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年一吻 > 第700章 朝堂激辩

千年一吻 第700章 朝堂激辩

作者:化蝶秘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9 11:52:45

夜色深沉,皇宫内专为紧急朝会设置的延英殿却灯火通明,恍如白昼。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寒意。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兵部尚书崔敦礼、户部尚书高季辅等重臣已然齐聚,人人面色肃然,官袍整齐,显然都是从睡梦中被急召入宫。

李治端坐于御座之上,已换上了正式的常朝袍服,试图以威严的仪态掩饰内心的波澜。他目光扫过台下众臣,沉声道:“诸卿,东西两线军报,想必已知晓。高句丽、西突厥同时发难,气焰嚣张,朕心实忧。当务之急,需议定应对之策,以安社稷。”

兵部尚书崔敦礼首先出列,详细禀报了当前掌握的两线军情,着重强调了高句丽联军势大、新罗危在旦夕的紧迫性,以及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游骑的动向与对西域商路、屯田的威胁。

话音刚落,太尉长孙无忌便缓步出班。他身形魁梧,虽年事已高,但目光依旧锐利,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须集中力量,应对东线高句丽之患!”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陈词:“理由有三。其一,高句丽乃先帝太宗皇帝耿耿于怀之夙敌,其王权臣桀骜不驯,屡犯天威。今联合百济、靺鞨,其势更炽,若坐视新罗灭亡,则我大唐在辽东之藩屏尽失,辽东局势必将崩坏,届时九泉之下,我等有何颜面见先帝?”此言一出,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继承先帝遗志的政治高度。

“其二,”他伸出第二根手指,“高句丽地处辽东,与我河北诸州隔水相望,其兵锋可直指幽燕,乃心腹之患。西突厥虽悍,毕竟远隔流沙大漠,其害暂不及此。”

“其三,国力有限,双线大规模用兵,乃兵家大忌,恐耗竭府库,动摇国本。故,老臣主张,当遣精锐,速援新罗,予高句丽迎头痛击!至于西线,”他语气稍缓,“可命安西都护府谨守要隘,如庭州、西州,依托坚城,深沟高垒,挫敌锐气于城下。待东线战事底定,再调集兵力,西向破敌不迟。” 他的策略清晰明确:东攻西守,先东后西。这背后,既有关陇集团对传统势力范围(东北)的重视,也有不愿在遥远西域过度消耗国力的现实考量。

长孙无忌话音落下,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他的资历、权势与看似无懈可击的分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此策。一位并非出身关陇核心圈的将领出列,声音洪亮:“陛下,太尉之言固然老成谋国,然末将以为,西线亦不可轻忽!西域乃丝绸之路之咽喉,财赋所系,国威所彰。沙钵罗可汗新立,内部诸部未完全归附(例如真珠叶护与之不睦),正是一举击破之良机。若一味防守,任其坐大,恐将来尾大不掉,耗费更巨!东线或可先遣一军,救援新罗,牵制高句丽,待西线大捷,再全力东向,亦不为迟!”

他的主张,代表了另一种战略思路:抓住西线敌人内部不稳的战机,东西并重,甚至可考虑先西后东。

双方意见僵持,殿内争论渐起,虽保持着臣子的礼节,但言辞间的交锋已颇为激烈。有人支持长孙无忌,强调辽东的紧迫与先帝遗志;也有人附和后一位将领,担忧西域失控的长期后果。

李治端坐其上,倾听着双方的激辩,眉头微蹙。他内心认同必须救援新罗、打击高句丽,这不仅关乎藩属国存亡,更是维护大唐颜面和他本人权威的关键。但与此同时,他也被西线将领的分析所触动,西域的商路与战略地位确实极其重要,沙钵罗可汗初立,内部不稳,或许真是用兵的窗口期。

他尝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声音带着一丝谨慎,却又想展现自己的主见:“诸卿所言,皆有道理。东线必救,毋庸置疑。然西线……沙钵罗可汗新立,内部未稳,若仅固守,是否坐失良机?可否……东西两线并重,于西线亦采取有限攻势,以求尽快稳定局势?”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虽依旧恭敬,但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用兵之道,贵在专一。双线开战,乃危道也。国库粮秣,兵员调配,皆难支撑两场大战。若西线进取不利,东线又陷入僵局,则国家危矣!还请陛下三思,当以稳妥为上。” 他再次强调了风险的不可控,实质上委婉而坚决地否定了李治“东西并重”的设想。

李治感到一阵无力感袭来。他知道长孙无忌的经验和威望,也明白其分析并非没有道理,但这种被引导、被设定好框架的感觉,让他胸中憋闷。他仿佛能看到父皇当年乾纲独断、挥斥方遒的影子,而自己却似乎仍在巨树的荫庇之下。

经过又一番权衡与争论,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主导下,战略方向最终倾向于主力应对东线。

李治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策,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敕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即刻整军,东渡辽水,击高句丽,解新罗之围,扬我国威!”

“敕命:左武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王文度为副总管……兼任前军总管,筹备征讨西突厥事宜!”

在宣布任命时,李治特别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程名振和苏定方的名字:“程卿、苏卿,东征之事,关乎国体,务必勇猛精进,以雷霆之势,击破顽敌!” 而对于西线,则对程知节嘱咐:“卢国公,西线之事,朕委任于你,当妥为筹备,详察敌情,伺机而动,稳扎稳打。”

他试图在这看似由元老重臣设定的战略框架内,注入自己的意志和期望。朝议在一种表面共识、内里却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窗外的天色,已透出微茫的晨光,照亮了殿内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也预示着帝国即将迎来的东西两场烽火,以及朝堂之上,那无声却愈发清晰的权力张力。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千年一吻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