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腰间那颗边区造手榴弹的导火索还在“嘶嘶”作响,像是死神不耐烦的倒计时。
几乎是同时,朱日和城市作战训练场上模拟爆破的烟尘,如同巨大的灰色幕布,猛然吞噬了黎明的曙光。
就在这新旧两个战场、两个时代的硝烟彼此呼应的瞬间,宛平城那把碎裂铜钥匙的残屑在黎落手中嗡鸣,竟在空气中凝出一道微光闪烁、结构繁复的防御矩阵投影!
不远处的量子计算机核心“突触库”,仿佛被这跨越时空的悲鸣激活,数据洪流奔涌,瞬间模拟计算出382道混凝土结构在极限冲击下的应力波形态。
黎落眉头紧锁,将一块取自真实战场、边缘带着锯齿状豁口的弹片重重压在剧烈震颤的全息沙盘上。
弹片锋利的边缘割裂了光影,奇妙的重叠景象出现了:四行仓库那饱经炮火、遍布弹痕的残破西墙虚影,竟与朱日和现代化复合防御工事的全息模型在沙盘上空遥遥对峙!
两道跨越八十八载时光的钢铁壁垒,其结构在无形的谐振波纹中激烈震颤、共鸣。
那一刻,仿佛能听到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浇筑的防御智慧,在这超越物理的共鸣中挣脱时间的束缚,嘶吼着要重构为烙印在现代战争法则中的铁律。
时空坐标:1937年10月28日 14:17(上海·四行仓库西墙)?
工事记忆:觉醒?
墙体内积蓄的热量惊人,烫得几乎无法触碰。
39.8度!
远超十月下旬阴冷潮湿的环境足足二十一度!
墙体内部的结构应力数值如同濒死者的心跳,在日军又一次炮击的震动中,猛地蹿升到设计极限的187%!
更诡异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弹孔里,渗出的不再是浑浊的泥水或血水,而是粘稠的暗红色泥浆。
这些泥浆仿佛有着生命,在砖缝间极其迅速地蠕动、凝结,竟勾勒出闪烁着幽光的阵列——那形状,分明是后世无人机集群的低空攻击阵型!
“呃!”机枪手夏江闷哼一声,肩上刚刚包扎好的绷带瞬间被涌出的鲜血浸透。
他倚靠着滚烫的墙体喘息,试图瞄准对面日军狙击手的位置。
突然,一股强烈的、如同高压电流般的震颤从坚实的砖墙传递到他全身!
视野猛地闪烁扭曲,残破的青砖墙面上竟然诡异地叠加浮现出迷彩涂装的复合装甲板虚影!
鼻腔里,不再是呛人的硝烟和血腥,反而涌入一股刺鼻、陌生的、如同塑料燃烧般的化学气味——多年后他才知道,那是2025年高分子阻燃剂的味道。
最要命的是身体的本能记忆!
当熟悉的日军92式步兵炮那特有的尖啸声撕破空气,炮弹呼啸着砸向仓库时,夏江的双腿竟不受控制地、违背所有战场躲避常识地猛然向前扑出!
目标,是仓库内一处空荡荡的角落——那里在他此刻的感知里,竟是一片覆盖着红色警示光环的“地雷感应区”!一个在1937年绝不可能存在的概念!
“三班!顶上缺口!”团长谢晋元的嘶吼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显得微弱,随即又被一阵令人牙酸的、仿佛金属被巨力撕裂般的“嘎吱”声淹没。
所有人都惊愕地望向仓库西墙。
只见墙内的钢筋,如同活物般诡异地向外翻卷、扭曲!
在日军密集的机枪弹幕扫射下,这些裸露的钢筋竟自行构筑出一个极其精准的锐角斜面!
有眼尖的工兵立刻用简易工具测量——55度倾角!与现代复合装甲设计教科书中记载的最佳防弹倾角分毫不差!
子弹击打在斜面上,发出密集的“叮当”脆响,大部分被弹开,威力大减!
“墙…墙流血了!”一个新兵惊恐地指着墙面。
只见更多的暗红泥浆从砖缝深处渗出,它们不再无序流淌,而是如同受到无形之手的指引,在布满弹痕的墙面上蜿蜒、勾勒。最终,泥浆凝固成几个清晰的血字——正是朱日和训练场的精确坐标!
而最后定格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第382秒?——这恰恰是现代城市作战防御标准中,阵地坚守至极限、必须执行紧急撤离的临界时限!
时空坐标:2025年10月28日 14:20(朱日和·城市作战C区)?
防御记忆:回流?
“警告!C3区基座温度异常!骤降至-12.3度!”刺耳的警报声在数字化头盔的内置频道里响起。
技术兵王锐戴着战术手套的手指正要调整复合工事某个射击模块的角度,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穿透手套,将他的手指冻结在冰冷的触控面板上!
眼前的战术显示屏画面骤然扭曲、闪烁,清晰的高清地形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布满密集孔洞、标注着各种符号的…?四行仓库西墙弹孔分布详图?!
他呼出的热气在触控屏冰冷的表面瞬间凝结成霜,而那霜花的纹路,竟离奇地构成一个复杂的沙包堆叠加固公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