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 第111章 湿地边上割芦苇

开局逃荒,空间全家一起用 第111章 湿地边上割芦苇

作者:酒朵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5:28:15

谢广福动作很快,用分到的竹子在自家宽阔的宅基地上搭起了两个窝棚的骨架。

一个稍小些,给谢秋芝和李月兰住,另一个大些,住着谢锋、谢广福和谢文。

主结构用粗竹竿支撑,横梁和椽子也都用的是笔直的竹子,显得既牢固又清爽。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遮盖物,他们从板车上卸下那几块历经风雨、补了又补的旧油布,勉强盖住了大窝棚的顶和小窝棚的一半,就不够用了。

“油布不够了。”

谢锋拍了拍手上的灰,望着天空,“看这天,说不定哪天就下雨,得赶紧找东西把顶棚和侧面全遮上。”

“我刚才看到好几户人家都往那边湿地去了,说是下面长了一大片芦苇,正适合割来搭窝棚。”李月兰指着他们村那片湿地的方向说道。

“那咱们也去!”谢秋芝立刻接口,“多割些回来,把顶棚铺得厚厚的,侧边也能遮挡上。”

“去之前,我用竹子做几根简单的扁担,你们先准备工具等着我。”

说干就干,谢秋芝进空间拿出来网购的两把镰刀和一把还算完好的砍骨刀,等谢广福的新扁担做好后跟着人流往那片湿地走去。

路上,果然遇到不少熟人,也都是去割芦苇的。

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广福叔,你们也来割芦苇啊?”一个汉子扛着扁担,扁担两头插在两捆芦苇里,笑着对谢广福说。

“是啊,油布不够,得赶紧给窝棚上个顶。”谢广福回应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那汉子手里卷了刃、豁了好几个口子的柴刀,“你这刀……不太好使了吧?”

那汉子叹口气,把柴刀亮出来:

“可不是嘛!以前当撬棍使过,崩了好几个口子,割草费老劲了!等以后安顿下来,谢铁匠那边能开炉了,一定得求他给修补修补!”

他脸上带着期盼,又有些无奈,好工具对庄稼人来说太重要了。

没走多远,又遇上一位姓王的婶子,她身边跟着个十七八岁、面相憨厚的儿子。

王婶子一眼就看到人群里格外水灵的谢秋芝,眼睛一亮:“哎呦,月兰妹子,你家闺女长得可真俊!这细皮嫩肉的,你也舍得让她来干这粗活?”

说着,还用手肘悄悄碰了碰自己儿子。

李月兰哪能听不出这话里的意思,装作没听懂,笑着敷衍:

“王婶子说笑了,庄稼人的孩子,哪那么娇气。窝棚等着芦苇铺顶呢,都得搭把手。我们先过去了啊,你们慢点。”

说着,赶紧拉着谢秋芝加快了点脚步。谢秋芝不喜欢这王婶子打量自己的眼光,别过头赶紧跟上李月兰。

来到湿地边缘,果然看见一片望不到边的茂盛芦苇荡,芦花已经抽出,白茫茫一片,随风摇曳。

许多村民已经埋头割了起来。

一阵风吹来,空气中飘过芦苇被割断的清脆声响和清新的植物香气。

谢广福也找了个地方开始干活,但很快,工具上的差异就显现出来。

谢锋手里用的是新镰刀,刀口锋利,割起芦苇来“唰唰”作响,效率很高。

李月兰也得了把新镰刀,割芦苇跟割麦子似的一会儿就一丛。

而谢广福自己则拿着家里那把厚重的砍骨刀,这刀砍骨头还行,用来割细密的芦苇秆就十分勉强了,得又砍又锯,十分费劲。

没办法,谢秋芝也想多买几把镰刀,可是全家人都拿着新镰刀未免也太扎眼了些,只能委屈老爹了。

谢文和谢秋芝负责归拢那些割下来的芦苇,然后绑好一捆一捆的,再堆放在一起。

放眼望去,他们家的工具竟然还算“豪华”的。

不少人家连像样的刀都没有,只能陪着笑脸,四处向相熟的人家借刀用一会儿,用完了赶紧恭敬地还回去。

更有甚者,连借都借不到,干脆直接上手,抓住芦苇杆生生往下撅,或者用脚踩断了再捡,效率极其低下,手掌也被划得通红。

谢广福一边费劲地割着芦苇,一边看着这原始低效的劳动场面,他那追求效率的“职业病”又犯了,眉头紧紧皱起。

目光越过忙碌的人群,仔细观察着这片湿地的地形、土质和含水量。

“这湿地边缘坡度平缓,土质黏重,保水性好……看来引水渠的走向得重新规划,得从那边更高的泉眼引下来,利用坡度自流灌溉……排水沟也得挖,不然容易内涝……”

他的脑子飞快地转着,想到了更远的事情:“官府文书上说,按男丁每人分五亩田。桃源村男丁三百五十八人,那就是一千七百九十亩,差不多算一千八百亩。眼前这片湿地,加上周边能开垦的缓坡,粗略看去,千亩湿田应该是有的,但有没有一千八百亩就不好说了……这还得里正尽快组织人手仔细测量才行。万一田不够分,剩下的男丁额度该怎么补?是用山林抵扣?还是开辟远处的荒地?这可比分宅基地和竹林复杂困难多了……”

他正想着这些关乎全村未来的大事,手里那把不称手的砍骨刀又差点劈歪,让他更加坚定了让全村都尽快使用有效工具来务农的决心。

“这生产效率太低了!”他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谢锋吐槽,“没有合适的工具,什么事都干不成!光是搭个窝棚都这么费劲,以后开垦上千亩的水田,难道全靠手撅脚踩吗?”

谢广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等忙过这几天,窝棚大致安顿下来,必须安排人去收拾后山那几个废窑!看看哪个能尽快修复起来。得让谢铁匠赶紧把炉子生起来,哪怕先融些废铁,打几把像样的镰刀、锄头、铁锹出来!不然,咱们桃源村的发展,真要被他娘的工具给拖垮了!”

他看着儿子手中那把锋利的镰刀,再对比周围村民徒手或使用破烂工具劳作的场景,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建设桃源村,光有热情和土地还远远不够,恢复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也是顶顶重要的一件事。

没费多少功夫他们就割够了厚厚几大捆芦苇,谢锋和谢广福吭哧吭哧地用扁担挑回宅基地。

李月兰和谢秋芝则抱着些稍细软的芦苇梢,准备用来填充缝隙。

谢文因为九岁的身板优势,得到了特别照顾,手里捏着两根芦苇当指挥棒,跟在最后面横七竖八的凌空乱叉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