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 第287章 四大书院抢人大战

四大书院联合招生阅卷处,临时设立的房间里,四张书案分别代表着四家书院。

而在谢文提交试卷的当天,阅卷室内,暗流涌动

四位负责初步筛选试卷的教习,都注意到了谢文的考卷。

无他,这试卷字迹之工整俊逸、答题速度之快、内容之精准完美,无一错处,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青松书院的严教习拿起谢文的试卷,先是微微点头,看到贴经墨义全无错漏时,嘴角难得地扯动了一下。

当读到那首《春望》,尤其是“愿乘长风起,扶摇上九重。不负春晖意,志在云天中”时,他眼中精光一闪,低声自语:

“此子心性坚毅,志向高远,字体更是筋骨分明,严谨非常!正合我青松治学之道!此乃科举良才,必不能放过!”

他立刻将试卷归入“甲上”等级,并在一旁备注:“建议山长亲自关注,全力争取。”

白鹭书院的白教习也对谢文的试帖诗爱不释手。

“远山含黛色,平野沐暖融……愿乘长风起,扶摇上九重……”他轻声吟哦,摇头晃脑,“虽略显直白,少了几分含蓄婉转,但意境开阔,气度不凡,难得的是这份蓬勃朝气!稍加点拨,必成诗坛新秀!此等灵秀之辈,正当入我白鹭书院,陶冶性情,方不负其才!”

他也毫不犹豫地打了最高等,并附言:“诗才颖悟,气质不俗,宜引入白鹭,精雕细琢。”

瀚文书院的藏教习更关注谢文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贴经一字不差,墨义理解精准,基础极为扎实。难得的是年纪轻轻,思维却如此清晰缜密。不偏科,不浮躁,是块做学问的好料子!我瀚文海纳百川,正需要这种沉稳踏实的学子!”

他满意地捋着胡须,也将试卷列为头等,批注:“根基深厚,心性沉稳,可堪大造。”

崇实书院的田教习看重的点又不同。

他欣赏谢文试卷中透出的那股干脆利落劲儿和务实精神。那首《春望》没有过多缠绵悱恻,而是落脚在“志在云天中”的实干抱负上,很对他的胃口。

“字如其人,干脆有力!答题不拖泥带水,心中有沟壑!是个能办实事、有担当的苗子!我崇实要的就是这种学生!”

他大手一挥,同样给了最高评价,备注:“务实干练,胸有丘壑,崇实急需此类人才。”

可是刚写完备注,他的心情又变得复杂起来,每年招生,看到好苗子,他都会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书院能迎来优质的学子,忐忑的是……十有**,这些好苗子都会被青松书院抢走。

“唉,想什么呢……”

他暗自叹息,“青松书院那边肯定也盯上了,往年那些基础好的,哪个不是奔着科举高中去的?我们崇实……除了出了个沈砚那样的异数,科考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啊。”

崇实书院,在四大书院中确实是个“异类”,它不专注于培养八股文高手,而是鼓励学子研究水利、农具、匠造、算学、统计等实用学问,致力于改善民生。

从他们这里出去的学子,或许不是科举场上最耀眼的,但往往是地方上最需要的实干之才。

然而,在这种普遍追求“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下,崇实书院的招生常年垫底,被读书人视为“不务正业”的选择。

田教习深知书院的窘境和自身的“劣势”,所以内心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尽管如此,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才的渴望,还是驱使他给了谢文的试卷最高的评价。

而此时的阅卷室,四位教习也都意识到了其他三家肯定也盯上了这个叫“谢文”的学子。

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竞争火药味。

严教习冷哼一声,率先开口,语气带着青松学院特有的优越感:“此子志在科举,正途出身,非我青松不能尽其才。”

白教习轻摇折扇,淡然反驳:“严兄此言差矣,璞玉需细琢,诗词陶冶方能成就其灵性,强拘于八股,岂非暴殄天物?”

藏教习呵呵一笑,打圆场兼自荐:“二位何必争执?此子基础扎实,性情沉稳,正宜在我瀚文书海徜徉,博采众长,方是治学正道。”

田教习没有加入争辩,而是默默的看下一个学子的试卷。

在得知学院录取结果的那天下午,谢文和谢吉利就在四海奇珍坊后院一棵老桂花树下,摆弄着一套谢文买的仿古木片拼装玩具——一座精巧的亭台楼阁模型。

谢文耐心地和谢吉利讲解着榫卯结构,谢吉利听得津津有味,两人玩得投入。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

首先登门的,是白鹭书院的一位儒雅管事,带着两名捧着礼盒的仆从。

他笑容可掬,言辞文雅:“谢文小友,在下白鹭书院的白教习,特来道贺!小友诗才清丽,意境高远,我家山长赞不绝口,言道白鹭书院乃风雅荟萃之地,正需小友这般灵秀人物添彩。若小友入我白鹭,山长愿亲自指点诗文,书院藏书楼亦可随意借阅……”他正说得起劲。

这时,瀚文书院的一位和气老者也带着人到了后院门口,一眼看到白鹭的人,脸上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呵呵,巧了巧了。谢文小友,老夫是瀚文书院的藏教习,特来相邀。山长言,小友根基之扎实,为近年罕见,我瀚文别无他长,唯藏书十万卷,涵盖古今,治学氛围最为自由宽松,小友若来,必能如鱼得水,尽展所学……”

话音未落,青松书院表情严肃的严教习也步履匆匆而来,见到院内情形,眉头紧皱,但还是保持礼节:“谢文,我乃青松书院严教习。山长看了你的试卷,尤其欣赏你严谨的学风和远大的志向。青松书院治学最严,科举入仕率最高,乃成就功名之最佳阶梯。山长许诺,若你入青松,可入甲等斋舍,由最好的经师授课……”

三位招生人员互相打量着,眼神中充满了“你怎么也来了”的尴尬和“绝不能输”的斗志,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原本都想悄悄地进行“人才引进”,结果却成了尴尬的“三方会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