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土星分部,总裁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与其说是办公场所,更像一个微缩的星际战略指挥中心。
整面弧形落地窗外,是土星环恢弘而寂静的永恒景象,如同一幅巨大的、不断变幻却又亘古不变的背景画。
室内光线经过精密计算,柔和而均匀,既保证了全息投影的清晰度,又不会让人感到压抑。
房间中央,巨大的土星及其卫星系统全息星图在缓缓旋转,无数代表航道、资源点、空间站的光点和线条交织成复杂的网络。
四周的墙壁被巨大的显示屏取代,上面流淌着来自分部各个关键节点的实时数据流——从深空探测器的遥测数据到各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参数,从货运舰队的航线规划到能源网络的负载分配。
空气里弥漫着高级环境控制系统带来的、略带凉意且毫无杂质的清新气息,这是一种属于顶级权力中心的、冷静而疏离的氛围。
李擎风和林淼在一位表情肃穆、举止干练、身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制服的秘书引导下,走进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空间。
林肯并没有坐在那张宽大得有些夸张、由一整块小行星陨铁雕刻而成的办公桌后,那是权力最直观的象征。
他站在房间中央的全息星图前,背对着入口,身影在庞大的土星投影映衬下显得有些孤独。
他似乎在凝视着土星轨道上某个特定的、不断闪烁的蓝色光点——那是“盘古”实验室的坐标。
听到身后传来的、被厚重地毯几乎吸收殆尽的脚步声,林肯缓缓转过身。
他的目光首先越过了李擎风,落在了稍后半步的林淼身上。
那眼神复杂得如同星云,蕴含着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感——有久居上位者习惯性的审视,有对数十年来曾谋面的儿子产生的陌生与疏离,有深藏于眼底、几乎难以察觉的关切,更有一种被漫长岁月和无数重大决策打磨后沉淀下来的、近乎疲惫的平静。
父子二人的视线在空气中交汇,跨越了五十年的光阴、隔阂与沉默,没有言语,却仿佛已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关于过往与未来的漫长对话。
最终,林肯的目光微微柔和了一些,几不可察地对林淼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却像是一块投入冰湖的石子,漾开了第一圈涟漪。
随即,他的视线转向李擎风。
那目光在瞬间发生了变化,锐利、专注,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是纯粹的上位者审视重要合作伙伴、评估战略资产的眼神,带着冷静的评估、审慎的考量,以及一丝隐藏极深的、关乎未来的期待。
“来了。”
林肯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喜怒,他抬手,指了指全息投影旁一组低调而舒适的真皮沙发,
“坐。”
三人落座,沙发柔软却富有支撑力。
那位秘书悄无声息地端上三杯清水,随即躬身退了出去,厚重的实木房门合拢时发出轻微而沉闷的“咔哒”声,将室内外彻底隔绝成两个世界。
短暂的沉默弥漫开来,只有星图投影系统运转时发出的、几乎低不可闻的嗡鸣,以及数据流刷新时细微的电子音。
“报告我看过了。”
林肯率先打破沉默,直接切入主题,目光依旧落在李擎风身上,语气平稳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盘古’矩阵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确实超出了集团科学院最乐观的预测模型。
你们做到了,很多人认为在现有物理框架下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是直接的、毫无修饰的肯定,属于集团总裁对一项杰出技术成果的正式认可。
“谢谢您,林肯总裁。”
李擎风微微颔首,保持着恭敬而专业的姿态。
林肯微微颔首,继续道,语速平稳而高效:
“技术转化指挥部的行政框架我已经签署生效,最高权限已经下放至你的终端。
你需要的人员调动、设备调用、场地使用,分部会启动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流程从简,特事特办。”
他的话语简洁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雷厉风行和不容置疑的执行力。
“我明白。团队已经完成初步整合,随时可以投入下一阶段工作。”李擎风回应道。
“嗯。”
林肯应了一声,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沙发扶手上嵌入的触摸区轻轻滑动了一下。顿时,房间中央的全息星图旁边,浮现出另一份更加精简、但标注着无数红色和黄色优先级标记的数据面板。
“现在,我们需要谈谈战略。”
他的目光扫过数据,然后重新聚焦在李擎风脸上,
“集团总部对这项技术潜力评估很高,很感兴趣。
但是,内环理事会的一些资深成员,尤其是地球和火星方面的代表,更倾向于将核心研究院和首批应用示范工程放在内环轨道。
他们的理由是,内环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密集的人才储备、更成熟的市场环境,能够更快地将技术转化为效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