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碧霄剑魂 > 第67章 古老的门派]

碧霄剑魂 第67章 古老的门派]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29 06:05:54

一、深入秘境

残阳如血,泼洒在连绵起伏的苍莽群山之间。李云歌勒住马缰,胯下的乌骓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鼻孔里喷出白花花的热气。他翻身下马,伸手扶下了坐在后座的苏婉清。

“前面的路,车马怕是走不得了。”李云歌望着眼前越来越狭窄的山道,眉头微蹙。此处已是太行山脉的深处,林木愈发茂密,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连夕阳的余晖都只能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苏婉清理了理被山风吹乱的鬓发,她今日换了一身便于行路的青布劲装,腰间束着一条藕荷色的鸾绦,更显得身姿窈窕,英气中透着几分温婉。她顺着李云歌的目光望去,只见前方的山道被两株合抱粗的古松夹峙,松针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悄无声息。

“根据地图上的标记,古老门派的所在,应该就在这‘万松谷’深处了。”苏婉清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笔勾勒着复杂的山脉走势,在一处被群山环抱的谷地旁,画着一个模糊的太极图案。

这张地图,是他们在上一章于汴京城外的一处破庙中,从一个奄奄一息的江湖客身上找到的。那江湖客只来得及说出“古老门派……万松谷……血债……”几个字,便断了气。李云歌和苏婉清本就因追查一件牵涉甚广的江湖秘闻而奔波,见这地图线索奇特,便一路循迹而来。

“此地灵气充沛,却透着一股与世隔绝的萧索之意。”李云歌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松针和泥土的清香,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古朴气息,“看来这古老门派,果然隐藏极深。”

两人将马匹拴在一旁的古树上,背上行囊,沿着蜿蜒的山道徒步前行。越往深处走,地势越是险峻,两侧的山壁上布满了青苔和藤蔓,偶尔有几声不知名的鸟啼传来,更显得山谷幽静得有些诡异。

二、古刹初探

行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的山道忽然开阔起来。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刹映入眼帘,坐落在一片平坦的谷地中央。古刹的山门是用整块的青色岩石雕琢而成,上面刻着三个斑驳的古篆大字——“玄机门”。岁月的侵蚀让字迹有些模糊,但那股古朴苍劲的韵味却丝毫未减。

山门两侧,各矗立着一尊石兽,似狮非狮,似虎非虎,造型奇特,双目圆睁,俯瞰着前来的访客。苏婉清走近几步,仔细端详着石兽身上的纹路,低声道:“这纹路……像是先秦时期的风格,难道这门派的历史,竟能追溯到那么久远?”

李云歌点点头,伸手推了推那两扇厚重的石门。石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仿佛沉睡了千年的巨兽被惊醒。门内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两侧栽种着整齐的古柏,柏树之间,每隔数丈便立着一座石灯笼,灯座上刻着繁复的云纹。

“小心些。”李云歌握紧了腰间的长剑“流光”,示意苏婉清跟在自己身后。两人沿着石板路向前走去,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柏树林的沙沙声。古刹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绕过一座影壁,前方出现一座宽敞的庭院,庭院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水池,池中没有水,而是铺满了黑白两色的鹅卵石,组成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案。水池周围,环绕着几座古朴的殿堂,门窗紧闭,看不出里面的情形。

“这里好安静,难道没有人居住?”苏婉清轻声问道,心中有些疑惑。这么大的一座古刹,却不见半个人影,实在有些反常。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右侧的偏殿传来。李云歌立刻侧身将苏婉清护在身后,目光锐利地望向声音来源处。只见一个身着灰色道袍的老道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杖,缓缓走了出来。老道人身形清瘦,须发皆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

三、掌门解惑

老道人走到庭院中央,目光在李云歌和苏婉清身上扫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苍老而平静:“两位小友,为何擅闯我玄机门?”

李云歌拱手一礼,朗声道:“晚辈李云歌,这位是苏婉清,因追查一件江湖事,误闯贵地,还望道长海涵。不知此处可是玄机门?道长可是掌门真人?”

老道人捋了捋颔下的白须,点了点头:“正是。贫道玄真,忝为玄机门第二十七代掌门。此地已近百年无人踏足,两位小友又是如何找到这里的?”

苏婉清上前一步,将那张羊皮地图递了过去:“道长,我们是从一位江湖前辈手中得到这张地图,上面标记着万松谷玄机门的位置。那位前辈临终前提到‘血债’二字,我们猜想或许与贵派有关,因此前来探寻究竟。”

玄真道长接过地图,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朱痕,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似是回忆,又似是伤感。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原来……还是有人记得啊……”

“道长,这玄机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门派?为何会隐藏在这深山之中?”李云歌忍不住问道。他能感觉到,这古老的门派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玄真道长叹了口气,转身示意两人跟上:“罢了,既然来了,便是缘分。随我来,老道便给你们讲讲这玄机门的往事吧。”

三人走进左侧的一座殿堂,殿内陈设简单,只有几张古朴的木桌木椅,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太极图。玄真道长请两人坐下,亲自为他们斟上两杯清茶。茶杯是粗陶所制,样式古朴,杯中茶汤色泽清亮,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异香。

“这是贫道自己炒的野茶,小友们尝尝。”玄真道长微笑着说。

李云歌和苏婉清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只觉得一股清冽的甘甜从喉咙直沁心脾,连日来的奔波劳累似乎都减轻了不少。

四、历史长河

玄真道长望着墙上的太极图,眼神渐渐变得悠远起来,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光隧道,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

“玄机门,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玄真道长的声音带着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创派祖师乃是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家高人,人称‘玄机真人’。祖师精通易理、医术、武学,更擅长推演天机,因此立派之时,便取名‘玄机’。”

“战国时期?”苏婉清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那可比我们北宋早了近千年,这门派竟然存续了这么久?”

“不错。”玄真道长点点头,“玄机门历代祖师皆遵循祖师遗训,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愿隐于山林,潜心修学。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玄机门一直保持着低调,很少参与江湖纷争。但这并不代表玄机门就真的与世隔绝。相反,每当天下大乱,民生疾苦之时,总会有玄机门的弟子下山,或行医救人,或辅佐明主,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

“那为何后来会隐入这万松谷中,近百年无人知晓呢?”李云歌追问道。

玄真道长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这便要从一百多年前的‘靖康之变’说起了……”

提到“靖康之变”,李云歌和苏婉清都是心中一凛。那是北宋王朝最屈辱的一页,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都城汴京陷落,天下大乱。

“靖康之变前夕,玄机门第二十三代掌门玄机子真人,通过推演天机,预感到了一场巨大的浩劫即将降临。”玄真道长的声音低沉而悲痛,“他知道,以玄机门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止金兵南下,但若玄机门的传承就此断绝,岂不是有负祖师爷的遗愿?于是,玄机子真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领全门上下,迁入这太行山脉深处的万松谷,闭门不出,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可是,这与那位前辈所说的‘血债’有何关联?”苏婉清不解地问。

“唉……”玄真道长又是一声长叹,“当年,玄机子真人虽然带领大部分弟子迁入了万松谷,但仍有一部分弟子不愿放弃在中原的基业,坚持留在了外面。其中,便有一位资质极高的弟子,名叫赵风扬。”

“赵风扬?”李云歌心中一动,似乎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不错,”玄真道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赵风扬天赋异禀,深得玄机子真人的真传,尤其在武学和易理方面,更是青出于蓝。但他心高气傲,不甘于隐世不出。靖康之变后,中原大乱,赵风扬竟然利欲熏心,投靠了金人,成为了一名汉奸!”

“什么?”苏婉清惊呼出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利用从玄机门学到的本事,为金人出谋划策,残害了不少抗金的义士,手上沾满了汉人百姓的鲜血。”玄真道长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痛心,“玄机子真人得知此事后,气得呕血三升,当即便下令将赵风扬逐出师门,并昭告天下,与他恩断义绝。”

“那‘血债’,指的就是赵风扬欠下的血债?”李云歌沉声问道。

“正是!”玄真道长重重地点头,“赵风扬投靠金人后,作恶多端,江湖上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死在他的手里。玄机子真人曾亲自下山追杀他,却被他侥幸逃脱。后来,玄机子真人积劳成疾,不久便驾鹤西去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训,一定要找到赵风扬,清理门户,为那些死在他手下的冤魂讨还血债!”

五、恩怨未了

“那赵风扬后来如何了?”李云歌急切地问。他隐隐觉得,这件事或许与他们正在追查的江湖秘闻有关。

玄真道长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自从被逐出师门后,赵风扬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这些年来,玄机门的弟子一直在暗中寻找他的踪迹,却始终一无所获。没想到,时隔近百年,竟然还有人记得这桩旧事。”

苏婉清若有所思地说:“那位给我们地图的前辈,身上有一道极深的刀伤,伤口边缘呈焦黑色,不像是普通的兵刃所伤,倒像是某种歹毒的暗器所致。道长可知,赵风扬可有什么独特的兵器或武功?”

玄真道长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焦黑色的伤口?难道是……‘玄铁毒针’?”

“玄铁毒针?”李云歌和苏婉清同时重复道。

“不错,”玄真道长解释道,“那是赵风扬还在玄机门时,私自炼制的一种歹毒暗器。他用玄铁混合了多种剧毒之物,铸成细如牛毛的毒针,藏在袖口之中,发射时无声无息,中者伤口会迅速发黑溃烂,若不及时救治,片刻之间便会毒发身亡。当年,就有不少抗金义士死在这‘玄铁毒针’之下。”

李云歌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如此说来,那位前辈很可能就是追查赵风扬的下落,才被他用‘玄铁毒针’所伤。而这张地图,恐怕也是他冒死得来的线索。”

苏婉清点头道:“可是,赵风扬既然失踪了近百年,难道他还活着?就算活着,恐怕也已是风烛残年了吧?”

“难说。”玄真道长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玄机门的内功心法‘太极玄功’,本就有延年益寿之效。赵风扬天赋极高,又深得玄机子真人的真传,若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修炼,未必不能活到现在。更何况,他当年投靠金人,说不定得到了什么长生不老的秘方也未可知。”

听到这里,李云歌和苏婉清都感到一阵寒意。如果赵风扬真的还活着,并且依然在为非作歹,那对于江湖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道长,”李云歌站起身,对着玄真道长深深一揖,“晚辈二人正在追查一件牵涉甚广的江湖秘闻,其中似乎也与赵风扬有关。既然今日来到了玄机门,得知了这段往事,晚辈愿意尽绵薄之力,帮助贵派寻找赵风扬的下落,清理这江湖败类!”

苏婉清也跟着站起来,正色道:“云歌所言正是我意。赵风扬残害忠良,罪大恶极,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玄真道长看着眼前这两位年轻俊彦,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郑重地回了一礼:“难得两位小友有此侠义之心,老道替玄机门的列祖列宗,以及那些死在赵风扬手下的冤魂,多谢你们了!”

“道长言重了。”李云歌连忙扶住玄真道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是我辈江湖人的本分。”

“好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玄真道长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豪气,“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既然两位小友有意相助,老道也不好藏私。实不相瞒,玄机门的藏经阁中,还藏着一些当年赵风扬留下的手札和练功笔记,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六、秘阁寻踪

在玄真道长的带领下,李云歌和苏婉清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了古刹最后面的一座孤亭。这座亭子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竹林,显得格外幽静。

玄真道长走到亭中央,在地面上一块不起眼的青石板上轻轻踩踏了几下。只听“咔嚓”一声轻响,亭子中央的地面缓缓裂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下方有一段陡峭的石阶,通向地下。

“这里便是玄机门的藏经阁了。”玄真道长点燃一盏随身携带的羊角灯笼,率先走了下去,“里面光线昏暗,两位小友小心脚下。”

李云歌和苏婉清紧随其后,沿着石阶向下走去。越往下走,空气越是潮湿阴冷,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鼻而来。走了约莫百十来级台阶,前方出现了一扇石门。玄真道长从怀中取出一把古朴的铜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石门便“轰隆”一声向两侧滑开。

门内是一个宽敞的石室,石室的四壁上凿有一个个小小的壁龛,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无数卷古籍。石室中央,有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书卷。羊角灯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石室,映照着那些泛黄的书页,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古老气息。

“赵风扬的手札和练功笔记,都放在那边的壁龛里。”玄真道长指了指石室左侧的一个壁龛,“老道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就不陪你们了。两位小友慢慢查找,若有什么发现,再告知老道便是。”

说完,玄真道长将羊角灯笼递给李云歌,便转身走了出去,留下李云歌和苏婉清两人在石室中。

“这里的古籍可真多啊。”苏婉清望着满壁的书卷,眼中充满了好奇,“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玄机门的绝世武功?”

李云歌笑了笑:“先办正事吧。我们还是赶紧找找赵风扬的手札,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

两人走到左侧的壁龛前,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个小小的木盒。李云歌随手拿起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卷卷的羊皮手札,上面用一种狂放不羁的字体写满了字。

“找到了!”苏婉清也拿起一个木盒,兴奋地说,“你看这卷,上面写着‘玄铁毒针炼制要诀’!”

李云歌连忙凑过去,只见那卷手札上详细记载了“玄铁毒针”的炼制方法和使用技巧,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阴狠毒辣的气息。两人不敢怠慢,分头查找起来,希望能从这些手札中找到赵风扬的下落。

石室中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羊角灯笼的光芒在两人脸上跳跃,映照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时间一点点过去,不知不觉间,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就在李云歌拿起最后一卷手札时,他的手指忽然触碰到了手札夹层里的一个硬物。他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将手札拆开,只见里面藏着一张小小的蜡丸。

“婉清,你看这是什么?”李云歌将蜡丸递给苏婉清。

苏婉清接过蜡丸,放在灯火上一烤,蜡丸很快便融化开来,里面露出一张极薄的丝绸,上面用极小的字迹写着一行字——“终南山下,古墓之中,宝藏所在,亦是吾归处。”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震惊和疑惑。终南山?古墓?宝藏?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赵风扬的下落,难道真的与终南山的古墓有关?

夜色渐深,万松谷中的古刹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李云歌和苏婉清握着那张小小的丝绸,仿佛握住了一把解开百年谜团的钥匙。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旅程,将更加惊险,也更加充满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