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碧霄剑魂 > 第157章 万国来朝]

碧霄剑魂 第157章 万国来朝]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29 06:05:54

一、汴京盛会

暮春的汴京,朱雀大街两侧的柳丝已垂到腰间。大校场被临时圈起,四周搭起了数十座彩棚,棚檐下悬挂着各国的旗号——大宋的黄龙旗居中,左侧是神武国的金乌旗,右侧是大食国的星月旗,更远处还有天竺国绘着白象的幡旗,在暖风里舒展如浪。

“李盟主到!”

随着禁军的唱喏声,一袭白衣的李云歌牵着苏婉清的手,缓步走进校场。他腰间悬着的“承影剑”剑鞘,正是用“和亲剑”的纹样复刻而成,莲纹与樱纹交缠处,镶嵌着一颗鸽卵大的南海珍珠。

苏婉清今日穿了件淡紫色的襦裙,裙摆绣着几片半开的莲瓣,手中握着一支玉笛,笛孔处缀着细碎的银铃。两人并肩走过时,彩棚里的各国使者纷纷起身——神武国的武藏穿着中原锦袍,腰间却仍别着那柄铜纹短刀;大食国的使者胡须编成小辫,腰间弯刀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着红光;天竺国的苦行僧赤着双脚,脚踝上的铁环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三月前接赵寒兄书信,便知今日定会盛况空前。”李云歌抬手示意众人落座,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此次大会,不论门派,不分国度,只论武道。点到即止,以武会友。”

苏婉清将手中的玉笛横在唇边,轻轻吹了个短音。笛声清越,恰好压下棚内的窃窃私语。她看向李云歌时,眼尾的笑意如春风拂过湖面,荡起细碎的涟漪——这玉笛是赵寒特意寻来的暖玉所制,笛身刻着的剑莲纹,与他腰间的剑鞘正是一对。

校场中央的青石台上,早已铺好了丈许见方的毡毯。李云歌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有请各位展示绝技,共探武道真谛。”

二、异客风采

第一个走上石台的是神武国的武藏。他今日未佩刀,只提着一根三尺长的木杖,对着四方拱手后,忽然低喝一声,木杖在他手中舞成一片残影。

“这是‘木杖术’,”赵寒的声音从苏婉清身后传来,他与秦风今日特意站在角落,“是神武国武士的入门功夫,看似简单,实则讲究腰腹发力。”

众人只见武藏的木杖时而如长刀劈砍,带着开山裂石的刚猛;时而如短匕点刺,透着羚羊挂角的刁钻。最奇特的是他的步法,左脚总是比右脚先探出半寸,每一步都踩在毡毯的经纬线上,竟让厚重的毡毯微微震颤。

“好!”台下的中原武人忍不住喝彩。

武藏收杖而立,额角渗着细汗,用生硬的中原话道:“这是……结合赵先生的‘踏雪步’改良的。”说罢,他特意朝赵寒的方向拱了拱手。

紧接着上台的是大食国的使者阿米尔。他身材高瘦,穿着条纹长袍,腰间的弯刀弧度极大,刀鞘上镶嵌着数十颗彩色琉璃。阿米尔并未直接拔刀,而是取出一块丝巾缠在眼上,随即身形转动起来。

弯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灵蛇吐信,贴着地面滑行;时而如流星追月,带着破空的锐啸。最令人惊叹的是,蒙眼的他竟能准确避开台边的香炉,刀刃划过烛火时,连灯芯都未曾颤动。

“这是‘盲斩’,”苏婉清轻声解释,“传闻大食武士在沙漠中作战,常需闭气听声辨位。”

阿米尔收刀时,恰好扯下眼上的丝巾,对着苏婉清的方向行了个异域礼节——左手按胸,右手抚额,眼中带着善意的笑意。

最后上台的是天竺国的苦行僧。他赤着上身,皮肤黝黑如漆,胳膊上缠着密密麻麻的铜环。僧人双手合十,忽然俯身,用额头对着石台中央的青石猛撞!

“咚”的一声闷响,碎石飞溅。众人定睛看去,坚硬的青石竟被撞出个浅坑,而僧人额头只留下一抹淡红。他起身时,铜环随着动作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仿佛在诉说着苦修的岁月。

“金刚不坏功的变种,”李云歌低声道,“但他的内息流转,与中原武学截然不同。”

三、双英研武

各国绝技展示完毕,天色已近正午。李云歌让人在棚内备了素宴,武藏拉着赵寒讨论步法,阿米尔则通过通事,向苏婉清请教中原剑法的运气法门。

“李兄,你看那苦行僧的发力方式,”赵寒端着酒杯,指向不远处正在掰手腕的僧人,“他的肩颈肌肉能瞬间绷紧,这股爆发力,倒是能补剑莲心法的不足。”

李云歌点头:“我也在想,剑莲心法偏重灵动,若能融入这股刚劲,或许能更上一层楼。”他看向正在给阿米尔演示剑法起手式的苏婉清,她的手腕翻转间,竟带着几分大食弯刀的柔劲,“婉清似乎已悟出些门道。”

苏婉清此刻正教阿米尔如何用腕力控制剑尖的震颤。她不知何时取来了一柄木剑,演示时,剑尖悬着的一缕发丝始终未曾断裂。阿米尔看得入神,忽然用通事翻译道:“苏姑娘的剑法,像沙漠里的溪流,温柔却能穿石。”

午后的阳光透过彩棚的缝隙落下,照在苏婉清微扬的侧脸上。她忽然抬头看向李云歌,眼中闪过一丝灵光:“云歌,我想到了!”

两人回到清心阁在汴京的别院时,已是暮色四合。苏婉清铺开宣纸,提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左边是中原的太极图,右边是天竺的莲花座,中间用一条曲线连接,曲线旁写着“刚柔相济”四个字。

“你看,”苏婉清指着图纸,“剑莲心法的‘缠’与大食弯刀的‘旋’,本就有异曲同工之妙;苦行僧的‘刚’,恰好能中和我们的‘柔’。”

李云歌握住她握笔的手,笔尖在“刚柔相济”旁添了两个字:“情牵。”

苏婉清脸颊微红,抽回手时,指尖不小心蹭到他的手背,两人的心跳竟在同一时刻漏了半拍。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响,正是三更天。

四、切磋论道

次日清晨,大校场的气氛比昨日更热烈。今日是各国武者自由切磋,彩棚下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连皇城墙上都站满了禁军侍卫。

首先上场的是秦风与武藏。秦风的刀法大开大合,带着西北汉子的豪爽;武藏的短刀则刁钻诡异,招招不离要害。两人斗到三十回合时,秦风忽然变招,用上了赵寒教的“借力打力”,刀刃顺着武藏的刀背滑下,轻轻拍在他肩头。

“承让!”秦风收刀笑道。

武藏摸着肩头,忽然用流利了许多的中原话道:“秦风兄的‘顺水推舟’,比赵先生教的更……有力量。”

接着上场的是阿米尔与江南的女剑客林月。林月的剑法轻盈如蝶,阿米尔的弯刀则迅猛如电。打到酣处,林月忽然效仿阿米尔蒙眼的法子,剑尖却始终指着阿米尔的衣角,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中原武学,果然神妙!”阿米尔摘刀认输时,眼中满是敬佩。

最精彩的对决当属苦行僧与嵩山派的长老。长老的铁掌刚猛无俦,僧人却总能用肉身硬接,铜环碰撞声与掌风呼啸声交织在一起,震得棚顶的瓦片簌簌作响。最后,长老掌风刚至,僧人忽然侧身,用肩头顺势一撞,竟将长老撞得后退三步——这正是他从剑莲心法中学来的“卸力”之法。

“妙哉!”长老抚须大笑,“老衲练了五十年铁掌,今日才知,刚未必胜柔。”

暮色降临时,李云歌走上石台:“明日,我与婉清,愿献丑演示新悟的剑法,恳请各位指点。”

五、圣道绽放

第三日的晨曦刚染红天际,大校场已挤满了人。各国使者特意换上了最隆重的服饰,武藏的锦袍绣着并蒂莲,阿米尔的弯刀系着中原的红绸,苦行僧的铜环上,竟也挂着苏婉清送的香囊。

李云歌与苏婉清并肩走上石台时,朝阳恰好越过皇城的角楼,将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李云歌手中的“承影剑”尚未出鞘,苏婉清的玉笛却已横在唇边。

“剑莲圣道——起!”

随着李云歌一声轻喝,苏婉清的笛声悠悠响起。那笛声时而如清泉漱石,带着剑莲心法的温润;时而如朔风裂帛,透着大食弯刀的锐劲。与此同时,李云歌拔剑出鞘,剑光如莲瓣初绽,层层叠叠护住周身。

两人的身影在石台上流转,时而如日月交辉,李云歌的剑势刚猛处,竟带着苦行僧撞石的沉劲;时而如蝴蝶穿花,苏婉清的笛影灵动时,又藏着武藏木杖的刁钻。最令人惊叹的是,剑与笛的轨迹总能在毫厘之间交汇,仿佛天生便该如此。

“看那处!”赵寒低呼。只见李云歌一剑劈出,带着开山裂石的气势,苏婉清却用笛尾轻轻一点他的手腕,刚猛的剑势瞬间化作绕指柔,剑光划过阿米尔的弯刀时,竟弹出一段异域的旋律。

笛声渐急,剑光愈快。石台上的两人忽然身形旋转,剑与笛在晨光中织成一张巨网,网中既有中原的梅兰竹菊,又有海外的星月驼铃。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中时,李云歌的剑尖与苏婉清的笛孔恰好相对,中间悬着的一缕阳光,竟被两人的内息凝成了一道七彩的虹。

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武藏第一个跳上石台,用中原礼节对着两人深深一揖;阿米尔解下弯刀,双手捧到李云歌面前;苦行僧则盘膝坐下,对着石台中央拜了三拜,铜环碰撞声清脆如钟。

“这便是……剑莲圣道?”武藏的声音带着颤抖。

李云歌收剑回鞘,苏婉清将玉笛拢在袖中,两人异口同声道:“圣道不在剑笛,在心。”

六、万流归宗

月上中天时,大校场燃起了篝火。各国武者围坐在一起,用手势比划着交流心法,武藏的木杖与阿米尔的弯刀并排靠在树下,苦行僧的铜环上,苏婉清的香囊正随着晚风轻轻摇曳。

“赵兄,此次大会之后,”李云歌举着酒杯走过来,“我想将剑莲圣道的心得刊印成书,分送各国。”

赵寒与他碰杯笑道:“正合我意。昨日已托人快马送书信回泉州,让苏伯父准备雕版。”

苏婉清走到两人身边,手中拿着一个锦盒:“这是阿米尔送的琉璃镜,能聚光生火。他说,大食的工匠想学制镜之法,换取剑莲心法的抄本。”

远处,武藏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神武国的刀谱,几个中原武人蹲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苦行僧则在教秦风“铁头功”的运气法门,秦风撞得树干“咚咚”作响,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

“你看,”苏婉清望着这和睦的景象,眼中闪烁着泪光,“这才是‘万国来朝’的真谛吧?不是臣服,是相融。”

李云歌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篝火的光芒映在两人脸上,也映在校场中央那尊新铸的鼎上——鼎身上,莲纹与樱纹、星月纹、象纹交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万流归宗”的画卷。

夜深时,各国使者陆续告辞。武藏临走前,将那根木杖送给了秦风;阿米尔留下了一卷绘制着西域商路的羊皮图;苦行僧则赠给苏婉清一串用菩提子穿成的念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一个小小的“莲”字。

李云歌与苏婉清站在城楼上,看着各国的船队渐渐驶离汴河。晨雾中,“承影剑”的剑鞘与玉笛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如同一朵跨越山海的并蒂莲。

“云歌,”苏婉清轻声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去神武国看看樱花好不好?”

李云歌低头,在她额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好,再从那里,一路走到大食的沙漠,天竺的佛国。”

剑莲圣道的故事,刚刚传遍四海。而那些交融的武学,那些跨越国界的友谊,正如汴河的流水汇入更广阔的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