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凰深宫谋 > 第103章 线索交汇 帝妃合谋

锦凰深宫谋 第103章 线索交汇 帝妃合谋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20:41:08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将沈清辞略显苍白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她刚刚从一场生死危机中脱身,手中紧握的青铜令牌还带着北苑枯井下的阴冷气息。

“清辞前日夜探漪澜殿,”她声音平稳,刻意略去了那个神秘援手的细节,“在主殿残破帷幔后发现墙壁上有非自然形成的荧光纹路,形状与父亲札记中描述的印鉴极为相似。试图靠近查看时,不慎触动陈旧机关,数支锈蚀短弩射出,清辞侥幸躲过。”

萧景琰的目光骤然锐利:“可曾受伤?”

“谢陛下关心,只是擦伤。”沈清辞轻轻带过,将青铜令牌置于御案之上,“躲避机关时,在荧光纹路下方的地砖缝隙中,发现了这枚令牌。”

皇帝拿起令牌,指尖抚过上面模糊的井状图案和方位指示,眼神渐深:“北苑枯井...”

“正是。”沈清辞取出一张精心绘制的方位图,“根据令牌指示和清辞的测算,应当是指向北苑东南角的那口废井。陛下请看,这个井状图案上的标记,与北苑布局完全吻合。”

皇帝凝视图纸良久,忽然从案头取来另一份卷宗:“巧了,朕这边也有发现。”

他展开卷宗,正是那份记载着“破损旧砚”变“青石镇纸”的档案:“你看这里,光化二年三月的入库记录。副册上的‘破损旧砚’在正本中消失,变成了‘杂项若干’,而在入库记录中,却变成了‘一方青石镇纸’。”

沈清辞俯身细看,果然发现蹊跷:“这笔迹...似乎与副册上的墨点标记出自同一人之手。”

“不错,”萧景琰颔首,“朕已查明,登记此物的仓管小吏赵德顺,与副册记录官王崇明曾是同窗。而两人都在楚家案后数年内相继‘亡故’。”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两人都意识到,这些看似孤立的线索,正在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清辞怀疑,”沈清辞打破沉默,“那方‘青石镇纸’或许就是开启枯井秘密的关键。父亲在札记中多次提及‘光影交错’,而北苑枯井在特定时辰,阳光照射井底形成的图案,与这令牌上的纹路极为相似。”

萧景琰起身踱至窗前,望向北苑方向:“朕近日收到边关急报,北疆骚扰加剧,战术风格与老王爷昔日麾下将领如出一辙。而淑太妃近日称病不出,其宫中却常有异动。”

他转身凝视沈清辞:“所有这些线索都指向宫廷深处。朕认为,是时候下井一探了。”

沈清辞心中一凛:“陛下圣明。但北苑人多眼杂,若贸然探查,恐打草惊蛇。”

“朕已有计较。”皇帝唇角微扬,“明日朕会下旨,称北苑阴气过重,近日宫中屡生事端,恐是冲撞宫闱,需做法事驱邪并修缮。届时将封锁北苑,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沈清辞眼中一亮:“陛下此计甚妙!既可光明正大封锁北苑,又能借修缮之名进行探查。”

“但法事需三日后举行,”萧景琰走回案前,“这三日内,朕需布好局。你可有下井探查的良策?”

两人就在烛光下密谋起来。沈清辞取出一张详细的北苑地图铺在案上,指点着枯井位置:

“从此处下井最为隐蔽。井口虽被杂草掩盖,但清辞前日探查时发现,井壁有凿刻的踏脚处,似是有人常从此处上下。”

皇帝细看地图:“朕会派一队暗卫扮作工匠,在周边警戒。心腹侍卫骆云峰可带队下井接应。”

听到骆云峰的名字,沈清辞心中微动,但面上不露声色:“清辞愿亲自下井。父亲若在井下留有线索,清辞或能辨认。”

萧景琰皱眉:“太过危险。”

“清辞自有准备,”沈清辞从袖中取出一包药粉,“这是裘丙贵特制的驱虫避蛇药,井下多毒物,有此物可保无虞。另备有特制烛火,可在水中燃烧。”

见她如此周全,皇帝终是点头:“准。但必须让骆云峰带队护卫,不得单独行动。”

两人又详细商定了信号方式:若井下安全,以三声鸟鸣为号;若遇危险,则连续敲击井壁;若发现重要证据,以红光为信。

“还有一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怀疑宫中仍有内应。前夜漪澜殿之事,对方似乎早有准备。”

萧景琰眼神一冷:“朕也怀疑。已让李德全暗中排查近日出入宫廷的人员名单。你可有怀疑对象?”

沈清辞沉吟片刻:“淑太妃身边有个孙姓宫女,行为可疑。但清辞觉得,内应可能不止一人。”

“朕会加派人手监视长春宫。”皇帝取出一枚龙纹玉佩递给沈清辞,“此玉佩可调动一队暗卫,若有危急,不必请示,可直接调用。”

沈清辞郑重接过,知道这是皇帝极大的信任。

计议已定,窗外已是晨曦微露。萧景琰忽然道:“你用过早膳再回吧,朕已命人准备。”

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让沈清辞一怔,随即莞尔:“谢陛下。”

用膳时,皇帝状似无意地问起:“你父亲...楚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沈清辞手中筷箸微顿,眼中泛起追忆:“父亲...是个真正的军人。治军严谨,但待兵士如手足。清辞记得,每逢年节,他都会亲自慰问阵亡将士家属。”

“朕听说过楚家军的‘同袍冢’,”萧景琰语气中带着敬意,“阵亡将士皆入冢安葬,与楚家先祖同享香火。”

“是,”沈清辞眼中含泪,“父亲说,战场上同生共死,黄泉路上也不该孤单。”

皇帝沉默片刻,忽然道:“待真相大白,朕必为楚家军重修陵园,追封谥号。”

沈清辞跪地谢恩:“清辞代楚家军万千英灵,谢陛下隆恩!”

早膳后,沈清辞告退离去。萧景琰独坐殿中,目光落在她方才用过的茶盏上,久久不语。

当日,皇帝下旨:北苑阴气过重,冲撞宫闱,命钦天监择吉日举办法事驱邪,并修缮苑内建筑。期间封锁北苑,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旨意传出,后宫哗然。淑太妃当即称病加重,免了各宫请安。老王爷府邸车马往来骤然增多,似是有所动作。

沈清辞则闭门不出,整日在永寿宫内准备下井所需物品。她特制了一种防水的药囊,内装各种应急药物;又准备了特制的绳索和钩爪,以便井下行动。

第三日深夜,裘丙贵通过特殊渠道送来一件软甲:“此甲轻便却可防利刃,请娘娘务必贴身穿着。”

沈清辞心中感动,知道这是老人家的关心。她将软甲穿在内里,外罩常服,看不出丝毫异常。

子时将至,北苑万籁俱寂。借着月色,一队黑影悄然潜入苑内,正是骆云峰带领的暗卫。

“娘娘,”骆云峰肩伤未愈,但行动依然矫健,“井下已初步探查,未发现明显机关。但井底似有暗道,需要进一步探查。”

沈清辞点头:“有劳骆统领。”

众人来到枯井旁,但见井口杂草已被清理,露出光滑的井壁。果然如沈清辞所说,井壁上有凿刻的踏脚处,似是常有人上下。

“我先行,”骆云峰系好绳索,“娘娘随后来。”

他敏捷地滑入井中,片刻后,井下传来三声鸟鸣——安全信号。

沈清辞随后下井。井底比想象中宽敞,可容数人站立。井壁湿润,长满青苔,但在某处却异常光滑——正是暗道入口!

“就在此处,”骆云峰低声道,“但机关巧妙,需要特定方法开启。”

沈清辞仔细观察,发现光滑处的纹路与青铜令牌上的图案极为相似。她取出令牌,对准纹路按下。

一阵轻微的机括声响起,井壁悄然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暗道内阴风阵阵,深不见底。

“我先进去,”骆云峰挡在沈清辞身前,“娘娘稍候。”

然而就在他踏入暗道的瞬间,异变突生!无数箭矢从暗道深处射出,直扑众人!

“小心!”骆云峰急喝,挥剑格挡箭矢。

沈清辞急忙后撤,但箭矢太过密集,一支冷箭直射她面门!眼看避无可避,忽然一道身影扑来,将她推开。

“呃!”骆云峰肩头中箭,鲜血顿时涌出。

“骆叔叔!”沈清辞惊呼。

“无碍,”骆云峰咬牙折断箭杆,“快退!机关被触发了!”

众人急忙退出暗道,但机括声越来越响,整个井底开始震动!

“井要塌了!”上面的暗卫急呼,“快上来!”

绳索迅速放下,沈清辞却被落石困住。骆云峰不顾伤势,奋力推开石块:“娘娘先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沈清辞忽然注意到暗道深处似有微光闪烁。她不及多想,取出皇帝所赐的龙纹玉佩,对准光源处掷去!

奇迹发生了——玉佩与光源接触的瞬间,机关声戛然而止,震动也停止了。

惊魂未定的众人这才发现,暗道深处竟是一间密室,墙上刻满神秘符文,正中放着一个玉盒——与北苑枯井中那个一模一样!

沈清辞心中狂跳,正欲上前取盒,忽然听到井上传来打斗声!

“不好!”骆云峰变色,“我们被发现了!”

紧接着,一个暗卫血染衣袍地滑下井来:“统领!老王爷的人杀过来了!我们的人快顶不住了!”

危急关头,沈清辞当机立断:“取盒!撤退!”

骆云峰奋力取来玉盒,众人迅速上井。但井上的情况更加危急——数十名黑衣人与暗卫混战在一起,显然是有备而来。

“娘娘快走!”骆云峰将玉盒塞给沈清辞,“属下断后!”

沈清辞知道此刻不是犹豫的时候,在两名暗卫护送下急退。回头望去,只见骆云峰独战数人,血染重衣,却死战不退。

就在她即将冲出北苑时,一道熟悉的身影忽然挡住去路——淑太妃身边那个孙姓宫女!

“楚妃娘娘这是要去哪儿啊?”孙秀冷笑,“深更半夜,携盒私逃,可是大罪呢。”

沈清辞心知不能纠缠,悄悄取出**药粉。但孙秀似有所觉,抢先出手!

剑光一闪,直刺沈清辞心口!眼看就要得手,忽然一道金光射来,精准地打偏剑锋。

“朕的妃子,何时轮到你来教训?”萧景琰的声音冷冷响起。

皇帝亲临!身后跟着大批侍卫,瞬间控制住局面。

孙秀面色惨白,突然咬破口中毒囊,当场毙命。

萧景琰看也不看尸体,径直走向沈清辞:“可安好?”

“清辞无恙,”沈清辞将玉盒呈上,“幸不辱命。”

皇帝接过玉盒,目光却仍在她身上:“朕收到信号就赶来了,还是迟了一步。”

这时,骆云峰被搀扶过来,浑身是血却仍坚持行礼:“陛下...井下密室还有...”

话未说完,他便昏死过去。

“速传太医!”皇帝下令,随即对沈清辞道,“此地不宜久留,随朕回宫。”

回到养心殿,天已微明。玉盒放在御案上,两人却无心开启。

“孙秀一死,线索又断了。”沈清辞叹道。

萧景琰却道:“未必。朕已命人搜查她的住处,相信很快会有发现。”

果然,不久后李德全来报:在孙秀房中发现密道,通往宫外一处宅邸。宅中搜出大量往来书信,其中一封尚未寄出的密信上,写着惊人的内容:

“三日后,苏州寒山寺,献玺求和。”

玺?莫非就是那个特殊印鉴?萧景琰与沈清辞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老王爷竟然要献出印鉴,与北疆求和?这意味着什么?

“陛下,”沈清辞忽然想起什么,“清辞前日收到密报,称韩四在苏州化名钱奎。而老王爷也要去苏州...这绝非巧合!”

萧景琰眼神一冷:“朕也收到消息,老王爷三日后离京,目的地正是苏州。”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江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皇帝凝视东方渐白的天空,缓缓道:“是时候了结这一切了。”

沈清辞握紧手中的青铜令牌,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场帝妃合谋,将决定大靖王朝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