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梦谶录 > 第196章 青城山与都江堰的春色

梦谶录 第196章 青城山与都江堰的春色

作者:陈言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4:17:16

青城山与都江堰的春色总是来得格外浓烈。丁丑年暮春时节,郑允执一家四口驱车前往老家祭祖后,顺道探访了二王庙。二王庙建在青城山麓,依山傍水,香火鼎盛。这座依山而建的庙宇群掩映在苍翠楠木与古柏之间,远观如嵌于玉垒山腰的琼楼仙阁,飞檐斗拱层层叠叠,素有“玉垒仙都”之称 。此时正值庙会期间,山间小径飘来隐隐约约的洞经古乐,与岷江的涛声交织成一曲天地间的玄奥乐章。

一行人从山脚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山门,青石门枋上刻着历代治水名言。近东山门处立着一座照壁,上面彩绘着清末都江堰示意图,河道脉络纵横交错,农田星罗棋布,仿佛一幅凝固的水利史诗 。魏梦笙驻足凝视,指尖不自觉地划过冰凉的石壁,仿佛能触摸到古人引水灌田、驯服岷江的磅礴意志。

三官殿位于石阶转折处,墙体上嵌刻着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遒劲的字体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苍劲有力 。公爹郑宏邺指着石壁解释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治水铁律。‘深淘滩’是说每年岁修时要淘尽江底泥沙,保证宝瓶口进水量;‘低作堰’则指飞沙堰的堰顶要修筑得低些,让多余的洪水和泥沙排到外江。”梦笙若有所思地点头,心中却隐隐泛起一丝异样的波动——这石壁上的文字似乎蕴含着某种超越文字本身的能量。

绕过三官殿,便是戏楼与正殿建筑群。戏楼雕梁画栋,檐角悬着铜铃,微风吹过时叮咚作响,恍若有仙人踏云而过。正殿门额高悬着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写的鎏金大字“二王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殿内供奉着二郎神杨戬的神像,他手持三尖两刃刀,身旁蹲踞着一尊通体油亮的哮天犬铜像——这尊铜像因常年被香客抚摸而锃光瓦亮,民间传说摸一摸便能祛病消灾 。后殿则是李冰夫妇的殿堂,李冰身着宽袖长袍,手捧治水图卷,神态庄严肃穆;夫人像温婉慈祥,目光似穿透千年时空,注视着脚下滔滔岷江。

庙宇深处的观澜亭是绝佳的观景台。站在这里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尽收眼底:岷江如一条碧绿的巨龙,从远处雪山奔腾而来,在鱼嘴分水堤处被巧妙一分为二——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外江泄洪入长江。而宝瓶口宛如巨龙咽喉,将内江之水引入广袤沃野 。这一整套“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水利奇迹,历经两千余年仍在运转,滋养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庙宇间点缀着百年古楠木与紫薇树,时值花期,满树粉紫云霞般绚烂,与黛瓦朱墙相映成趣。檐角下常有青鸟盘旋飞舞,衔泥筑巢,为这座庄严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灵动生机。魏梦笙注意到,每当有鸟儿掠过那株最大的楠木树冠时,树叶间总会泛起奇异的涟漪,仿佛与天地灵气共振。

李冰父子的塑像庄严肃穆,看着千百年来滋养天府之国的都江堰,眉宇间似有庇佑苍生的悲悯。

沿途石阶旁设有小摊贩,叫卖着当地特色小吃:葱葱卷、叶儿粑和冰镇酸梅汤,竹制蒸笼的热气与山间清气交融,别有一番烟火气息。郑允执体贴地为梦笙买了一串红糖糍粑,她咬下软糯的团子,甜香中混着楠木的淡淡木香,竟生出几分恍惚——仿佛这味道与记忆深处戈壁古榕树下的气息有着微妙共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