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 第45章 林知州的难处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第45章 林知州的难处

作者:酒朵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5:28:15

汝阳府林知州正在府衙当值,他最近日子不好过,城外的流民久久不散,这让他很是苦恼。

那些流民有一些是无家可归的穷苦人,有一些是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的反民,这世道逼的他们活一日算一日,这才有了如今混乱的局面。

汝阳府半月之前被迫关闭城门之后,城内的治安得到了保障,但是城外的死人是越来越多了,他很担心会爆发瘟疫。

而且城门久关终究不是办法。

要怎么样才能让真正的穷苦人续命,那些混子自行离去,这个问题困扰他许久。

就在刚刚,他接到沈砚沈大人来到了汝阳府,如今已经进城,得到消息的林知州已跑得帽翅乱颤。

远远看见骑马而来的沈砚,他膝盖一软,几乎跪倒在石阶上。

“下官林翰,参见沈大人!”

声音发颤,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

沈砚翻身下马,伸手虚扶:“林大人,灾情紧急,不必多礼。”

林知州抬眼,五十出头的人,鬓角已全白,眼底血丝密布。

他嘴唇哆嗦,一把抓住沈砚手腕,像抓住救命浮木:

“大人救救汝阳府!半月前,下官按朝廷檄文在城外设粥棚五处,昼夜施粥。谁料流民越聚越多,有人嫌粥稀,竟掀锅砸灶,抢粮殴吏。下官只得闭城自保,可这终究是自困之法,不长久,下官……下官实在进退维谷!”

说到痛处,他老泪纵横,几乎哽咽。

沈砚神色不动,汝阳府的情况,两日前他的亲卫已经打探过虚实,这林知州所言非虚。

沈砚只抬手示意展飞取纸笔。

片刻,一张素笺递到林知州面前。

“粥棚继续开,但改方子:一斗糙米,加两斗麦麸、三斗米糠,熬成稠糊。真饿极的人,连糠皮都咽得下,那些打秋风、想吃饱饭的,自然嫌剌嗓,掉头便走。”

林知州怔住:“这……会不会太苛刻?”

沈砚淡淡一笑:“朝廷要的是活人,不是饱人。能咽糠的,才是该救的,咽不下的,便不是灾民,是乱民。”

他语气不重,却像寒铁落案,铿然有声。

林知州猛地一揖到地:“谢大人指点迷经,下官即刻照办!”

“三炷香之内,放迁徙百姓入城补给,今日城内布粥两处救济迁徙百姓,城外布粥一处给真正需要续命的百姓,衙役列队维持秩序,刀枪归鞘,敢哗众滋事者按律就地锁拿。”

林知州林翰躬身如虾,额上细汗滚进衣领,连声应诺:“下官即刻照办!”

沈砚话锋一转,语气淡淡,暗含警告:

“另有一事,望林大人谨记,临漳州赵德全,借灾抬价,三日之前已伏法枭首,家产全部充公。汝阳府若步其后尘,本官不介意再借汝阳城门挂一颗新头。”

林翰膝弯一软,几乎跪倒,颤声回道:

“大人请放心,下官寒门出身,俸禄尚足养家,岂敢妄动心思!”

沈砚不再多言,转身策马去了城内的官驿。

片刻后,城门口鼓声响了起来。

一队衙役鱼贯而出,守在城门,那架势看起来是要验明身份就可以放人进城了。

为首差役高声宣令:

“迁徙百姓听着——携照身帖者,排队依次入城,无帖者,站到一旁,由里正和随队官差点名核查后放行!插队、冒名、滋事者,立锁枷示众!”

听到这里,原本有些担心不能进城的逃荒队伍顿时躁动起来,在里正和官差的呵斥下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龙。

谢家村的队伍也排成一道歪歪扭扭的长线,官差陈进虎策马而来,铜锣“咣”一声,把所有人钉在原地。

“都听好了!”

他勒住缰绳,“今夜各自寻宿!有银子的进城住店,没银子的回城外露营地。明日卯时,城外露营地准时点名,迟一步……”

他抬手,马鞭在空中抽出一声脆响,“队伍不等人!”

话音落下,人群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李月兰扭头看向谢秋芝,声音压得极低:“把你那三支簪子带上,咱们找机会当了。”

谢秋芝点点头。

听见陈进虎又补一句:“趁天色尚早,能补给的赶紧进城!

粮、水、药、鞋,缺啥买啥,不许偷盗,不许闹事!

谁犯事拖后腿……”

他指了指官道另一头,“掉队的,自己想办法跟上!”

谢锋把板车辕绳往肩上一甩跟着队伍排队,回头冲自家人咧嘴一笑:“走,进城换银子去!

板车上,油布被李月兰拉得严严实实,遮住了外面的视线。

谢秋芝借机闪身进了空间取发簪。

城门口排着长队,前头的人影被太阳拉得老长。

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他们。

守卒往油布上敲了两下,声音闷得像敲鼓。

谢广福陪着笑,把全家的照身帖递过去。

那人低头查验,没发现任何破绽,挥手放行。

板车吱呀一声过了城门。

临漳州只有一条主街,这里却是十字街口,青砖铺地,酒旗招展。

卖糖人的高嗓门、茶馆里跑堂的吆喝、骡马脖子上的铜铃声,一层叠一层,像突然打开的锣鼓场。

谢广福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好家伙,比咱镇上的庙会还热闹三倍。”

谢秋芝没应声,只把目光往街角一扫。

那里,一家银楼的金漆招牌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瑞宝斋”。

她唇角勾了勾,心里默默算着:簪子若能卖个好价,今晚的客栈和以后的干粮就都有了。

正如传闻所言,汝阳府很大,方圆百里,田畴平阔,沟渠纵横,往年亩产便比邻境高出一两成。

虽和别的地方一样三年大旱,河水断流,可别的州府赤地千里,唯独汝阳境内依旧能引水灌田,这全靠林知州三年前未雨绸缪,主持疏浚旧渠、筑堤蓄水,又在各乡设水车、挖深井,所以这附近的流民才会比别处都多。

三年大旱,即便是林知州再厉害,没有朝廷的帮扶也是挺不到现在的。

所以当朝廷的赈银一下拨,林知州半文未入私囊,全数用于高价买粮食,使府库充盈。

正因为这样汝阳府比临漳州发展更好一些,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一些。

所以,谢锋才鼓动谢里正把最后的指望押在汝阳府,必须要在这里买到续命的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