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75章 安州晨歇·烟火暖意

大衍启元 第75章 安州晨歇·烟火暖意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太阳刚跳出东边的山头,金红的光洒在安州地界的官道上,把六万五千靖安军的影子拉得老长。队伍刚过临安城,沈砚抬手示意暂停——官道旁有片茂密的杨树林,晨露还挂在叶子上,正好能歇脚喘口气。

士兵们动作麻利地卸了甲,甲胄堆在树荫下,泛着冷光的玄甲沾了些尘土,却丝毫不乱。周霆靠在树干上,掏出腰间的水囊喝了口,望着远处临安城的城楼笑:“过了这城,再走半天就到靖安了,兄弟们都盼着呢。”周雄则在清点干粮,刚翻开粮车的棉絮,就被沈砚拍了拍肩:“我去林子里看看地形,你们先歇着。”

沈砚绕到树林深处,确认四周没人,指尖在腰间的玉佩上轻轻一按——下一秒,他就站在了现代公寓的客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桌上还放着上次没喝完的矿泉水。他快步拿起手机,点开某团App,手指飞快地选单:紫米粥要热乎的,按万人份下单;南瓜粥得甜口,适合早上喝;皮蛋瘦肉粥多放些瘦肉;豆腐脑分咸甜两种,怕有人吃不惯;肉夹馍要肥瘦相间的,饼得酥脆;肉包子选酱肉馅,糖油饼多撒芝麻。

订单刚提交,手机就震个不停——早餐店老板发来语音,声音带着慌:“老板!您这订单也太吓人了!六万五千份?!店里就三个炉子,粥得煮到什么时候啊?”沈砚回了句“尽量快,加钱”,就听见语音那头老板喊:“小王!别管堂食了!先打包!皮蛋瘦肉粥再煮十锅!肉夹馍的炉子全打开!”

公寓里能听见手机那头的嘈杂——顾客催单的声音、打包袋摩擦的声音、油锅滋滋的声响混在一起。“老板,我这油条等半小时了!”“我的豆浆呢?”“别催了别催了!大客户的订单赶不完了!”老板一边应着顾客,一边往沈砚的订单里加了些小咸菜,发来消息:“送您些咸菜,实在忙不过来,打包袋都快堆成山了!”

沈砚等了约莫一刻钟,手机提示“订单已备好”。他点击“提取”,客厅瞬间堆满了打包好的食物——紫色的粥桶摞得比人高,肉夹馍用油纸包着,香气透过纸缝钻出来;肉包子冒着热气,糖油饼的芝麻香飘满整个客厅。他用意念把食物分成几批,先将第一批传送到树林外的空地上,再返回公寓取剩下的。

等沈砚回到树林时,周霆正盯着空地上的食物发愣。“这是……”周霆伸手摸了摸粥桶,还热乎着,打开盖子一看,紫米粥泛着软糯的光泽,香气扑鼻。沈砚笑着招手:“喊兄弟们来领,肉夹馍是新的,大家没吃过,尝尝鲜。”

消息一传开,士兵们立刻排起队,按小队领取。李奎捧着粥桶,先舀了勺紫米粥喝,软糯的米粒滑进喉咙,暖得他直咧嘴:“这粥比咱们煮的糙米粥细多了!”张恒则拿起一个肉夹馍,咬了一大口——酥脆的饼皮掉在手上,他赶紧接住,肥瘦相间的肉汁在嘴里散开,咸香十足:“好家伙!这饼里夹肉也太香了!比烤肉还够味!”

张清鸢和楚昭雪坐在马车旁,沈砚递过去两个肉夹馍,又给她们各盛了碗甜豆腐脑。“这是肉夹馍,你们尝尝。”沈砚笑着说。张清鸢小心翼翼地接过,咬了小口,酥皮簌簌地掉在帕子上,她赶紧用手接住,眼睛瞬间亮了:“这饼好脆,里面的肉也不腻,比云州的肉干还香。”楚昭雪则先喝了口豆腐脑,甜丝丝的豆花滑进嘴里,再咬口肉夹馍,满足地弯了弯眼:“这早餐比咱们带的干粮好吃多了,砚哥哥,这叫肉夹馍吗?”

士兵们捧着热粥,坐在树荫下吃得热闹。有的把肉夹馍夹在饼里吃,有的就着咸菜喝粥,还有的把糖油饼掰成小块,分给身边的战友。一个年轻士兵咬着肉夹馍,对身边的人说:“上次吃火锅就够香了,这次这肉夹馍更绝!等回了靖安,我得让我娘也做!”旁边的老兵笑着拍他:“你娘哪会做这个?还是等世子下次再给咱们带吧!”

沈砚靠在树干上,看着大家吃得满足,手里也拿着个肉夹馍。酥脆的饼皮咬下去,肉汁的香气混着芝麻的香,让他想起小时候在靖安吃的早餐。周霆走过来,递给他一碗南瓜粥:“再过半天就到家了,老王爷和老夫人肯定在城门口等着。”

沈砚点头,望着远处的队伍——六万五千人坐在树荫下,热粥的香气、肉夹馍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清新,漫在安州的晨光里。他咬了口肉夹馍,心里踏实得很:过了临安城,就到家了。

“歇够了!”沈砚扬声开口,士兵们立刻站起身,麻利地收拾好打包袋,重新穿上甲胄。周霆喊了声“启程”,马蹄声、甲胄声再次响起,队伍朝着靖安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得像手里的热粥,也像即将到家的欢喜。

太阳爬得更高了,晨露早被晒得无踪无影,安州地界的官道被晒得微微发烫。六万五千靖安军的队伍比之前走得更急,玄甲反射的日光连成一片,像流动的银带。士兵们的步伐比来时轻快,有的手按在怀里的家信上,指腹反复摩挲着信封;有的低声聊着回家要吃的菜,“我娘肯定炖了鸡汤”“我家那口子说要给我做麦饼”的念叨声,混着马蹄声飘在风里。

沈砚走在最前,黑马的鬃毛被风吹得飘起,他摸了摸马鞍上的布包——里面给家人的礼物都好好的,连软糖的包装都没皱。张清鸢和楚昭雪的马车跟在侧后,车帘掀开着,楚昭雪正把严启山送的小马木雕,跟自己绣的荷包摆在一起,小声对张清鸢说:“再走一个时辰,该能望见靖安的城楼了吧?”张清鸢点头,手里正叠着给沈玥的彩绳,眼里满是期待。

忽然,远处官道尽头扬起一阵尘土,一匹快马朝着队伍奔来,马背上的人穿着靖安王府的侍卫服,甲胄歪歪斜斜的,显然是急着赶路。“是王府的斥候!”周雄先认了出来,勒住马提醒沈砚。

那斥候骑马奔到近前,还没等马停稳就翻身下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膝盖蹭得满是尘土,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世子!属下……属下是王爷派来的,特来迎您!”他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条,手还在发颤,“王爷让属下问,您到哪了,要不要安排人来接!”

沈砚赶紧扶起他,指尖触到斥候的胳膊,全是汗湿的凉意:“起来说,我们刚过临安城,再走一个时辰就能到靖安地界。家里都好吗?”

“好!都好!”斥候喘着气,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老王爷天天在书房看地图,老夫人炖着冰糖雪梨等您,长郡主天天去城门望,三小姐画了‘欢迎二哥’的牌子,就盼着您回来!”他还不忘补充,“王爷听说您带了六万五千弟兄,已经让人打扫城外的营地,准备了热饭!”

沈砚听着,心里暖得发慌,从马鞍上取下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剩下的肉夹馍:“你先吃点垫垫,再快马回去禀报,说我们很快就到,让家里不用急。”

斥候接过肉夹馍,咬了一大口,酥脆的饼皮掉在衣襟上也顾不上擦,含糊道:“谢世子!属下这就回去!”他翻身上马,缰绳一扬,快马朝着靖安的方向奔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官道上留下一道浅痕,眨眼就没了踪影。

“加快脚程!”沈砚扬声喊,马鞭轻挥,黑马加快了步伐。士兵们听见“快到了”,劲头更足了,甲胄碰撞的声音都比之前响亮,连粮车上的饼香,都像飘得更急了些。

另一边,靖安王府的院子里,晨光已经洒满了青石板路,厨房里飘出的冰糖雪梨甜香,混着酱肘子的油香,漫得满院都是。

沈母苏氏正坐在院心的石凳上,给沈砚的棉袍缝最后几针,银线在指尖绕了圈,刚要往下扎,就听见门口侍卫的高声喊:“斥候回来了!斥候从安州回来了!”

手里的针“啪嗒”掉在棉袍上,苏氏猛地站起身,鞋跟没踩稳也顾不上,拎着棉袍就往门口跑,碎发贴在脸颊上,也只胡乱抹了把。沈伯山刚在书房里把靖安的疆域图叠好,听见喊声,手里的镇纸都没放,大步就往外走,墨色锦袍的下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风。

沈薇正趴在桌上补护肩,针脚歪歪扭扭的,听见“斥候”两个字,护肩“咚”地掉在地上,她也没捡,一把拽住旁边的沈玥:“走!去门口!你二哥要回来了!”沈玥手里的画还没画完,“欢迎二哥”的字样刚写了一半,被姐姐拽着跑,差点摔在门槛上,赶紧把画紧紧抱在怀里,小短腿跑得飞快。

王府门口,斥候刚从马上下来,还没站稳,沈伯山就走了过去,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却藏着急:“怎么样?沈砚到哪了?队伍都好吗?”

“回王爷!”斥候喘着气,挺直了腰,“世子刚过临安城,再走一个时辰就能到靖安!六万五千弟兄都好,队伍整齐得很!世子还让属下给您带话,说不用急,很快就到!”他还举起手里没吃完的肉夹馍,“世子还给了属下这个,说家里不用惦记!”

“好!好!”沈伯山捋着下颌的胡须,眼底瞬间亮了,之前的沉稳全被掩不住的笑意取代,他转身对管家喊:“快!让人去城门楼子上挂旗!再通知城里的百姓,说靖安军回来了,让大家在道旁候着!”

“我儿没事就好!”沈母走过来,握着斥候的胳膊,眼泪掉在他的甲胄上,“他瘦没瘦?有没有受伤?是不是还像走的时候那样,总忘了添衣?”斥候赶紧点头:“世子看着好得很!精神着呢,还跟属下说话呢!”

沈薇凑过来,拍了拍斥候的肩,嗓门比平时还大:“臭小子总算快到了!我还以为他要再磨蹭半天!”嘴上这么说,却转身对厨房喊:“张厨子!把我藏的酱黄瓜拿出来!再把糖油饼热上!等他回来,让他先吃口垫垫!”

沈玥抱着画,晃着两条小短腿,拽着沈薇的衣角:“姐姐!我们去城门等二哥好不好?我要把画给二哥看!”沈薇弯腰抱起妹妹,笑着点头:“走!咱们去城门等!让你二哥远远就看见你!”

院子里瞬间忙了起来——丫鬟们赶紧把晒在绳上的棉袍收下来,叠得整整齐齐;管家小跑着去安排城门的迎接;厨房里,张厨子把酱肘子从锅里捞出来,又赶紧热起糖油饼;沈伯山则站在门口,望着安州的方向,指节轻轻敲着掌心,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晨光里,王府的青砖黛瓦泛着暖光,冰糖雪梨的甜香飘得更远了——所有人都知道,再等一个时辰,就能看见那支玄甲队伍,看见那个让全家盼了四个月的身影。

日头爬到半空,靖安郡的城门楼子上飘着猩红的“靖”字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城门两侧挤满了百姓,手里捧着刚摘的槐花、热乎的姜茶,孩子们举着纸做的小旗,踮着脚往官道尽头望——远远地,先望见一抹玄色的甲胄洪流,马蹄声“咚咚”地敲在青石板上,震得城门口的石狮子都似在轻颤。

“来了!是靖安军!”人群里有人喊了声,百姓瞬间沸腾起来,欢呼声响彻城门。城楼上,沈伯山扶着城垛,目光死死锁着队伍最前的身影,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栏杆;沈母苏氏手里捧着棉袍,指节都泛了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沈薇扒着城垛往下喊,嗓门比平时还亮:“臭小子!磨磨蹭蹭的!”沈玥则举着那张画满太阳和小马的宣纸,晃着胳膊喊:“二哥!我在这!”

队伍缓缓停在城门前,六万五千靖安军列成规整的方阵,玄甲在日光下泛着冷光,却掩不住将士们眼底的热意。沈砚翻身下马,玄甲的下摆扫过地面,他抬头望向城楼,一眼就看见父母和姐姐妹妹,嘴角忍不住扬起来。

“全体将士听令!”沈砚转身,声音裹着风传得远,每个字都掷地有声,“进城后,先回西大营放置物资与行囊!本世子在此下令——给你们放三天假期!”

话音刚落,方阵里瞬间起了阵低低的骚动,将士们眼里都亮了,有人悄悄攥紧了怀里的家信。沈砚抬手压了压,继续道:“这三天,不用操练,不用值守,好好回家陪陪家人!吃口热饭,睡个安稳觉!都听清楚了吗?回答我!”

“听清楚了!”六万五千人的应答声震得空气都在颤,年轻的士兵忍不住欢呼起来,李奎更是激动得拍了拍身边张恒的肩,甲胄碰撞声里满是笑意。周霆站在队伍侧,年近六旬的人鬓角染着霜,手中湛金虎头枪的枪杆被摩挲得发亮,枪头的虎头纹在日光下泛着冷光——他曾是大衍王朝的老将军,此刻望着靖安的城门,眼里满是归心,早惦记着家里老婆子炖的熏鱼,还有等着给他熬粥的孙女凌玥。他身侧的周凌峰攥着方天画戟,十八岁的少年甲胄还沾着点云州的尘土,戟杆上新缠的红绸晃着,眼神里满是急盼,时不时往周豹身边凑。

沈砚挥了挥手,让副将带着大部队先去西大营,自己则留下周霆一家、周凯、赵玮、李奎、张恒几人。“周老将军,”沈砚看向周霆,目光扫过他身后握着兵器的儿孙们,“您带着几位叔伯和凌峰、凌云先回府,西大营的事有副将盯着,这三天好好歇着,跟家里人补顿团圆饭。”

周霆笑着点头,抬手拍了拍身旁大儿子周虎的肩。周虎三十有六,手中大刀的刀鞘包浆厚重,闻言眼角弯起来:“爹,回家就能见着娘和丫头,凌云这小子也盼着跟妹妹说云州的事呢。”他身边的周凌云握着亮银枪,十九岁的模样透着朝气,赶紧接话:“爷爷,我还想跟凌峰弟弟切磋下枪法,在云州就没比够!”一旁的周豹拎着开山斧,三十五岁的人嗓门洪亮:“别光顾着比枪,凌峰,你娘还等着看你带的云州石子呢!”周凌峰赶紧点头,攥紧了衣兜里磨圆的石子,方天画戟的戟尖轻轻碰了碰地面:“知道了爹,我还想给堂妹带糖呢!”最小的周雄握着双锤,三十二岁的脸上满是急色:“我那俩丫头指定想我了,得赶紧回去给她们递云州带的糖糕。”父子几人说着,周霆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凌玥这丫头定在门口候着,说要给我熬莲子粥。”周凌峰眼睛一亮:“堂姐熬的粥最好喝!”几人脚步轻快地往家的方向走,周虎还回头喊:“世子!三天后让凌云和凌峰给您演示下新学的招式!”

沈砚又转向周凯——这小伙子随军四个月,黑了也壮了,眼里还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周凯,你家就在城南,先回去给你爹娘报平安,你娘肯定炖了鸡汤等你。”他顿了顿,想起在云州时周凯的念叨,又补充道,“对了,记得跟伯父伯母说你和林晚姑娘的婚事,我在云州就听你提过好几回,正好这三天歇着,跟家里好好商量商量,有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周凯愣了愣,随即耳根泛红,挠了挠头:“谢世子!我回去就跟爹娘说!”说着就拎着行囊,脚步轻快地往城南跑,背影里满是雀跃。

赵玮站在一旁,依旧是沉稳的模样,腰间佩剑的剑穗垂着,随着呼吸轻轻晃。沈砚拍了拍他的肩:“你先去西大营把军册整理好,交给副将后就回家,你妻子前几日还托人问我你什么时候回来,说给你缝了件新长衫,等着给你试呢。”赵玮眼里闪过一丝暖意,点头道:“谢世子,我处理完军册就回,不耽误。”

轮到李奎时,他正摸着怀里的家信,指腹反复蹭着信封上“妻亲启”三个字,笑得合不拢嘴。“李奎,你家那口子不是说给你做鏊子贴的烙饼吗?赶紧回去,别让饼凉了,再晚一步,说不定你家小子都要去门口接你了。”沈砚打趣道。李奎哈哈笑起来,攥紧了家信:“世子放心!我跑着回去!保证能吃上热烙饼!”说着就大步往家的方向跑,甲胄碰撞的声响混着他的笑声,飘得老远。

最后剩下张恒,他手里还攥着从云州带回来的一小袋黑土,土袋上系着红绳,是他特意给家里院子准备的。“张恒,你家的麦子该收了吧?回去先帮着收麦子,你爹娘年纪大了,别让他们累着,有什么重活等弟兄们歇够了,咱们再去帮忙。”沈砚说。张恒点头,眼里满是感激:“谢世子!我早就惦记着家里的麦子了,回去正好能帮上忙,不麻烦弟兄们!”

等几人都走了,沈砚才转身望向城楼——沈玥已经跑下城楼,抱着布偶小马扑过来,一把抱住他的腿,小脑袋在他玄甲上蹭了蹭:“二哥!你终于回来了!我给你画了画,还有姐姐给你缝的护肩!”沈砚弯腰抱起妹妹,捏了捏她软乎乎的脸:“玥儿又长高了,画让二哥看看好不好?比上次画的还好看呢。”

沈母和沈薇也走了过来,沈母伸手摸了摸沈砚的脸,指尖触到玄甲的凉意,眼泪终于掉下来:“瘦了,黑了,快穿上棉袍,别冻着,家里炖的冰糖雪梨还热着,等着你回去喝呢。”沈薇则拍了拍他的肩,嘴上依旧凶巴巴的,眼里却藏不住笑意:“臭小子,还知道回来!我给你留的酱黄瓜在坛子里封着呢,回去就给你取,让你尝尝还是不是以前的味儿!”

张清鸢和楚昭雪的马车也赶了过来,楚昭雪手里捧着给沈玥的小马荷包,绣线在日光下泛着浅蓝的光;张清鸢则拎着给沈母的黄芩,瓷瓶用布包着,怕碰碎了。两人站在一旁,看着沈砚和家人团聚的模样,眼里满是温柔。

沈伯山走过来,拍了拍沈砚的肩,声音沉稳却满是欣慰:“好小子,云州的事办得好,没给沈家丢脸,也没给大衍的将士丢脸。走,回家!你娘炖的冰糖雪梨,再晚就凉了。”

沈砚点头,抱着沈玥,牵着母亲的手,身边跟着沈薇、张清鸢和楚昭雪,往王府的方向走。城门两侧的百姓还在欢呼,风里飘着槐花的香,混着家里饭菜的甜香——四个月的风霜、沙场的奔波,在踏入靖安城门的这一刻,都化作了最踏实的暖意,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跨进靖安王府大门时,院心的老槐树上还挂着晨露,风一吹,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混着厨房飘来的冰糖雪梨甜香,漫得满院都是。仆人们早候在门口,见沈砚进来,齐齐躬身:“世子回来了!”春桃先跑过来,接过沈砚手里的玄甲,又忙着给张清鸢和楚昭雪引路:“张姑娘、楚姑娘,屋里早就备好热茶了。”

沈母拉着沈砚的手没松过,指尖还在他胳膊上摸来摸去,生怕少了块肉:“快进正厅,冰糖雪梨还温在银壶里,刚炖好的酱肘子也在灶上热着。”沈伯山跟在后面,目光扫过张清鸢,又落在楚昭雪身上,眼底带着几分打量——这姑娘看着文静,手里却攥着个绣兰花纹的荷包,和沈砚马鞍上布包的纹样有些像。

进了正厅,丫鬟们麻利地摆上茶盏,沈玥抱着布偶小马,凑到楚昭雪身边,仰着小脸问:“姐姐,你是二哥在云州认识的吗?你有带糖吗?”楚昭雪被问得一笑,从袖袋里掏出颗橘子软糖,递到沈玥手里:“我叫楚昭雪,是你二哥的朋友,这糖给你吃。”

沈砚见楚昭雪有些局促,赶紧上前一步,先看向沈母和沈伯山,又扫了眼沈薇,声音比平时轻了些:“爹,娘,姐,这位是楚昭雪姑娘,在云州时多亏她和清鸢姑娘帮忙,好多事都靠她们照料。”他顿了顿,想起家人早认识张清鸢,又补充道,“清鸢姑娘你们都熟,之前她还来府里给娘送过草药。”

张清鸢站起身,微微躬身:“老王爷,老夫人,长郡主,别来无恙。”沈母赶紧摆手,拉着张清鸢的手笑:“快坐快坐,你上次送的黄芩,炖雪梨喝着正好,我还一直惦记着跟你道谢呢。”沈薇凑过来,用胳膊肘碰了碰沈砚,压低声音打趣:“行啊,去趟云州,还带回来两位姑娘,藏得挺深。”

沈砚耳根瞬间红了,伸手攥了攥衣摆,手指都有些发紧。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正厅中间,对着沈伯山和沈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虽有些发颤,却说得清楚:“爹,娘,儿子有件事想跟你们说——在云州的这些日子,清鸢和昭雪姑娘不仅帮了我很多,还……还跟我心意相通。我想娶她们二人为妻,还望爹娘成全。”

话刚说完,沈砚的脸已经红到了耳后根,他不敢抬头看家人的反应,只盯着自己的鞋尖,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料。正厅里静了片刻,只有沈玥嚼糖的声音,还有窗外槐花落地的轻响。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沈母,她猛地站起来,拉着沈砚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你说的是真的?清鸢姑娘和昭雪姑娘都愿意?”沈砚点点头,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沈母转身走向张清鸢和楚昭雪,拉着两人的手,眼眶都红了:“好孩子,你们不嫌弃砚儿这臭小子就好!娘早就看你俩顺眼了,这婚事,娘同意!”

沈伯山咳嗽了一声,脸上虽没什么表情,眼底却藏着笑意。他看向张清鸢和楚昭雪,语气比平时温和了些:“你们二人,是真心愿意跟砚儿吗?”张清鸢的脸也红了,轻轻点头:“老王爷放心,我是真心的。”楚昭雪也跟着点头,攥着帕子的手紧了紧:“我也是。”

沈薇“噗嗤”一声笑出来,拍了拍沈砚的肩:“我就说你跟清鸢姑娘不对劲,上次她来送草药,你盯着人看的眼神都直了!现在好了,一次性娶两个,够你忙的。”沈玥眨了眨眼,拉着楚昭雪的衣角问:“姐姐,你和张清鸢姐姐要当我二嫂了吗?那以后是不是有两个嫂子给我买糖?”

楚昭雪被问得一笑,摸了摸沈玥的头:“是啊,以后会经常给你买糖。”沈伯山见气氛热闹起来,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既然你们都心意相通,那这婚事就定下了。回头让管家选个好日子,风风光光地把两位姑娘娶进门,不能委屈了她们。”

沈砚终于抬起头,眼里满是惊喜,他又对着沈伯山和沈母鞠了一躬:“谢谢爹!谢谢娘!”沈母笑着抹了抹眼泪,拉着张清鸢和楚昭雪的手,絮絮叨叨地问起她们的喜好:“你们爱吃甜的还是咸的?府里的厨子手艺好,想吃什么尽管说,娘让他们给你们做。”

正厅里的气氛瞬间热络起来,丫鬟们端上了温好的冰糖雪梨,沈砚给张清鸢和楚昭雪各盛了一碗,又给沈母和沈伯山添了茶。窗外的槐花开得正盛,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得像这满室的欢喜,也像沈砚心里,终于落定的踏实。

正厅里的冰糖雪梨还冒着轻烟,甜香裹着槐花香漫在空气里,窗外忽然传来仆人的通报声:“王爷,夫人,苏主管带着苏姑娘来了!”

门帘被轻轻掀起,先走进来的是苏青庚,藏青色官服衬得他身形挺拔,手里朱漆礼盒的红绳缠了两圈,盒角“云州蜜饯”的字迹工整;紧随其后的苏凝雪,月白细棉裙的裙摆绣着几株淡青兰草,腰间挂着枚小巧的羊脂玉笛,笛身上刻着细如蚊足的“雪”字,她左手攥着素色帕子,右手袖袋里隐约露出半幅素笺,上面是清秀的簪花小楷,墨痕还带着点润意——那是她路上随手写的《槐花》短句,没来得及收起来。

沈砚抬眼的瞬间,茶盏在指尖晃了晃,温热的茶水溅在指腹也浑然不觉。他想起去年槐花宴,苏凝雪坐在槐树下抚琴,素手拨弦,《平沙落雁》的旋律漫过庭院,当时他就站在廊下,看阳光落在她垂着的眼睫上,连风都似慢了半拍。此刻见她就站在眼前,玉笛轻晃,袖袋里的素笺若隐若现,耳根瞬间红透,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摆,目光黏在她身上,挪不开半分。

“伯山兄!”苏青庚拱手笑道,声音里带着同僚间的熟稔,“砚贤侄从云州荣归,我特意带凝雪来恭迎,这蜜饯是内子做的,给孩子们解解馋。”他递过礼盒,目光扫过张清鸢和楚昭雪时,眼里闪过丝了然,却没多问,只转头对苏凝雪道:“凝雪,见过王爷、夫人。”

苏凝雪屈膝行礼,声音温婉如浸了蜜的温茶:“见过王爷,见过夫人。”沈母赶紧上前拉她的手,触到她微凉的指尖,笑着拍了拍:“快起来!早听说凝雪丫头是应天府的才女,琴弹得好,字也写得漂亮,上次听青庚兄说,你还能随口吟出《槐花赋》,真是难得!”

这话让苏凝雪的脸微微泛红,她轻声道:“伯母过奖了,不过是闲暇时喜欢摆弄这些,算不得什么本事。”说着从袖袋里取出那半幅素笺,递到沈玥面前:“这是方才写的短句,给妹妹玩。”沈玥接过来,指着上面的字问:“凝雪姐姐,这是你写的吗?比先生教我的好看多了!”

寒暄间,苏青庚忽然话锋一转,端起茶盏抿了口,放下时目光定在沈伯山身上,语气认真却不失分寸:“伯山兄,今日来还有一事相商。前些日子内子念叨着凝雪的亲事,我问她心意,这孩子红着脸说,早就倾心于砚贤侄了——去年槐花宴后,她还总跟我提,说砚贤侄听她抚琴时,眼神很认真。”

“当”的一声轻响,张清鸢手里的茶盏顿在桌面,她赶紧稳住,指尖却悄悄掐进了掌心——方才沈砚刚说要娶她和昭雪,怎么还有个苏凝雪?而且听苏青庚的话,两人去年就有交集?她眼底飞快掠过一丝震惊,随即抿紧唇线,垂下眼睫,把翻涌的情绪压了下去,只留指尖的微疼提醒自己别失态。

楚昭雪也攥紧了帕子,垂在膝头的手悄悄蜷起,指节泛出浅白。她想起在云州时,沈砚总说“往后咱们好好过日子”,可现在……她睫毛颤得比平时快,却还是努力扯出个浅笑,只是看向沈砚的目光,多了点不易察觉的委屈,像被风吹皱的湖面,藏着没说出口的话。

沈伯山愣了下,茶盏停在半空,随即看向沈砚,眼里带着询问。沈砚猛地站起身,椅子腿蹭着青石板发出“吱呀”声,他声音有些发颤,却说得格外清晰:“苏伯父,我……我对凝雪姑娘也是一见钟情!去年听她弹《平沙落雁》,看她写簪花小楷,我就记在心里了,只是没敢跟您和爹娘说。我想娶凝雪姑娘,还望爹娘成全!”

张清鸢端茶的动作慢了半拍,温热的茶水在盏里晃了晃,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时,眼底的震惊已换成平静,只是声音比平时轻了些:“砚哥哥,恭喜你,凝雪姑娘才貌双全,是很好的人。”楚昭雪也跟着点头,帕子在掌心揉出了褶皱,她轻声道:“是啊,以后我们就是姐妹了,一起照顾家里。”没人看见,楚昭雪的指尖在帕子上掐出了道浅印,藏着没说出口的生气。

沈母没察觉两人的异样,拉着苏凝雪的手更紧了,眼里满是欢喜:“真是太好了!凝雪丫头又有才又文静,能做我儿媳妇,娘高兴坏了!以后府里有你弹琴,定不会冷清!”沈薇也拍着沈砚的肩笑:“行啊臭小子,藏得够深!去年槐花宴回来就魂不守舍的,原来早就被凝雪姑娘的琴音勾走魂了!这下娶三个,家里可热闹了。”

苏青庚见沈砚态度真诚,沈家人也欢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拍着沈伯山的肩:“伯山兄,这就是缘分!凝雪能嫁给砚贤侄,我和内子也放心,她的琴棋书画,往后也能在王府里派上用场,给你们解解闷。”沈伯山笑着点头:“青庚兄放心,定要风风光光把凝雪丫头娶进门,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回头让管家选个好日子,把婚事定下来。”

窗外的槐花又飘进几朵,落在苏凝雪的月白裙摆上,淡青兰草旁多了点白,像幅温柔的画。她抬手将垂落的碎发别到耳后,玉笛轻晃,目光落在沈砚身上,带着才女特有的温婉与羞涩。而张清鸢悄悄将茶盏往远挪了挪,楚昭雪也悄悄松了松攥紧的帕子——她们把那点震惊与生气藏在端庄的神色里,等着私下里,再跟沈砚好好问个明白:去年的琴音,为何从没跟她们提过?

王府花园里的老槐树下,落满了细碎的白花瓣,风一吹,就簌簌粘在石桌沿、三人的裙摆角,连空气里都裹着股甜软的槐花香。沈砚被张清鸢、楚昭雪、苏凝雪围在石桌中间,后背抵着粗糙的树干,双手下意识举在身前像讨饶,耳尖红得能滴出血来,连攥着帕子的手都在轻轻抖——活像只被三只气鼓鼓的小兽盯上的兔子。

张清鸢先开了口,指尖捏着片卷边的槐花瓣,语气平静却带着股不容置喙的劲儿:“沈砚,你先说,去年槐花宴听凝雪姑娘抚琴动了心,怎么在云州跟我们说‘往后一处过’时,半个字没提还有位‘一见钟情’的姑娘?”她挑眉时,鬓边碎发被风晃了晃,眼神里的认真劲儿,比沈砚在云州看军报时还严肃。

楚昭雪跟着凑上前,眼眶还带着点未散的红,撅着嘴戳了戳沈砚的胳膊:“就是!在云州你还说,回了靖安就跟爹娘求亲,结果今天苏伯父一开口,你倒好,立马就说‘倾心已久’,我们俩在你这儿,算凑数的吗?”指尖的力道不大,却带着满满的委屈,戳得沈砚心尖儿发颤。

苏凝雪站在一旁,手里的素色帕子在指尖绕了两圈,语气比两人温婉些,却也没松口:“砚哥哥,我虽早对你有心,可你也该跟我说,你已有清鸢姐姐和昭雪姐姐了呀?今日在正厅,我都懵了,还以为……还以为你心里只有我一个。”她垂着眼,长睫毛颤了颤,那点藏在温柔里的委屈,比楚昭雪的直白更让沈砚慌神。

沈砚急得抓耳挠腮,后背抵着槐树硌得慌,却不敢挪半步。他咽了口唾沫,赶紧伸手去掏怀里的东西,想拿出来哄人,结果慌手慌脚间,怀里揣的云州蜜饯罐子“哗啦”掉在地上,琥珀色的蜜饯滚了一地,有的还沾了槐花瓣,像撒了把带糖的碎玉。

“我不是故意瞒的!”沈砚蹲下去捡蜜饯,声音都带了点急:“去年见凝雪是动心,可在云州跟你们相处,也真的喜欢……我是想回了靖安,找个合适的机会跟你们说,谁知道苏伯父今天突然提了……”

“不听!”

三个声音异口同声,清亮得像檐角的风铃,硬生生把沈砚的话堵在喉咙里。张清鸢的冷静、楚昭雪的委屈、苏凝雪的温婉,在这两个字里拧成了同一种“不饶人”,沈砚捡蜜饯的手猛地顿住,抬头时眼睛都睁大了,像被泼了盆凉水,整个人僵在原地,连蹲都忘了起身。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可看着三人齐刷刷瞪过来的眼神——张清鸢眉峰蹙着,楚昭雪腮帮子鼓着,苏凝雪虽垂着眼却指尖攥紧了帕子,突然就没了底气,肩膀垮下来,连声音都软了:“别啊……我真能说清楚,就听一句,就一句行不行?”

说着,他伸手想去拉楚昭雪的袖子,想递上刚捡起的蜜饯,结果楚昭雪往后一躲,他没拉住,自己重心不稳,“咚”地一声后脑勺撞在槐树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刚捡起来的几颗蜜饯又掉回地上,还滚到了苏凝雪的鞋边。

躲在不远处假山后的沈薇,赶紧捂住沈玥的嘴,憋笑得肩膀直抖,指节都泛了白。沈玥被姐姐按在怀里,小脑袋还在往外探,看着沈砚撞树的蠢样,眼睛亮晶晶的,从姐姐指缝里小声嘟囔:“二哥好笨哦,蜜饯都掉了。”沈薇赶紧“嘘”了一声,伸手把妹妹的脑袋按回去点,指了指石桌方向,示意她接着看——这出“批斗戏”,可比她在屋里补护肩有意思多了。

沈砚揉着后脑勺,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看着地上又撒了一地的蜜饯,更慌了。他蹲下去捡,嘴里还絮絮叨叨地哄:“这是云州最好的蜜饯,甜不齁人,你们尝尝……清鸢你上次说爱吃甜的,昭雪你喜欢梅子味的,凝雪你爱桂花的,我都分好的……”

结果越慌越乱,掏怀里的油纸包时,把里面裹着的手工小簪子也带了出来——那是他在云州夜里没事,照着三人的喜好刻的,张清鸢的是竹纹,楚昭雪的是梅枝,苏凝雪的是兰草,此刻全掉在石桌上,滚得东倒西歪。

张清鸢看着桌上的小簪子,眼神软了点,却还是板着脸:“先别说这些,去年槐花宴后,你有没有偷偷去看过凝雪?”楚昭雪和苏凝雪也凑过来,三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他,像三只等着要说法的小雀儿,让沈砚瞬间觉得,比在云州面对千军万马还紧张——敌军能靠计谋周旋,可眼前这三位,他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啊!

“我……我就去过一次!”沈砚急得脸都红了,赶紧坦白:“就是去年秋日,听说凝雪在城外别院练字,我绕路过去,就远远看了一眼,没敢上前……”他说着,又怕三人不信,慌得想举手发誓,结果手一抬,又碰倒了石桌上的茶盏,温热的茶水溅在他的衣摆上,留下一小片湿痕。

假山后的沈玥又想说话,被沈薇赶紧按住。沈薇看着沈砚手忙脚乱的模样,偷偷笑出了声,又赶紧压低声音对沈玥说:“走了走了,再看下去你二哥该哭了。”沈玥还恋恋不舍地回头,盯着石桌上的蜜饯,小声问:“姐姐,二哥的蜜饯会不会给我们留啊?”沈薇笑着拉她往回走:“放心,你二哥敢不给你留,姐姐帮你抢。”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了,只留下花园里的风,还卷着槐花,落在沈砚的头顶,像撒了把碎雪。

沈砚看着三人依旧带着气的模样,再想想自己刚才撞树、撒蜜饯、碰倒茶盏的蠢样,突然就没了辩解的心思,只剩下满心的愧疚。他蹲在地上,捡起那支兰草小簪,递到苏凝雪面前,声音软得像棉花:“我错了……不该瞒着你们,也不该慌里慌张的。你们想怎么罚我都行,罚我抄书、罚我跑腿、罚我以后天天给你们买蜜饯……别生气了好不好?”

张清鸢先弯腰捡起那支竹纹簪子,指尖摩挲着簪子上的纹路,语气缓和了点:“先起来,地上凉。”楚昭雪也捡起梅枝簪子,憋了憋嘴:“罚你以后不许再瞒我们任何事。”苏凝雪接过兰草簪子,轻轻点了点头,眼里的委屈也散了些。

沈砚一听,立马从地上爬起来,后脑勺还疼着,却笑得像个傻子:“好好好!我都听你们的!以后什么事都不瞒你们!”风又吹过槐树,花瓣落在三人的发间,也落在沈砚的肩头,带着甜香的空气里,终于没了之前的紧张,只剩下满室的温柔,裹着午后的阳光,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正厅里还留着冰糖雪梨的甜香,沈母苏氏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沈砚的棉袍,细细挑着上面没捋顺的银线;沈伯山则坐在书桌后,翻看着沈砚从云州带回来的军报,指尖偶尔在纸页上轻点,嘴角还带着几分欣慰——儿子不仅平安归来,还把六万五千靖安军带得整整齐齐,没丢沈家的脸。

忽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混着沈薇的笑声,沈母抬头刚要喊“慢点跑”,就见沈薇拽着沈玥冲了进来,前者笑得直揉肚子,后者手里还攥着颗没吃完的荔枝软糖,小脸蛋红扑扑的,连鞋尖沾了槐花瓣都没察觉。

“爹!娘!你们是没看见!沈砚那臭小子在花园里,可太丢人了!”沈薇刚站稳就嚷嚷起来,声音里满是笑意,连说话都带着喘,“他被清鸢、昭雪还有凝雪三个围着,跟个做错事的兔子似的,后背抵着槐树,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沈母放下手里的棉袍,赶紧拉过沈薇,递了杯温茶过去:“慢点说,喘匀了气!他怎么丢人了?没跟姑娘们吵架吧?”沈伯山也抬了抬头,目光从军报上移开,落在沈薇身上,虽没说话,却也等着听下文。

“吵倒没吵,就是慌得不行!”沈薇喝了口茶,又笑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模仿着,“他想解释,结果清鸢她们三个异口同声说‘不听’,把他堵得没话说!后来他想拉昭雪的袖子递蜜饯,没拉住自己踉跄着撞树上了,后脑勺‘咚’的一声,听得我都疼!”

沈玥在一旁赶紧补充,小奶音又急又亮:“娘!二哥还把蜜饯撒了一地,滚得到处都是!还有小簪子,竹的、梅的、兰的,掉在石桌上滚来滚去,二哥捡了半天都没捡利索,还碰倒了茶盏,茶水洒了一衣襟!”她说着,还踮起脚,比划着沈砚撞树时龇牙咧嘴的模样,惹得沈薇又笑出了声。

沈母一听“撞树”,立马急了,站起身就想去花园:“哎哟!撞疼了吧?这孩子,怎么这么毛躁!我得让人去给他揉揉,别肿起来了!”说着就要喊丫鬟,却被沈薇一把拉住:“娘您别急!他看着疼,其实没大事,还蹲在地上跟人姑娘们撒娇呢,说‘罚我抄书跑腿都行,别生气了’,那语气软得,我都没见过他那样!”

沈母这才松了口气,坐下时忍不住笑了,手指点了点沈薇:“你呀,就知道看你弟弟的笑话!他那是在乎姑娘们,才慌了神,换作平时在军营,哪会这么毛躁?”话虽这么说,眼里却满是宠溺,又转头对旁边的丫鬟吩咐,“去厨房端几碗热的杏仁酪,送到花园的槐树下,再拿盒消肿的药膏过去,看看世子的后脑勺红没红。”

沈伯山放下手里的军报,指尖在桌沿上轻轻敲了敲,嘴角难得露出几分明显的笑意——方才在正厅,他就瞧出沈砚对三个姑娘都是真心,只是这孩子性子直,没学会怎么平衡,现在被“教训”一顿,反倒不是坏事。“男孩子家,年轻时受点‘教训’也好,”他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通透,“往后才知道怎么疼人,怎么把心放在该放的地方。”

“就是!”沈薇接过话茬,又想起什么,笑得更欢了,“他后来还跟人姑娘们坦白,去年秋日偷偷去看过凝雪练字,就远远看了一眼,没敢上前!结果刚说完,又碰倒了茶盏,把自己吓得一哆嗦,那样子,比玥儿还像个孩子!”

沈玥在一旁点头如捣蒜,小脑袋晃得像拨浪鼓:“二哥还说,要天天给姐姐们买蜜饯!娘,二哥的蜜饯可甜了,他会不会给我留呀?”沈母笑着捏了捏她的脸:“放心,你二哥要是敢不给你留,娘帮你跟他要!”

正厅里的笑声飘出窗外,混着院外的槐花香,暖融融的。沈伯山重新拿起军报,可目光落在纸页上,却没立刻看进去——想起儿子刚才在正厅红着脸说“想娶她们二人为妻”的模样,又想起沈薇说的“撞树撒娇”,这位平日里威严的王爷,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沈母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花园的方向,眼里满是温柔——儿子平安归来,还能遇到真心相待的姑娘,往后家里添了人气,定是更热闹了。丫鬟端着杏仁酪和药膏往外走时,她还特意叮嘱:“别说是我让送的,就说是府里刚做的,给姑娘们尝尝鲜。”

沈薇和沈玥还在正厅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补着细节,前者学沈砚的委屈语气,后者学姑娘们的“不听”,笑声此起彼伏,漫在满是甜香的正厅里,也漫在这难得的、安稳又热闹的午后时光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