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凰深宫谋 > 第119章 暖玉藏秘 兰心鬼影

锦凰深宫谋 第119章 暖玉藏秘 兰心鬼影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0:41:08

坤宁宫正殿,沉水香的气息浓郁得几乎化不开,丝丝缕缕从鎏金兽首香炉中吐出,缠绕在雕梁画栋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皇后端坐在凤座之上,身着明黄色凤穿牡丹常服,头戴九尾凤冠,珠翠环绕,仪态万方。只是那精心修饰过的面容,仍透着一丝难以掩盖的苍白,眼底带着淡淡的青影,似是彻夜未眠。

下首坐着贤、德二妃,以及几位位分较高的嫔妃,皆屏息凝神,不敢多言。整个殿内落针可闻,唯有殿外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更添几分寂寥与紧张。

沈清辞身着妃位品级的鸾鸟朝服,缓步进殿,依礼参拜:“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

皇后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温和中带着审视:“楚妃免礼。赐座。”声音一如既往的端庄柔和,却比往日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疏离。

“谢娘娘。”沈清辞在下首首位坐下,姿态恭谨,背脊却挺得笔直。

“本宫听闻,昨日太子在宫外受了惊吓,幸得楚妃悉心照料,方才转危为安。”皇后缓缓开口,指尖轻轻抚过腕上一串碧玉念珠,“本宫这心里,实在是又后怕又感激。只是,允翊毕竟年幼,骤然离了熟悉的环境,又经历那般凶险,本宫实在放心不下。不知太子现今如何?可还安稳?”

众妃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沈清辞。贤妃端起茶盏,掩去嘴角一丝看好戏的意味;德妃则面露关切,似是真为太子忧心。

沈清辞心中明镜似的,皇后这是以退为进,先示弱感激,再强调母子连心,最后关切病情,句句不离接回太子之本意。她微微垂眸,语气沉稳恭敬:“回娘娘,太子殿下昨日确实受了不小的惊吓,回宫后服了太医开的安神汤,夜里虽偶有梦呓,但总体睡得还算安稳。今晨醒来,精神稍好些,用了半碗清粥,赵婉如正陪着在永寿宫院内散步透气。”

她刻意提及赵婉如和永寿宫的日常,暗示太子正在逐渐适应,并无不妥,接着话锋一转:“陛下临去早朝前特意嘱咐,说殿下心神未定,最忌挪动嘈杂,命臣妾务必精心看护,待殿下完全康复再作打算。陛下还言道,皇后娘娘凤体违和已久,不宜再为琐事劳心伤神,让娘娘好生静养才是。”

她将皇帝旨意抬出,既表明了非己之意愿,更是阻断了皇后后续的请求,同时不忘表达对皇后“凤体”的“关切”。

皇后抚着念珠的手指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但依旧得体:“皇上考虑周全,体恤本宫,更是心疼允翊。有楚妃这般细心之人照料,本宫自是放心。”她顿了顿,目光似不经意般扫过沈清辞发间,“只是,本宫昨夜辗转反侧,总想起一事。昨日祭月台混乱,听闻有一身份不明之人暗放冷箭,还遗落了一枚发簪,样式……倒似与本宫宫中所用相似?不知可有此事?若真有宫人卷入此等大逆之事,本宫定当严惩不贷。”

来了!沈清辞心下一凛,皇后果然主动提及发簪之事,看似自清,实则以退为进,意在试探皇帝和她对坤宁宫的态度,甚至想拿回或确认那枚发簪的下落。

沈清辞抬起头,面露恰到好处的惊讶与凝重:“娘娘明鉴,确有此事。那发簪做工精致,莲花纹样确与娘娘宫中风格类同。陛下已命人严查,如今发簪正作为关键证物,由陛下亲自保管审看。”她将发簪的归属推给皇帝,堵住了皇后索要的可能,同时强调其“证物”性质,暗示此事非同小可。

皇后的瞳孔几不可察地缩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轻叹一声:“竟有此事……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冒充坤宁宫之人行凶!皇上圣明,必能查个水落石出,还坤宁宫一个清白。”她语气恳切,仿佛真的蒙受了不白之冤,转而关切地看向沈清辞,“本宫也听说楚妃昨日为救太子,亲身涉险,受了些伤,可还严重?”

“劳娘娘挂心,只是些皮外伤,已无大碍。”沈清辞谦逊道。

“那就好。”皇后点头,目光再次变得深邃,“楚妃年轻,又得皇上信任,协理六宫,照料太子,责任重大。这深宫之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有些事,有些人,未必如表象那般简单。楚妃还需处处留心,事事谨慎才是,切莫……被人利用了去,徒为他人做嫁衣。”

这番话,语重心长,却又暗藏机锋。既像长辈的提醒,又似隐晦的警告,甚至带着一丝挑拨的意味。是在暗示皇帝对她的信任可能别有用心?还是指“镜先生”之事背后另有隐情?

沈清辞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回道:“臣妾谨记娘娘教诲。臣妾只知道尽心竭力伺候皇上、照料太子,恪守本分,不敢有丝毫懈怠,亦不敢妄加揣测圣意与他人之心。”

她不接皇后的机锋,只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本分,让皇后一时也找不到话柄。

又闲话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宫务,皇后便面露倦色,称要礼佛静心,结束了这次请安。

沈清辞走出坤宁宫,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那股子从骨髓里透出的寒意。皇后今日的表现,滴水不漏,看似处处被动,实则每一步都暗含试探与布局。那枚发簪,她果然极为在意。还有她最后那番话……究竟是何用意?

回到永寿宫,太子正由赵婉如陪着在廊下看缸里的锦鲤,见到沈清辞,迈着小短腿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唤了声:“楚娘娘。”孩子的气色确实好了不少,这让沈清辞略感欣慰。

她牵着太子的手回到殿内,屏退左右,只留赵婉如在一旁伺候笔墨。她需要将今日坤宁宫的对话,以及自己对发簪和皇后反应的疑虑,详细记录下来,待萧景琰来时呈报。

同时,她再次取出了母亲的那本笔记和那页关于“莲花暖玉簪”的记载。那被墨迹晕染的“藏于”二字,如同猫爪般挠着她的心。她试着用宣纸蘸取少量清水,轻轻敷在墨迹处,希望能让模糊的字迹显现一二,但效果甚微。

“婉如,你去太医署,寻一位信得过的、精通古籍修复或药材辨识的老太医,旁敲侧击地问问,可有法子让这被墨迹污损的旧字迹重现?切记,不可声张,只作寻常请教。”沈清辞吩咐道。

赵婉如领命而去。

沈清辞又拿起那枚莲花发簪的图样(她已悄悄临摹下来),对着阳光仔细观看。莲花的形态,玉质的温润……她总觉得,这支簪子除了年代感,似乎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韵”。想起秦太医提到的“暖玉”可解毒,她心中一动。难道母亲提到的“莲花暖玉簪”,并非泛指莲花纹样的玉簪,而是特指由能解寒毒的“暖玉”雕琢而成的簪子?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支出现在祭月台、可能来自坤宁宫的簪子,是否就是母亲当年所见之物?它为何能解寒毒?又为何会“藏于”某处?如今为何又出现在皇后手中,或者至少与坤宁宫有关?

一个个谜团如同乱麻,纠缠在心头。她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迷雾边缘,而皇后、发簪、甚至可能包括楚家旧事,都是这迷雾中的关键线索。

傍晚时分,萧景琰来到了永寿宫。他眉宇间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先去看望了已经睡下的太子,轻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眼底闪过一丝父亲的柔情,随即又被帝王的冷峻所取代。

两人在内殿坐下,沈清辞将白日坤宁宫的情形详细禀报,并呈上自己的记录。

萧景琰仔细看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皇后果然沉不住气了。她越是急于撇清,越是强调发簪乃他人冒充,反而越显得可疑。”他冷哼一声,“朕已查过,兰心所谓的‘探亲’根本是子虚乌有。她最后出现的那处道观,香火冷清,背景却复杂,与京中几家权贵都有若有若无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沈峰在道观后山一处隐秘山洞里,发现了这个——”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小撮灰烬,以及半片未烧尽的纸角,纸上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一种特殊的符文,旁边还有一个“影”字的残痕。

“这是……”沈清辞心头一跳。

“与之前死士身上的‘影’字铜符类似,但更复杂。观主已不知所踪,道童一问三不知。”萧景琰眼神冰冷,“兰心这条线,看似断了,却又指向了更深处。皇后……她在这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沈清辞又将母亲笔记中关于“莲花暖玉簪”的发现,以及自己关于“暖玉”可解毒的猜测告诉了萧景琰。

“暖玉?”萧景琰眸光一凝,“朕记得,内库中确有几块暖玉,多是藩国进贡,因其稀少,皆登记在册,作为珍宝收藏,并未制成簪饰赏人。若皇后手中真有暖玉簪,来源便值得深究。”他顿了顿,看向沈清辞,“清辞,你确定那发簪的玉质,有暖玉之象?”

“臣妾不敢十分确定,但触手生温,与寻常羊脂白玉确有微妙差异,且臣妾母亲特意记载,想来非同一般。”沈清辞答道。

萧景琰沉吟片刻:“若此簪真为暖玉,又能解寒毒,那它出现在祭月台,就绝非偶然。或许,那放冷箭之人,目的并非单纯助朕或灭口,而是……为了用这支簪,来传递某种信息,或者,克制萧启明未能完全发动的那邪阵之余毒?”

这个推测让沈清辞倒吸一口凉气。若真如此,那“镜先生”内部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陛下,”沈清辞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皇后娘娘今日最后对臣妾说,深宫暗流涌动,让臣妾莫要被人利用……臣妾总觉得,她话中有话。”

萧景琰眼中寒光一闪:“她这是在提醒你,还是在警告你?或者,是想将水搅得更浑?”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坤宁宫的方向,“朕这位皇后,入宫十余载,一向以温良恭俭示人,从未有过半分逾越。正因如此,若她真与‘镜先生’有涉,才更为可怕。其心机之深,图谋之大,恐难以估量。”

殿内烛火跳跃,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交织在一起,仿佛共同面对着无形的巨大压力。

“太子在你这里,朕方能安心。”萧景琰转过身,目光沉重地看着沈清辞,“但你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坤宁宫,乃至其他暗中窥伺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永寿宫。清辞,朕将最重的担子交给了你。”

沈清辞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陛下放心,臣妾既承此恩,必不负所托。永寿宫上下,定如铁桶一般。”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沈峰急促而低沉的声音:“陛下,娘娘,有紧急情况!”

“进来说。”萧景琰沉声道。

沈峰快步进殿,脸色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陛下,我们安排在京郊暗查的人回报……在通往北疆的官道旁一处废弃茶棚附近,发现了……发现了兰心的踪迹!”

“什么?”萧景琰和沈清辞同时一惊。兰心不是失踪了吗?怎么会出现在通往北疆的路上?

“确切吗?”萧景琰急问。

“发现踪迹的暗卫曾远远见过兰心画像,虽对方做村妇打扮,蒙着头巾,但身形和侧脸极像。而且……”沈峰顿了顿,声音更低,“暗卫说,她似乎……身怀六甲,行动已显不便!”

兰心不仅没死,还可能怀有身孕?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在寂静的深夜里炸响,让萧景琰和沈清辞瞬间怔在原地,一股更深的寒意,沿着脊椎悄然爬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