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56章 永安城捷报;沈伯山夫妻俩懵了

大衍启元 第56章 永安城捷报;沈伯山夫妻俩懵了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沈砚收兵回营时,斥候早已快马将阵前的事报给了中军帐的周霆等人。帐外的空地上,周霆正握着虎头湛金枪检查枪头,周虎拎着长柄大刀、周豹扛着开山斧、周雄提着双锤,周凌云、周凌峰握着枪戟,周凯攥着三勾断魂枪,几人刚听完斥候的回报,脸上的表情瞬间炸开了锅。

“你说啥?王承宗那老小子打不过,竟说自己‘没吃饭’?”周虎率先炸了毛,长柄大刀往地上一戳,刀鞘砸得黄土溅起,嗓门洪亮得能震碎帐帘,“老子活了四十多年,没见过这么窝囊的主将!打不过就认怂,找这么个荒唐理由,丢尽了武将的脸!”

周豹也跟着啐了口,开山斧的斧刃在阳光下闪着光,语气满是不屑:“呸!亏他还是永安城主将,手里握着五万兵马,连跟世子正面打一场的胆子都没有!‘没吃饭’?我看是没胆子!世子连斩他五员大将,他是被吓破了胆,找个借口溜回城里躲着,跟缩头乌龟似的!”

周雄举着双锤愣了愣,憨厚的脸上满是荒唐:“没……没吃饭就不敢打了?那咱们打仗前都不用准备别的,先问对方吃没吃饭呗?这王承宗,也太不是个玩意儿了!世子穿着玄鳞寒铁甲,提着凤翅镏金镋,一下斩了五个,他倒好,直接跑了,连刀都扔了,丢人!”

周霆捋着花白胡子,手里的虎头湛金枪转了个圈,眼底闪过一丝冷笑,语气带着老将的鄙夷:“哼,石秉忠选这么个草包当主将,也是瞎了眼。两军阵前,胜负乃兵家常事,可怯战还找这种蹩脚理由,不仅会寒了自己士兵的心,更会让咱们靖安军的士气更盛——他这不是躲,是把永安城的脸都丢尽了!”

周凌峰扛着方天画戟,忍不住笑出了声,红缨晃得厉害:“哈哈哈!‘没吃饭’!以后咱们跟人打仗,先喊一句‘你吃饭了吗’,说不定对方直接就跑了!这王承宗也太逗了,世子才刚热身,他就跑了,连让我跟他过两招的机会都没有!”

周凌云握着长枪,眉头皱了皱,语气里也带着嘲讽:“身为武将,当以战死沙场为荣,就算打不过,也该有几分骨气。王承宗这样临阵脱逃,还找借口,只会让他手下的士兵更怕死,等咱们明日攻城,他们怕是连守城的胆子都没有了。”

周凯也难得地勾了勾嘴角,三勾断魂枪的枪尖在地上戳了戳,冷声道:“‘没吃饭’?我看是他心里没底,知道打不过世子,又不想死,才想出这么个荒唐理由。这种人守永安城,咱们拿下它,不过是早晚的事。”

正说着,沈砚穿着玄鳞寒铁甲走了过来,凤翅镏金镋斜扛在肩上,甲片上的血渍还没擦干净。周霆等人立刻迎上去,周虎率先拍了拍沈砚的肩甲,笑着道:“世子!您刚才连斩五将的事,咱们都听说了!那叫一个痛快!就是可惜了,让王承宗那草包用‘没吃饭’的借口跑了,不然您定能再斩了他,直接破了永安城!”

沈砚无奈地笑了笑,摇了摇头:“那草包跑得比兔子还快,算了,明日攻城,再找他算账。”

周豹扛着开山斧,哈哈笑道:“明日他要是再敢出来,咱们先问他吃没吃饭!要是没吃,咱们赏他两记斧头,让他知道‘没吃饭’也得死!”

众人都笑了起来,帐外的空气里满是对王承宗的嗤之以鼻,还有对明日攻城的信心——连主将都是个“没吃饭”就怯战的草包,这永安城,根本挡不住靖安军的兵锋。

沈砚听着周霆等人对王承宗的嘲笑,嘴角勾了勾,抬手压了压营中的喧闹,声音带着股干脆的爽朗:“行了,管他吃没吃,咱们得吃饭了——士兵们从早上列阵到现在,早饿坏了,是不是啊,兄弟们?”

这话刚落,四万多靖安军士兵瞬间挺直了腰板,齐声吼出一个字:“是!”

声浪撞在营寨的旗帜上,震得布幡簌簌作响,连地上的黄土都似要颤三颤。沈砚笑着点头,转头对周霆道:“周将军,你带弟兄们在营中整队休整,我去主营‘对接后方物资’,让火头军今晚加个硬菜,犒劳大伙。”说罢,他冲张清鸢和楚昭雪递了个眼神,“你俩也来看看,正好帮着清点下东西。”

两人应声跟上,张清鸢身后的三十名侍从也规矩地缀在后面,心里都犯着嘀咕——今早他们才帮着火头军清点过粮草,无非是晒干的咸肉、硬邦邦的麦饼,最多有两筐蔫了的青菜,哪来什么“能加硬菜”的物资?

沈砚绕到主营帐后,借口“物资清点需避人”,让侍从们守在帐外十米处,自己掀帘进了帐。帐内空无一人,他迅速摸出藏在玄鳞寒铁甲内侧的手机——屏幕亮起来时,还能映出他甲胄上未擦净的血痕。指尖在界面上快速滑动,点开私人空间里的“生鲜超市”: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选了三十斤,够做一大锅红烧肉;鸡腿肉二十斤,用来炸辣子鸡正合适;番茄、鸡蛋、青椒、大蒜装了满满两箱,连做麻婆豆腐的嫩豆腐、煎带鱼的鲜鱼都没落下;主食原料更不含糊,大米十斤、高筋面粉二十斤,甚至连酵母粉、冰糖、生抽这些调料都加了购。

虚拟订单提交的瞬间,帐角阴影里悄无声息地多出几个印着“军需物资”的木箱子——打开一看,五花肉还带着冷链的凉气,番茄水灵得能掐出汁,酵母粉装在油纸袋里,连标签都换成了“发酵面引”,半点看不出现代痕迹。沈砚快速把箱子搬到帐后藏好,又在手机上点了“已签收”,屏幕瞬间暗下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错觉。

“老张头,来主营搬物资!”沈砚掀帘喊了一声,火头军头领老张头立马拎着炊帚跑过来,看到木箱子里的食材时,眼睛都直了:“世子,这……这是后方送来的?五花肉还带着凉呢,番茄这么水灵,以前军需里可没这好东西!”

“是父王特意让人加急送的‘特供物资’,知道咱们打了胜仗。”沈砚帮着搬箱子,压低声音嘱咐,“你把火头军都叫到炊帐,我教你们做几道菜,保准弟兄们爱吃。”

老张头哪敢怠慢,一路小跑着去叫人。楚昭雪凑到木箱边,戳了戳水灵的番茄,眼睛亮晶晶的:“砚哥哥,这番茄看着比京城御花园里种的还新鲜!你怎么还懂这些?我以前连厨房门槛都没踏过。”

张清鸢也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沈砚手上——那双手平时握的是能连斩五将的凤翅镏金镋,此刻却小心地拎着装五花肉的油纸,指节分明,连碰着食材的动作都透着股少见的细致。她认识沈砚多年,只见过他披甲上阵的凌厉、议事决策的沉稳,从没想过他会跟“厨房”“做菜”沾上边,这种反差让她眉梢微挑,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

到了炊帐,火头军们早已围在灶台边,手里攥着锅铲、菜刀,紧张得手心冒汗。沈砚撸起玄色战裙的下摆,站到最中间的灶台前,先拿起一块五花肉:“这肉要做红烧肉,先切成两指宽的块,冷水下锅焯出血沫,记住,火别太大,不然肉会老。”

他示范着切肉,刀工利落得不像新手,五花肉块大小均匀,边缘齐整。楚昭雪忍不住凑到灶台边,踮着脚看:“砚哥哥,你切得好整齐!我娘以前让厨子切肉,都没这么匀。”

沈砚笑着没说话,等肉焯好捞出,又教老张头炒糖色:“冰糖放锅里,加少许水,小火熬到冰糖化了,变成深褐色,冒小泡的时候再下肉,不然会苦。”他握着老张头的手,带着他慢慢搅动锅铲,冰糖融化的甜香渐渐漫开,五花肉裹上糖色的瞬间,油亮得晃眼。

张清鸢站在炊帐门口,看着沈砚专注的侧脸——他眉头微蹙,眼神盯着锅里的肉,连肩甲上的兽首纹都似柔和了几分。平时在战场上,他是让人敬畏的世子,此刻围着灶台转,却透着股烟火气的亲切,这种陌生的模样,让她攥着双手剑剑柄的手不自觉松了松。

接下来的辣子鸡更热闹:沈砚教火头军把鸡腿肉切成丁,裹上用面粉和鸡蛋调的糊,下油锅炸到金黄酥脆,再跟青红辣椒、花椒一起爆炒,椒香混着肉香,瞬间飘出了炊帐。帐外的侍从们早被香味勾得直咽口水,连守在远处的士兵都频频往这边望。

“还有这个番茄炒蛋,”沈砚拿起两个番茄,“先把番茄烫一下去皮,切成块,鸡蛋打散加少许盐,先炒鸡蛋盛出来,再炒番茄出汁,最后把鸡蛋倒回去,大火快炒就行,酸甜口的,下饭。”

楚昭雪看得手痒,忍不住问:“砚哥哥,我能试试吗?”沈砚把锅铲递给她,耐心指导:“火别太大,鸡蛋别炒老了。”看着楚昭雪笨手笨脚地翻动鸡蛋,他还伸手扶了扶她的手腕,教她调整翻炒的角度。

张清鸢看着这一幕,嘴角悄悄勾了勾——她从没见过沈砚对谁这么有耐心,连教做菜都细致得像在讲解战术。再看锅里的菜:红烧肉咕嘟着冒热气,辣子鸡红亮诱人,番茄炒蛋红黄相间,还有火头军按沈砚教的法子发面、包包子,虽然包子形状歪歪扭扭,却个个塞得满馅,整个炊帐里满是热气和香味,竟比战场上的厮杀声更让人觉得安心。

天黑时,饭菜终于端上了营中的空地。大盆的红烧肉泛着油光,辣子鸡堆得冒尖,番茄炒蛋、麻婆豆腐、香煎带鱼摆了一排,还有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白花花的米饭,甚至连甜口的豆沙包都有。

士兵们排着队领饭,每个人的碗里都能堆上两三样菜,米饭管够。张清鸢的侍从捧着碗,吃得狼吞虎咽,一个劲地念叨:“太香了!这辈子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

楚昭雪咬着一个豆沙包,眼睛弯成了月牙:“砚哥哥,这豆沙包也好吃!明天还能做吗?”

张清鸢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肉质软烂,酱香里带着点甜,一点都不腻——她抬头看向沈砚,见他正给周凌峰夹菜,脸上带着笑意,心里忽然觉得,跟着这样的世子,就算是行军打仗,好像也没那么苦了。

沈砚看着眼前满营的欢笑声,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有这空间在,不仅能打胜仗,还能让弟兄们吃上热乎的好饭,值了。

营地里满是碗筷碰撞的脆响和士兵们的欢笑声,楚昭雪捧着碗,正凑在周凌峰身边,跟他抢最后一个豆沙包,笑得眉眼弯弯:“周凌峰,你都吃两个了,这个该给我!”周凌峰举着包子躲:“我是帮你尝尝有没有坏!”两人闹作一团,全然没了之前阵前的紧张,倒像寻常人家的小辈。

沈砚端着两盒饭从队伍里走出来——一碗里特意多舀了两勺红烧肉,还夹了几块香煎带鱼,连米饭都压得满满当当,另一碗则是按楚昭雪的口味,多放了番茄炒蛋和一个豆沙包。他先把楚昭雪的那份递过去,笑着说:“别跟他抢了,给你留了豆沙包。”

楚昭雪眼睛一亮,接过碗就咬了口包子,含糊道:“还是砚哥哥好!”她看了眼沈砚手里另一碗明显更丰盛的饭,又扫了眼坐在不远处、独自慢慢吃饭的张清鸢,立刻会意,冲沈砚挤了挤眼:“你快过去吧,我跟周凌峰在这儿吃就行!”语气自然得像是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没有半分扭捏。

沈砚笑着点头,端着饭走到张清鸢身边,轻轻在她旁边的土坡上坐下——玄鳞寒铁甲碰到地面时,发出一声轻响。他把饭递到张清鸢面前,还顺手递过去一双干净的木筷,声音放得温和:“刚看你只夹了青菜,给你多盛了点肉,对不起。”

“对不起?”张清鸢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猛地抬头看向沈砚,眼里满是惊讶——她以为沈砚只会记着打仗、记着军务,从没想过他会注意到自己吃了什么,更没想过他会跟自己说“对不起”。她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这声“对不起”里的意思:是为之前比武时让她受的委屈,是为周霆提“两娶”时没先问她的想法,也是为一直没跟她好好说过一句软话。

她的耳尖悄悄红了,赶紧低下头,接过饭碗,却没立刻吃,只是用筷子轻轻拨着米饭上的红烧肉。平时在战场上敢跟敌军硬拼的张清鸢,此刻倒像个被戳中心事的小姑娘,声音低低的:“你……没必要跟我说这个。”

“有必要。”沈砚看着她头顶的发旋,语气认真,“之前比武让你受了气,后来的事也没跟你好好商量,是我考虑不周。”

旁边的楚昭雪瞥见这一幕,偷偷冲沈砚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又拽着周凌峰往远处挪了挪,给两人留了空间。张清鸢听到沈砚的话,心里的那点别扭渐渐散了,她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还是刚才那个软烂入味的口感,却好像比自己碗里的更香甜些。她没再说话,只是吃饭的速度慢了些,嘴角却悄悄往上弯了一点,连握着筷子的手都放松了。

沈砚见她没再抵触,也松了口气,拿起自己的碗慢慢吃起来。营地里的欢笑声还在耳边,远处的篝火已经点了起来,映得两人的影子落在地上,挨得很近,再也没有之前的疏离。

靖安王府的书房里,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案上,沈伯山刚放下批阅完的军报,就见侍从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信进来:“王爷,前线周将军派人快马送来的信。”

他捏着信笺,指尖触到火漆上“急”字的纹路,以为是永安城战事有变故,拆封时动作都带着几分凝重。可越往下看,眉头却渐渐舒展,看到“世子婚事已定,张清鸢姑娘与楚昭雪姑娘均愿为世子妃”时,还笑着摇了摇头,直到目光落在“楚昭雪姑娘即青狼岭收服之三千山匪头领”这一句,才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青狼岭那个女匪首?”沈伯山把信纸往案上一放,倒来了兴致,“我记得砚儿之前送来的军报提过,说那姑娘能把三千散匪管得服服帖帖,还主动归降,帮着清缴了周边小股乱匪,倒是个有本事的。”

这时苏氏端着茶走进来,见他对着信纸若有所思,凑过来问:“王爷,可是砚儿那边有消息了?是不是战事不顺?”

“不是不顺,是好事。”沈伯山把信纸递给她,语气里带着点笑意,“周霆这老小子,瞒着砚儿给咱们报信,说砚儿的婚事定了,两个世子妃,一个是带亲卫投奔的张清鸢,另一个……你猜猜是谁?”

苏氏接过信纸,逐字看着,读到“楚昭雪即青狼岭山匪头领”时,手里的茶盏晃了一下,茶水差点洒出来:“青狼岭的女匪首?就是砚儿说的那个,能打仗、还懂调度的姑娘?”

“正是。”沈伯山点头,拿起案上的军报,“之前砚儿的军报里夸过她,说她熟悉山林地形,帮着靖安军绕后截过敌军粮草,还亲手斩了两个小匪首,性子烈,却懂分寸。”

苏氏又把信仔细看了一遍,尤其是周霆写的“楚姑娘虽出身草莽,却心思细腻,世子行军途中的起居多有照料,上阵时亦能持枪护其左右,与张清鸢姑娘一文一武(此处“文”指楚昭雪懂调度,非柔弱),相得益彰”,眉头渐渐松开,嘴角也勾了起来:“我当是什么人,原来是她!之前听砚儿提过,我还担心是个粗野的姑娘,没想到这么贴心,还能帮着砚儿打仗。”

她放下信纸,语气里满是满意:“比京城那些只会吟诗作画、连骑马都怕摔的姑娘强多了!砚儿在前线辛苦,身边有个能打能照料的,我才放心。再说,出身算什么?她能主动归降,还带着三千人帮着靖安军,可见品性不坏,比那些表面端庄、背后算计的大家闺秀强百倍。”

“你倒是想得开。”沈伯山看着她喜不自胜的样子,眼底也满是笑意,“我还以为你会在意她‘匪首’的身份。”

“在意什么?”苏氏白了他一眼,转身就往外走,“我儿子喜欢,她又能帮着我儿子,这就够了!我得赶紧让人去准备见面礼,清鸢姑娘是武将出身,给她备些趁手的兵器配饰;昭雪姑娘……她之前是山匪,怕是没穿过好料子,给她多备些云锦、蜀锦的衣料,再挑些精致的首饰,别让她觉得咱们王府慢待了她。”

“你慢点,先让人去打听下她们的喜好,别送错了。”沈伯山叫住她,又拿起信纸,“周霆还说,等破了永安城,就带砚儿和两个姑娘回府完婚。我得给周霆回封信,让他多照看着点,尤其是昭雪姑娘,刚从草莽归降,在军中怕是还有人不服,让砚儿多护着点。”

苏氏停下脚步,点头道:“对对,你可得跟砚儿说,别让昭雪姑娘受委屈。她一个姑娘家,带着三千人归降,不容易。”

书房里,沈伯山提笔蘸墨,信纸上落下“周霆吾兄”四个字,想起儿子能娶到两个既能并肩作战、又能贴心照料的姑娘,忍不住又笑了——这趟永安之行,砚儿不仅立了战功,还解决了终身大事,倒是比他当年强多了。

而苏氏早已吩咐下人去库房挑拣礼物,嘴里还絮絮叨叨地规划着:“东边那两座跨院正好,一个给清鸢,一个给昭雪,都按世子妃的规制收拾,床品要软和的,窗纱选她们喜欢的颜色……” 满是对未来儿媳的期待,半点没有因为楚昭雪的出身而有丝毫嫌弃。

沈砚刚在主营帐标注完云州十三郡的地图——永安城不过是第二关,后续还有十一郡待破,指尖还沾着墨汁,就见斥候捧着封信匆匆跑进来:“世子!后方快马送的信,说是给周将军的,小的见您在主营,先给您送来了!”

“给周将军的?”沈砚接过信,见火漆上印着靖安王府的纹章,心里莫名一紧。拆开信纸,父亲沈伯山的字迹跃然纸上,开头还在问永安城战事,读到“周霆吾兄提及砚儿婚事,二媳品性皆佳,吾与苏氏甚慰”时,他还只是无奈挑眉,可看到“待砚儿破云州十三郡,便回府完婚”,手里的信纸“唰”地皱成了团。

“好你个周霆!”沈砚低骂一声,指节捏得发白,语气里满是又气又笑的无奈,“现在才刚拿下永安城,连十三郡的第二关都没站稳,他倒先跟我爹娘提‘完婚’了!这老小子,是嫌我前线事不够多是吧?”

帐帘被掀开,楚昭雪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军报走进来,见他对着信纸皱眉,凑过来好奇地问:“砚哥哥,怎么了?谁惹你了?”

沈砚把信纸扔在案上,指了指“破云州十三郡回府完婚”那行字:“你看!周老将军倒会替我做主,现在才第二关,他就跟我爹娘说要完婚,我还没跟他商量呢!”

楚昭雪拿起信纸看了两眼,忍不住笑出声:“周将军也是好心嘛,怕王爷王妃担心你。再说,王爷王妃也没说现在就完婚,是说等破了十三郡,这不是还早着嘛。”

“早着也不行!”沈砚翻了个白眼,却没真动气——心里其实清楚周霆是怕父母惦记,只是这“先斩后奏”的操作实在让他哭笑不得,“我还想等拿下几座郡城,再跟爹娘细说,现在倒好,他直接把话挑明了,我倒成了最后一个知道的!”

正说着,周霆握着虎头湛金枪走进来,刚要禀报明日巡查防线的事,就见沈砚举着皱成团的信纸,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周老将军,军务之余,还劳您费心我的婚事,连跟我爹娘报信都替我代劳了?怎么,觉得我现在打完第二关,就能直接回府完婚了?”

周霆愣了一下,随即摸了摸胡子,哈哈笑道:“世子误会了!老臣哪敢替您做主?只是王爷之前来信总问您的近况,老臣想着,您婚事定了是好事,让王爷王妃知道,他们能少惦记些,您在前线也能更安心。至于完婚,那不得等您破了十三郡,风风光光地回去嘛!”

“哦?风风光光?”沈砚挑眉,把信纸递给他,“那信上‘待破十三郡回府完婚’,是我爹自己想的?”

“老臣提了一嘴‘世子定当能破十三郡,届时携儿媳回府,是王府之幸’,没想到王爷倒记在心上了。”周霆笑着解释,语气里满是真心,“世子,您想啊,两位姑娘一个能陪您上阵,一个能帮您调度,您有她们在身边,破十三郡也更有底气。老臣跟王爷提这事,也是想让后方放心,您在前线不是孤身一人。”

沈砚看着周霆诚恳的样子,心里的那点气早就散了,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行了,算您老有心。只是现在才第二关,后续还有十一郡,完婚的事太早了,先专心打仗吧。”

“那是自然!”周霆挺直腰板,虎头湛金枪往地上一戳,“明日老臣就带周豹去查探下一关的路况,定帮您早日破了十三郡!至于婚事,老臣不会再多嘴,等您自己跟王爷说!”

楚昭雪在一旁偷笑,凑到沈砚身边小声说:“我就说周将军是好心吧。不过,等破了十三郡回府完婚,好像也挺好的,到时候咱们就能光明正大地……”

她话说到一半,耳尖红了,赶紧闭了嘴。沈砚看她这模样,心里的无奈也化成了暖意,指了指案上的云州地图:“先别想完婚的事,把剩下的十一郡拿下来再说。等真破了十三郡,我亲自带你和清鸢回府。”

帐外的风卷着军旗声传来,沈砚拿起皱成团的信纸,小心翼翼地展平——虽然被周霆“多管闲事”,但信里父母的认可、周霆的真心,还有身边人的陪伴,都让他觉得,这云州十三郡的仗,就算再难打,也有了盼头。

天还没亮透,永安城外的靖安军营地就已沸腾。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沈砚已穿戴好玄鳞寒铁甲,凤翅镏金镋斜扛在肩,站在高台上望着前方黑沉沉的城墙——城头上隐约能看到敌军晃动的人影,连滚石、热油桶的轮廓都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传我命令!”沈砚的声音穿透晨雾,清晰地传到每个士兵耳中,“投石机队先轰城墙,弓箭队压制城头火力,云梯队准备冲锋!周虎带步兵破城门,周豹领骑兵绕至城侧,防止敌军突围!”

“喏!”士兵们齐声应和,甲胄碰撞声、武器出鞘声混在一起,连空气都似染上了肃杀。周霆握着虎头湛金枪,拍了拍沈砚的肩:“世子放心,今日定破永安城!”

随着沈砚一声令下,十几架投石机同时发力,裹着火焰的石弹呼啸着飞向城墙——“轰隆!轰隆!”石弹砸在城墙上,碎石飞溅,城头上的敌军惨叫连连,原本整齐的箭阵瞬间乱了套。弓箭队趁机齐射,箭矢如暴雨般掠过半空,精准地射向城头的敌军,不少人还没来得及扔滚石,就被箭矢钉在城垛上。

“云梯队,上!”周凌云握着长枪,率先扛起一架云梯冲向城墙,周凌峰扛着方天画戟紧随其后,身后的士兵们两人一组,抬着云梯快步跟上。城头上的敌军见状,赶紧往下扔滚石、泼热油——滚石砸在地上,溅起的碎石擦过一名士兵的胳膊,鲜血瞬间渗出来,可他只是咬了咬牙,继续推着云梯往前冲:“杀!拿下永安城!”

张清鸢带着三百亲卫,握着双手剑冲在最前面。热油泼到她脚边,她纵身一跃,踩着城墙的缝隙往上爬,双手剑一挥,直接砍断了城头上敌军往下捅的长枪,随即翻身跳上城头,剑影翻飞,瞬间放倒两名敌军:“快!打开城垛,让弟兄们上来!”

沈砚站在城下,凤翅镏金镋一挥,挑飞一块朝着他砸来的滚石,目光紧紧盯着城门方向——周虎正拎着长柄大刀,对着城门猛砍,刀光闪过,城门上的铁锁“咔嚓”一声断裂,周豹扛着开山斧,带着骑兵冲上去,对着城门又是几斧,厚重的城门终于被劈开一道缝隙。

“杀进去!”周虎嘶吼着,率先冲进城门,长柄大刀横扫,敌军士兵纷纷倒地。靖安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外的喊杀声震耳欲聋。王承宗穿着盔甲,握着大刀站在城楼上,见城门被破,脸色惨白,转身就要往城下跑:“快!快护我突围!”

就在这时,一道银影从人群中冲出——楚昭雪骑着马,凤鸣鎏金枪斜指天空,见王承宗要逃,她催马加速,枪尖对准王承宗的后心,声音清亮如刃:“王承宗!你往哪跑!”

王承宗回头见是楚昭雪,吓得魂飞魄散,慌忙举刀去挡。可楚昭雪的枪法又快又准,金枪直接挑飞他的大刀,枪尖顺势往前一送,“噗嗤”一声,精准地刺穿了王承宗的后心。鲜血顺着枪杆往下滴,王承宗瞪大了眼睛,身体软软地倒在城楼上,临死前还保持着逃跑的姿势。

“主将已死!降者不杀!”楚昭雪拔出金枪,鲜血溅在她的银甲上,却更显凌厉。城头上的敌军见主将毙命,瞬间没了斗志,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投降:“我们降!我们降!”

沈砚跟着大军走进城门,看着楚昭雪持枪立在城楼上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赞许。周霆走上前来,虎头湛金枪往地上一戳:“世子,永安城已破!”

张清鸢也走了过来,双手剑上还沾着血,语气里带着笑意:“没想到楚昭雪你枪法这么准,一下就毙了王承宗。”

楚昭雪摸了摸鼻尖,有些不好意思:“之前在青狼岭,对付逃兵多了,这点准头还是有的。”

沈砚看着眼前投降的敌军,又望了望永安城内的街道,沉声道:“传我命令,全军进城后不得扰民,清点粮仓和武器库,安抚百姓,休整一日,明日启程,攻打下一郡!”

“喏!”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士气——拿下永安城,破云州十三郡的第二关已过,剩下的十一郡,仿佛也不再遥远。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永安城的城楼上,映着靖安军的旗帜,猎猎作响。

永安城内的街道上,硝烟还未完全散去,石板路上残留着零星的血迹和断裂的兵器。百姓们躲在自家门后,偷偷掀开一条缝往外看,眼神里满是惶恐——以往军队进城,难免会有抢掠之事,他们生怕这一次也躲不过去。

沈砚骑着马,玄鳞寒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凤翅镏金镋斜扛在肩,缓缓走在街道中央。他见百姓们畏畏缩缩的模样,抬手示意大军停下,翻身下马,对身边的周霆、张清鸢、楚昭雪吩咐:“先让弟兄们在城外营地休整,留一部分人进城维持秩序,再派哨岗守住各个路口,不许士兵擅自惊扰百姓。”

周霆立刻领命,握着虎头湛金枪转身吩咐:“周虎带五百步兵守城门,周豹带三百骑兵巡街,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百姓家中,违者军法处置!”

沈砚走到一户紧闭的门前,轻轻敲了敲门板:“老乡,我们是靖安军,已拿下永安城,不会惊扰百姓,你们可以出来了。”

门内沉默了片刻,才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探出头,见沈砚穿着盔甲却神色温和,身后的士兵也都站在街道两侧,没有丝毫抢掠的意图,才慢慢放下心来,对着街坊们喊道:“是好军队!大家别躲了!”

百姓们渐渐从家里走出来,有的还提着水桶,想帮着清理街道上的血迹。沈砚见状,召集军中将领和各队队长,站在街道中央,声音严肃却清晰:“今日进城,我定三条规矩,所有人必须遵守,违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军法处置!”

周围的士兵和百姓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沈砚。

“第一条,不得擅闯百姓宅院,不得抢掠百姓财物。”沈砚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士兵,“百姓们本就受战火牵连,我们是来保家卫国的,不是来祸害百姓的!若有人敢拿百姓一针一线,军法伺候!”

士兵们齐声应和:“是!”百姓们听到这话,脸上的惶恐又少了几分,有的甚至悄悄挺直了腰板。

“第二条,善待投降的敌军士兵。”沈砚继续说道,“他们中大多是被迫参军的百姓,只要放下武器,便不得再伤害。愿意回家的,给他们发放干粮和路费;愿意加入靖安军的,登记在册,与我军士兵同等待遇,不得歧视!”

楚昭雪站在一旁,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她以前是山匪,最懂被迫入伙的滋味,这条规矩正好能收拢人心。降兵们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身体也放松下来,有的甚至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第三条,全军将士不得饮酒闹事,不得滋扰妇女。”沈砚的语气更加严厉,“进城后,除了巡街和值守的士兵,其他人都在城外营地休整,不得擅自离队。若有人敢违反,轻则杖责五十,重则斩首示众!”

这话说完,周围的百姓彻底放下心来,一个中年妇人甚至走上前,手里捧着一筐馒头:“将军,俺们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些馒头给弟兄们垫垫肚子吧。”

沈砚笑着接过,对妇人拱了拱手:“多谢老乡,我们有军粮,不过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后续若百姓们有困难,比如房屋损坏、缺衣少食,都可以去城中心的哨岗找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忙。”

周霆立刻让人去安排:“张清鸢,你带亲卫去安抚百姓,登记受损的房屋;楚昭雪,你去处理降兵,按世子的命令发放干粮和路费;周凌云、周凌峰,你们带人防备城内残余的敌军,确保百姓安全。”

众人领命而去,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士兵们帮百姓搬着被战火损坏的家具,降兵们拿着干粮排队登记,孩子们甚至敢凑到士兵身边,好奇地看着他们手里的武器。

沈砚站在街道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眼底满是暖意。他知道,要破云州十三郡,不仅要靠武力,更要赢得民心。永安城是第二关,只要守住军纪,善待百姓,后续的路,定会好走许多。

夕阳西下时,永安城内已恢复了几分生机。百姓们在家门口挂起了灯笼,有的还主动给巡街的士兵送水。沈砚回到临时的主营帐,看着桌上百姓送来的馒头,对周霆笑道:“你看,民心这东西,只要用心,总能赢回来。”

周霆点头,虎头湛金枪靠在帐边:“世子说得是!有这样的军纪,别说十三郡,就算是再难的仗,咱们也能打赢!”

掌灯时分,负责统计户籍的文书捧着账簿走进主营帐,躬身道:“世子,永安城百姓数量已统计完毕,共计三千二百余户,一万一千余人,其中老弱妇孺占了六成,青壮年多被王承宗强征入伍,如今剩下的不足四成。”

沈砚正对着云州地图标注路线,闻言抬眸,指尖在账簿上轻轻点了点:“一万一千人……正好,让火头军多准备些吃食,今晚在城中心的空地上设席,让百姓们和士兵们一起吃顿饭。”

文书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世子,您是说……让百姓和士兵一起吃饭?”

“没错。”沈砚放下笔,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让张清鸢带亲卫去通知百姓,就说靖安军设宴,感谢他们配合守城,无分军民,人人有份。再让周霆传令,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都去空地集合。”

文书领命退下后,楚昭雪正好掀帘进来,手里还拿着刚清点完的粮仓账簿:“砚哥哥,你让百姓和士兵一起吃饭?这是……”

“惯用手段。”沈砚笑了笑,起身往帐后走,“人心得靠暖,光靠军纪严明不够,一顿热乎饭,比说多少话都管用。你跟我来,去‘对接’点后方送来的特供物资。”

楚昭雪立刻会意,跟着他走到帐后——沈砚飞快摸出藏在甲胄内侧的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空间“生鲜超市”里的牛羊肉、蔬菜、火锅底料瞬间被勾选,订单提交的刹那,几个印着“军需特供”的木箱子悄无声息落在帐角。他没多停留,让人直接抬去炊帐,只嘱咐了句:“让老张头按老法子弄,分清汤和辣汤。”

火头军帐里,老张头看到木箱子里的东西,眼睛一亮,挥手让手下动作:“快!把清汤底料拆两包,先煮上葱姜;辣锅多放花椒,上次世子给的底料够劲,煮出来香得很!”手下士兵动作麻利,切肉的刀工均匀,串蔬菜的签子摆得整齐,连烤架上的炭火都早已烧得通红——显然不是第一次做,之前沈砚借着“后方调运”的名义送过几次物资,火头军早练熟了手艺。

张清鸢带着亲卫通知完百姓,路过炊帐时,被一阵浓郁的香味勾住脚步。她掀帘探头,见火头军围着几口大铁锅忙碌,锅里翻滚着红油,串好的羊肉在烤架上滋滋冒油,忍不住皱了皱眉:“这是在做什么?闻着倒奇怪。”

“是砚哥哥说的‘火锅’和‘烧烤’。”楚昭雪跟在后面,也凑过来看,眼神里满是好奇,“我以前在青狼岭只吃过煮肉干,从没见过这样煮的,还有那串在签子上烤的,倒新鲜。”

两人正说着,沈砚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两个空碗:“正好,你们俩还没尝过,一会儿试试。清汤锅适合你,昭雪,你要是敢吃辣,也能尝两口辣锅。”

城中心的空地上,几十口大铁锅早已架好,火光映得夜空泛红。百姓们起初怯生生的,直到火头军端出码得整齐的肉片、串好的蔬菜,才慢慢围拢过来。周虎拎着两串刚烤好的羊肉,塞给身边的老人:“老乡,尝尝!这肉嫩得很,比煮肉香多了!”

张清鸢站在锅边,看着沈砚用长勺从清汤锅里捞起一个丸子,递到她碗里:“先试试这个,没那么刺激。”她犹豫着咬了一口,丸子的鲜汁在嘴里散开,肉质软嫩,和平时吃的干肉完全不同,忍不住眼睛亮了亮:“这做法倒特别,比行军时的咸肉好吃多了。”

楚昭雪盯着辣锅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让沈砚给她盛了一勺,刚吃一口就被辣得吸气,却舍不得吐:“好辣……但好香!比我以前偷偷吃的野辣椒还够劲!”沈砚笑着递过一碗温水,张清鸢在一旁帮她扇着风,眼里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明知辣还吃,小心晚上胃疼。”

百姓们也渐渐放开了,老人守着清汤锅给孩子涮蔬菜,青壮年围着烤架抢肉串,连之前拘谨的妇人都敢主动问火头军:“大兄弟,这汤里放的是什么?怎么这么香?”

沈砚端着碗汤,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张清鸢被楚昭雪拉着尝烤串,两人一个皱眉说“有点焦”,一个点头说“正好”,忍不住勾了勾嘴角。楚昭雪吃够了,跑到他身边,还不忘追问:“砚哥哥,下次咱们还能吃这个吗?太好吃了!”

沈砚揉了揉她的头,语气笃定:“放心,以后想吃,一直都有。”他没多说背后的缘由,只望着眼前军民同席的热闹景象——藏在“军需特供”背后的秘密,会陪着他们一路拿下云州十三郡,这份暖人心的烟火气,永远不会断。

夜色渐深,空地上的笑声和香味飘得很远,没人再提战火,也没人再惧军装,一碗热汤、一串烤肉,就这么把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