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 第204章 建竹屋的工人码好了

谢广福和谢秋芝抱着满怀的竹编制品回到窝棚时,已是晌午。

土灶上热气蒸腾,弥漫着食物诱人的香气。

谢文正挽着袖子,小心翼翼地将蒸好的窝窝头一个个捡到一个宽大的竹篮里,竹篮底部垫着一层干净的粗布,窝窝头放进去后再盖上一层布隔着,足足装了十五六个。

另一边,李月兰将熬得浓稠喷香的菌菇粥从大铁锅里盛出来,先盛够自家五口人的量,剩下的连锅一起,稳稳地放入另一个更大的竹篮里。

“回来得正好!快洗洗手,准备吃饭,吃完还得给田里送过去呢。”李月兰抬头看见他们,招呼道。

谢广福把那些精美的竹编都交给谢秋芝,赶紧到水桶边舀水冲了冲手,顺手就抓起一个刚出锅、还烫手的窝窝头,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咬了一大口,满足地眯起眼:“嗯!香!还是这个味儿够劲!”

他一边嚼着,一边对谢文说:“小文,等下你别去了,田里日头毒,我和你娘一起去送就成。”

李月兰闻言,索性就把那个沉甸甸的、装着粥锅的竹篮递给他:“那你提着这个,沉点。我去拿几个粗碗,方便他们喝粥。”

谢秋芝把买回来的竹编盘子、花瓶等物小心收好,说道:“爹,娘,那我也不去了,灶上还蒸着一锅窝窝头呢,我和小文在家照看着。”

安排妥当,谢广福提着粥篮,李月兰拎着窝窝头篮子和几个碗,夫妻俩一前一后朝着自家田地走去。

田里,以田大力为首的七个桃溪村汉子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日头正烈,他们身上的粗布短褂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脊背上,但挥舞锄头、铁锹的动作却丝毫不见迟缓。

谢广福和李月兰走近田边,走到旁边一棵枝叶茂盛的老槐树下。

放下篮子,扬声招呼道:“各位兄弟!辛苦了!先歇歇脚,过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田里的汉子们闻声停下活计,看到是谢广福夫妇,都有些拘谨地走了过来。田大力用胳膊抹了把脸上的汗,憨厚地笑道:“广福哥,广福嫂子,你们太客气了,还专门送饭来……”

当他们看到两个竹篮里的东西时,话都说不利索了。

那一锅浓稠得能立住筷子的菌菇粥,散发着他们几年都没闻过的油脂的香气。更别提旁边那一篮子暄暄软软的窝窝头了!那可不是他们平时吃的掺了大量麸皮野菜的饼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做的!

汉子们的喉咙不自觉地滚动着,眼睛里放出光来,但那光里又掺杂着胆怯。

好几年了,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样纯粮食的干粮,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更别提拿出来待客了。

“都别愣着了啊!快,自己拿碗,舀粥喝!窝窝头一人两个!”李月兰热情地招呼着,拿起碗就要给他们盛。

汉子们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田大力先开口,声音有些发干:“嫂子……粥……粥我们喝。这……这窝窝头……太金贵了……我们……我们想……”他搓着手,后面的话没好意思说出口。

其他汉子也纷纷点头,眼神渴望地瞟着窝窝头,却没人伸手去拿。

李月兰和谢广福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他们的心思。这是想吃,又舍不得吃,想带回家去给家里的老人、婆娘和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尝尝。

李月兰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没再勉强,只是默默地给每个汉子都盛了满满一大碗稠粥。

谢广福也叹了口气,道:“行,粥得喝饱了,不然下午没力气干活。窝窝头……你们自己看着办。”

七个汉子连连道谢,接过粥碗,唏哩呼噜地喝起来。

那香浓顺滑的粥米混合着菌菇独特的鲜味滑入胃中,带来的不仅是温暖,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

但他们喝粥归喝粥,眼睛却始终没离开那篮窝窝头,最终,也没有一个人去拿。

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李月兰带来的布,把窝窝头重新盖得严严实实,防止沾了灰。

谢广福和李月兰没在老槐树下多待,嘱咐他们慢慢吃,便沿着自家的田埂边走边看。

这一看,两人心里都暗自点头。

桃溪村这几个汉子,干活确实是实心实意的。田埂上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田埂本身也被重新加固培土,最上面还能看到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子,显然是有人怕新土不结实,特意用脚仔细踩实了的。

再看田里,黑褐色的泥土被深翻过来,土块敲打得细碎均匀,深度足够,等到明年春耕时,能省下大力气。

“田大力这几个汉子,做事确实尽心。”谢广福低声对李月兰说,“你看这田埂收拾的,比咱们自己弄还利索。田也翻得又深又匀。”

李月兰也表示赞同:“是啊,都是干活的好手。当家的,我寻思着,以后咱家田里地里的活,是不是可以都请他们来搭把手?就按今天的待遇,管一顿像样的饭。当然,以后日子好了,他们不需要借工具了,就正常给工钱。不过现在可不能提给工钱的事,村里别人家都没这规矩,咱们也不能做得太出格,能给这么一顿顶饱的午饭,已经是超规格了。”

谢广福点头:“嗯,是这么个理儿。等下你就和他们说说看,看他们愿不愿意。”

夫妻俩商量定,等田大力他们喝完了粥,准备继续干活时,便走了过去。

李月兰笑着阻止他们:“刚吃了东西,别急着干重活,容易闹肚子。先歇歇,消消食。”

谢广福也顺势坐在田埂上,和汉子们聊起了天。他从今年的天气说到土质,又从哪种庄稼耐旱说到田间除虫的土法子,言语风趣,见识又广,一下子就把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桃溪村的汉子们对谢广福本就充满敬佩,上回他们村量田的时候,他们就远远看着谢广福指挥若定,心里羡慕得紧,都想凑过去偷学点啥,一直找不到机会搭上话。

此刻能这么近距离地和这位“能人”聊田间地头的事情,让他们倍感亲切和兴奋,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或分享自己的经验。

气氛正热烈时,李月兰笑着插话道:“大力兄弟,各位兄弟,我看你们干活这么实在,心里真是感激。往后啊,我们家这田里地里的活计,要是有需要搭把手的,还想请你们来帮忙,待遇就和今天一样,你们看行不?”

几个汉子一听,简直是喜从天降!眉开眼笑,立马应允:

“行!太行了!”

“广福哥,嫂子,你们放心!以后田里地里有活,只管招呼一声!我们准到!”

“俺们啥活都能干,绝不挑肥拣瘦!”

“对!耕田耙地、播种除草、收割打场,俺们都是一把好手!”

谢广福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高兴,忽然想起建竹楼还缺人手,便顺势问道:“那正好,我眼下就有个活。我家想尽快起个竹屋,缺些人手帮忙,按天给工钱。你们谁会木工活?或者建过房子?”

汉子们一听能给工钱,眼睛更亮了,但随即又黯淡下去。田大力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广福哥,俺……俺就会种田种地,出力气行,木工活……不会。不过俺力气大,可以扛木头拉大锯!”

其他几人也纷纷摇头,表示没手艺。

倒是栓子犹豫了一下,站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又带着点兴奋地说:

“我……我会一点点。小时候跟我爹学过几年木工,刨子锯子都会用点。后来……后来我爹病死了,家里也没钱置办工具,我就没再碰过,只能给您搭把手,打打下手。”

其他汉子也赶紧表示:“广福哥,我们虽然不会手艺,但我们都愿意来!您怎么说,我们怎么干!保证听话肯干!”

谢广福点点头,心里有数了。他问道:“你们看,我家这田,还要翻多久?你们大概什么时候能抽出身来帮我建屋子?我这时间有点紧。”

田大力看着手里的锄头,估算了一下:“广福哥,本来俺们七个人,加上您家这锄头铁锹都好用,两天就能完事。但是……”他指了指另外两个拿着镰刀主要清理田边杂草灌木的汉子,“他俩那工具……估计总共得三天。”

谢广福了然,又问:“那你们是怎么打算的?借了农具,不是还得赶紧回自己家干活吗?”他确实有点着急建竹屋,一天都不想多等。

田大力立马举手:“广福哥,我家婆娘干活不比我差!我想明天就让她来顶替我翻地,我把锄头给她用。我就能抽身去给您建屋子!”

栓子却犹豫了:“我……我得把这里的活干完,把锄头拿回家给我娘。我娘还能干动地里的活,但她一个人我不放心……我可能得……忙完这里才能去了。”

其他汉子的情况大多和栓子类似,家里的爹娘年纪虽然不算太大,但自家干活还得顺带看着家里的娃娃,来别人家做活总不好带着娃娃来。算来算去,最终明天能抽出身来的,只有田大力一个人。

谢广福虽然有点失望,但也理解他们的难处,点头道:“行吧。这样,明天我都给你们换成锄头,你们加把劲,好好干。两天后,地翻完了,就都过来帮我建竹屋!”

他顿了顿,明确说道:“我家的工钱,可能比不得村里那么高,一天管一顿像样的午饭,另外再给二十文钱,干完活当天结清,绝不拖欠。愿意来的,我谢广福欢迎。不愿意的,也不用打招呼,反正不欠工钱。”

一天二十文!还管一顿好饭!干完就结!

汉子们一听,眼睛都瞪圆了,呼吸都急促起来!这待遇,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桃源村的那些人工钱再高又怎么样,他们桃源村的人也够不着啊。

“愿意!愿意!俺们肯定来!”

“广福哥您放心!后天一早俺们准到!”

“对!地里的活俺们肯定抓紧干完!”

汉子们兴奋地应允着,脸上洋溢着对几天后那份活计的期待和喜悦。

整个下午,七个人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谢广福和李月兰回到窝棚,匆匆吃了午饭,夫妻俩便站到了早已量好的竹屋地基上,来回踱步,指指点点。

“你看这里,以后从溪边引条小水渠过来,做个流动水源的洗手池,方便!”

“嗯!这里,我看可以垒个小花坛,让芝丫头种点她喜欢的花草。”

“这边上,排水渠一定得挖深挖好,不然下大雨容易沁水进屋……”

“这两棵树好,留着,以后在树下摆个石桌石凳,夏天乘凉喝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