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 第337章 学堂、祠堂、村委楼进度

谢锋身上强大的压迫感让李双昊呼吸一窒,满腔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冰水浇下,瞬间熄了大半,只剩下屈辱和不甘。

他死死瞪着谢锋,最终还是一跺脚,弯腰捡起了刚才扔掉的砖,咬着牙继续干,只是那动作带着明显的怨怼。

远处的谢广福和谢三河将这一幕看在眼里。

谢三河咂咂舌,小声对谢广福说:“师傅,峰哥这……是不是太狠了点?我看那几位沈大人家的表弟,都快被练废了……”

谢广福看着那五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少年,缓缓道:“玉不琢,不成器。你锋哥心里有数,沈大人把他们送来,不是让他们来享福的,他们身上毛病太多,不把那些纨绔之气磨掉,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汗水,什么是责任,以后终究是祸害。现在看着是狠,是在救他们。”

他顿了顿,想起昨晚这几人捞鱼的混账行为,补充道:“何况,他们昨晚才闯了祸,这是他们该受的。你锋哥这是在帮他们‘长长记性’。”

谢三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年纪轻,今年也才十七,还不太明白这些弯弯绕绕,但他相信师傅和锋哥的判断。

谢广福不再关注谢锋那边的“教学”现场,和谢三河聊完工地上的具体技术问题之后,就来到了桃源村的学堂位置。

谢广福站在这片选定的缓坡上,心里盘算着学堂的每一个细节。

这块地他反复看过好几次了,和沈砚的淮月楼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背靠竹林,面朝清川河,离村子不远不近,孩子们不仅上学方便,又能有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最最重要的是地方够大,足够他施展。

他设计的学堂可不是普通村塾那样三两间屋子就完事,图纸在他脑子里反复修改了好几遍,如今已经十分周全。

学堂正门要做得体面些,带个顶棚,旁边还得设个门房,日后好安排人值守,不让孩子在上学期间外出,也能帮着传个话、收个东西。

主体建筑他打算建成“回”字形,这样中间就能围出个大庭院,种上松竹,放些石桌石凳,让孩子们课间有个活动的地方。

东西两侧的厢房,他规划了六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每间都能坐下二十多个孩子。窗户要开得大,尽量让阳光照进来。

正房则用作先生的办公室和一间小小的藏书室,总得有个地方放书,让孩子们能多读些东西。

考虑到可能会从外面请先生,他还特意在图纸上标出了两处带小院的宿舍,让先生们能安心住下。

至于吃饭问题,他也想到了,在建筑一角单独设了个小饭堂,带厨房和用餐的地方,这样路远的孩子或者住在学堂的先生就不用奔波。

教室和办公室的门口,也就是那个回子的中间,他留出了大片空地作操场,准备立个升旗台,划出跑道,再添置些秋千、木质单杠之类的简单器械。

当然,分开的茅厕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手方面,他估摸着需要**木父子带着木工班底,加上谢三河领着泥瓦匠,核心工匠大概**人。再配上谢长河安排的十五到二十个普通劳力负责搬运、和泥这些杂活,日常有二十五到三十人干活应该就够了。

银子的问题他本就不用操心,这些都是谢里正该关心的。

据说青砖青瓦用村里自己产的,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算下来大概也需要三百四十两上下。

如今已是三月初,材料陆续到位,地基已经开始夯筑。

他计划着一百天左右把主体完工,这样到六月中就能大致建成,再花些时间收拾整理,正好赶在秋收后的新学期投入使用。

望着眼前这片刚刚开始动工的土地,谢广福仿佛已经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这座学堂,一定会是桃源村未来的希望。

巡视完徒弟谢三河负责的砖厂和学堂,谢广福来到了学堂对面不远处的祠堂和村委楼工地,这两个工地也堪堪动工,他特意把这两个建筑安排在学堂对面,这样学堂、祠堂、村委楼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

不过村委楼确实是在学堂的对面,但是祠堂这种追念先祖的地方,被后挪了二十米,不仅仅是考虑到祠堂的特殊性不适合在大路边,还考虑到了祠堂门前也要预留一个空地出来,方便逢年过节的时候,来祭拜的人有位置站立,加上一些长凳的话,平时还可以当做村里的休闲广场。

看着刚清理出来的地基和旁边堆积如山的材料,谢广福已经能从眼前的平地看到祠堂和村委楼建成后的样子了。

祠堂得建得庄重些,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是个传统的院落样式。

进了大门是个宽敞的前院,准备种上松柏,放个大香炉。

正殿要建得高大明亮,最里面是做好的神龛,用来供奉全村人的祖先牌位。

他特意在正殿两边墙上设计了能挂画、贴字的地方,以后可以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画像、逃荒时的画,还有对村子有贡献的人都记录上去,让这里变成桃源村活的历史。

正殿两边还各建一个侧殿,一个当村史陈列室,放些老物件,另一个存放村里红白喜事用到的统一制式的桌椅板凳还有香烛纸钱什么的。

村委楼这边就得实用为主了,同样是青砖建筑,但样式要简洁明了。

一楼进门是个大厅,墙上做一大片公告栏,官府文书、村里通知、账目公示都贴在这里。

旁边设个总务室,理事会的成员以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值班,村民开证明、办事情就不用到处找人了。

最重要的是那个大议事厅,能坐下百来号人,开全村大会就不用去小广场集合了、旁边的小议事厅是给理事会成员开小会用的。

还得专门隔出一间结实的档案室,存放全村的文书、地契和重要文件。

二楼是阅览室和调解室,谁家有什么纠纷需要村委调解,就在这里说事,清静又正式。

阅览室设计得像个小教室,以后靠墙的大书架放些农书、历书,农闲时村民可以来看看书,以后还能在这里让大家学些新技术,培养培养新农业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