今南方起义军未平,国库空虚,百姓困苦,若再兴师北伐,大衍必遭两面夹击,社稷危矣!陛下,万万不可纵容沈砚如此妄为!”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一众主和派官员的附和:“是啊陛下!沈砚虽解了北方边境之危,却也太过刚愎自用!漠北之地贫瘠苦寒,就算打下来也无利可图,何必徒增伤亡,耗费粮草?不如召他回京,削其兵权,再派使者与漠北议和,方能保天下太平!”

“荒谬!”兵部尚书大步出列,须发戟张,声如洪钟,“沈世子所言极是!漠北铁骑屡次南下,屠我城池,杀我百姓,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笔血债岂能不报?‘犯我大衍,虽远必诛’,这才是我大衍的骨气!若今日纵容,他日漠北卷土重来,遭殃的还是我大衍子民!陛下,臣恳请支持沈世子,筹备北伐,以雪国耻!”主战派官员纷纷响应,殿内的争论愈发激烈,唾沫星子飞溅,几乎要掀翻殿顶。赵瑜看着吵作一团的百官,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忌惮沈砚手握重兵、威望日隆,生怕其功高震主,威胁皇权;又感念靖安军解了临潼关之危,救万民于水火,更被那句“虽远必诛”激起了一丝少年意气。

沉吟良久,赵瑜终于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与犹豫:“此事重大,容后再议。传旨嘉奖沈砚及靖安军,赏粮草十万石、白银五万两,另命其严守北方边境,安抚流民,不得擅自北伐,静候朝廷后续旨意。”旨意虽下,可应天府的街头巷尾,早已是议论纷纷。士子们在酒楼里击节赞叹,称沈砚为“大衍之柱石”,挥毫写下“虽远必诛”四字,贴满街头;百姓们则想起了漠北屠城的惨状,纷纷支持北伐,街头甚至出现了“愿随沈世子出征,踏平漠北”的标语。沈砚的名字,一时之间,成了应天府最热议的话题,有人敬畏,有人钦佩,也有人在皇权的威压下,暗中忌惮。

而作为沈砚根基之地的靖安郡,反应则更为热烈。消息传到郡城时,正是赶集的日子,信使在城门口高台上展开奏报,高声宣读了沈砚的誓言,话音刚落,便点燃了全城百姓的情绪。“好!说得好!‘犯我大衍,虽远必诛’!”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激动得浑身发抖,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水,“我儿就是三年前死在漠北人手里,沈世子要报仇,我第一个支持!家里的存粮,我全捐了!”“沈世子庇佑我们靖安郡多年,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又要为天下百姓报仇,这样的好世子,我们怎能不支持?”街边的肉铺老板放下手中的屠刀,高声附和,随即割下一大块猪肉,塞进旁边的捐粮筐里。

一时间,靖安郡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欢呼声与响应声。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到靖安王府前,有的提着自家的粮食、咸菜,有的捧着疗伤的草药、布匹,还有的扛着自家的锄头、镰刀,想要捐给靖安军;年轻的小伙子们更是摩拳擦掌,挤在征兵点前,纷纷报名参军,想要跟着沈砚出征漠北,“杀尽漠北蛮夷,为死难的乡亲报仇”。靖安王府内,管家看着府门前人山人海、络绎不绝的百姓,满脸欣慰地对留守的将领道:“世子威望,竟已如此之高!民心所向,众志成城,何愁大事不成?”留守将领点头道:“世子此举,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凝聚人心。如今靖安郡上下一心,粮草、兵员源源不断,待世子平定南方,北伐漠北,定能马到成功!”

除了应天府与靖安郡,四大州的其他郡城,也被这股浪潮搅起了轩然大波。靠近北方边境的安州、凉州各郡,百姓们曾饱受漠北铁骑的侵扰,家园被毁、亲人惨死的记忆刻骨铭心。听闻沈砚要灭了漠北,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地方官员们也纷纷上书朝廷,请求支持沈砚,加固边境防线,甚至主动提出调拨本地粮草、兵员,支援靖安军,“愿与沈世子共抗漠北,保卫家园”。

而南方的扬州、荆州等郡,虽远离北方边境,却正被起义军困扰,城池被围、道路断绝的消息不断传来。百姓们听闻沈砚的誓言,既震惊于他的魄力,又期待他能早日平定南方的乱局,恢复往日的安宁。一些被起义军裹挟的百姓,甚至开始动摇,暗中联络官府,想要归顺,盼着靖安军能早日南下解救他们。不过,也有部分偏远郡城的官员,心存观望。他们既怕沈砚北伐失败,漠北卷土重来,危及自身;又怕沈砚功高震主,日后遭到朝廷清算,牵连自己。但无论如何,沈砚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大衍百姓的心中,那句“犯我大衍,虽远必诛”的誓言,更是成了激励人心的号角,在大衍的土地上久久回荡。

消息传播的尽头,云梦关下的靖安军营地,沈砚正看着各地传来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知道,这句话的威力,远不止于震慑漠北,更在于凝聚民心、震慑各方势力——应天府的赵瑜皇帝,南方的起义军,都将在这股人心所向的洪流中,感受到他的力量。“传我命令,”沈砚放下密报,眼神锐利如刀,“全军休整三日,补充粮草兵员,三日之后,即刻南下,平定起义军!待内忧肃清,便是北伐漠北,血债血偿之日!”

“遵命!”众将领齐声领命,声音震天,在云梦关的山谷间久久回荡。大衍的风云,因沈砚的一句誓言,彻底搅动。一场席卷南北、定鼎天下的风暴,已箭在弦上。

云梦关下的营地中,沈砚刚部署完南下的军令,便随手抽出一张宣纸,提笔蘸墨,寥寥数笔写下几行字,字迹凌厉洒脱,带着不加掩饰的桀骜。

“派人快马送进应天府,亲手交给赵瑜。”沈砚将信纸折起,扔给身旁的亲兵,语气平淡得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亲兵接过信纸,不敢多问,立刻转身安排快马,星夜兼程赶往应天府。

三日后,紫宸殿内,赵瑜正把玩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匕首,听着百官商议如何暗中削弱沈砚的兵权,脸色本就阴沉沉的。当太监捧着沈砚的书信匆匆呈上时,他眼底闪过一丝不耐,随手丢开匕首,接过信纸展开。

短短二十余字,如同一簇火星点燃了炸药桶——“好好当好你的皇帝!少管本大爷的事!粮草物资用不着你操心。乖乖闭上嘴。”

“嗷——!”赵瑜猛地发出一声暴怒的嘶吼,双目赤红,额角青筋突突直跳。他一把将信纸撕得粉碎,狠狠砸在地上,抬脚便将身前的御案踹翻,笔墨纸砚散落一地,发出刺耳的碰撞声。

“沈砚!狗贼!你找死!”他拔出腰间的佩剑,一剑劈在旁边的盘龙柱上,剑身嵌入木中,震得碎屑飞溅。满朝文武吓得齐刷刷跪倒在地,脑袋贴紧地面,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触怒这位出了名的暴君。

谁都清楚,赵瑜性情暴戾弑杀,心胸狭隘到了极点,但凡有人忤逆他,轻则杖责流放,重则满门抄斩。如今沈砚竟敢如此公然挑衅,简直是捋了虎须。

“一个藩王世子,仗着十万杂碎兵,便敢对朕指手画脚?还敢让朕闭嘴?”赵瑜提着滴血的佩剑,来回踱步,脚步沉重得像要踏碎地砖,“朕看他是活腻了!来人!传朕旨意,削去沈砚一切爵位,贬为庶民!即刻派禁军前往云梦关,将这狗贼擒回京城,朕要扒他的皮,抽他的筋,挫骨扬灰!”

“陛下!万万不可啊!”兵部尚书浑身发抖,却还是硬着头皮劝阻,可话没说完,便被赵瑜狠厉的眼神吓得缩了回去——谁都知道,此刻触怒龙颜,只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就在殿内死寂,无人再敢求情之际,一道清冷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陛下三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国师柳寂一袭月白道袍,缓步走入殿中。他是赵瑜唯一还算信任的人,不仅精通术数,更因多次在危局中给出精准献策,深得倚重,即便是暴戾的赵瑜,对他也会多几分克制。

柳寂走到殿中,对着赵瑜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沈砚虽狂妄无礼,触犯龙威,但其麾下十万靖安军,已是当前大衍唯一能抗衡南方起义军与漠北残部的核心战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百官的惊惧之色,继续道:“南方起义军盘踞三州,兵锋正盛;漠北阿勒泰虽败,却未根除,仍在窥探边境。若此时动沈砚,靖安军必乱,军心动荡之下,南方防线将崩,漠北亦可能趁机南下。届时内忧外患夹击,大衍江山危在旦夕,陛下的皇权,又岂能安稳?”

赵瑜握着佩剑的手微微收紧,指节泛白,赤红的眼底闪过一丝挣扎。他恨沈砚的忤逆,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尸万段,可柳寂的话,却戳中了他最在乎的东西——皇权与江山。他可以弑杀,可以记仇,却绝不能容忍自己的江山崩塌。

“难道朕就这么忍了?”赵瑜的声音依旧带着暴怒后的沙哑,语气却已缓和了几分。

“陛下暂忍一时,非为纵容沈砚,实为保全大局。”柳寂缓缓道,“待沈砚平定南方起义军,或是两败俱伤之际,陛下再寻机削其兵权,报今日之辱,易如反掌。届时他孤立无援,再无十万大军庇护,陛下想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

赵瑜沉默良久,胸口的怒火渐渐被隐忍压下,可眼底的怨毒与记仇却丝毫未减。他盯着柳寂,又看了看地上的纸屑,最终狠狠将佩剑插回剑鞘,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好!朕就听国师一言!”赵瑜咬牙切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暂且饶过沈砚这狗贼!”

他转头看向禁军统领,语气冰冷刺骨:“传朕旨意,准他南下平叛!但朝廷一粒粮食、一两白银都不会拨付!另外,暗中遣人跟在靖安军左右,密切打探动向,若有可乘之机——无论是他战败受挫,还是军心动荡,不必禀报,直接动手除了他!”

赵瑜顿了顿,眼底翻涌着阴鸷的寒光:“朕要让他知道,忤逆朕的人,就算暂时活下来,也迟早要死!这笔账,朕记在心里,迟早要连本带利讨回来!”

“遵旨!”禁军统领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满朝百官闻言,心中皆是一寒。他们清楚,赵瑜并未真正放下,只是暂时被大局牵制,这份滔天恨意已在他心中扎下深根,日后必将掀起更大的腥风血雨。而沈砚与这位暴君之间的矛盾,也已彻底激化,君臣决裂的种子,已然埋下。

柳寂看着赵瑜扭曲的侧脸,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却并未再多言。他知道,这位皇帝的狭隘与狠戾,早已注定了大衍的腐朽结局,而沈砚的出现,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应天府的旨意传到云梦关时,沈砚正率领十万靖安军行至半途。他骑在赤焰火龙驹上,凤翅镏金镋稳稳架在战马一侧的得胜钩上,镋身的凤羽纹路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光泽。听完传旨太监冷冰冰的宣读,他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嗤笑。

“粮食白银?暗中加害?”沈砚转头对身旁的周霆道,“赵瑜也就这点能耐了。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平定南方起义军。”

他抬手抚过得胜钩上的凤翅镏金镋,指尖划过冰凉的镋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至于他的‘好意’——等我收拾完起义军,回头再好好‘回报’他便是。”

十万靖安军的马蹄声再次震天响起,如同一道不可阻挡的洪流,朝着南方疾驰而去。而远在应天府的紫宸殿内,赵瑜正盯着南方的方向,手指死死攥着那把宝石匕首,指节泛白,心中的杀意与怨毒,已浓得化不开。

一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君臣反目,已在悄然酝酿。沈砚推翻大衍的伏笔,早已在赵瑜这颗狭隘记仇的心中,深深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