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81章 忠魂永驻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第81章 忠魂永驻

作者:饭吃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1:18:47

玉门关内,气氛凝重。连日血战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心灵上的重压。阵亡将士的遗体被一一安置在校场上,覆盖着白布,排成整齐而又令人心碎的队列。

楚骁站在队列前,缓缓走过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勇士。他在一具遗体前停下,轻轻掀开白布一角——是老赵安详却已无生息的面容,那只独眼永远地闭上了。

“厚葬所有烈士,立碑纪念。”楚骁声音沙哑,“特别是老赵,他要葬在能永远守望玉门关的地方。”

是夜,将军府内灯火通明。楚骁召集所有将领,却先令人抬来一大坛酒和数十个海碗。

“今日不议军事,先送弟兄们一程。”楚骁亲自斟酒,一碗碗递给在场将领,“第一碗,敬所有战死的玉门关守军!”

众人举碗齐饮,酒烈入喉,却压不住心中的悲怆。

“第二碗,特别敬老赵。”楚骁声音提高,“没有他那一箭,攻城车早已破门而入!他是玉门关的英雄!”

“敬老赵!”众将齐声应和,饮尽碗中酒。

酒过三巡,楚骁放下酒碗,目光扫过众人:“谁知道老赵的全名?他来玉门关多少年了?”

一阵沉默。在场竟无人知晓老赵的全名,只知他来关已近二十年,平日里大家都叫他“独眼老赵”或“赵老头”。

王校尉迟疑道:“他似乎原是北疆人,家中曾遭狄人劫掠,只剩他一人逃出...”

“不止如此。”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陈济堂缓步走入,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名册,“老赵,本名赵守诚,北疆赵家村人。开元十七年狄人破村,全家三十六口遇难,唯他一人幸存,被慕容老将军所救,后追随将军至玉门关。”

楚骁郑重接过名册:“陈老先生如何得知?”

陈济堂叹息:“老朽来玉门关三十载,每个将士的姓名籍贯,都记在这本名册上。老赵...”他顿了顿,“他不仅是优秀的弩炮手,还曾教过关内许多孩子读书认字。”

沈燕惊讶抬头:“老赵识字?”

“何止识字。”陈济堂眼中泛起回忆的光芒,“他本是赵家村的塾师,满腹经纶。家破人亡后,弃文从武,但私下里常为将士们代写家书,教孩子们读书。”

帐内一片寂静,众人皆未想到平日粗犷的老赵竟有这般过往。

胡彪猛地灌下一碗酒,抹嘴道:“怪不得!有一次我请他代写家书,他写得文绉绉的,我还笑他像个酸秀才,他只嘿嘿一笑,从不辩解。”

韩冲也想起什么:“我侄儿前年还跟我说,有个独眼爷爷教他认字,莫非就是老赵?”

陈济堂点头:“正是。老赵常说,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玉门关的下一代不能只会舞刀弄枪。”

楚骁沉默良久,缓缓道:“明日厚葬,我将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

次日清晨,玉门关为阵亡将士举行隆重葬礼。老赵的遗体被安葬在关城最高处,面朝北方,永远守望这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墓碑上刻着楚骁亲笔所题:“赵公守诚之墓——文能载道,武可安邦,独目望北,忠魂永驻。”

葬礼结束后,楚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气氛已然不同,悲愤化为决心。

“根据乐先生提供的情报和最新斥候回报,狄人因连日强攻损失惨重,内部已有怨言。”楚骁指向地图,“贺鲁凭借个人威望强压各部落,但并非铁板一块。”

乐衍接话:“确是如此。贺鲁麾下主要有三大部落:阿史那本部、拔也固部和同罗部。同罗部首领暗中对贺鲁不满,因贺鲁将最危险的攻城任务都交给了他们。”

沈燕提出:“能否利用这个矛盾?”

乐衍点头:“我可尝试秘密联络同罗部。但他们生性多疑,需要有力的筹码。”

楚骁沉思片刻:“如果他们愿意反戈,我们可以承诺战后助他们成为草原霸主,并提供过冬粮草。”

王校尉担忧:“这承诺是否太过?况且如何取信于他们?”

“有一个办法。”乐衍看向沈燕,“同罗部信奉萨满教,重视血誓。需要一位身份尊贵之人与他们歃血为盟。”

众人目光聚焦沈燕。她毫不犹豫:“若有必要,我可以去。”

楚骁立即反对:“太危险!况且慕容家的身份...”

“正因是慕容家,才更有分量。”沈燕坚定地说,“家父当年曾与草原各部有往来,同罗部老首领还欠慕容家一个人情。”

楚骁仍不放心,但沈燕坚持己见:“这是分化狄人的最佳机会。若能成功,玉门关压力大减,甚至可以联合同罗部反制贺鲁。”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计划确定:由乐衍先行接触同罗部,若对方有意,再安排沈燕前往盟誓。同时,楚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这是陷阱,立即发动突袭救人。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一名哨兵急匆匆跑来:“将军!关外有一行奇怪的人求见,说是...说是老赵的亲人!”

众人愕然。老赵全家皆亡,何来亲人?

楚骁亲上城楼,只见关外站着十余人,衣衫褴褛,看似逃难百姓,为首的是个中年文士。

“在下赵守义,乃赵守诚之弟。”文士扬声喊道,“闻兄长为国捐躯,特来奔丧!”

楚骁令开侧门放人进来。经仔细盘查和核对,确认此人确是老赵胞弟。原来当年赵家村遭袭时,赵守义在外游学,幸免于难,后辗转各地,最近才得知兄长在玉门关。

“家兄最后一次来信说,玉门关就是他的家,楚将军就是他要效忠的人。”赵守义含泪道,“我本欲早日来投,奈何路途遥远,又遇兵乱阻隔。”

楚骁感慨万分,安排赵守义祭拜老赵。令人惊讶的是,赵守义并非独自前来,还带着数十名北疆逃难百姓,其中不乏工匠、医师和读书人。

“北疆战乱连连,我们听闻玉门关誓死不降,楚将军爱民如子,特来相投。”赵守义表示。

楚骁当即安排这些新来者住下。赵守义更是主动请缨:“在下虽不才,愿继兄长之志,为玉门关效力。”

沈燕查验过赵守义的身份文牒后,对楚骁点头:“确是真品。此人曾在州府任职,精通政务后勤。”

楚骁正为内政繁忙而头疼,闻言大喜,当即让赵守义协助处理民政。

是夜,楚骁独自登上安葬老赵的山坡,站在墓前默然良久。

“你守护了一辈子的玉门关,如今你的亲人来到这里,我定会替你好好照顾他们。”他轻声道,仿佛在与老赵对话,“你虽战死,但精神长存。玉门关不会倒,我向你保证。”

寒风吹过,拂动楚骁的披风,仿佛是老赵的回应。

下山时,沈燕正在等候:“乐衍已经出发去同罗部了。他留给你这个。”她递上一卷羊皮纸。

楚骁展开一看,上面详细标注了狄人大营的布防弱点,以及各部落的驻扎位置。

“他倒是放心把这个留给我们。”楚骁若有所思,“看来是真心合作。”

沈燕望向北方:“希望他能成功。若同罗部倒戈,战局或将逆转。”

楚骁收起羊皮纸:“无论如何,我们要做好最坏准备。明日开始,全力修复城防,准备弩箭滚石。同时...”他看向沈燕,“你要准备前往同罗部的事宜,我会让韩冲带精锐暗中保护。”

沈燕点头:“我知道风险。但为了玉门关,值得一试。”

二人并肩走下山坡,玉门关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黑暗中不屈的希望。

明天,又将是一场生死博弈。但今夜,他们将稍作休整,缅怀逝者,积蓄力量。

老赵的墓前,不知谁悄悄放上了一把精致的弩箭模型和几本旧书——象征着他文武双全的一生。

忠魂永驻,护佑着这座屹立不倒的边关重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