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 > 仙剑奇侠传三6

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 仙剑奇侠传三6

作者:三色柚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9 06:18:27

羲和虽然暂时成功“劝退”了魔尊重楼的频繁骚扰,但她并未放松对紫萱的引导。她知道,堵不如疏,强行禁止紫萱接触情爱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激起逆反心理。她要做的,是让紫萱建立起健康、理性且符合其身份责任的爱情观。

在带领紫萱治理南诏、走访民间、体察疾苦的过程中,紫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男女之情。

她看到相濡以沫、贫贱不移的老夫妻,在破旧的茅草屋前分享一碗稀粥,眼中满是温情。

她也看到因战乱或贫困而被迫分离的恋人,在村口依依惜别,泪眼婆娑,约定生死不离。

她还看到负心汉一朝得势,抛弃糟糠之妻,另娶新欢,原配哭诉无门的惨剧。

更有甚者,为了几斗米、几尺布,便将女儿卖给富户为妾,骨肉分离…

这些真实发生在眼前的悲欢离合,远比任何故事都更具冲击力。紫萱的心智在飞速成熟,她开始思考“情”之一字,究竟为何物?它似乎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幸福,也能带来彻骨的痛苦。

一日,巡视完一处新开垦的梯田后,夕阳西下,紫萱与羲和并肩坐在田埂上休息。

紫萱望着远处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忽然轻声问道:“羲和姐姐,这世间的情爱,究竟是怎样的?为何有人能为之生死相许,有人却能轻易背弃?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羲和知道,该来的问题终究来了。她没有直接回答好坏,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萱儿觉得呢?你看了这么多,心中可有答案?”

紫萱蹙着秀眉,认真思索了片刻:“我觉得,情爱本身或许无分好坏。像张阿婆和李阿公,他们的情意让彼此扶持一生,是好的。但像村东头那个为了彩礼逼死女儿的爹,还有那个抛弃妻子的书生,他们的‘情’似乎是坏的,或者是假的?”

“说得很好。”羲和赞许地点点头,“情爱如同水火,能滋养万物,亦能焚毁一切。关键在于,拥有它的人,如何对待它,以及它是否与你肩上更重要的责任相冲突。”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悠远,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姐姐曾游历远方,听说过一个故事。在一个草原部落里,有一位像你一样善良美丽的小公主。她无忧无虑,热爱她的国家和子民。”

“有一天,她在河边救下了一个身受重伤、失去记忆的异族青年。小公主心地纯善,将他带回部落悉心照料。日久天长,两人互生情愫,在草原上对着天神许下了永不相负的誓言,爱得炽烈而纯粹。”

紫萱听得入神,眼中流露出向往:“后来呢?他们一定很幸福吧?”

羲和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继续用平静却带着一丝冰冷的语调讲述:

“后来,青年的记忆恢复了。他并非普通旅人,而是中原一个强大王朝的太子,来到草原是为了探查敌情,为灭掉这个部落做准备。”

“小公主的爱,治愈了他的伤,却也让他知道了部落所有的布防、水源和弱点。”

“大婚之日,草原上载歌载舞,庆祝公主的幸福。然而,迎亲的队伍却变成了杀戮的军队。太子里应外合,铁骑踏破了部落的安宁…鲜血染红了草原,亲人倒在眼前,曾经的山盟海誓变成了最恶毒的诅咒。”

“小公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破家亡,被她最深爱的人亲手推入地狱。最后…她选择了遗忘一切,跳下了忘川,以求永世不再相见。”

故事讲完,田埂上一片寂静,只有晚风吹过禾苗的沙沙声。

紫萱早已泪流满面,身体微微颤抖,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惨烈的背叛与绝望。她哽咽着问:“为…为什么?他既然爱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王位真的比誓言更重要吗?”

羲和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有力:“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权力、野心、家国大业,永远排在个人情爱之前。甚至,情爱可以被利用,成为达成目的的工具。”

“萱儿,你要记住。你是女娲后人,你的背后是万千苍生。你的身份注定不凡,你所遇到的‘情’,或许纯粹,或许也夹杂着其他目的。并非所有人都会像那太子般狠毒,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路边的男人,不要随便捡,更不要轻易托付全部真心。”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总结,语气却无比郑重,“尤其是在你尚未能完全分辨人心真假、权衡情爱与责任孰轻孰重之时。”

她看着紫萱泪眼朦胧却陷入深思的模样,知道这个故事已经深深烙进了她的心里。

“那…那小公主,后来怎么样了?”紫萱抽噎着问。

“传说她跳下忘川后失去了记忆,被另一国所救,成了另一国的公主。但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她又一次遇到了那个太子,悲剧,似乎再次重演…”羲和没有讲完结局,留下了最大的悬念和警示。

紫萱倒吸一口凉气,紧紧抓住羲和的手:“不要!不要再相遇了!忘了吧!永远忘了才好!”

羲和拍拍她的手:“所以啊,萱儿。情爱很美,但若遇人不淑,或与责任冲突,便是穿肠毒药。在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分辨是非、并确保你的选择不会伤害到你所要守护的子民之前,对待情爱,务必谨慎再谨慎。甚至暂时将它放下,专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紫萱重重地点头,将羲和的话牢牢刻在心里。那个草原小公主的悲剧,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刚刚萌生出的、对情爱过于浪漫的幻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警惕和沉重的责任感。

“我知道了,羲和姐姐。”紫萱擦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是女娲后人,南诏的子民,天下的苍生,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我不会让自己陷入那般境地的。”

羲和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剂预防针打得足够猛,也足够及时。

如今的紫萱,见识过民生多艰,亲手推动过变革,胸怀天下苍生,又听过了“东宫”这般惨烈的“反面教材”她对情爱的认知,已然超越了小女儿家的懵懂憧憬,多了几分理智与审视。

接下来,就算那所谓的“天命情缘”出现…

羲和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真的很期待,那位一心问道、肩负蜀山重任的顾留芳或者是其他的转世,该如何打动这位心系天下、对男人自带“路边危险品”标签的女娲后人呢?

羲和深知,既然顶了“伏羲后人”这个马甲,就不能只说不做。伏羲乃人文始祖,传说中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创制八卦、开创文明。她若只一味教导紫萱“责任”、“大爱”,自己却毫无建树,久而久之,对不起那100功德点的定制费,更可能沾染上不必要的因果。

于是,在继续引导紫萱的同时,她开始真正以“上古遗族·羲和”的身份,介入南诏国的发展。

她的行动并非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精准、渐进,如同春雨润物。

她并未直接变出神兵利刃,而是带着紫萱深入南诏国的矿山和简陋的冶铁工坊。

“萱儿你看,南诏兵器易折,农具易损,皆因炉温不足,锻打之法粗糙,杂质太多。”她指着那些效率低下的炼炉和疲惫的工匠。

她“苦思冥想”数日,然后“偶然”绘制出了一套改良的鼓风设备和阶梯式串联炼炉的草图。她召集工匠,耐心讲解原理,鼓励他们尝试改进,并亲自守在一旁,用微弱的“言灵·微光”和精准的指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当第一炉温度更高、品质更优的铁水流出时,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紫萱也亲眼见证了“智慧”和“方法”带来的改变,远胜于单纯的法术点化。

她又“发明”了曲辕犁。她先让紫萱观察农夫用直犁耕地的费力与缓慢,引导她思考如何省力。当紫萱提出一些天真却充满想象力的想法时,她才笑着拿出早已画好的图纸:“萱儿所想,与上古先贤不谋而合,此物名为曲辕犁,可省力过半。”

新犁推广之时,她让紫萱亲自下田试用,感受其便捷,再由紫萱向农人们推广。看着农人们因节省了力气、提高了效率而露出的感激笑容,紫萱心中的成就感远比施展一个大型法术来得更加踏实和持久。

南诏文化相对中原较为落后,文字使用范围小,多为祭司、贵族掌握。羲和认为,开启民智是强国的根本。

她并未直接推行中原文字,而是尊重本地文化,与圣姑、紫萱以及南诏的智者合作。

她提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皆是为了记录与传承。南诏亦当有便于百姓学习、书写的文字系统。”

她以现有的苗文为基础,运用其超越时代的语言学知识,简化、规范了常用字符,并制定了一套简单易学的拼音注音法则。她亲自编写了最基础的《蒙学三字经》,内容改编为贴合南诏价值观和自然崇拜,教授简单的算术、农时、道德歌谣。

她让紫萱担任第一批“教师”,在新建的简易学堂里,教孩子们和感兴趣的成年人认字、写字,至少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简单的政令和契约。

“知识不应被垄断,萱儿。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明白事理,他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家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羲和如是说。紫萱看着那些原本懵懂的孩童眼中逐渐闪烁出求知的光芒,深深点头。

羲和的所有举措,并非在全国强行铺开,而是选择了一两个受灾害影响较重、易于管理的边境村落作为“试点”。

她和紫萱长期驻扎在试点村落,亲自指导新农具的使用,推广新作物,监督学堂的建设,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她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倾听他们的困难,解答他们的疑惑。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失败教训立刻调整。当试点村落肉眼可见地变得富裕、文明、充满希望后,不用强制,周围村落自然纷纷效仿。

在整个过程中,羲和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顾问”。

她不断向紫萱强调:“这是我的责任,作为伏羲后人引导文明,但更是你的责任,作为女娲后人守护子民。你要学会观察、学习、思考,最终由你来决定如何在整个南诏推行这些举措,如何让它们更适合你的国家和人民。”

她将功劳归于紫萱和南诏的智者、工匠,自己则隐于幕后。

紫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看到羲和姐姐并非空谈道理,而是脚踏实地,用智慧和行动一点点改变着这片土地。她看到姐姐带来的不仅是粮食和钢铁,更是希望、方法和文明的火种。

她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

“羲和姐姐的责任是‘教化’与‘启迪’,以智慧点亮文明之火。而我的责任是‘守护’与‘传承’,以神力与仁爱守护这火焰长明不灭,惠及万民。”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导,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结合女娲灵力的特性,更好地配合乃至发展羲和带来的这些“新事物”。例如,用灵力感知矿脉辅助找矿,用温和的灵力滋养试验田里的新作物观察其优化方向等。

南诏国,在这个悄然降临的“伏羲遗泽”与日渐成熟的“女娲后人”共同努力下,正悄然发生着深刻而积极的变革。国力在增强,民生在改善,文明在进步。

而这一切,都被远在蜀山、偶尔也会因女娲气息关注南诏之地的清微道长等人隐约感知,只觉南诏气运日益昌隆,却不知缘由,只道是天道垂青。

羲和感受着这片土地逐渐焕发的生机,以及紫萱眼中日益增长的自信与担当,心中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