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尘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屏幕上的【来源:天枢-γ7号观测站】还在闪烁。
他没点下去。
萧逸站在旁边,目光扫过信号参数,“十五分钟前的波动,现在过去已经追不上了。”
“但他们不会停。”洛尘收回手,调出星图,“运这种货的人,讲究的是快、稳、不留痕迹。γ7既然出现了‘蚀星孢’的能量特征,就不可能只是路过。”
“也可能是饵。”萧逸靠在控制台边,声音沉了些,“故意放个信号出来,等谁上钩。”
舱内安静了一瞬。
终端自动刷新了三次数据流,另外三处坐标突然跳了出来——分别位于K-9边缘哨站、冥弧C-3废弃矿道、还有联邦第七补给走廊的临时停泊点。
四个信号源,全带着相似的能量波纹。
“演得挺像。”洛尘冷笑,“一个真货三个替身,玩障眼法是吧?”
“不止是障眼法。”萧逸指尖划过屏幕,把四条航线拉成并列视图,“他们在测试反应速度。哪个方向最先有人靠近,他们就知道谁在盯这条路。”
“所以不能动。”洛尘点头,“一动就暴露。”
两人同时沉默下来。
洛尘闭上眼,意识沉入星幻医毒空间。图书馆瞬间展开,推演模块自动激活。他将四组信号数据导入系统,设定模拟周期为七十二小时,加入真实运输所需的变量:医疗舰续航能力、驾驶员轮换频率、温控舱维持时间、以及避开巡逻节点的最优路径。
虚拟世界里,四艘模拟飞船开始运行。
第一条走补给走廊——刚进入主航道就被预警系统标记,两小时后遭遇联邦巡检队登船检查,任务失败。
第二条穿冥弧矿道——中途因能量不足被迫停靠,被预设的“黑市探子”拍下船号,三十分钟后整条线路曝光。
第三条停靠K-9哨站——虽完成短暂交接,但无法满足温控需求,“蚀星孢”活性在六小时内下降47%,不符合高危品运输标准。
只有第四条,也就是通往γ7号观测站的路线,在所有条件中全部达标。
“不是运气。”洛尘睁开眼,“是设计好的流程。”
“他们用合法程序当保护壳。”萧逸接过话,“登记报废的观测站,重启电力却不报备;让无编号医疗艇短暂停靠,不入库也不留记录。每一步都踩在线上,但又不越线。”
“所以别人查起来,顶多说是管理疏漏。”洛尘补充,“可实际上,这就是他们的中转站。”
他重新打开γ7的历史日志,放大电力恢复那一段。发现供电启动后,并非持续输出,而是每隔两小时有一次短暂中断——像是在配合某种冷藏设备的循环制冷模式。
“有温控舱改造痕迹。”他说,“而且是临时拼装的那种,接口对不上标准规格,只能手动调试。”
“说明他们现场操作过。”萧逸眼神微冷,“不止是路过,是真正卸过货。”
洛尘立刻把这条证据链和推演结果叠加进三维模型。画面中央,一条清晰的运输路径亮了起来,其余三条灰暗下去。
“假的都筛掉了。”他轻声说,“只有γ7能闭环。”
萧逸没再质疑,直接走到航控面板前,“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冲进去抓现行?”
“不行。”洛尘摇头,“他们既然敢留信号,肯定布了反追踪机制。我们要是直接靠近,还没进轨道就会被发现。”
“那就远距离监控?”
“太远看不到细节。”洛尘思索几秒,忽然想起什么,“等等,我有个东西可以用。”
他再次闭眼,意识回到药园深处。那里有一片不起眼的区域,平时用来监测灵植生长状态——微型探测蜂群,拳头大小,外壳能模拟宇宙尘埃的光反射率,飞行时几乎无声无息。
“以前拿它测过千年雪莲的呼吸频率。”他一边操控空间生成一组新蜂群,一边解释,“现在改个程序,让它去γ7外围转一圈,只采集热源和通讯频段。”
“能伪装多久?”
“只要不主动发射信号,漂个几天都没问题。”洛尘睁开眼,已将十只蜂群装入小型发射舱,“它们会顺着星际风飘过去,像垃圾碎片一样。”
萧逸调整飞船航向,轻轻拨动操纵杆。引擎震动减弱,整艘船缓缓偏离原航线五度,滑入前方小行星带的阴影区。
“光学迷彩开启。”他按下按钮,船体表面涂层迅速变色,与周围岩层融为一体,“我们在这儿等消息。”
洛尘启动蜂群投放程序。
十个小点从侧翼弹射而出,无声无息地融入漆黑太空。它们没有动力推进,全靠惯性与微弱磁场牵引前行,缓慢却稳定地朝γ7方向漂移。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两人谁都没说话。
终端不断接收背景辐射数据,偶尔闪过无关紧要的通讯碎片。直到蜂群抵达观测站外三百公里范围,第一帧热成像传回。
画面模糊,但能看清地下通道口有轻微热源扰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