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港穹顶之下,气压调节的嘶嘶声被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喧嚣取代。
LC-7"青鸾"改进型空天客运飞船庞大的身躯稳稳坐在着陆坪上,尾部引擎喷口散发的余热在真空抽吸系统作用下化作扭曲上升的透明波纹。
巨大的舱门滑开,悬梯放下,人流如同解冻的溪流,带着鲜活的气息涌出。
色彩斑斓的乘客潮水般涌向接驳区。
穿着印有"深空星海大学"校徽的年轻学子,兴奋地对着智能眼镜镜头比划着远处巨大的环形山;
提着定制合金行李箱的商务精英,腕表式终端投射出的虚拟屏幕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实时物流数据流瀑布般刷新;
更有扶老携幼的家庭游客孩子好奇地指着穹顶外缓慢移动的巨型结构尖叫:
"妈妈看!那是‘织女星’空间站吗?"
母亲笑着纠正:
"那是‘天权’中转港,在月球同步轨道上呢!"
月面摆渡车一种形似地球公交车但轮子宽大、底盘加高以适应月壤的低速电动车一在规划好的线路上无声穿梭。
车身上闪烁着目的地标识:
"广寒宫生活区(月下溶洞生态城)“深空星海大学(月表校区)"、"氦氦-3精炼厂观光平台"、"月海农业穹顶示范区"。
它们如同银色血管,在月球基地日益复杂的脉络中高效流动。
林晓月站在连接港区与主基地的封闭式廊桥高处,透过巨大的复合视窗,看着这幅前所未见的、充满烟火气的月球图景。
一种奇特的疏离感包裹着她。
脚下月壤深处,那颗代号"节点-01"的前太阳纪造物心脏仍在以0.83Hz的稳定频率搏动,如同冰冷宇宙深处的隐秘鼓点。
而眼前,人类生活的喧嚣正顽强地在这片死寂之地扎根、蔓延。
这巨大的反差让她有些恍惚。
"嘿!让一让!新鲜蔬菜,借过借过!"
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两名穿着印有"巴渝太空火锅"LOGO红色围裙的店员,推着一辆小型低温保鲜运输车,正小心翼翼地避开人流,脸上洋溢着创业者的兴奋。
车上堆满了密封的保鲜盒,透过盖子能看到翠绿的蔬菜、鲜红的辣椒、甚至还有几块纹理分明的地球空运牛肉。
车身上贴着标签:
"地球空运·川渝直供|月冰泉水·静海特调"。
晓月侧身让开,目光跟随他们,望向廊桥下方新开辟的"广寒天街"商业区。
就在"求知者"通道入口不远处,一间装饰着大红灯笼(全息投影)和川剧脸谱(纳米蚀刻金属板)的店面正在举行开业剪彩仪式。
"巴渝太空火锅月球旗舰店"的招牌在柔和的人造光下格外醒目。
店门口聚集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混合香气一地球牛油锅底的霸道辛香,混合着一种更加清冽、如同初雪融化般的独特气息。
"那是月冰泉水,"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晓月身旁响起。
她转头,看到深空星海大学材料系的学生江晚舟,后者脸上带着一丝自豪,
"冰泉计划的副产品之一。
纯度99.999%,硬度接近于零,溶解氧含量极低,涮涮火锅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
今天开业,凭基地ID半价,晓月姐,一起去试试?"
江晚舟晃了晃手腕上的电子优惠券。
晓月看着那热气腾腾(得益于精心控制的气流模拟)、人声鼎沸的店面,看着店员将清澈的月冰泉水注入特制的无重力加热锅具,看着地球的辣椒花椒在月球的水中翻滚沸腾,融合成一种跨越星球的滋味。
她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抵押祖宅的决心,看到了母亲在图纸上勾勒柔性外骨骼的专注,看到了外公秦卫国在星璇核心代码中刻下禁令的远见,更看到了无数像江晚舟这样的年轻人,将地球的烟火气,用科技和勇气,一点点移植到这片银灰色的荒漠之上。
脚下的心跳依旧冰冷神秘,但生活的温度,正以火锅沸腾的姿态,宣告着人类在月球的扎根。
"下次吧,晚舟。"
晓月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
"我还有评审会。
'地月快线'项目,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更便宜、更快地把更多火锅底料运上来。”
手腕上的星璇手环适时震动:
「'地月快线'项目最终技术评审会将于10分钟后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心召开。
路径规划完毕。
陈岩博士已接入远程监控节点。」
轨道交通规划中心的环形会议室里,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正投射着复杂的轨道力学模型和工程结构图。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高度专注的气息。
林晓月坐在评审席靠前的位置,面前悬浮着个人终端,屏幕上正是"地月快线"的核心方案利用月球低重力(1.62m/s2)和近乎真空的环境优势,建造一座位于静海基地边缘的大型电磁质量加速器,俗称"电磁弹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