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 第104章 有眼不识泰山

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第104章 有眼不识泰山

作者:昭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07:05:34

“如今我已是不怎么回家了!”

“怎么了,是那两个小兔崽子不长眼的惹到您了?”

一边是救命恩人,一边是没什么感情的后妈生的弟弟。

姜格会偏向哪边,不言而喻。

“倒也不是这样,我近来想烧些青砖去卖,去集市上打听了一圈,发现......”

杜若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这我完全不知情啊!若是知晓,定不会让他们这么干的!”

姜格瞠目结舌的看着杜若。

他最近因为划分土地、安顿流民,还有发愁将士们过冬等问题,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关注他们。

以前他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他们不闻不问的。

如今当了一个芝麻大点的官,便全都贴上来了。

可惜大景朝以孝治国,特别是当官,最注重名声。

他还真不能不管老头子,便同意让他们搬迁过来了。

这才来多久啊!

就给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若不是杜姐告知,他还被蒙在鼓里呢。

想到这里,姜格危险的看向身边的蔡良才:

“我不知晓,难道你也不知道吗?”

“下官...下官......”

蔡良才欲哭无泪,他要怎么说呢。

直接跟上官说:大人,你家里有人利用你的权势垄断市场,排挤其他商户吗?

如果这事是上官默认的,或者示意的,他这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若是上官本不知晓这事,他去揭发了,上官的家里人记恨上他又当如何?

毕竟他们才是一家人,总有和好的一天,那时他便里外不是人了。

“是什么?你连这都不知知晓?还是故意知情不报?”

姜格眯了眯眼睛。

他需要总揽辉山的一切大小事务,使然是忙得脚不沾地。

那这些属官便是他的耳朵和眼睛。

如若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太多了,已经影响了使用功能,他是不介意换掉的。

“下官这不是以为...以为大人您是知晓的......”

“行了!这事我等会再跟你说。”

姜格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已经不想听了。

他连差事都不给那两个废物安排,怎么可能允许秦氏打着他的旗号欺压百姓?

“杜姐,这事您就放心去干吧,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这些逃荒来的流民口袋里没什么钱,若是能用力气换砖头,也是一件造福百姓的事情。”

反观家里那几个蠢货,竟然故意炒高青砖的价格,与民争利。

他们知不知道,这是冬天能救命的东西!

简直其心可诛!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杜若松了口气,她还想在辉山长住呢,可不想把一把手得罪了。

......

“原来杜姐您这么厉害啊!以前还是当兵的,都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回去的路上,徐瓦都在低头哈腰的跟杜若道歉。

翻来覆去都是那两句话,什么有眼不识泰山,什么罪该万死,但是就是不说到点子上。

杜若牵着女儿的手,沉着脸走在前边,都没搭理他。

一直快到分别的路口,见杜若依旧不为所动,脸上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

徐瓦这才咬了咬牙道:

“为了赔罪,小人愿意给杜姐办一件事,以后杜姐直接吩咐就行!”

徐瓦是手里有点小权的基层将士,这自然不是一句空话。

杜若这回总算停住了脚步,似笑非笑道:

“这还有点意思!”

既然知道了姜格的态度,杜若自然不惧许家。

今日刚好是开集的日子,娘俩下午便去集市上兜售自己的青砖了。

“卖青砖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卖青砖!开荒一亩地换八百个青砖!”

“不用花银子、不用花粮食,只要来干活,就能换青砖!”

“卖青砖......”

娘俩在街头扯着嗓门叫喊,很快身边就围了一圈的人。

此时已经九月下旬,马上进入十月份了,天气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早上起来,能看到草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若是稍不注意便会染上风寒。

这个年代,染上风寒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有钱有粮就抓药,啥也没有就靠命扛。

扛过去了皆大欢喜,扛不过去,那就过不去了。

而这些流民当中,没有几个是有钱有粮食,能够去抓药的。

不少原先只顾着开荒,还住在棚子里的人早就后悔了。

流民的保暖衣物又稀缺,有些人别说破被子,就连破袄子都没有。

不少人里面穿着破烂的单衣,外面披上一件干草拼接成的衣服,便也算冬天的装备了。

夜里和衣躺下,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干草,便也睡了。

只是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不少人晚上冻得睡不着,只能起来生着火堆熬到天亮。

挖一个能保暖的窑洞,已经成了许多人迫在眉睫的事情。

可惜周围的山石,已经被上一批挖窑洞的人抢先背走了。

现在去找,只能找到一些圆圆滚滚的小石头,根本不适合砌门窗。

毕竟窑洞的门窗可是要承重的,需要堆叠整齐结实。

圆滚滚的石头,注定就不适合堆砌。

于是,买一些青砖自然就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可惜许家的青砖太过昂贵,让人望尘莫及。

就连一些有家底的人,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毕竟这世道肉眼可见的越来越乱,挣钱越来越难,物资越来越珍贵…

大家都节衣缩食的过日子呢。

都想留着家底,好熬过这灾年。

如今听到杜若这的青砖不要钱、也不要物资,自然一窝蜂的围过来了。

不就是卖力气吗?

谁还没有一把子力气了!

“这是真的吗?只要开荒便能换青砖?”

“真的不要钱?”

“开一亩地,真能换八百个青砖吗?”

“你这有多少青砖啊?是现成的砖吗?”

“就是,咱们如今可是急需青砖呢,要现成的!”

“明年的砖可不要!”

“就是就是!”

......

大伙熙熙攘攘的推搡着围过来,你一句我一句的。

杜若听得耳朵疼,忍不住吼了一嗓子道:

“肃静!”

“都给我安静一点!”

“都听我说......”

“肃静!谁再吵嚷,我就不卖砖给他了!”

杜若这话一出口,大家霎时安静了下来。

“青砖是现成的,目前我手上有四万块左右。”

第一批的青砖开出来有两万一,第二批还要几天才能开窑,不过她估摸着数量应该差不多。

可惜她当时挖来的风化土用完了,暂时没法烧制第三批。

话音刚落,大家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杜若。

“开荒一亩地,换八百块青砖,这八百块青砖是按天给的。

每天给一点,直到把这八百块用完!

当然,若是一亩地没开完,那是得不到八百块青砖的。”

“另外说一下,我的地都是平整肥沃的草地!”

一个成年男人,强度拉满,开荒一亩地大约需要10—15天。

具体需要多少天,主要受地况影响。

若是平整的草地,那开荒就比较快。

只需要除去杂草,就地焚烧,然后把地挖开就行。

若是山林,则需要先砍伐树木。

接着把树木和杂草堆放在一起焚烧,然后挖掉地里所有的树根,最后再把地挖开。

且挖地的时候,还受到土质的影响。

若是土质肥沃,比较蓬松,挖起来就不太费力。

若是硬土,且沙石多,那挖起来就费劲多了。

杜若的那块地都是平整的草地,土质也好,差不多十天就能开出一亩地来。

至于为什么不是按天数来计算,自然是为了提防那些偷懒、出工不出力的人。

她是按施工进度付青砖的,管你偷懒不偷懒,只要活干完了就行。

听见这话,众人顿时沸腾了。

一个小型窑洞(宽约3米,高约3米),堆砌一个拱形的门,大约只需要一千五百块的砖头。

一亩地八百块青砖,只需要开两亩地就够了。

大家多是拖家带口来的,夫妻或者兄弟齐上阵,加上老人和小孩帮忙除杂草,十天开两亩地,完全没问题。

“那妇人呢?妇人能去开荒吗?”

“对啊!要妇人开荒不?”

“家里的老人和小子们能去帮忙吗?”

“可以一家人一起去的吧?”

......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一脸殷切的看向杜若,希望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都可以,我不管你们是几个人来开荒,又是谁和谁搭伙一起开荒,我只看地有没有开出来。

一亩地算八百块青砖,至于怎么分配,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她才没闲工夫管他们这些事情。

有那功夫,她还不如多去挖一点风化土回来烧砖呢。

一亩地八百块青砖,她有四万块,大约能开出五十亩地来。

而她烧这么多青砖,也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可比自己开荒划算多了。

她就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开一亩地也需要五天的时间。

两个月一共六十天,她顶天了,也只能开十二亩地出来。

而且烧砖还能偷懒,后面看火的时间是比较轻松的,平均下来,并没有那么累。

开荒的话,那真是一刻都不得停歇的。

所以这笔买卖对她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怪不得技术工吃香呢,!

若是她不会烧制青砖,那就得自己开荒了,

“好了!有意愿去开荒的人都开始排队,我一个个给你们登记!”

很快,集市上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排队的流民们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家里谁去出工 ,这段时间要怎么分配。

毕竟月底可能就下雪了,他们开荒换青砖的同时,还得挖窑洞。

只有青砖、没有窑洞,也住不了人啊!

就在杜若估算着人数已经差不多,准备停下的时候,人群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怒喝声。

“大胆!谁许你在这里卖青砖的!”

只见迎面走来两个青年和一个中年妇人,正怒视着她。

好似她犯下了什么天大的罪过一样。

“怎么,大景哪条律发规定了,民户不能卖青砖不成?”

杜若嗤笑一声,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继续道:

“好了!暂时就统计这么些人。”

杜若看了这些人一眼,才又道:

“我人就住在附近的小溪村,明早卯时正刻在小溪村的路口等你,带你们去地里,过时不候!”

“至于你们最关心的青砖,自然是等明天下工的时候,再把明天的青砖发给你们!”

这会大家的信任度不够,真要等一亩地都挖完了再付工钱,大家可能会有怨言。

倒不如按日结算,还能激励人心。

“我说的话,你权当耳旁风吗?谁许你在这里卖青砖的?”

见这小妇人都没搭理自己,秦氏终于急了。

自从继子当上知事后,她便在这辉山横行霸道惯了,买东西不付账,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突然来了一个硬茬子,秦氏一时之间还真不知该如何反应。

“你说的话?你谁啊?说话这么值钱!”

杜若估摸着,这应该就是姜格的继母了。

古代以孝治国,对名声和孝道很看重。

特别是当官的,名声跟自己的官运,有时候是息息相关的,除非你背景够硬。

姜格摊上这么一个后妈,也是倒了八辈子霉。

听见这话,秦氏左边的一个少年坐不住了,站出来吼道:

“大胆!我娘可是姜知事的母亲。”

“你们做的这些事,姜知事本人知道吗?若是他知道了,会放过你们?”

“你...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今天就教你做人!”

那少年说着,挥着手中的木棍就冲了过来。

杜若眼睛都没眨一下,随手便接住了他手中的棍子,毫不费力的把木棍夺了过来。

接着举起木棍,一下下的抽在了他的身上,每一棍子,都用了全力。

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很快,便满大街都是许承祖的嚎叫声了。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帮你哥哥啊!”

见长子被打得嗷嗷直叫,次子却举着棍子犹豫不前,秦氏终于急了。

“阿娘,我...我害怕!”

许承业看着被打的满地打滚的大哥,不禁后背发凉,他没吃过这样的苦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