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吴氏集团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长条会议桌被各类文件、地图和咖啡杯堆满,墙上的投影仪循环播放着高新区的土地规划图,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与焦虑交织的味道。吴佳怡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前还浮现着几小时前家族会议上吴天宇那副嘲讽的嘴脸 ——“佳怡,没有可行方案就别浪费大家时间,新城区开发项目,不是过家家。”
“吴总,这是我们筛选出的三个候选地块详细资料。” 数据分析师小王推过来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带着一丝疲惫,“A 地块临近商业区,但拆迁成本太高,每亩地要 120 万;B 地块交通便利,可面积只有 80 亩,不够支撑大规模开发;C 地块位置偏僻,周边配套几乎为零,后期投入太大。”
战略顾问老陈拿起激光笔,在投影幕上圈出三个地块:“这三个地块我们反复核算过,要么成本超标,要么规模不够,要么潜力有限,都不符合集团‘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需求。要是拿这些方案去跟吴总(吴天宇)争,恐怕还是会被质疑。”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只有投影仪的风扇在嗡嗡作响。吴佳怡拿起 A 地块的资料,翻了几页又放下,心里满是烦躁。新城区开发项目是集团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谁能主导这个项目,谁就能在家族继承权的争夺中占据绝对优势。她不能输,更不能让吴天宇得逞。
“再把高新区的卫星图调出来,最新版的。” 吴佳怡突然开口,语气坚定,“把 2023 年和 2025 年的规划图叠加对比,我就不信找不到合适的地块。”
小王立刻操作电脑,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叠加后的卫星图。2023 年的灰色区域,在 2025 年的规划图上多了几条红色的线条 —— 那是即将修建的地铁线路和货运枢纽。“吴总,您看,地铁 3 号线会延伸到高新区东部,货运枢纽也规划在那边。” 小王指着图上的红色线条,“不过那边目前都是村庄和农田,还没有具体的土地出让计划。”
吴佳怡的目光紧紧盯着地铁 3 号线和货运枢纽之间的区域,突然,她指着两个相邻的村庄问:“这两个地方是什么情况?”
老陈凑过来,推了推眼镜:“这是上街村和小傅庄,两个相邻的行政村,总面积大概 220 亩。因为不在当前的重点开发区域,所以一直没被纳入候选名单。”
“为什么没纳入?” 吴佳怡追问,“面积够大,又临近规划中的地铁和货运枢纽,潜力应该不小。”
“主要是拆迁问题。” 小王解释道,“两个村子有 800 多户村民,拆迁协调难度大,而且目前地价虽然低,每亩只要 60 万,但后续的基础设施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吴佳怡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用手指着两个村庄:“拆迁难度大,可以跟政府协商,争取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入大,但我们可以分阶段开发,先建设核心区域,再逐步完善配套。最重要的是,这两个村子连片开发,能形成规模效应,无论是建商业综合体还是产业园区,都有足够的空间。”
她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兴奋:“而且,地铁和货运枢纽一旦建成,这片区域的地价至少会翻三倍。我们现在入手,成本低,潜力大,这才是真正符合集团战略的方案!”
老陈和小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与认可。“吴总,您说得对!” 老陈激动地拿起笔,在纸上快速计算,“连片开发的话,我们可以规划 100 亩产业园区、50 亩商业配套和 70 亩住宅,形成‘产商住’一体化的模式,既能吸引企业入驻,又能带动人口流入,后期的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小王也立刻补充:“我马上核算成本!按照每亩 60 万的地价,220 亩就是 1.32 亿,加上拆迁补偿和前期基础设施投入,总预算大概 3.5 亿,比 A 地块的单独开发成本还低 20%!”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之前的疲惫和沮丧一扫而空,所有人都围着投影幕,讨论着连片开发的具体细节 —— 产业园区要引入哪些企业,商业配套需要哪些设施,住宅要建什么样的户型。吴佳怡看着眼前兴奋的团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拿起桌上的咖啡,举杯说道:“今天辛苦大家了,等项目成功,我给每个人都发双倍奖金!现在,我们把这个方案完善,命名为‘双星计划’,明天早上,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不仅有方案,还有最好的方案!”
团队成员们纷纷举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们分工协作,小王负责成本核算和数据支撑,老陈负责战略规划和风险评估,其他成员则收集上街村和小傅庄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关系资料,确保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