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梦谶录 > 第164章 孔庙的红墙在初冬的日头下泛着温润的光

郑允执笑得直拍桌子,给她舀了勺清汤:\"我们这儿都是'川菜',你以为在西北边疆吃拉条子的水煮菜吗?哈哈哈。\"窗外的路灯亮起来,照着对面街道上的霓虹灯,魏梦笙忽然发现樟树城的街道比她老家县城里的宽,行道树是她叫不出名的常绿树,叶子上还挂着雨珠。

\"明天带你去孔庙。\"郑允执边给她捻着菜边说,\"里面有棵唐柏,树干都空了还在长新叶。\"魏梦笙想起南普陀寺的古榕,气根垂在地上像老爷爷的胡须。她忽然问:\"你们这儿的方言,比闽南语难学不?\"

\"你学这个干啥?\"郑允执夹了片肉给她,\"我当你的翻译官呗。\"魏梦笙没说话,只是望着窗外的雨丝发愣——影子正站在路灯下,手里比划着青鸟的形状,像在说什么悄悄话。

樟树城孔庙的红墙在初冬的日头下泛着温润的光,孔庙的红墙爬满了青苔,郑允执推开斑驳的朱漆大门时,门轴发出\"呀\"的一声长叹,像位老人在诉说陈年旧事。\"这庙可比我们老祖宗的岁数都大,\"他指着门楣上\"道冠古今\"的匾额,指尖划过被岁月磨平的雕纹,\"听我爸说,始建于南宋,后来明末清初毁了,现在咱们看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重新修的。\"

郑允执又指着\"德配天地\"的匾额说:\"这字是清朝的,文革时被红卫兵用泥巴糊了才保住。\"魏梦笙摸着斑驳的砖缝,忽然觉得比西北的古城墙多了点温润气。

魏梦笙仰头望着匾额上的金字,忽然觉得那笔画间似有气流涌动——影子正站在匾额下方,用指尖描摹着\"道\"字的捺笔:\"你看这儒家的'道',和咱们道家的'道',是不是像两条河,源头不同,最后都往一处流?\"

进了棂星门,脚下的青石板缝里钻出几丛细草。郑允执指着左右两侧的泮池说:\"这叫泮水,以前科举时代,考上秀才的才能从这儿走,叫'入泮'。\"池边的石栏上刻着缠枝莲纹,有几处明显是新补的,郑允执摸着那些新鲜的凿痕笑:\"听说文革时红卫兵要砸池子,守庙的老头抱着石柱哭,说砸了泮池,全城的文脉就断了,这才保住。\"

魏梦笙蹲在池边看水里的倒影,云影在波纹里碎成金箔。她忽然想起母亲留的那本线装书,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儒者治世,道者修身,殊途同归\"。影子蹲在她身边,指着池底的青苔:\"你看这些草,在水里也能扎根,就像儒家的学问,在俗世里也能养出清气。\"

穿过戟门,大成殿的飞檐突然撞进眼帘。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翠色,正脊两端的鸱吻张着嘴,仿佛要吞下头顶的流云。郑允执指着殿前的月台说:\"每月初一十五,这儿都要祭孔,穿古装的礼生会跳八佾舞,我来看过,衣袖甩起来像白鸟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