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23章 尘封的罪证

市档案局那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楼,带着一种与时代脱节的静谧。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灰尘和淡淡霉味混合的特殊气息。在局长亲自引领下,沈青云的秘书和孙悦派来的两名绝对可靠的审计骨干,进入了位于地下室的核心档案库。

这里保存着绵水市自建国以来最完整的历史档案。关于城北棚户区那片土地的卷宗,数量庞大,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工作异常枯燥且繁重,如同大海捞针。他们需要从泛黄、易碎的早期地契、规划手绘图、会议记录汇编中,寻找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

第一天,一无所获。早期的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文件归类混乱,字迹潦草模糊。第二天下午,一位年轻的审计人员小陈,在翻阅一批标记为“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城市建设委员会会议纪要(非正式)”的散装文件时,手指停在了一页纸上。

“孙局,秘书同志,你们看这个……”小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那是一份日期为“1992年7月15日”的非正式会议记录摘要,参会人员包括当时的市建委主任、规划科长、土地管理科负责人等。记录用词隐晦,但核心意思明确:为支持“某重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落地,拟对城北一片“集体建设用地”(即现在棚户区核心区域)的土地性质进行“适应性调整”,将其从“限制开发”调整为“可进行工业及配套开发”。

“这不符合当时的法定程序!”孙悦拿到复印件后,立刻敏锐地指出,“那个年代,土地性质变更,尤其是集体用地,需要层层报批,有极其严格的流程。但这只是一份内部非正式会议记录,没有上级批复文件,没有公告,更没有提到对原土地使用者的补偿安置方案!”

更关键的是,记录末尾有一行手写的小字备注,字迹与正文不同:“此事按张副主任指示办理,注意保密,不留正式文。”而当时的市建委,确实有一位姓张的副主任,名叫张承业——正是如今市委副书记张涛的父亲!

“果然……根子在这里!”沈青云看着孙悦连夜送来的报告和影印件,眼中寒光闪烁。张涛家族与这片土地的纠葛,竟然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其父利用职权,违规操作土地性质,为所谓的“重点项目”开路(后来证明那项目没多久就黄了),这恐怕才是这片土地后来产权复杂、开发屡屡受阻的真正“原罪”!张涛后来的种种阻挠,不仅仅是为了利益,更可能是在掩盖其父当年违规操作的历史!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沈青云的人频繁出入档案局,尽管打着完善地方志的旗号,但还是引起了张涛安插在政府办眼线的注意。消息很快传到了张涛耳中。

张涛起初并未太在意,认为沈青云是在做无用功。但当心腹提醒他,调查方向可能涉及“历史档案”,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的城建档案”时,他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溅了出来,烫红了手背都浑然不觉得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那段被他家族刻意掩埋、视为最大禁忌的历史,难道要被翻出来了?他父亲临终前再三叮嘱,一定要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否则将是灭顶之灾!沈青云怎么会想到去查那么久远的东西?是误打误撞,还是……有人指点?李伟那张看似忠厚的脸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恐慌只持续了片刻,多年官场历练出的冷酷和决断迅速占据上风。他立刻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声音低沉而急促:“档案局那边,想想办法,让一些‘该消失’的东西消失。做得干净点,像意外。” 他不能直接去阻止调查,那等于不打自招,只能用这种隐蔽的方式,试图销毁关键证据。

两天后的深夜,市档案局核心档案库所在的老楼区域,电路“恰好”发生故障,导致监控系统短暂失灵。一个黑影借助这短暂的黑暗,撬开了库房的老式门锁,潜入其中。他的目标明确,直奔存放九十年代初城建档案的那几排架子。

然而,就在他刚找到目标卷宗,准备用随身携带的微型喷灯进行销毁时,库房内的应急灯骤然亮起!早已埋伏在外的吴军安排的便衣民警一拥而上,将此人当场按住。

“你们……你们干什么?我是档案局保卫科的,我来巡逻!”那人惊慌失措地挣扎叫嚷。

带队警官冷笑一声,从他身上搜出了撬锁工具、喷灯以及那张标记着目标档案位置的纸条。“巡逻需要带这个?需要撬锁?需要挑监控坏了的时候?”人赃并获,不容狡辩。

消息传到沈青云这里,他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果然沉不住气了。看来,我们找对方向了。”他立刻指示吴军:“突审这个人,查清指使者。同时,将我们已掌握的关键档案原件,立刻转移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进行专业保护和证据固定。” 这一出“将计就计”,不仅保护了证据,还抓住了对方企图毁灭证据的现行,获得了一个可能撬开缺口的新人证。

“档案室事件”的发生,像一块试金石,让一直在观望的李伟彻底看清了局势。张涛为了掩盖家族旧账,已经不惜动用非常手段,这充分说明其问题之严重,也显示其到了狗急跳墙的边缘。再与之捆绑,风险巨大。

他主动约见了沈青云,这次地点选在了市委招待所一个极其隐秘的房间。

“沈市长,档案局的事,我听说了。”李伟开门见山,神色凝重,“没想到,他们竟然敢这么干!这是无法无天了!”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决心,“关于那片地,我知道的也不多,但当年我还在区里工作时,隐约听说过一些风言风语,说张主任(张涛父亲)为了一个外来老板,硬是把一块好地的性质给改了,后来那老板跑了,地也荒了,留下个烂摊子。当时很多老同志都有意见,但都被压下去了。”

沈青云给他倒了杯茶,静静听着。

李伟继续道:“张涛在绵水经营这么多年,很多要害部门都有他的人。您想动他,光靠现在这些,恐怕还不够。他在省里……也有根子。我建议,您可以把目前掌握的情况,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直接向省纪委主要领导做一次秘密汇报。必须绕开可能被干扰的常规渠道。”

这番话,意味着李伟不仅提供了更具体的线索,还表明了站队态度,甚至给出了关键的行动建议——直通省纪委顶层。

“李市长,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沈青云郑重地说,“维护党纪国法,还绵水一个清朗的政治生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个针对张涛的坚实同盟,在危机中正式结成。

沈青云采纳了李伟的建议。他动用了父亲沈振邦留下的一条极其隐秘、绝对可靠的关系渠道,将关于张涛及其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特别是违规操作土地性质、企图毁灭证据等情况的详细报告,直接递到了省纪委书记的案头。

报告证据扎实,逻辑清晰,既有历史档案为证,又有最新企图毁灭证据的现行,更有指向张涛本人多次阻挠棚改工作的行为佐证,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证据链和合理的怀疑。

省纪委书记在仔细阅示后,高度重视,立刻召集了核心人员开会研究。绵水市的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普通经济案件的范畴,涉及到了权力寻租的历史延续性和政治生态的深度污染。

就在沈青云收到省纪委“已收到材料,正在依法依规研究处理”的密信回复当天晚上,张涛再次打来了电话。这一次,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躁和最后通牒式的威胁:

“沈青云!你不要把事情做绝了!绵水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一个外来户能碰的!你现在收手,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否则,后果不是你承担得起的!”

沈青云平静地听着,直到张涛说完,才淡淡地回了一句:“张副书记,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党性原则,对得起绵水人民。至于后果,该承担的人,一个也跑不了。”

电话被狠狠挂断。沈青云知道,与张涛的最终摊牌,已经近在眼前。省纪委的介入,意味着这场绵水官场的风暴,即将上升到新的层面。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狂风暴雨的准备。他的目光越过办公室的窗户,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在历史尘埃和现实博弈中挣扎了太久的土地,即将迎来破晓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