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12章 履新与暗流

林峰市的工作在沈青云的强力推动下,已然步入快车道。烂尾楼项目在龙腾集团接手后,工地重新竖起了塔吊,机器的轰鸣声成为了城市复苏最动听的乐章;以赵彪团伙覆灭为标志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如同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清除了附着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社会风气为之一清;随之而来的营商环境优化措施,开始吸引更多谨慎观望的目光投向这片正在焕发新生的土地。

然而,就在林峰局面一片大好之际,一纸来自省委的调令,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也将沈青云的仕途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舞台。

调令下达前,沈青云被紧急召往省城,在省委组织部那间充满庄重气息的办公室里,面对的是省委组织部长李国华和省委政法委书记张克艰两位重量级领导。

“青云同志,你在林峰的工作,省委是充分肯定的。”李国华部长声音沉稳,目光如炬,“短时间内,稳定了局面,打开了缺口,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经济遗留问题和扫黑除恶的结合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成绩斐然啊。”

沈青云端正坐姿,谦逊回应:“感谢组织肯定,这都是在林峰市委集体领导和同志们支持下取得的成果,我个人只是尽了本分。”

政法委张克艰书记接过话,他的语气更直接,带着军人般的硬朗:“不必过谦。林峰的成绩,证明了你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但也正因为如此,组织上认为,你的能力应该放在更关键、也更需要攻坚克难的位置上磨砺。”

沈青云心念微动,知道重点来了。

李部长拿出一份文件,缓缓说道:“经过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中央组织部备案,任命你为绵水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提名为绵水市市长候选人。”

市长!虽然是副书记、市长,是政府一把手,但相较于他在林峰担任的市委书记,这无疑是迈上了掌管一个地区全面工作的关键台阶。绵水市是省内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体量远超林峰,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艰难、信访压力突出、官场生态复杂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青云同志,”张克艰书记语气凝重了几分,“绵水的情况,比林峰更复杂。那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及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突出矛盾,是对你全局把控能力、政治智慧和斗争艺术的全面考验。省委希望你去了之后,能像在林峰一样,沉下心去,调查研究,找准症结,特别是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省委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升迁,而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战斗。他站起身,目光坚定:“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快熟悉情况,融入绵水,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消息传回林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大家都知道以沈青云的能力和背景,离开是迟早的事,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而且是去绵水那样一个“硬骨头”地区担任市长。

告别会上,气氛热烈而感伤。周伟、张辰等一路跟随他打拼的干部们,眼中充满了不舍与敬佩。

“书记,不,现在该叫沈市长了!”周伟端着酒杯,情绪有些激动,“您放心,林峰打下的基础,我们一定守好,绝不让歪风邪气死灰复燃!您指明的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张辰也动情地说:“沈市长,在您手下工作,我们学会了如何真正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如何顶着压力坚持原则。这笔财富,比什么都珍贵。”

沈青云看着这些并肩作战的战友,心中暖流涌动。他举杯回应:“林峰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没有我,你们一样能把林峰建设得更好!记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我在哪里,都会关注着林峰的发展。”

他与众人一一碰杯,殷殷嘱托,将他在林峰形成的改革理念、工作方法,尽可能多地传承下去。这场告别,不仅是人事的变动,更是一次执政理念的巩固与深化。

赴任绵水,沈青云没有搞任何迎来送往的仪式。他只带着秘书,轻车简从,直接扎了下去。

他的第一站,并非市政府办公室,而是选择了绵水市最大的国有企业——绵水钢铁集团(简称绵钢),以及环绕绵钢形成的、庞大的工人生活区。

在绵钢,他谢绝了企业高管们准备好的汇报材料和豪华会议室,直接穿上工服,戴上安全帽,深入高炉车间、轧钢生产线,与满身油污、汗流浃背的一线工人并肩而行,倾听他们对企业现状的看法、对家庭生活的忧虑。

“市长,咱这技术不比别人差,就是设备老了,成本下不来,产品卖不动啊!”

“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家里孩子上学、老人生病,处处要钱,难啊!”

“听说上头又要裁员?这可让我们怎么活?”

在破败的工人生活区,他走进低矮潮湿的棚户房,查看漏雨的屋顶,拧开生锈的水龙头,与围上来的老工人们坐在马扎上拉家常,听他们讲述当年的辉煌与如今的困顿。

随后几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信访局的接待大厅,默默旁听群众反映的问题;出现在拥堵不堪的城市主干道,实地勘察交通规划的死结;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堆放点,皱眉看着堆积如山的城市废弃物;出现在因污染而备受争议的化工厂区,感受空气中刺鼻的气味。

一系列的调研,让沈青云的心情愈发沉重。绵水的问题,远比纸面报告上来的更加复杂和严峻:

1. 经济结构单一与国企困境:绵钢等大型国企历史包袱沉重,技术升级缓慢,市场竞争力弱,已成为地方财政的巨大拖累,且涉及数十万产业工人的生计。

2. 尖锐的民生欠账:城市基础设施老化,棚户区改造缓慢,教育资源不均,医疗保障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信访压力巨大。

3. 潜在的官场生态:初步接触,他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圈子”文化和惰性思维。一些干部对他这位“空降”市长表面客气,实则观望,甚至隐约能感觉到某种抵触情绪。汇报工作时,套话、空话多,具体解决方案少,对于触及深层利益的问题更是避重就轻。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沈青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绵钢改革脱困和关联民生问题。

会议上,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王斌首先拿出了一份由绵钢管理层和市工信局共同拟定的方案,核心是请求市财政再次提供巨额补贴,并协调银行提供贷款,以维持企业当前运转,避免大规模裁员引发社会不稳定。

“……市长,各位同志,绵钢是咱们绵水的定盘星,一旦倒下,后果不堪设想啊。当前,保稳定是第一位的。”王斌副市长的发言,代表了市政府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即“维持”现状。

沈青云静静地听完,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他人:“其他同志有什么看法?”

常务副市长李伟(一位在绵水工作多年的本地干部)沉吟了一下,补充道:“王市长的意见很中肯。绵钢的问题积重难返,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固然重要,但步子太大,恐怕……”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许多人都看着这位新来的市长,想看看他有何高见。

沈青云知道,这是他必须立起规矩、表明态度的时刻。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市长、李市长,还有各位同志,你们担心稳定,这没错。但我们追求的,是建立在健康发展基础上的长久稳定,还是依靠不断输血、掩盖矛盾的暂时稳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这些天在绵钢和工人生活区看了看,也查了近几年的财政数据。持续的补贴,不仅没有让绵钢好转,反而让窟窿越来越大,挤占了本应用于教育、医疗、棚改的宝贵资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工人们要的不是苟延残喘的饭碗,而是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

他拿起自己让秘书准备的一份简要报告:“我认为,对绵钢,必须启动真正的、伤筋动骨的改革!方向不是维持,而是转型升级和剥离增效!具体建议:第一,立即聘请国内顶尖的行业机构和会计事务所,对绵钢进行全面的资产和债务审计评估,摸清真实家底。第二,成立由专家、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和政府人员组成的改革领导小组,公开透明地制定改革方案,核心是主辅分离,发展非钢产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对部分落后产能坚决淘汰。第三,同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设立转型扶持基金,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再就业安置和创业支持,绝不能简单地把工人推向社会!”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这番言论,直接否定了过去“维持会”式的做法,触及了深层次的利益格局。

王斌副市长脸色有些难看:“沈市长,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改革涉及面太广,阻力会非常大,尤其是……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出大乱子啊!”

“乱,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把工作做细、做透、做到群众心里去!”沈青云语气斩钉截铁,“怕阻力就不改革了吗?那我们这届政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在这里当个‘维持会长’?”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王斌,也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志们,省委派我来绵水,不是来守成的,是来攻坚的!绵水的问题,躲不过、绕不开!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要有绣花功夫的耐心。从今天起,成立绵钢改革专项工作组,我亲自担任组长,请王斌同志、李伟同志担任副组长。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绵水人民,也给省委,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位新市长锐意改革的决心和强大的气场。原有的平衡,在这一刻被打破了。他们明白,绵水的天,要变了。

深夜,沈青云在市政府分配的住所书房内,仔细研究着绵钢的历年报表,眉头紧锁。初步接触,他已感到水面下的巨大冰山。

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一个省城的号码。

他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了省委政法委书记张克艰沉稳的声音:“青云,到绵水几天了,感受如何?”

“张书记,”沈青云揉了揉眉心,“压力比预想的还大。绵水的问题,根子很深。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恐怕……人事问题更复杂。”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张克艰意味深长的话语:“感觉到了?这就对了。绵水的情况,牵涉面很广,你在前面推动改革,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会遇到各种明枪暗箭。省里掌握一些情况,但需要确凿的证据。你放手去干,但要讲究策略,注意安全。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政法战线,是你坚强的后盾。”

挂了电话,沈青云走到窗边,看着绵水市并不璀璨的夜景。张书记的话,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警示。

他知道,绵水之旅,注定不会平坦。经济改革的攻坚战,必然与扫黑除恶、深挖“保护伞”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而他这位新任市长,不仅要直面发展经济的难题,还要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去揭开可能隐藏得更深的盖子。

“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沈青云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无畏的光芒。他的绵水仕途,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暗流中,正式启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