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初夏,白天总是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太阳从清晨便挂在山头,一路升到正中,烤得院子里的石板路泛着白光,连狗都懒得动,蜷在屋檐下伸着舌头。可一旦夜幕降临,凉风便会顺着山谷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让人觉得白天的燥热不过是一场梦。
张宇家的晚饭总是简单却温馨。母亲今天却做了一锅土豆炖鸡,再炒了一盘青椒鸡蛋,香气早早飘满了屋子。父亲也难得清闲两天,坐在桌边抽着烟,哥哥则在一旁剥着蒜,时不时和张宇聊几句学校的事。
这一顿饭,是他们一家人许久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圆。
父亲因为张宇前些日子生病,特意请了假从城里的工地赶回来。哥哥成家是到嫂子家去生活的,结婚后没有去外面打工,留在了嫂子家,帮忙打理一家小生活超市,原本打算和嫂子一起回来看看,可嫂子怀孕已经六个月,行动不便,哥哥只好一个人回来,又急匆匆地准备回去照顾她。张宇的身体如今恢复得差不多了,为了不耽误学习,也得尽快返回县一中继续高中的课程。
晚饭的气氛一开始是热闹的。母亲不停地给父亲和哥哥夹菜,生怕他们在外吃不好。父亲一边吃,一边询问老大的情况,又叮咛张宇回学校后要照顾好身体,好好学习,尽快把落下的功课赶回来,不会的多问老师。哥哥也时不时插一句,让张宇别太累,注意身体。
可饭吃到一半,父亲突然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掏出烟,慢慢抽出了一支烟,点上火。烟雾在灯光下袅袅升起,他的声音也随之低沉下来。
“我明天回工地,”父亲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老大,你也回去吧,晓兰身子不方便,你得好好照顾她。你妈攒了些鸡蛋,你走的时候带上,自己家的鸡蛋有营养。等孩子生了,给我和你妈来个信,我们去看看晓兰和孩子。”
父亲顿了顿,又看向张宇,“小宇,你身体我看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该回学校了。功课要是落太多,后面就不好赶了。明天是周天,你也一起走吧,让你哥开车把我和你捎到城里,我们就各走各的路。”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连院子里虫鸣声似乎都低了下去。
母亲手里正端着一碗汤,听到父亲的话,手微微一顿,汤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她原本打算再让张宇在家多休养几天,甚至已经想好了明天给老师打电话请假。可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她知道,父亲说得对,耽误功课不是小事,而且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们一直这样拖下去。
张宇低着头,筷子在碗里轻轻搅动着,没有说话。他心里有些不舍,又有些无奈。这次生病,让他在家待了一周,和父母、哥哥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平淡,却让他感到踏实。可他也清楚,自己不能一直待在家里,高中的学业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桥梁。
哥哥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爸,妈,你们也别太劳累了。虽然我现在成家去了晓兰家,但我总归是你们的儿子。家里缺啥你给我说,你们别太硬撑。小宇以后上学的学费我来出吧,你们要多注意身体。”
母亲的眼睛微微湿润了。她抬起手,轻轻擦了擦眼角,笑着说:“老大,我知道你从小懂事,遇上晓兰也很贤惠。只要你和晓兰好好过日子,我和你爸就放心了。你放心,我和你爸还能动,身体也还可以。实在不行,我会跟你说的。”
父亲在一旁默默点头,烟雾笼罩着他的脸庞,看不清表情。但张宇知道,父亲心里一定和母亲一样,既欣慰又不舍。
晚饭过后,母亲简单收拾了碗筷,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去洗,而是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块抹布,慢慢地擦着桌子。父亲靠在椅背上抽着烟,哥哥则起身给母亲倒了杯热水。张宇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
山里的夜晚总是悄无声息地降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加快了脚步。天色渐渐黯淡下来,夜幕如同一层黑色的薄纱,缓缓地覆盖了整个山林。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奏响着夜晚的旋律。
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母亲突然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轻柔而温暖:“明天一早我给你们做些馒头带着吧?路上吃着方便。”
“行啊,”哥哥笑着回答道,“妈做的馒头比城里卖的好吃多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母亲手艺的赞赏和对家的眷恋。
然而,父亲却摆了摆手,似乎并不想让母亲太过操劳。“不用了,路上买点就行,你别太忙活了。”他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其中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忙活啥呀,自己做的干净,你们吃着我也放心。晓兰下午给我打电话了,说想吃我做的馒头了,城里买的没有我做的好吃,明天让老大给晓兰带点。”
母亲的话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家的温馨。母亲的爱,就像这山里的夜一样,深沉而宁静,默默地滋润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