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云彻底吞噬了最后一点星月之光,呼啸的山风卷过树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完美地掩盖了所有细微的动静。
鹿笙(林风)的身影已彻底融入这片黑暗。她并非依靠视觉,而是完全凭借《弈天筹》推演出的路径与寂灭令愈发清晰的共鸣指引,如一道没有实体的幽魂,在废弃的排水沟、坍塌的矮墙与嶙峋的怪石阴影间穿梭。
每一步都落在计算好的点位,每一次停顿都恰好避开巡逻弟子神识扫过的间隙。她的气息收敛到极致,寂灭道基的特性让她仿佛一块冰冷的顽石,一块腐朽的木头,与环境完美同化。新绘制的“蔽迹符”在袖中微微发热,效果拔群,即便有神识偶然掠过,也只会以为是夜风吹拂下的死物。
越靠近那片遗址,空气中的灵气越发稀薄、混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令人心悸的寂寥与衰败之意。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外界更凝滞几分,带着陈腐的尘土味和某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能侵蚀生机的阴冷。
终于,她穿过最后一道残缺的阵法光幕——那光幕黯淡得几乎熄灭,只剩一丝微弱的能量流转,被《弈天筹》轻易找到薄弱点,无声穿过。
眼前豁然开朗,却又瞬间被更深的黑暗吞噬。
那是一片巨大的废墟。断裂的巨大石柱如同巨兽的骸骨,胡乱倒塌在地,其上雕刻的符文早已模糊不清。残破的殿宇只剩下地基和几段矮墙,黑黢黢的洞口仿佛择人而噬。地面铺着厚厚的尘埃和碎瓦,踩上去却有一种异样的柔软感,仿佛下面埋藏着更深的虚空。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废墟中央,一座半塌的黑色石碑。石碑材质非金非玉,在极致的黑暗中,反而隐隐透着一种吸敛一切光线的幽暗质感。它仿佛是整个废墟寂灭之意的源头。
怀中的寂灭令此刻灼热得几乎烫人,震颤着,发出只有鹿笙能感知的低沉嗡鸣,与那座黑色石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
衍卦微明 天山遁
怀中“衍卦符”传来一股急迫、需隐匿避世的悸动。
卦象显现:“遁”卦(天山遁,退避、隐遁)。爻辞:“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退避时落在末尾,危险,不宜有所前往。“嘉遁,贞吉。” 美好的退隐,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肥遁,无不利。” 高飞远退,无所不利。
卦象显示:此地大凶,危机暗藏,宜“遁”不宜进。尤其需警惕成为“遁尾”(最后那个,目标明显)。然“嘉遁”、“肥遁”又预示若能成功隐匿、远避,则无不利。关键在于不可冒进,不可贪功,以窥探为主。
「推演结果:废墟核心(黑色石碑)确有重大机缘,与寂灭令高度相关。然此地残留极强的寂灭禁制与未知危险,强行靠近必遭反噬。需以《弈天筹》远观推演,借寂灭令共鸣间接感应,不可肉身轻近。」
鹿笙立刻压下因寂灭令共鸣而产生的躁动,心神恢复冰镜般清明。孙子兵法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此地虽诱人,却非当前实力可硬闯之地。
---
借力打力,隔空观秘
她并未继续向前,而是悄然退至一段巨大的断裂石柱后方阴影处,彻底隐匿身形。
盘膝坐下,双手虚抱于丹田,《弈天筹》心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识海中,浩瀚星空虚影浮现,中心处正是那黑色石碑的模糊影像。
她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将神识高度集中,借助寂灭令与石碑之间的强烈共鸣为“桥”,小心翼翼地延伸出一缕极其细微、近乎虚无的神念,如同触角般,遥遥感知那片区域的能量流转与法则碎片。
同时,古器碗在丹田内微微震动,散发出一股无形的吸力,并非掠夺,而是如同一个精密的接收器,捕捉着从那片区域逸散出的、极其稀薄的寂灭气息与残留信息碎片。
挖坑下绊?不,窃取天机
这个过程极其凶险,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她的神念必须保持在一种“存在”与“不存在”的叠加状态,既要能感知,又不能引起石碑及其周围可能存在的禁制的任何反应。
《弈天筹》的推演能力被发挥到极致,不断计算、调整着神念的频率与强度,使其无限接近于那片天地的“寂灭”本质。
无数模糊的、破碎的画面和信息碎片,通过寂灭令这座“桥”和古器这个“接收器”,断断续续地传入她的识海:
—— 破碎的符文,比现今宗门流传的更加古老、霸道,蕴含极致的毁灭与终结之意,却又在尽头隐隐透着一丝否极泰来的造化之机……
——残留的战斗影像碎片:惊天动地的对决,施展的力量并非纯粹的灵力,而是引动了某种更深层次的规则,带着寂灭一切的气息……
——一个模糊的印记,与寂灭令上的“寂”字同源,却更加复杂深邃,仿佛是一切寂灭之道的总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