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十七分,一阵刺耳的电流声后,第三工厂突然陷入一片漆黑。正在操作精密机床的老陈下意识地关掉电源,车间里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和桌椅碰撞声。“大家别慌!先找安全出口,不要乱走动!” 老陈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镇定。他从工具箱里摸出备用的充电手电筒,按下开关,一道微弱的光束刺破黑暗。
“老陈,怎么回事啊?怎么突然停电了?” 年轻工人小李跑过来,声音里满是焦急。今天车间接了一笔紧急订单,要求明天早上八点前必须交付,现在离交期只剩下十一个小时,偏偏赶上全区停电,连应急灯都没亮 —— 显然是电路系统出了大问题。
老陈还没来得及回答,口袋里的对讲机突然传来沙沙声,吴佳怡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各…… 各车间注意…… 我是吴佳怡…… 保持冷静…… 不要擅自…… 启动设备…… 等待进一步通知……”
“吴总!我们车间有紧急订单,明天早上就要交,现在停电了,怎么办啊?” 老陈按住对讲机,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对讲机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吴佳怡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些:“老陈,我知道…… 订单的事。技术部已经查过,这次停电是全区电网故障,预计恢复时间…… 不确定。但订单不能耽误,我现在…… 逐条跟你说新质量标准的具体条款,你们…… 想办法克服困难,务必按标准完成。”
老陈心里一沉,新质量标准是上周才推行的,要求比以前严格得多,光是尺寸公差就精确到了 0.02 毫米,平时在正常供电下操作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现在一片漆黑,只能靠手电筒照明。但他没有犹豫,对着对讲机喊道:“吴总,您说吧,我们一定完成!”
他召集车间里的核心成员,让大家把手机和备用手电筒都拿出来,尽可能集中光源。“小李,你负责记录;小王,你拿着手电筒,固定照射测量仪器;小张,你配合我操作机床,注意安全。” 老陈快速分配任务,随后按下对讲机:“吴总,我们准备好了,您说吧。”
“好。” 吴佳怡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首先是尺寸公差…… 关键部位误差不能超过 0.02 毫米,每加工完一个部件,必须用千分尺检测…… 其次是表面处理,不能有任何划痕和毛刺,要用细砂纸打磨…… 最后是检验流程,每个环节都要有记录,签字确认……”
老陈和员工们围在一起,借着微弱的光,认真听着、记着。小李的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遇到不确定的地方,老陈就及时提问,吴佳怡耐心地逐一解答,尽管信号时断时续,但每一个条款都传递得清晰无误。
“都记清楚了吗?” 老陈看向众人,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机床前,“开工!”
小王将手电筒固定在机床上方,光束正好落在加工区域。老陈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装上原材料,启动手动操作模式 —— 机床虽然不能用电自动运行,但可以手动控制,只是效率极低,而且精度很难保证。
“慢点,再慢点!” 老陈一边操作,一边提醒自己。加工到关键部位时,他停下来,让小王调整手电筒角度,用千分尺仔细测量。“尺寸刚好,0.015 毫米,符合标准!” 小李在一旁记录,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表面处理环节,由于光线不足,很难发现细微的划痕。小张拿着细砂纸,一点点打磨,每打磨一会儿,就用手电筒反复照射检查。“这里有个小毛刺!” 老陈突然喊道,手指着部件边缘,“再磨一下,一定要彻底清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只有手电筒的光束在晃动,以及偶尔的测量声和记录声。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汗水浸湿了衣服,手臂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酸痛,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知道,这个订单不仅关系到公司的信誉,更关系到新质量标准能否在基层落地 —— 如果连他们都不能在困难中坚持标准,那以后推行起来只会更难。
凌晨三点,最后一个部件终于加工完成。老陈拿着千分尺,仔细测量每个关键部位,确认所有数据都符合标准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着对讲机喊道:“吴总,最后一个部件检测合格,订单完成了!”
对讲机那头传来吴佳怡明显松了口气的声音:“太好了…… 老陈,你们辛苦了。”
“都是应该的。” 老陈笑了笑,看着眼前堆得整整齐齐的成品,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吴总,我们想…… 给产品打个光,您那边能看到监控吗?”
“监控…… 有备用电源,可以看到。” 吴佳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好奇。
老陈召集所有员工,让大家把手机手电筒和备用手电筒都拿出来。“大家听我指挥,把光束都聚焦到成品上,然后慢慢移动,拼出 ISO 认证图标的样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