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凰深宫谋 > 第217章 毒源疑云,初露端倪

锦凰深宫谋 第217章 毒源疑云,初露端倪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0:41:08

“中毒?!”

沈清辞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济世堂内激起千层浪。病患和家属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

王郎中更是猛地站起身,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紧走几步来到沈清辞面前,声音带着急切与质疑:“夫人!此话非同小可!你如何断定这是中毒?而非某种奇特的疫症?”

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清辞身上,连一直沉默调息的萧景琰也睁开了眼睛,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沈清辞沉静的侧脸上。岩生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警惕地环顾四周。林素问则紧张地抓住沈清辞的衣袖,眼中带着信赖与担忧。

沈清辞并未直接回答王郎中的问题,而是指着那位老妇人手臂上的青紫色瘀斑,声音清晰而冷静:“王郎中请看,寻常风寒或疫症所致瘀斑,多因热毒壅盛、迫血妄行,其色或鲜红或暗红,分布亦无特定规律。而此瘀斑,颜色青紫中透着一丝诡异的晦暗,触之肌肤温度偏低,且多集中于关节、腋下等经络交汇之处。”

她边说边轻轻按压老妇人肘窝处的一片瘀斑,老妇人立刻因疼痛而微微蹙眉。“此乃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极度不畅所致。再者,诸位病患虽发热,却非高热,而是持续低烧,伴有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脉象普遍沉涩无力,这是毒素缓慢侵蚀人体元气、损耗气血的典型表现,绝非外感疫邪所能解释。”

王郎中闻言,连忙抓起另一个病人的手腕仔细诊脉,又查看了几人的舌苔和瘀斑,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行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经沈清辞这一点拨,再结合自己之前的疑虑,心中已信了七八分。他喃喃道:“难怪……难怪之前的方剂效果不佳,若真是毒素作祟,不对症下药,便是南辕北辙啊!”

“可是……夫人,”那读书人青年,名叫李瑾,此刻也忍不住开口,脸上满是困惑与愤怒,“我们青石镇偏安一隅,与世无争,是何人如此歹毒,要对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下此毒手?这毒……又是如何下的?”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沈清辞。

沈清辞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医馆内熬药的炉灶、堆放药材的柜子,最后,再次定格在角落那个不起眼的药罐上。那个扭曲的蛇形标记,在她眼中是如此刺眼。她深吸一口气,指向那个药罐,问道:“王郎中,那个药罐,是贵馆常用之物吗?”

王郎中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愣了一下,摇头道:“不是。那是月前,镇上来了一队行商,说是贩卖药材器皿,见镇上疫病流行,便低价售卖了一批药罐给镇上百姓和医馆,说是熬药方便。老夫当时还觉得他们颇有善心……”他的声音戛然而止,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难道……难道是那药罐有问题?!”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人们惊恐地看着自家带来的或医馆里正在使用的类似药罐,仿佛那是什么择人而噬的毒蛇!

沈清辞快步走到那个药罐旁,不顾烫手,将其拿起仔细端详。她用手指轻轻刮擦药罐内壁,又凑近闻了闻残留的药渣气味。果然!内壁质地粗糙,有细微孔隙,仔细嗅闻,有一股极淡的、混合着土腥与某种矿物腥气的异味,与《楚门医案》中记载的‘蚀脉散’载体特征吻合!毒素是缓慢从药罐壁中渗出,混入药汤!好隐蔽的手段!

她放下药罐,转身面对众人,语气沉痛而肯定:“毒源,很可能就是这些药罐!‘蚀脉散’性阴寒,附着于陶土器皿之上,遇热则会缓慢释放,混入药中。病人长期服用以此罐熬煮的汤药,毒素便日积月累,侵入经脉气血!”

“天杀的奸商!”

“我就说那伙人看着不像好人!”

“快!快把家里的药罐都砸了!” 医馆内顿时群情激愤,恐慌与愤怒交织。

张疤脸更是气得哇哇大叫:“他娘的!原来是那帮杂碎搞的鬼!老子这就带弟兄们去把他们揪出来剁了!”说着就要往外冲。

“张好汉且慢!”萧景琰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响起,虽然虚弱,却自带一股震慑力,让躁动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不少。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沈清辞身边,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对方处心积虑,以行商之名投毒,事后必然早已远遁。此刻盲目去追,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看向沈清辞,眼中带着询问:“清辞,既然已知毒源与毒性,可能解?”

沈清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蚀脉散’虽阴损,但并非无解。《楚门医案》中记载了数种化解之法。只是……”她面露难色,“解毒需用到几味特定的药材,且需根据患者中毒深浅、体质强弱酌情调整方剂,过程颇为繁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眼下最要紧的是,需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罐,防止毒素继续侵入。”

王郎中连忙道:“药材方面,医馆库房还有一些存货,夫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老夫这就让人去通知全镇,停止使用那些药罐!”

“有劳王郎中了。”沈清辞也不推辞,立刻口述了几味主药和辅药的名字,王郎中记下后,连忙吩咐伙计去准备。

萧景琰对张疤脸和李瑾说道:“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控制病情。张好汉,烦请你带领手下弟兄,协助王郎中维持秩序,并清查镇上是何时、何地接触到那伙行商的,他们有何特征,去了何方,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有用。李秀才,你熟悉镇情,协助登记病患,按病情轻重分类,以便后续诊治。”

他的安排条理清晰,不容置疑,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张疤脸和李瑾下意识地躬身领命,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陌生的重伤之人,而是某种位高权重的上位者。

安排妥当后,萧景琰才对沈清辞低声道:“清辞,解毒之事,辛苦你了。朕……我会让岩生协助你。”他差点说漏嘴,及时改口。

沈清辞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心疼道:“我知道。你先安心调息,这里交给我。”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那个标记……我怀疑与林氏有关。”

萧景琰眼神骤然一寒,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但眸中的冷意几乎凝成实质。林婉儿虽死,但其背后的势力看来并未完全清除,竟将手伸到了这偏远小镇!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阴谋?

接下来的时间,沈清辞全身心投入了救治工作。她在王郎中的协助下,以济世堂为据点,开始为病患诊治。她诊脉精准,下药果断,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调整解毒方剂的配伍和剂量。岩生不顾肩伤,帮忙维持秩序、分发药物。林素问也强打精神,用她刚刚恢复的一丝微弱的“暖源”气息,辅助沈清辞安抚那些病情沉重、气息微弱的病人,竟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沈清辞高超的医术和仁心,很快赢得了全镇百姓的感激和信赖。普济堂内外,虽然依旧忙碌,但恐慌的情绪逐渐被希望所取代。

然而,沈清辞和萧景琰的心中,却丝毫没有放松。

傍晚时分,张疤脸和李瑾带来了初步调查的结果。那伙行商大约在四十天前来到青石镇,共有五人,操着外地口音,自称来自南边。他们不仅卖了药罐,还以极低的价格售卖了一些据说能“强身健体、预防瘟疫”的香囊和符水。他们只在镇上停留了一日便离开,方向似乎是往北去了。

“北边?”萧景琰沉吟道。青石镇位于中原腹地偏西,往北……正是京城方向!虽然距离依旧遥远,但这个方向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

“还有,”李瑾补充道,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学生仔细回想,那伙人虽然穿着普通,但其中一人,腰间似乎挂着一块玉佩,样式有些奇特,像是……像是官制之物,但学生才疏学浅,不敢确定。”

“官制玉佩?”萧景琰和沈清辞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若此事真有官方背景,哪怕只是某个小吏参与其中,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就在这时,一个镇民慌慌张张地跑进济世堂,对王郎中喊道:“王郎中!不好了!镇东头的赵铁匠……他……他快不行了!浑身抽搐,吐了好多黑血!”

沈清辞闻言,立刻站起身:“带我去看看!”

在赵铁匠家中,沈清辞看到了令人心惊的一幕。一个壮硕的汉子此刻蜷缩在床榻上,面色青黑,浑身剧烈抽搐,口中不断溢出带着恶臭的黑血,显然已是毒素深入五脏,引发了急剧恶化。

沈清辞迅速施针抢救,但效果甚微。赵铁匠的夫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没用的……之前镇上的孙婆婆也是这样……突然就不行了……之前还好好的……”

突然恶化?孙婆婆?难道这‘蚀脉散’除了缓慢侵蚀,还有某种触发机制,或者……潜伏着更烈的毒性?

她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全力救治,但终究回天乏术。赵铁匠在痛苦的抽搐中,气息渐渐微弱。

就在沈清辞准备收回银针时,她的目光无意间落在赵铁匠紧紧攥着的右手上。那手里,似乎握着什么东西。她轻轻掰开他已经僵硬的手指——

一枚做工粗糙、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木质平安符,躺在他的掌心。符上,用朱砂画着一个扭曲的、与那药罐底部标记极其相似的蛇形图案!

沈清辞拿起那枚平安符,一股极其微弱的、与“蚀脉散”同源却更加阴寒锐利的气息,隐隐从符上传来!这绝非普通的平安符!难道,这才是引发赵铁匠和孙婆婆突然毒发的真正原因?那伙行商,不仅提供了缓慢释放毒性的药罐,还留下了这足以瞬间引爆毒素的“催命符”?他们究竟想做什么?这小小的青石镇,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值得对方如此处心积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