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凰深宫谋 > 第114章 砚台验毒 医案印证

锦凰深宫谋 第114章 砚台验毒 医案印证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0:41:08

养心殿的烛火已燃至第四盏,油布包裹的青黑砚台静静卧在御案中央,砚底朱红鹰喙的鹰纹在火光下泛着冷光,像极了宁王萧启明那双总是含着笑意、却藏着毒的眼睛。

沈清辞指尖刚触到砚台边缘,便觉一丝凉意顺着指缝钻进来,让她想起三年前在楚家祖宅,父亲楚将军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萧启明此人,笑里藏刀,需多加提防”时的话语。

“清辞,可有发现?”

萧景琰的声音打破沉寂,他刚看完慎刑司送来的密报,眉头仍拧着——那两名被抓的探子果然是“镜先生”的人,却在审讯前咬碎了藏在假牙里的毒囊,只留下一枚刻着“影”字的铜符,再无其他线索。

沈清辞俯身凑近砚台中心的凹槽,借着烛火仔细端详。干涸的墨渍下,几缕暗红色绢丝黏在石缝里,她用银簪轻轻挑起一缕,绢丝脆弱得一碰就断,边缘还带着焦痕,像是被火烤过。更让她心惊的是,凹槽角落的青灰色粉末比昨日看得更清楚,颗粒细小如尘,在火光下泛着极淡的金属光泽——这与《楚氏医案》中“北疆寒矿”的记载分毫不差。

“陛下,您看这粉末。”

她将银簪递到萧景琰面前,“医案里说,北疆寒矿产自极寒之地,矿石破碎后呈青灰色,遇墨汁会凝结成细小颗粒,若混入毒物,寻常银针根本验不出来。当年母亲为了研究这寒矿的特性,曾在楚家药圃里试种过耐寒的草药,最后得出结论——这寒矿的寒性,能让‘鸠羽灰’的毒性延缓发作,却会让毒素在体内扎根更深,一旦爆发,无药可解。”

萧景琰接过银簪,指尖捻起一点粉末,放在鼻尖轻嗅。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钻入鼻腔,与太后当年昏迷时,他在凤仪宫闻到的余味一模一样。

“萧启明果然够狠。”

他将银簪放在案上,声音冷得像结了冰,

“太后是他的亲皇嫂,他竟也下得去手。若不是你当年识破了毒素,太后恐怕早已……”

话未说完,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秦太医到了。”

秦太医进来时,怀里抱着一个朱漆药箱,箱角还沾着药汁的痕迹——他刚从太医院的药库赶回来,为了查验寒矿,特意取了珍藏多年的北疆寒矿样本。

“臣参见陛下,参见娘娘。”

他躬身行礼时,鬓角的白发晃了晃,“臣按陛下吩咐,带了寒矿样本和验毒的工具,随时可以查验。”

萧景琰点头,示意秦太医上前。秦太医走到御案前,先将寒矿样本倒在一张白纸上——那样本与砚台中的粉末颜色一致,只是颗粒更粗些。接着,他取出一根银制的小勺,舀了一点砚台中的粉末,与寒矿样本混合在一起,再滴上几滴清水。

清水刚触到粉末,便泛起一层淡淡的青雾,纸上的粉末逐渐凝结成细小的颗粒,像极了冬日里冻住的冰碴。

“陛下,这确实是北疆寒矿。”

秦太医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

“而且这粉末经过了精细的研磨,比臣带的样本细了十倍不止,显然是特意准备的。”

随后,秦太医又取出一根银针,蘸了一点混合后的粉末,再放入装有“鸠羽灰”毒素的小瓷瓶中。银针刚触到毒素,便瞬间变成了黑色,比寻常中毒的反应快了数倍。

“不好!”

秦太医惊呼一声,

“这寒矿与‘鸠羽灰’混合后,毒性竟增强了三倍!寻常‘鸠羽灰’发作需要三个时辰,混合后半个时辰内便会气绝,且毒素会顺着血液扩散到五脏六腑,根本来不及救治!”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沉。她想起昨日在相府,柳文渊说“镜先生就在镜中”时的眼神,忽然明白过来:“陛下,萧启明或许不是主谋。”

她走到御案前,指着砚台底的鹰纹,“这鹰纹虽然是萧启明的家族标识,但刻痕边缘有些模糊,像是后来补刻的。而且柳文渊故意留下线索,引我们找到这方砚台,说不定是想让我们以为萧启明就是‘镜先生’,从而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萧景琰拿起砚台,对着烛火仔细查看。果然,鹰纹的边缘有细微的补刻痕迹,与砚台本身的磨损程度不符。

“你说得对。”他将砚台放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镜先生’藏得这么深,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萧启明只是他的棋子,他想借我们的手除掉萧启明,再扶持新的棋子上位——好一出借刀杀人的戏码。”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峰匆匆进来,脸色比刚才更难看:“陛下,不好了!西郊废观那边传来消息,禁军包围废观时,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留下满地的冥苔和几个正在燃烧的鼎炉!”

“什么?”萧景琰猛地站起来,龙袍的衣角扫过案上的银簪,发出清脆的声响,“周振威是怎么做事的?朕让他暗中包围废观,不许任何人进出,他怎么会让里面的人跑了?”

“回陛下,废观后面有一条密道,直通京郊的密林。”沈峰的声音带着几分愧疚,“禁军赶到时,密道的出口还有余热,显然里面的人刚跑没多久。周统领已经带人追进了密林,但密林地形复杂,恐怕很难追上。”

沈清辞走到沈峰身边,轻声问道:“废观里除了冥苔和鼎炉,还有没有其他线索?比如书信、令牌之类的东西?”

沈峰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递到沈清辞面前:“臣在鼎炉旁边找到的,是一张烧焦的纸片,上面还能看清几个字。”

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张残缺的纸片,边缘被火烧得卷了起来,上面用炭笔写着几个模糊的字:“中秋……祭月坛……门开……需……太子……”

“太子?”

萧景琰的瞳孔骤然收缩。大靖的太子是他的嫡子萧允翊,今年刚满五岁,一直养在皇后宫中,平日里深居简出,怎么会与“镜先生”的阴谋扯上关系?

“沈峰,立即派人去皇后宫,加强太子的守卫,不许任何人靠近太子半步!另外,传朕旨意,让周振威扩大搜索范围,务必找到从废观逃走的人——他们知道太子的事,绝不能让他们伤害太子!”

沈峰领命退下后,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沈清辞看着那张烧焦的纸片,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可怕的猜测:“陛下,‘镜先生’会不会想在祭月大典上,用太子作为开启‘门’的祭品?医案里说,‘鬼师’的邪术最看重‘纯阴之体’,太子今年五岁,正是纯阴之体,若用他献祭,邪术的力量会增强十倍不止。”

萧景琰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想起太子昨天还拉着他的手,说要在祭月大典上给他献舞,那稚嫩的笑容还在眼前,若是真出了什么事,他怎么对得起皇后,怎么对得起大靖的百姓?

“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他握紧拳头,指节泛白,“清辞,你即刻去皇后宫,亲自守护太子,有任何异常,立即派人禀报。朕现在去太医院,看看秦太医有没有解药的进展——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住太子,保住大靖的未来。”

沈清辞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刚走到殿门口,她忽然想起一事,回头对萧景琰说:“陛下,赵婉如现在在御花园当值,她心思细腻,或许能帮上忙。不如让她也去皇后宫,协助我守护太子?”

萧景琰想起赵婉如之前的表现,确实是个沉稳可靠的姑娘,便点头同意:“好,你让她即刻去皇后宫,与你一同守护太子。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保证太子的安全——这是朕对你的信任,也是对大靖的责任。”

沈清辞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养心殿。夜色渐深,宫道上的灯笼散发着昏黄的光,风吹过宫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冤魂的哭泣。她加快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住太子,绝不能让“镜先生”的阴谋得逞。

与此同时,太医院内,秦太医正带领着众御医研究解药。药案上摆满了各种药材,有甘草、金银花、莲子心,还有一些罕见的奇珍异草,如千年人参、天山雪莲等。秦太医将寒矿粉末与“鸠羽灰”毒素混合,再加入不同的药材,观察反应。

“秦太医,您看这个!”一名年轻的御医忽然惊呼,“加入莲子心和天山雪莲后,毒素的扩散速度变慢了!”

秦太医急忙凑过去,只见装有混合毒素的瓷碗中,黑色的毒素正在逐渐变淡,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扩散的速度确实慢了许多。

“有效果!”

他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快,再加入一些甘草和金银花,看看能不能让毒素彻底消失!”

众御医立即行动起来,将甘草和金银花磨成粉末,加入瓷碗中。然而,就在粉末刚触到毒素时,黑色的毒素突然又变得浓郁起来,还泛起一层淡淡的青雾,与之前砚台中的粉末反应一模一样。

“怎么会这样?”秦太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难道这寒矿与‘鸠羽灰’的混合毒素,有反药性?”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秦太医,陛下到了。”

萧景琰走进太医院,看到药案上的景象,心中一紧:“秦太医,解药的研究怎么样了?有没有进展?”

秦太医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愧疚:“回陛下,臣等尝试了多种药材,虽然能暂时延缓毒素的扩散,但无法彻底清除毒素。而且这毒素有反药性,加入某些药材后,毒性反而会增强——臣无能,至今还没找到破解之法。”

萧景琰的心情跌入谷底。他看着药案上的药材,忽然想起沈清辞说的《楚氏医案》:“秦太医,你有没有看过《楚氏医案》?里面有没有关于寒矿与‘鸠羽灰’混合毒素的记载?”

秦太医摇头:“臣早年曾有幸见过《楚氏医案》的残本,里面只记载了寒矿的特性和‘鸠羽灰’的单独解法,并没有提到两者混合后的毒素。而且那残本在楚家抄家时遗失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都是仿本,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萧景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沈清辞说过,她手中有一本完整的《楚氏医案》。

“有了!”

他眼前一亮,“秦太医,你即刻随朕去永寿宫——清辞手中有完整的《楚氏医案》,说不定里面有破解之法!”

秦太医喜出望外,立即收拾好药箱,跟着萧景琰前往永寿宫。然而,当他们走到永寿宫门口时,却发现宫门口的守卫不见了,宫门虚掩着,里面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窗棂的声音。

“不好!”萧景琰心中一沉,推开宫门冲了进去。殿内的烛火还在燃烧,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楚氏医案》,书页上还沾着几滴墨汁,显然沈清辞刚看过没多久。然而,殿内空无一人,只有地上的一串脚印,从内殿延伸到窗外,脚印的大小与沈清辞的鞋子一模一样。

“清辞!清辞!”萧景琰大声呼喊,声音在空荡的殿内回荡,却没有任何回应。他走到窗边,看到窗外的草地上有一串新鲜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宫墙下,墙头上还挂着一根断裂的红绳——那是沈清辞平日里系在腰间的玉佩上的红绳。

秦太医跟在后面,看到这一幕,脸色也变得苍白:“陛下,娘娘她……她不会是被人掳走了吧?”

萧景琰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拳头,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发出来。他看着窗外的脚印,又看了看桌上的《楚氏医案》,忽然注意到书页上有几个用指甲刻的字:“太子……祭月坛……镜先生……”

“镜先生!”萧景琰咬牙切齿地说出这三个字,“他掳走清辞,就是为了逼朕在祭月大典上就范!他想让朕用太子和清辞作为献祭的祭品,开启‘门’的邪术!”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峰匆匆进来,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陛下,这是在宫墙下找到的,上面有娘娘的字迹!”

萧景琰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字迹潦草却清晰:“陛下,臣妾被‘镜先生’掳走,切勿为臣分心。他的目标是太子和祭月坛的‘门’,请陛下务必保护好太子,阻止他的阴谋。臣妾会尽力拖延时间,待时机成熟,再与陛下汇合。清辞绝笔。”

纸条的边缘还沾着几滴血迹,显然是沈清辞在写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手指。萧景琰看着纸条上的血迹,心中像被刀割一样疼。他知道,沈清辞是故意留下这张纸条,让他不要为了她而乱了阵脚,可他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她陷入危险,而置之不理?

“沈峰!”

萧景琰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依旧带着威严,

“立即传令下去,封锁整个皇宫,不许任何人进出!另外,扩大搜索范围,从皇宫到京郊的每一个角落,都要仔细搜查,务必找到娘娘的下落!秦太医,你继续研究解药,同时派人去皇后宫,协助守护太子——我们绝不能让‘镜先生’的阴谋得逞!”

沈峰和秦太医领命退下后,殿内只剩下萧景琰一人。他看着桌上的《楚氏医案》和那张沾着血迹的纸条,心中暗暗发誓:“清辞,你放心,朕一定会找到你,一定会保护好太子,一定会让‘镜先生’和萧启明付出代价!无论你在哪里,朕都会带你回来,回到我们的身边。”

夜色越来越浓,宫道上的灯笼忽明忽暗,像是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萧景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黑暗,眼中满是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一场生死较量,而他,必须赢,为了沈清辞,为了太子,为了大靖的每一个百姓。

而此刻,在京郊的一处废弃庄园里,沈清辞被绑在一根柱子上,眼前站着一个戴着青铜面具的人,面具上刻着复杂的纹路,遮住了整张脸,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

“楚妃娘娘,别来无恙?”

那人的声音经过了伪装,听起来沙哑而诡异,“陛下看到你的纸条,应该会很着急吧?”

沈清辞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那人:“你就是‘镜先生’?你掳走我,就是为了逼陛下在祭月大典上就范?我告诉你,陛下是不会让你得逞的,你趁早放弃吧!”

“放弃?”

“镜先生”冷笑一声,走到沈清辞面前,用手指轻轻挑起她的下巴,

“娘娘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若是陛下不在祭月大典上用太子和你献祭,开启‘门’的邪术,你就会成为‘鬼师’的下一个祭品——你想知道被冥苔包裹着,一点点被毒素侵蚀的感觉吗?那可是比死还难受呢。”

沈清辞的心中一寒,但脸上依旧没有丝毫惧色:“我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你伤害太子,不会让你危害大靖的百姓!你这种祸国殃民的奸贼,迟早会遭到报应!”

“报应?”

“镜先生”笑得更冷了,“娘娘还是等着看祭月大典上的好戏吧。到时候,陛下会亲手将太子和你送上祭台,开启‘门’的邪术,而我,会成为大靖新的主人——这才是天命,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说完,“镜先生”转身走向门外,留下沈清辞一个人在黑暗中。沈清辞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逃出去,一定要阻止“镜先生”的阴谋,绝不能让他伤害陛下和太子,绝不能让大靖陷入危难之中。

而她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祭月大典上,等待着她和陛下的,将会是一场生死浩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