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碧霄剑魂 > 第187章 圣道永存]

碧霄剑魂 第187章 圣道永存]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29 06:05:54

一、馆舍初成

望仙镇的春日,总带着一股子湿润的暖意。镇中心那片刚平整好的空地上,此刻正热闹非凡。十几个青壮汉子抬着一根粗壮的楠木梁,喊着号子往新搭的屋架上送,梁木上缠着红绸,绸子上绣着一朵简洁的莲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阿竹站在一旁,看着工匠们给窗棂上漆。漆是用莲池的荷叶汁调的,呈淡淡的碧色,干了之后会透出温润的光泽。这是他筹划了半年的“剑莲圣道馆”,选址在镇中心最热闹的街口,就是为了让往来的百姓都能看得见,进得来。

“阿竹兄弟,这门匾可得你亲自挂。”王老头捧着块黑檀木匾走过来,上面“剑莲圣道馆”五个字,是阿竹模仿李云歌的笔迹写的,笔力虽稚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阿竹接过木匾,指尖抚过凹凸的刻痕,心里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剑莲宗见到圣剑的情景。那时他以为,圣道就是绝世武功,就是斩妖除魔。可现在他明白了,能让张婶和李嫂不再为了一瓢水吵架,能让街头的孤儿有口热饭吃,才是更实在的圣道。

“挂在最显眼的地方。”阿竹笑着说,“让路过的人都知道,这里不是打打杀杀的武馆,是说心里话、解烦心事的地方。”

两个工匠搬来梯子,阿竹踩着梯子上去,将木匾稳稳挂在门楣上。春风拂过,红绸飘动,引来街上一片叫好声。卖豆腐的张大哥提着两板新做的豆腐送来:“阿竹,这豆腐给馆里添个彩头,以后我每天都送些来,让来的人都能喝上热豆浆。”

教书的陈先生也来了,怀里抱着一摞书:“我把家里的《论语》《孝经》都带来了,虽说和剑莲宗的学问不一样,但‘和为贵’的道理总是相通的。”

阿竹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白发长老的话:“圣道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是长在人心头的芽。”此刻他信了,这望仙镇的人心头,早已长满了这样的芽。

二、心合之教

剑莲圣道馆开馆那日,没有请江湖门派,没有摆庆功宴,来的都是望仙镇的百姓。阿竹在馆前的空地上摆了几张长桌,桌上放着新采的莲心茶,还有王老头做的莲子糕,甜而不腻,像极了他想传递的道理。

“今日开馆,不讲剑法,只说‘心合’。”阿竹站在桌前,看着围拢过来的男女老少,“什么是心合?不是两个人力气往一处使,是两个人能替对方着想。就像张大哥挑豆腐,知道李婶家孩子爱吃嫩的,总会多留两块;就像陈先生教孩子,知道三娃子笨,总会多讲两遍。”

人群里的张大哥嘿嘿笑起来:“阿竹兄弟说得是,以前我总嫌李婶斤斤计较,后来才知道她男人卧病在床,家里日子紧。上次我多送了她半板豆腐,她转头就给我家送了筐新摘的菜。”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擦了擦眼角:“要是早有这地方就好了。前年我家男人被伪莲教的余孽骗去当差,我哭着求镇上的武师帮忙,没人肯管。还是阿竹兄弟带着剑莲宗的弟子,讲道理讲了三天,才把人给劝回来。”

阿竹摆摆手:“不是我厉害,是你家男人心里本就不想做坏事。就像池里的荷花,哪怕被污泥盖着,也总要往上长,因为它知道,阳光就在上头。”

他领着众人走进馆内。馆里没有刀枪剑戟,只摆着几十张桌椅,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李云歌与苏婉清并肩站在莲池边,没有持剑,只是在说话;另一幅是望仙镇的全景,画里的人都在笑着劳作,没有半点戾气。

“以后每日辰时,我们就在这里学‘心合之道’。”阿竹指着东边的角落,“那里是‘听心处’,谁心里有疙瘩,就去那里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西边是‘互助角’,谁家有难处,就在板子上写下来,有力气的帮力气,有手艺的帮手艺。”

正说着,街对面突然传来争吵声。是卖柴的刘大和收柴的赵老板,为了柴的干湿吵得面红耳赤。阿竹笑了笑,对众人说:“走,我们去上第一堂课。”

三、圣道真意

刘大和赵老板的争吵,在望仙镇不算新鲜事。刘大的柴捆得扎实,可偶尔会掺几根湿的;赵老板给的价钱公道,却总爱挑些小毛病。往日里吵几句也就算了,今日不知怎的,竟推搡起来。

阿竹领着众人走过去,没有呵斥,只是笑着说:“刘大哥,先歇口气,喝碗莲心茶。赵老板,您也来尝尝,这是今早刚采的嫩莲心。”

王老头机灵,赶紧端来两碗茶。两人被这阵仗弄得一愣,接过茶碗,却没心思喝。

“刘大哥,您这柴是从断云峰背下来的吧?”阿竹蹲下身,拿起一根柴看了看,“我前几日上山,见着山路滑得很,您这柴捆得这么紧,想必费了不少劲。”

刘大梗着的脖子松了松:“可不是嘛,昨儿下了雨,半山腰摔了两跤,柴倒没湿多少,可这腿现在还疼。”

阿竹又转向赵老板:“赵老板,我记得您收的柴,多半是给镇上的药铺烧的?听说药铺煎药,最讲究火候,柴太湿了,药味儿都出不来。”

赵老板也缓和了脸色:“正是这话。前儿就因为柴湿,煎坏了一服贵重的药,我赔了不少钱。不是我挑剔,是实在耽误不起。”

“这就好办了。”阿竹笑着说,“刘大哥下次背柴,若是碰上下雨,就挑几根最干的做个记号,赵老板看到记号,就多信几分。赵老板呢,也别一上来就挑毛病,先问问刘大哥路上顺不顺。都是养家糊口,谁也不容易不是?”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刘大挠挠头:“下次我多晒晒,保证不掺湿的。”赵老板也说:“我也改改脾气,下次先给刘大哥倒碗水。”

围观的人都笑起来,有人喊道:“这‘心合之道’,比吵架管用多了!”

阿竹回到圣道馆时,夕阳正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他走到墙上挂着的画前,看着李云歌与苏婉清的身影,忽然明白了他们当年为何要云游天下。所谓“以心御剑,以情合道”,从来不是指两人的剑多厉害,而是指他们能让更多的人,愿意收起戾气,露出善意。

“阿竹兄弟,有人送东西来。”一个弟子跑进来说,手里捧着个布包。

阿竹打开布包,里面是两尊石像,约莫半人高,雕的正是李云歌与苏婉清。石像上的两人并肩而立,面带微笑,最特别的是,他们手中的剑,都化作了缠绕着莲花的青枝,温润而平和。

“是山下石匠铺的李师傅送的。”弟子说,“李师傅说,他爹当年被伪莲教抓去当苦力,是李前辈和苏前辈救的,这石像刻了三个月,就想让后人记得,真正的英雄,不是会杀人,是会救人。”

四、青枝永茂

剑莲圣道馆的门前,很快立起了那两尊石像。没有高台,就放在平地上,方便往来的孩童能摸到石像的衣角。孩子们最喜欢围着石像转圈,指着那枝莲花青枝问:“阿竹哥哥,这是剑变的吗?”

阿竹总是笑着说:“是心变的。当心里没有了仇恨,剑也就变成了能开花的枝子。”

圣道馆的日子,过得平淡却扎实。每日辰时,听心处总有人坐着说话,有婆媳闹矛盾的,有邻里争地界的,阿竹和几个年长的镇民就耐心听着,帮着分析,往往说不到半日,来的人就笑着握手言和了。

互助角的板子上,字迹换了一茬又一茬。“王婆婆家缺人挑水”下面,很快有人写上“我来”;“张小哥想学认字”旁边,陈先生批注“每日傍晚来馆里”。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透着暖意。

这日,阿竹正在教几个孩童辨认草药,忽然听到街上一阵喧哗。出去一看,竟是剑莲宗的白发长老来了,身后跟着几个弟子,抬着一个不小的木箱。

“长老,您怎么来了?”阿竹连忙迎上去。

长老抚着胡须,指着木箱笑道:“听说你这圣道馆办得红火,宗门里特意选了些东西送来。”打开箱子,里面是几十卷《剑莲真意》的抄本,还有一些刻着莲纹的木牌。

“这些木牌,就叫‘连心牌’。”长老拿起一块木牌递给阿竹,“谁要是在外面看到有难处的人,就把木牌给他,凭牌到任何一个剑莲宗的分舵,都能得到帮助。不用打架,不用动武,就凭这木牌上的心意。”

阿竹握着木牌,掌心温温的。他抬头看向望仙镇的方向,炊烟袅袅,人声鼎沸。远处的断云峰上,莲池的荷花应该又开了,而山脚下的圣道馆里,莲心茶的香气正飘向更远的地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李云歌与苏婉清的石像上,青枝上的莲花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光。阿竹知道,这圣道馆或许成不了名震江湖的门派,这些学“心合之道”的百姓,也成不了飞天遁地的大侠。可只要有人还在听心处说心里话,有人还在互助角写求助信,只要这两尊石像前,总有孩童指着青枝问“为什么剑会变成花”,这圣道,就永远活着。

因为它早已不是刻在剑上的招式,不是写在书上的道理,而是望仙镇百姓递来的一碗热豆浆,是刘大哥和赵老板彼此让的那一步,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那点不愿被辜负的善意。

这,才是真正的“圣道永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