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安静下来,看向他。
“她,或者说她背后的星辰蔷薇,早就注意到了我们。
所谓的‘旁听’,就是最彻底的观察。
她听了我们所有的争论、所有的构想、所有的细节。”
“而在我们刚刚敲定这宏大纲、情绪最为高涨也最为投入的时刻,她亮明身份,表达认可,然后离开。”
他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
“这是一种姿态。
她看到了完整的计划,认为这份规划本身已经足够强大和自洽,无需她们指手画脚,表达了‘乐见其成’的态度。
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限的祝福。
她让我们知道,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并且这双眼睛的主人,认为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李擎风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星图上:
“但这,不会改变我们的任何一步!
十城计划,是我们擎风团队的计划,是我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的未来!
星辰蔷薇的认可也好,审视也罢,都不会动摇我们的根基,也不会加快我们的步伐。
我们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把这座蓝图,用钢铁和汗水,浇筑在土星轨道上!”
他的话语带着强大的自信和定力,驱散了弥漫在会议室内的不安和迷雾。
这时,周薇提出了一个更实际的考量:
“擎风,柳青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的‘十城定鼎’计划很可能不再是个秘密。
星辰蔷薇知道,就意味着外环的很多势力可能会知道,甚至……传回内环。
我们需要准备应对各种反应,尤其是内环可能的态度。”
王猛哼了一声:“怕什么?咱们在外环搞建设,一没偷二没抢,碍着内环那些老爷们什么事了?”
赵青冷静地分析:“从法律上讲,我们在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框架下行动,并无越界。但从现实政治和资源博弈角度看,一个即将在土星系统崛起的新兴势力,必然会引起内环现有权力结构的关注,甚至是警惕。尤其是我们的计划如此庞大,展示了强大的技术整合和执行能力。”
孙启明则带着学者的乐观说:“但从科学共同体的角度看,这绝对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相信内环很多有识之士,特别是那些苦于研究经费和实验场地的科学家,会对我们的计划充满兴趣甚至向往。这可能会吸引来宝贵的人才。”
李擎风听完众人的议论,脸上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神情,他摆了摆手,语气沉稳而笃定:
“你们考虑的这些,都很重要,但无需过度担忧。
我甚至认为,这个计划在土星外环公开,乃至最终传到内环,是我们乐见其成的事情。”
“对于那些习惯了科技领先、生活富饶的内环政治家和科学精英来说,过去几百年里,他们目睹甚至参与过太多类似的宏大构想。
从火星地球化到金星轨道城,从小行星带完全开发到木星卫星殖民,类似的蓝图层出不穷,听起来都激动人心。”
李擎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看透历史的冷静:
“但最终,这些计划十有**都搁浅了。
知道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吗?
能源。
无论是聚变燃料的长期稳定供应,还是远超预算的能量需求,都成了拖垮这些漂亮蓝图的阿喀琉斯之踵。
内环的人,尤其是那些决策者,早已对‘画大饼’产生了审慎疲劳甚至本能的不信任。”
“所以,”
李擎风总结道,目光扫过星图上标志着“熔炉”和未来能源节点的光点,
“当他们听到我们又在外环搞一个‘十城计划’时,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又来了’,‘另一个需要烧掉金山银海的幻想’,而不是立刻视为威胁。
他们会持观望态度,甚至会等着看我们如何解决那看似无解的能源瓶颈。”
“而这,正好给了我们最关键的发展窗口期。”
李擎风的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笑容,
“他们用旧的经验来判断新的事物,却不知道,‘熔炉’的重燃和我们对土星系统独特能源结构的理解,已经为我们铺平了道路。
当他们还在怀疑和等待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沉默地加速建设,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太空城,用实实在在的产出,来打破他们的固有认知。”
“因此,无需担心计划公开。”
李擎风一锤定音,
“让消息传出去吧。
让外环的势力看到我们的决心与格局,让内环的观察者先抱着怀疑的态度冷眼旁观。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无可辩驳的成功,让所有的怀疑变为震惊,让所有的观望变为追随。
真正的实力,从不惧怕曝光,反而需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证明自己。”
王猛重重地呼出一口气,像是要把胸腔里的震惊和疑虑都吐出去,他大手一拍控制台:“得,管她什么蔷薇月季,管内环那帮老爷们怎么想!老子现在就关心‘基石’城的第一批耐低温泵什么时候能到位!赵博士,你那边的输送管道承压参数最后核定完了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