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未尽,峭冽的北风依旧在青莽山间呼啸,但冬日最酷烈的严寒似乎已过,积雪表面凝结的冰壳下,隐约能听到细微的消融之声。无极宗丹房内,却比往日更多了几分燥热与凝重,空气中弥漫的药香,也带上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略显尖锐的辛烈气息。
江奕辰静立于丹炉前,眸光沉静如深潭,倒映着炉底跳跃的火焰。然而,他今日炼制的,却并非以往熟练的金疮药或是师尊指定的丹药,而是一种名为“活血丹”的低阶方剂。此丹是无极宗为数不多能稳定产出、用以换取些许资源的丹药之一,功效顾名思义,能略微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普通弟子的修炼疲劳或轻微瘀伤,但效果平平,在市面上一钱不值,仅能算是宗门维持运转的无奈之举。
黄蓉曾传授过他此丹的炼制方法,步骤繁琐,需用到七八味药材,成丹率不高,且药效温和得近乎鸡肋。江奕辰早已将其熟记于心,但一直以来,他都只是按古法操作,未曾深究。直到近日,他通过“借”来的那些杂学典籍,尤其是结合自身医武互证的深刻体会,对气血运行、药力君臣佐使之理有了全新的认知后,再回头看这“活血丹”的配方,便觉处处透着僵化与低效。
“红花为君,药性猛烈,专破瘀结,固然不错。但佐以性寒的‘蓝芯草’以图‘中和’,却使得药力互相掣肘,活血之效大打折扣。且‘土茯苓’一味,药性粘滞,更拖慢药力散开速度……”江奕辰脑海中飞速推演着,“若以性温善走的‘鸡血藤’替代部分红花,增强通络之效,再辅以少量‘陈醋’为引,酸味入肝,肝主疏泄,更能助药力速达四肢百骸。至于土茯苓,或可减去,或可以更轻灵的‘透骨草’粉末替代,取其通透之性……”
一个大胆的改良方案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这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他对每味药材性、味、归经、功效的极致理解,以及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后,进行的精准“手术”。如同一位高明的医者,面对一剂效力不显的古方,洞悉其症结所在,而后调整君臣,变更佐使,使其更契合“病体”(即丹药所需达到的效果)。
此事他并未提前告知黄蓉。改良丹方非同小可,涉及药性生克变化,稍有差池,良药变毒药亦非不可能。他决定先独自尝试。
此刻,丹炉已预热完毕。江奕辰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开始动作。他并未完全摒弃原方,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改良。他先投入了主要调整的药材——鸡血藤、以及微量研磨好的陈醋结晶。
他的动作依旧精准,但对火候的掌控,却比以往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灵性。不再是机械地遵循“某时某刻投某药”,而是根据炉内药气的变化、药材熔炼的状态,进行着微妙的调整。时而文火慢炖,引导药性缓缓融合;时而武火急催,激发某些药材的潜在活性。这得益于他医武互证后,对能量变化、阴阳平衡的敏锐感知力。
投药、融合、凝丹……整个过程,江奕辰全神贯注,额头渗出细汗,心神消耗巨大。他能感觉到,炉内的药力反应比炼制标准活血丹时剧烈了许多,各种能量相互碰撞、磨合,如同在经历一场小型的风暴。他必须如同最高明的舵手,在这风暴中小心引导,方能抵达彼岸。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炉内药气趋于稳定,一股不同于以往活血丹的、更加活泼泼、带着一丝酸辛气息的药香弥漫开来。江奕辰眼神一凝,双手掐诀,体内那丝微弱却凝练的真气首次被他尝试着引导而出,并非直接注入丹炉,而是萦绕在双手,如同无形的刻刀,配合着他对炉火精妙的控制,进行最后的凝丹!
“凝!”
他低喝一声,通风口猛地关小,炉火骤敛。丹炉发出一阵低沉悦耳的嗡鸣,旋即归于平静。
江奕辰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揭开尚有余温的炉盖。
炉底,静静地躺着九枚龙眼大小的丹丸。与以往暗红色的活血丹不同,这批丹药呈现出一种更加鲜活的赤红色,表面光泽温润,更令人惊喜的是,其中三枚丹药的表面上,竟然隐约可见一丝极淡的、如同血丝般的灵动纹路!
丹纹!虽然只是最初步、最模糊的雏形,但这意味着丹药的品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药力更加纯净,融合度极高!
成功了!改良版的活血丹,不仅炼制成功,而且品质远超原版!
江奕辰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用玉勺取出一枚丹药,放在鼻尖轻嗅。药香醇和,那股酸辛之气已然内敛,反而透出一股令人气血隐隐活跃的生机。他犹豫了一下,取出一柄小银刀,轻轻刮下少许丹粉,放入口中品尝。
丹粉入口即化,一股温和却有力的热流迅速散开,顺喉而下,直达四肢百骸!所过之处,气血运行明显加快了一丝,却并无原版丹药那种燥热之感,反而带着一种舒畅的暖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