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42章 岭南世子的消息;垂死挣扎的萧焕

大衍启元 第42章 岭南世子的消息;垂死挣扎的萧焕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岭南郡边缘的溪田村,藏在连绵青山里,只有一条蜿蜒的溪涧穿村而过。李伯扛着锄头从山里回来,刚走到山涧边的老槐树下,就瞥见草丛里躺着个黑影——是个穿着破烂铠甲的少年,浑身是血,额角磕破了个大口子,手臂还留着被火焰灼伤的疤痕,双目紧闭,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

“老婆子!快拿点水和草药来!”李伯放下锄头,小心翼翼地拨开少年的头发,见他还有气,连忙招呼屋里的王婶。老两口一辈子耕种为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只当是逃荒的士兵,心善的王婶端来温水,用干净的布条蘸着擦去少年脸上的血污,又找出家里常备的止血草药,捣碎了敷在他的伤口上。

“看这穿着,怕是之前打仗的兵吧?”王婶一边包扎,一边小声念叨,“伤得这么重,还晕着,可别出什么事。”

李伯蹲在一旁,皱着眉头打量少年——他虽穿着破烂,却身形挺拔,腰间还挂着个不起眼的玉坠,上面刻着个模糊的“萧”字,只是玉坠已经摔裂了一半。“管他是什么人,先救醒再说。”李伯叹口气,“咱们村偏,没人会来,先把他抬屋里藏着,别让人看见了惹麻烦。”

两人合力将少年抬进里屋的柴房,铺了些干草,又盖了床旧棉被。少年始终昏迷不醒,偶尔会无意识地哼唧几声,嘴里含糊地喊着“父王”“突围”,听得老两口面面相觑,更不敢多问。

这少年正是萧策。落马坡爆炸时,他被震天雷的气浪掀飞,撞到山壁后昏了过去,亲卫们要么战死,要么失散,等他醒来时已是半夜,凭着最后一丝力气爬下山涧,又晕了过去,恰好被采药的李伯发现。

此刻,柴房里的萧策眉头紧锁,脸色苍白如纸,额角的伤口还在渗血。王婶端来熬好的米汤,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他嘴里,有些米汤顺着嘴角流下来,打湿了干草。“造孽啊,这么小的年纪,遭这么大罪。”王婶看着他年轻的脸,忍不住叹气。

而他们不知道,这昏迷的少年,是萧焕心心念念的世子,也是沈砚暗线正在追查的关键人物。溪田村的这间简陋柴房,成了岭南王世子暂时的避难所,也埋下了后续剧情的隐秘伏笔。

溪田村的晨雾还没散,村口就传来了马蹄声——三匹快马停在老槐树下,为首的是个身着青色官袍的文书,身后跟着两名挎刀的兵卒,手里捧着厚厚的户籍册,一看就是郡府派来的人。

“乡亲们,奉沈世子令,整顿西南秩序,清查战乱残余,挨家挨户核对户籍,麻烦大家配合!”文书扯着嗓子喊,声音穿透晨雾,惊醒了村里的炊烟。

李伯刚打开柴房门,就听见了喊声,心里“咯噔”一下——里屋柴房还躺着昏迷的萧策,这要是被查到,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连忙转身,对正端着米汤的王婶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快,把柴房门锁上,就说里面堆着农具,别让人进去!”

王婶手一抖,米汤洒了几滴在衣襟上,慌忙点头,快步走到柴房门口,悄悄挂上铜锁,又往门口堆了些干柴,装作杂乱的样子。

不多时,文书和兵卒就走到了李伯家门前。文书翻着户籍册,问道:“李老实?家里几口人?”

“回大人,就我和老婆子两口子。”李伯搓着手,脸上强装镇定,眼神却忍不住瞟向柴房的方向,手心全是汗。

“嗯,户籍上是这么写的。”文书点点头,抬头扫了一眼院子,目光落在锁着的柴房上,“那间房是干什么的?锁着门?”

李伯心里一紧,连忙笑道:“大人,那是柴房,堆着些旧农具和干草,乱糟糟的,就锁起来了,没什么好看的。”

旁边的兵卒皱了皱眉,上前一步,手按在刀柄上:“越是锁着的地方,越要看看——万一藏了逃兵或乱党,谁担得起责任?”

王婶连忙上前拦住,声音带着慌乱:“大人,真没什么!里面又黑又脏,还积着灰,别污了大人的衣服!”

文书打量着老两口紧张的神色,眼神多了几分怀疑。他刚要下令让兵卒撬锁,村头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另一户人家的村民正和兵卒争执,说家里藏着生病的亲戚,不愿让进门。文书眉头一皱,转头对兵卒道:“先去那边看看,这里稍后再查!”

兵卒应声跟着文书离开,李伯和王婶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湿。

柴房里,萧策依旧双目紧闭,眉头紧锁,额角的伤口因为刚才的动静,又渗出了几滴血。他浑然不知,一场正大光明的清查,刚刚在柴房门外擦肩而过。而文书的话还在村口回荡——“今天查不完,明天继续来,务必一户都不漏!”

老两口的心又提了起来,看着锁着的柴房门,满脸愁容:这昏迷的少年,到底要藏到什么时候?

第二天的晨雾比昨日更浓,李伯和王婶一夜没合眼,守在柴房门外,听着里面萧策微弱的呼吸声,心揪得像拧成一团的麻绳。刚天蒙蒙亮,村口就传来了熟悉的马蹄声——文书带着四名兵卒,径直朝着李伯家走来,显然是昨天没查成,今天特意先来“重点关照”。

“李老实,昨天那间柴房,今天必须打开看看!”文书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手里的户籍册“啪”地拍在手心,“沈世子有令,清查不得有半分疏漏,若敢藏匿乱党,连坐处置!”

李伯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王婶则死死护在柴房门口,声音带着哭腔:“大人,真的没什么!就是些破烂农具,别再折腾了!”

“少废话!”旁边的兵卒不耐烦,抽出腰间的长刀,一刀劈在铜锁上,“咔哒”一声,锁被劈开,柴房门被猛地推开。

晨雾顺着门缝涌进去,照亮了里面的干草堆——萧策蜷缩在上面,脸色苍白如纸,额角的伤口结着黑痂,破烂的铠甲上还沾着血迹和泥土,双目紧闭,一动不动。

“这是什么?!”文书上前一步,看到昏迷的萧策,脸色一沉,指着他对李伯吼道,“你不是说只有两口子吗?这人是谁?!”

“是、是路上捡的……”李伯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利索,“他伤得太重,晕过去了,我们心善,就救了他,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文书蹲下身,仔细打量萧策——他穿着铠甲,显然是战乱中的士兵,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信物(那枚裂了的玉坠被干草盖住了),气息微弱,看起来随时可能断气。“哼,定是战乱中的残余兵丁,说不定还是萧焕的人!”文书站起身,对兵卒下令,“把他抬走!送到郡府的临时收容点,等后续甄别处置!”

两名兵卒立刻上前,用一块粗布裹住萧策,合力将他抬起来——萧策依旧毫无反应,眉头都没皱一下,像个没有生气的布偶。王婶看着被抬走的萧策,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偷偷塞了一包草药给兵卒:“大人,这是止血的草药,求你们……别为难他。”

兵卒不耐烦地接过,随手扔在布上,跟着文书转身离去。李伯和王婶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双腿一软,瘫坐在门槛上——他们救了人,却终究没能护住。

而被抬在布上的萧策,对此一无所知。他不知道自己正被送往郡府,更不知道,这场“正大光明”的清查,竟让他从偏僻的山村,落入了沈砚势力的直接掌控范围。文书满心以为只是收了个普通的残兵,却没察觉,自己抬走的,是整个西南局势里最关键的一枚“棋子”。

郡府临时收容点设在废弃的城隍庙,满地干草上挤满了残兵、难民,浑浊的空气里混着汗味、药味和淡淡的血腥味。两名兵卒把裹着粗布的萧策扔在角落,便转身去领赏,压根没把这个昏迷的“普通残兵”放在心上。

不多时,一道玄色身影穿过拥挤的人群,正是沈砚派来甄别收容人员的暗影卫统领墨尘。他身着便服,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逐一扫过蜷缩在地上的人——沈砚特意嘱咐,需重点排查岭南军残余,尤其是与萧策相关的人员,墨尘早已将萧策的特征熟记于心:十七岁年纪、左腕内侧有一枚月牙形胎记、常佩一枚刻“萧”字的白玉坠。

墨尘走到角落,目光落在萧策身上。先注意到的是他铠甲的细节——虽破烂不堪,但领口处残留着岭南军特有的玄铁镶边,这种镶边工艺只有岭南王府的兵工坊能打造,绝非普通士兵所有。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萧策额前的乱发,目光下移,落在他露在外面的左腕上——一层薄血痂下,隐约可见一枚淡红色的月牙胎记,与情报完全吻合。

墨尘心头一凛,不动声色地掀开裹着萧策的粗布,目光扫过他的腰间——那枚裂了一半的玉坠正卡在干草缝隙里,模糊的“萧”字在昏暗的光线下清晰可辨。

“找到了。”墨尘指尖按在腰间的信号哨上,却没有立刻吹响——收容点人多眼杂,若贸然行动,恐有萧焕的暗线混在其中,引发混乱。他起身对身后两名暗影卫使了个眼色,两人悄然散开,守住城隍庙的前后门,防止有人趁机劫人或通风报信。

墨尘再次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银针轻轻扎了一下萧策的人中,萧策眉头微动,却依旧没醒。确认他短时间内不会苏醒,墨尘对一名暗影卫低声吩咐:“去备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从后门走,把他送到郡府西侧的密牢,严加看管,任何人不得靠近,我立刻上报世子。”

“是!”暗影卫领命而去。

片刻后,一辆盖着油布的马车停在城隍庙后门,两名暗影卫小心翼翼地将萧策抬上车,墨尘紧随其后,马车很快驶离,融入街道的人流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收容点的角落里,只留下一摊淡淡的血迹和几根干草,仿佛刚才那个昏迷的少年从未出现过。而此时,墨尘的密信已快马加鞭送往靖安郡——沈砚要的“棋子”,终于落网了!

靖安郡议事厅内,沈砚刚看完新送抵的火铳量产清单,墨尘的密信便由亲卫呈上。他指尖捻开信纸,目光扫过“已擒萧策,押于郡府密牢”几字时,嘴角勾起一抹精准的笑意,玄色披风下的指尖轻轻敲击案面,节奏沉稳,毫无波澜。“做得好。”他将密信放在舆图旁,抬眼看向凌霜,“传令墨尘,密牢加派三倍暗影卫,严禁任何人靠近,每日只送一次水粮,绝不能让萧策提前醒来——在萧焕找上门前,他得好好‘睡’着。”

凌霜立刻会意:“世子是想引萧焕入瓮?”

“自然。”沈砚指尖点在黑风谷的位置,眼神锐利如刃,“萧策是萧焕的软肋,他得知消息,必定会不顾一切来救。通知李宗义,让他暗中调派半数兵力,埋伏在黑风谷通往郡府的必经之路‘断魂岭’;青鸢卫随我坐镇郡府,等萧焕自投罗网。”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封锁所有关于萧策被擒的消息,只留一个‘缺口’——让郡府杂役里萧焕的暗线,‘恰好’探听到‘收容点抓了个重伤的岭南军小校,疑似萧焕亲信’,把消息漏给萧焕。”

“是!”凌霜应声而去,议事厅内只留下沈砚一人,他看着舆图上断魂岭的标记,嘴角笑意渐深——这盘棋,终于要收网了。

与此同时,黑风谷的破庙里,萧焕正对着残缺的岭南军旧部名册发呆,指尖划过“萧策”二字时,眼底满是焦灼。自落马坡失散后,他派了上百人次搜寻,却连儿子的一点踪迹都没找到,连日来食不下咽,眼眶深陷。“王爷,有消息了!”一名亲信跌跌撞撞冲进庙门,手里举着一张揉皱的纸条,“郡府的暗线传信来的!”

萧焕猛地站起身,一把夺过纸条,借着篝火的光急扫——纸条上是暗线的密语:“收容点擒一重伤少年,左腕月牙胎记,腰佩裂玉‘萧’,押往密牢,疑似世子。”

“策儿!”萧焕浑身一震,纸条从手中滑落,双目瞬间赤红,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沈砚!你敢动我儿一根头发,我必扒你的皮!”

他口中的暗线,是早年安插在郡府的杂役老张——昨日暗影卫抬萧策出收容点时,老张恰好躲在墙角打扫,瞥见了萧策腰间露出的半块裂玉坠(那是他小时候亲手给萧策戴上的),又认出了萧策左腕的胎记,吓得魂飞魄散,连夜用密语把消息传回了黑风谷。

“王爷,我们现在怎么办?”亲信看着状若疯狂的萧焕,小心翼翼地问。

萧焕猛地拔出腰间长剑,一剑劈在身旁的石柱上,火星四溅:“还能怎么办?救他!”他转身看向庙外的三百亲兵,眼神里满是决绝与疯狂,“沈砚以为擒了策儿就能拿捏我?他错了!今日我们就闯郡府,杀沈砚,救世子!就算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能让策儿落在他手里!”

亲兵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郡府戒备森严,此去九死一生,可看着萧焕血红的眼睛,没人敢反驳。萧焕将长剑插在地上,高声嘶吼:“愿意跟我去救世子的,随我出发!不愿去的,现在就可以走!”

三百亲兵沉默片刻,纷纷拔出武器,齐声喊道:“愿随王爷赴死!”

萧焕看着手下,眼眶一热,猛地转身:“好!今夜三更,出发!直扑郡府密牢!”

破庙外的篝火被风吹得摇曳,映着萧焕决绝的背影,却没人注意到,他的计划早已落入沈砚的算计之中——断魂岭的埋伏圈里,李宗义的士兵已将滚石擂木堆好,暗影卫藏在山林暗处,只等这群自投罗网的亡命之徒踏入陷阱。

三更的断魂岭,月色被乌云遮蔽,山道两侧的山壁如同蛰伏的巨兽,黑黢黢地压下来。萧焕带着三百亲兵,脚踩碎石,急促地沿着狭窄山道前行——为了赶时间,他们连火把都没敢点,只凭着熟悉地形的亲兵引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焦灼,疲惫的脚步却丝毫不敢放缓。

“加快速度!天亮前必须赶到郡府!”萧焕压低声音嘶吼,掌心攥得发白,脑海里全是萧策在密牢里受苦的模样,丝毫没察觉山道两侧的山林里,早已布满了杀机。

突然,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夜空!

“不好!有埋伏!”萧焕的亲卫统领刚喊出声,头顶就传来“轰隆”的巨响——数十块磨盘大的滚石带着呼啸的风声砸下来,瞬间将队伍中段砸断,亲兵们像蝼蚁一样被碾在石下,惨叫声刺破黑暗。紧接着,两侧山壁上箭雨如瀑,平南郡的士兵躲在预设的掩体后,箭簇带着寒光,精准地射向混乱的队伍,惨叫声、兵器碰撞声混着碎石滚落的声响,在山谷里来回回荡。

“举盾!反击!”萧焕拔出长剑,红着眼嘶吼,可狭窄的山道根本无法展开阵型,亲兵们挤成一团,盾牌根本护不住所有人。箭簇穿透皮肉的“噗嗤”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倒在血泊中,原本三百人的队伍,顷刻间就折损了一半。

就在这时,山道前方和后方同时亮起火光,李宗义带着平南郡的士兵手持火铳,从阴影中走出,枪口对准了残存的联军。“萧焕,束手就擒吧!”李宗义的声音带着嘲讽,“沈世子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放你娘的屁!”萧焕疯了一样挥舞长剑,劈开射来的箭簇,“我儿子在沈砚手里,今天就算死,我也要拉你们垫背!”他带着仅剩的百余名亲兵,朝着前方的火铳队冲去,长剑劈砍间,溅起漫天血花。

可火铳的威力远超想象——“砰砰砰”的铳声响起,铅弹带着灼热的气流,穿透了亲兵们的铠甲,炸开一个个血洞。冲在最前面的亲兵瞬间倒下一片,萧焕的左臂也被一颗流弹擦伤,鲜血顺着衣袖往下淌,火辣辣地疼。

“世子有令,留萧焕活口!”凌霜的声音从山壁上传来,话音刚落,十九道月白身影如同鬼魅般从山林里跃出,青鸢卫手持软剑,精准地朝着联军的薄弱处突袭。她们身形轻盈,动作利落,软剑划破夜空,每一次挥砍都能带走一条性命,很快就将萧焕的亲兵分割包围。

萧焕看着身边的亲兵一个个倒下,眼底的疯狂渐渐被绝望取代。他挥剑砍倒一名青鸢卫,却被另一名青鸢卫趁机刺穿了右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长剑从手中滑落,插进碎石里,他挣扎着抬头,看着逼近的凌霜和李宗义,浑身是血,狼狈不堪。

“沈砚!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萧焕嘶吼着,声音里满是不甘和绝望。

凌霜缓步走到他面前,软剑架在他的脖颈上,语气冰冷:“萧王爷,世子说了,想见你儿子,就乖乖跟我们走。”

山道上,火光映着满地的尸体和鲜血,碎石被染成暗红色,残存的亲兵要么战死,要么跪地投降。萧焕被两名士兵架着站起来,右腿的伤口不断渗血,他看着眼前的炼狱景象,突然仰天大笑,笑声里满是悲凉——他终究还是落入了沈砚的算计,为了救儿子,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埋伏圈外,沈砚的亲卫正快马加鞭赶回靖安郡报信,断魂岭的风卷着血腥味,宣告着这场围猎的彻底胜利。

靖安郡议事厅内,檀香袅袅,与断魂岭的血腥味格格不入。沈砚斜倚在主位楠木椅上,玄色披风搭在扶手上,指尖转着玄铁令牌,目光扫过被押进来的萧焕,嘴角勾起一抹戏谑:“萧王爷,别来无恙啊,才分别几天不见,咋成了这副模样!”

这话像针一样扎进萧焕的心里。他被两名暗影卫架着,右腿伤口的血浸透裤腿,头发黏在血污脸上,昔日岭南王的威严碎得彻底。他猛地挣脱暗影卫,踉跄着扑向沈砚,却被铁链拽回,重重摔在金砖上,疼得龇牙咧嘴。

“沈砚你个阴毒小人!”萧焕趴在地上,仰头赤红着眼,唾沫混着血丝喷溅,“用我儿当诱饵设伏,算什么能耐!老子征战三十年,竟栽在你这黄口小儿手里!”他挣扎着抓挠地面,指甲抠出白痕,“你有本事光明正大打一场!绑架世子算什么英雄?我策儿若少一根头发,我必扒你皮、抽你筋!”

暗影卫想上前呵斥,沈砚抬手制止,好整以暇地靠回椅背:“哦?还有力气骂?继续,我听着。”

萧焕彻底破防,坐在地上指着沈砚破口大骂,从他的阴狠手段骂到出身来历,从岭南军的荣耀骂到如今的惨败,骂到激动处,猛地咳出一口血,溅在冰冷的地砖上。“你以为擒了我就能掌控西南?我的旧部迟早会杀回来!沈砚,你等着,迟早落得和我一样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骂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得像破锣,却依旧不肯停。沈砚就静静听着,手指偶尔敲敲椅面,直到萧焕瘫在地上大口喘气,再也骂不出声,才缓缓起身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说:“骂够了?那我们该谈高萧策了。”

萧焕猛地抬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沈砚,语气里满是警惕和不敢置信:“你想怎么样?”他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他不信沈砚会轻易放过他们父子,这必定是另一个陷阱。

沈砚俯身,目光与他平视,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很简单。”他抬手,亲卫立刻递上一卷空白的归顺文书和一支狼毫笔,“召集你的所有旧部,让他们放下武器,归顺于我。文书上签下你的名字,盖上岭南王的私印,我就放你们父子二人离开——想去哪,我绝不阻拦。”

“你放屁!”萧焕下意识嘶吼,随即又愣住——沈砚的条件,竟比他预想的宽松太多。他盯着那卷文书,眼神剧烈闪烁,挣扎写满了整张脸:归顺旧部,意味着他毕生经营的岭南军彻底覆灭,从此沦为西南的笑柄;可若是拒绝,萧策还在沈砚手里,他根本赌不起。

“我凭什么信你?”萧焕的声音带着颤抖,既有不甘,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我召集了旧部,你若反悔,杀了我们父子怎么办?”

沈砚直起身,捡起文书扔在他面前,玄色披风扫过地砖,发出轻微的声响:“我沈砚从不开玩笑。”他指了指门外,“现在就能让你见萧策一面,确认他安然无恙。等你的旧部全部归顺,我立刻派人送你们出郡府,还会给你们足够的盘缠——前提是,你别再打西南的主意。”

萧焕看着地上的文书,又想起萧策昏迷的模样,胸腔里的怒火渐渐被绝望和挣扎取代。他死死咬着牙,嘴角渗出血丝,沉默了许久,才嘶哑地问:“我怎么确认旧部真的归顺了?”

“你写一封手谕,我让人带给你的联络官。”沈砚语气依旧平静,“我的人会全程监督,等最后一名旧部放下武器,我就履行承诺。”

萧焕的肩膀猛地垮了下来,眼中的赤红褪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和不甘。他盯着那支狼毫笔,仿佛看到了岭南军的旗帜轰然倒塌,看到了自己半生的荣耀化为泡影。最终,他猛地抓起笔,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好!我答应你!但你若敢骗我,就算化作厉鬼,我也绝不会放过你!”

萧焕抓着狼毫笔的手剧烈发抖,墨汁滴在空白文书上,晕开一个个黑点,像他此刻支离破碎的心境。他盯着“归顺”二字的位置,半晌才咬牙落笔,字迹潦草却带着一股决绝的力道——每一笔都像是在剜自己的肉,每一个字都宣告着岭南军的终结。

写完手谕,他猛地将笔掷在地上,墨汁溅了一身,却浑然不觉。沈砚示意亲卫取过手谕,仔细核对后,对墨尘吩咐:“立刻派人送往前线联络官,按计划监督旧部归顺,全程记录,不得有误。”

“是!”墨尘领命而去。

沈砚转头看向萧焕,语气缓和了几分:“现在,带你去见萧策。”

两名暗影卫架起萧焕,跟着沈砚走向郡府西侧的密牢。走廊里烛火摇曳,映着萧焕一瘸一拐的身影,他死死盯着前方,心跳得如同擂鼓——既盼着见到儿子,又怕看到他受折磨的模样。

密牢的门被打开,一股淡淡的药味扑面而来。萧策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依旧昏迷不醒,脸色虽苍白,却比之前好了些,额角的伤口已经包扎妥当。萧焕挣脱暗影卫的手,踉跄着冲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握住儿子冰凉的手,声音哽咽:“策儿……父王来了……”

他看着萧策毫无反应的脸,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滴在萧策的手背上。沈砚站在门口,静静看着这一幕,没有说话——他知道,这片刻的温情,是拴住萧焕最后一道枷锁。

“好好照顾他。”萧焕转头,眼神里没了之前的戾气,只剩疲惫的恳求,“我已经照你说的做了,别再为难他。”

沈砚点头:“放心,军医会每日来换药,等他醒了,我会派人通知你。”

接下来的三日,西南各地传来消息——萧焕的旧部接到手谕后,虽有少数人犹豫反抗,却很快被沈砚的部队镇压。大部分旧部群龙无首,又惧怕沈砚的威慑力,纷纷放下武器,到指定地点归顺,岭南军彻底瓦解。

第三日傍晚,墨尘呈上旧部归顺的名册和信物,确认全员到位。沈砚让人备好马车,装上足够的盘缠和伤药,亲自来到密牢。

萧策依旧昏迷,被亲兵小心翼翼地抬上马车。萧焕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看着儿子被安置妥当,转头对沈砚抱了抱拳——这一拜,没有了昔日的傲气,只剩劫后余生的沉重。

“沈世子,言而有信。”

沈砚站在郡府门口,看着马车缓缓驶离,玄色披风在晚风中猎猎作响。“告诉城门守卫,放行,不得阻拦。”他对亲卫吩咐道。

马车渐渐消失在暮色里,萧焕掀起车帘,最后看了一眼靖安郡的城楼,眼神复杂难辨。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叱咤西南的岭南王了,从今往后,只剩一个想带儿子安稳活下去的父亲。

沈砚看着马车远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西南诸郡,彻底归心。他转身走进郡府,议事厅的灯火早已亮起,舆图上西南的标记,终于全部染上了属于他的颜色。

马车颠簸在通往边境的官道上,车帘外的风卷着草木清香,吹散了车厢里淡淡的药味。萧策睫毛轻颤,缓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父亲布满血丝的脸,鬓角的白发在昏暗光线下格外刺眼。

“策儿!你醒了!”萧焕猛地攥紧他的手,声音哽咽得发颤,眼眶瞬间红了。

萧策茫然地眨了眨眼,头痛如裂,落马坡的爆炸声、山壁的撞击感、亲卫倒下的身影碎片般涌入脑海。“父王……我们……在哪?”他嗓子干得像冒火,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萧焕轻轻按住。

“我们在离开西南的路上。”萧焕叹了口气,指尖抚过儿子额角的绷带,将前因后果缓缓道来——兵败断魂岭、被沈砚擒获、用两万旧部归顺换他性命、岭南军彻底瓦解的事实,一字一句,说得沉重又无奈。

萧策的身体猛地一僵,眼神从迷茫转为震惊,再到难以置信。他死死抓住萧焕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肉里:“父王!你怎么能……岭南军是萧家三代的根基啊!”

“根基没了能再建,你没了,父王就什么都没了。”萧焕拍拍他的手背,声音里满是疲惫,“沈砚的手段你见识过,我们斗不过他。从今往后,咱父子俩远离权谋,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地捕鱼,安稳过日子。”

萧策看着父亲瘸着的右腿、脸上的血痕,再看向车帘外渐渐远去的西南地界,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手上滚烫。他知道,父王放下的不是根基,是半生的荣耀与骄傲。良久,他轻轻点头,声音沙哑:“好,父王去哪,我就去哪。”

马车继续前行,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朝着边境的方向越走越远,再也没有回头。

与此同时,靖安郡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巨大的舆图铺展在案上,沈砚站在中央,指尖划过岭南、平南、云溪等郡的标记,身后站着凌霜、墨尘、李宗义等核心将领与太守。

“萧焕旧部两万余人已全部归顺,其中精锐八千编入暗影卫补充兵力,其余一万二按户籍分至各郡屯田,由李宗义统筹管理,确保无叛乱隐患。”墨尘躬身汇报,递上名册。

沈砚点头,目光转向李宗义:“平南郡需牵头清查各郡户籍,统一赋税标准,废除萧焕时期的苛捐杂税——百姓安,西南安。”

“属下明白!”李宗义拱手应道,脸上难掩敬畏——如今的沈砚,已彻底掌控西南五郡,政令一出,无人敢违。

凌霜上前补充:“青鸢卫已接管各郡要隘防守,按世子令,从归顺势力的女眷、各地武艺出众的女子中筛选补充,半月内已扩招两百人,由我亲自带训,专攻隐蔽侦查与近身护卫。”她顿了顿,又道,“火铳和震天雷的量产已提上日程,兵工厂扩招了百名工匠,月底可新增千支火铳,将优先配给青鸢卫值守要隘的队伍。”

“很好。”沈砚抬手,亲卫立刻展开一卷新的政令文书,“传我令,各郡太守每半月需来靖安郡述职,推行‘保甲制’,邻里互保;开设官学,招收寒门子弟,择贤任用。”

议事厅内众人齐声领命,声音整齐划一,透着对新主的臣服。

夜色渐深,议事结束后,沈砚独自走上郡府城楼。晚风猎猎,吹动他的玄色披风,远处各郡的灯火星星点点,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晕。凌霜站在他身后,轻声道:“世子,西南彻底归心了。”

沈砚望着下方安宁的城郭,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从穿越而来的步步维艰,到斩藩王、平叛乱、建秩序,西南的风云终于尘埃落定。他抬手握住腰间的玄铁令牌,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守护这片土地的责任。

“新的西南,该启程了。”他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向远方,融入夜色里。

应天府太和殿内,檀香裹着怒火翻涌,赵珩猛地拍响龙案,碎裂的瓷片溅在金砖上,发出刺耳声响。他双目赤红,死死盯着殿内俯首的大臣,语气里满是刚愎的戾气与不甘:“黔南关!朕的黔南关!”

“雍王赵瑾守关,叛军萧焕兵临城下,他竟弃城逃匿!四皇子赵玥力战萧焕之子萧策,血洒城头而死!”赵珩的声音震得殿梁嗡嗡作响,拳头重重砸在龙案上,“朕有十三个儿子,除了玥儿,其余皆是废物!一个临阵脱逃,剩下的要么耽于享乐,要个胆小如鼠,竟无一人能替朕分忧!”

大臣们大气不敢出——谁都清楚,除了战死的赵玥,其余皇子确实不堪大用,这是朝堂心照不宣的事实,却没人敢接话触怒刚愎的皇帝。

兵部尚书硬着头皮叩首:“陛下,萧焕这叛贼虽被沈砚剿灭,但沈砚趁机吞并西南五郡,手握重兵、掌控民心,形同割据,比叛军更具威胁!臣推荐老将周霆,他曾镇守西北,经验丰富,可令他领兵出征!”

“周霆?”赵珩皱眉,语气带着不屑,“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头,能打过手握火铳的沈砚?”可他转念一想,皇子皆是废物,朝中确实无其他可用将领,脸色更显阴沉,“罢了!就命周霆为平西大将军,领京营三万出征!”

“陛下三思!”户部尚书颤巍巍反驳,“前番抵御萧焕叛军,支援黔南关,国库已耗空大半,京营三万兵力多是老弱,甲胄兵器不足半数,粮草仅够一月,如何远征?”

“国库空了便加征赋税!兵器不足便连夜赶制!粮草不够便让军队沿途筹措!”赵珩厉声打断,刚愎的性子容不得半点异议,“朕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必须踏平靖安郡,擒沈砚回应天问斩!若周霆敢退缩,军法处置!”

御史大夫连忙叩首:“陛下,黔南关之败教训深刻,沈砚麾下战力远超寻常军队,京营薄弱,周霆年事已高,贸然出征恐……”

“住口!”赵珩眼神一冷,杀机毕露,“谁敢再阻拦出征、妄议军机,一律以通敌叛军论处!”

殿内瞬间死寂,大臣们纷纷俯首叩首,没人再敢多言。

就在这时,宦官跌跌撞撞冲进殿内,举着加急密报嘶吼:“陛下!西南急报——沈砚整顿赋税、开设官学,流民归附者逾十万,各郡太守联名上书,请求册立沈砚为西南侯,承认其管辖!更有百姓为他立生祠,称其‘平叛救民’……”

“反了!全反了!”赵珩一把夺过密报撕得粉碎,纸屑纷飞,“一个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也配称‘救民’?也配受册封?传朕旨意,严令周霆三日内启程,若延误军机,提头来见!”

殿外雷声滚滚,乌云压顶。大臣们忧心忡忡地领旨,没人敢再多劝——他们清楚,赵珩的刚愎与无可用之子的窘境,正把本就因黔南关惨败动荡的局势,推向更难收拾的境地。而龙椅上的赵珩,望着西南方向,眼神阴鸷如刀,却没察觉自己仓促的决策,早已埋下了新的败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