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凰深宫谋 > 第124章 帝妃定计惑真龙

锦凰深宫谋 第124章 帝妃定计惑真龙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0:41:08

清虚观的线索如同一把钥匙,插入了错综复杂的锁芯,虽未完全扭转局面,却让萧景琰和沈清辞看清了迷雾后的轮廓。坤宁宫、暖玉簪、兰心、常嬷嬷、清虚观……这些散落的点,正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而线的另一端,牢牢握在深居简出的皇后手中。

暗卫已奉命潜入落霞山,对清虚观进行严密监视。然而,道观看似平静,香客稀少,道士们作息规律,一时难以探得核心机密。萧景琰深知,对付皇后这等心思缜密、经营多年的对手,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主动创造时机,引蛇出洞。

这日晚膳后,萧景琰再次来到永寿宫。太子萧允翊经过几日调养,气色红润了许多,正缠着沈清辞玩九连环,清脆的笑声驱散了宫殿深处的几分阴霾。萧景琰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柔情,随即被更深沉的忧虑取代。允翊是国本,更是他的软肋。皇后若真有异心,允翊留在宫中,尤其是仍在坤宁宫名义上的庇护下,终究是隐患。

沈清辞见萧景琰神色凝重,便让赵婉如将太子带下去洗漱安歇。殿内只剩下帝妃二人,烛火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微微摇曳。

“清辞,”萧景琰开门见山,声音低沉,“清虚观那边尚无突破性进展,兰心口风甚紧,皇后更是稳坐钓鱼台。我们不能再被动等下去了。”

沈清辞为他斟上一杯热茶,轻声道:“陛下可是有了决断?”

萧景琰接过茶盏,并未饮用,指腹摩挲着温热的瓷壁:“允翊不能再留在宫里了。”

沈清辞心下一凛,虽然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皇帝说出,仍是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将太子迁出宫,非同小可,势必引起朝野震动,更会彻底激化与皇后的矛盾。

“陛下的意思是……”

“朕思虑再三,”萧景琰目光锐利,“皇后之所以能如此从容,皆因允翊尚在宫中,她无论作为生母还是中宫,都有太多可以插手干预的理由和机会。唯有让允翊彻底脱离她的视线和控制,让她感到不安,让她觉得计划可能生变,她才会有所行动,我们才能找到破绽。”

他顿了顿,继续道:“朕决定,以太子此次受惊过度,需要绝对清净、远离宫廷喧嚣为由,明日早朝便下旨,送太子前往西郊‘澄心园’静养。澄心园是皇家别苑,守卫森严,环境清幽,且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名正言顺。”

沈清辞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澄心园虽仍是皇家园林,但已出宫禁,控制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此举一来可真正保护太子安全,二来便是要向皇后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皇帝已不再信任她能护佑太子,甚至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这无疑是一步险棋,会迫使皇后做出反应。

“陛下此计甚妙。”沈清辞沉吟道,“只是……理由虽充分,但骤然将太子送离皇宫,皇后娘娘乃至前朝,恐怕都会有所疑虑和反对。尤其是皇后娘娘,她若以母子情深、不舍分离为由强行阻拦,或是要求陪同前往,该如何应对?”

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朕意已决,无人能阻。至于皇后……朕会亲自去坤宁宫与她说明。她若识趣,便该知道此刻以退为进才是上策。若她真敢强行阻拦或要求陪同,那便是做贼心虚,不打自招!” 他看向沈清辞,语气缓和了些,“只是,允翊离宫,身边必须要有绝对可靠之人照料。朕思来想去,唯有交给你,朕方能安心。”

沈清辞起身,郑重行礼:“陛下信任,臣妾铭感五内。臣妾定当竭尽全力,护佑太子周全,绝不负陛下所托。” 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太子的安危,将系于她一身。

“朕知你定然如此。”萧景琰扶起她,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已明了彼此心意。这是一种在风雨同舟中形成的默契与信任。

“不过,”萧景琰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单单将允翊送走,或许还不够。皇后心思深沉,未必会立刻自乱阵脚。我们还需……再给她加一把火。”

“陛下的意思是?”

“明日朕去坤宁宫,除了告知太子离宫之事,还会向她透露另一个消息。”萧景琰压低声音,“朕会告诉她,暗卫在追查兰心下落时,似乎找到了常嬷嬷的一些线索,或许与京郊某处道观有关,朕已命人加紧追查。”

沈清辞眸光一闪:“陛下是要……打草惊蛇?”

“不错!”萧景琰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常嬷嬷是她心腹,清虚观是她的据点。朕故意透露模糊线索,她必然心惊,会急于确认常嬷嬷是否真的留下了把柄,清虚观是否已经暴露。只要她有所行动,无论是派人去道观通风报信,还是清理痕迹,都逃不过朕暗卫的眼睛!这便是引蛇出洞!”

帝妃二人细细商议了明日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如何应对皇后可能的反应,如何安排太子离宫的护卫,以及如何在澄心园布防等等。直到月上中天,方案才大致敲定。

这一夜,萧景琰宿在了永寿宫。并非贪恋温情,而是要以这种方式,向外界,尤其是向坤宁宫,传递一个更明确的信号——皇帝对楚妃的信任与倚重,已远超寻常。

翌日清晨,萧景琰准时上朝。在朝会上,他以太子受惊、需绝对静养为由,宣布了将太子送往澄心园的决定。果不其然,立刻有几位与皇后娘家关系密切的老臣出言反对,言辞恳切,无非是“太子年幼不宜离宫”、“母子分离有违人伦”云云。

萧景琰端坐龙椅,面沉如水,耐心听完几位老臣的谏言,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众卿关爱太子之心,朕心甚慰。然,太子乃国本,其身康健、心神安宁,关乎社稷未来。日前宫外之险,众卿皆知。宫廷虽肃穆,然人多眼杂,难免喧嚣。澄心园乃先祖所建静养之地,环境清幽,守卫周全,更利于太子康复。朕意已决,勿复再议。”

皇帝金口已开,且理由充分,纵使有人心中不满,也不敢再强行反驳。退朝后,萧景琰未作停留,径直摆驾坤宁宫。

坤宁宫内,檀香依旧。皇后似乎早已料到皇帝会来,已备好了清茶。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宫装,未施粉黛,更显几分憔悴与柔弱,见到萧景琰,依礼参拜,动作优雅却带着一丝难掩的哀伤。

“皇后不必多礼。”萧景琰虚扶一下,在主位坐下,开门见山,“朕今日来,是为了允翊之事。想必皇后也已听闻,朕决定送他去澄心园静养。”

皇后抬起眼帘,眸中瞬间盈满水光,声音哽咽:“皇上……允翊他才五岁,从未离开过臣妾身边,此番又受了惊吓,臣妾这心里……实在是刀割一般。难道宫中就找不到一处清净之地吗?非要让他孤零零一人去那园子里?” 她言辞恳切,将一个不舍爱子的母亲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萧景琰心中冷笑,面上却缓和了语气:“朕知你心疼允翊。但正因他受了惊吓,才更需要彻底远离可能引发不安的环境。澄心园朕会安排妥当,楚妃也会随行照料,她心思细腻,又曾救过允翊,是最合适的人选。你且在宫中安心养病,待允翊大好,朕立刻接他回宫。”

听到“楚妃随行照料”,皇后的指甲几不可察地掐入了掌心,但她迅速垂下眼睑,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厉色,只是低声啜泣:“楚妃妹妹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臣妾……臣妾实在放心不下……”

“皇后,”萧景琰语气微沉,“要以大局为重。允翊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他话锋一转,似不经意般说道,“另外,还有一事。朕的人追查那个背主的奴婢兰心下落时,似乎找到了一些关于常嬷嬷的陈年线索,好像与京郊某处道观有关联。朕已命人加紧去查了,若常嬷嬷当年真有什么未了之事,朕也好替你了却一桩心事。”

“常嬷嬷?”皇后猛地抬头,脸上瞬间血色尽失,虽然她极力克制,但那一闪而过的惊慌未能逃过萧景琰的眼睛。她强自镇定道:“常嬷嬷离世多年,还能有什么线索?怕是下面的人弄错了吧……”

“哦?是吗?”萧景琰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却如利刃般扫过皇后的脸,“但愿是弄错了。不过,查一查,总归安心。皇后,你说呢?”

皇后低下头,避开萧景琰的视线,声音微不可闻:“皇上……说的是。”

萧景琰又坐了片刻,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关心话,便起身离开了坤宁宫。走出殿门的那一刻,他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锐利。皇后那一瞬间的失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坤宁宫内,在皇帝身影消失后,皇后缓缓抬起头,脸上哪还有半分哀伤与柔弱,只剩下一片冰寒的阴沉。她走到窗边,望着皇帝离去的方向,指甲深深掐入窗棂。

“好一个调虎离山……好一个打草惊蛇……”她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弧度,“萧景琰,沈清辞……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逼我出手吗?”

她转身,对空无一人的大殿深处,轻轻击掌三下。一个如同鬼魅般的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柱子的阴影里。

“传信给观里,”皇后的声音冷得没有一丝温度,“‘真龙’将离巢,‘幼主’西行。让他们……按计划行事,务必确保‘礼物’万无一失。”

“是。”黑影低应一声,如同融化般消失在阴影中。

皇后重新望向窗外,目光幽深如古井。棋局,已经开始了。而她,才是那个真正的执棋者。萧景琰和沈清辞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却又似乎,正一步步踏入她精心编织的、更大的罗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