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 第62章 绕城

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第62章 绕城

作者:昭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07:05:34

这两天时间里,母女俩跑遍了四个城门。

发现每一道城门都紧紧关闭着,城墙上的弓箭手和投石机皆严阵以待后,无奈只得打消了进城的念头。

本来她还以为能跟着关系户混进去,后来发现关系户也进不去后,就彻底死心了。

进不去就进不去,她绕过这座城,前往下一座城便是了。

她就不信,每座城池都这么戒备森严。

毕竟此处地理位置特殊,紧临近河边的渡口。

不仅要防备偷渡过来的流民,还要提防干完活回来的正规兵,管理严格也正常。

但不可能做到每一座城池都这样。

既然决定绕过城池,便也也没有再耽误时间。

在第四天清晨,母女二人便踏上了新的旅程。

一路上,母女俩遇到不少流民,都是奔着下一座城池去的,看来大家的想法都一样。

......

一月后,两人终于抵达了下一座城池。

远远望去,见城楼之上并没有弓箭手的身影,杜若一直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她就说嘛!朝廷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把所有的城池都戒严。

“阿娘,这是‘武连县’?”

柳珠仰着头,目光紧紧盯着城门上方那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扭过头询问阿娘。

杜若肯定的点了点头:“没错,这儿正是‘武连县’!”

虽然是在逃荒路上,但是杜若也没打算让女儿当文盲。

前世,在末世之前,她就经常看一些繁体小说,对繁体字并不陌生。

虽说不会作什么文章,更考不了科举,但简单的教认字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只要一逮到机会,杜若便会教女儿认几个字。

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分散注意力、缓解疲惫感。

最初的时候,杜若的计划是每天仅教授一两个字而已。

令她惊喜的是,柳珠竟然异常聪慧,非常有读书的天分。

每天一两个字,远远满足不了她强烈的求知欲。

于是乎,杜若索性将每日的教学量增加至五个字。

虽说这样的安排,对柳珠来说依旧轻松自如,但杜若到底没有再增加教学量了。

过犹不及,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鸡娃。

正当母女俩交谈之际,城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看样子是在检查户籍文书。

问题是她们并没有户籍!!!

当年闹饥荒的时候,附近的牙婆便雇了一辆牛车,带着几袋糙米进村,挨家挨户的上门收孩子来了。

模样周正的小女孩,无论是卖到大户人家当下人,还是卖进那脏地方,都值不少银子,所以能换一袋糙米。

像原主这种,扔进人群堆里也找不出来的,只能换半袋糙米,莫约两斗。

牙婆不识字,自然是不可能当场就签订锲约。

所以原主娘给原主塞了一个菜饼子,便让她出门了,根本没提户籍的事。

有道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去衙门签订锲约,那也是要交银子的。

那牙婆是村镇上的小牙婆,自然舍不得花这个钱。

于是,那些卖到大户人家当下人的丫头小子,都给签了卖身契。

至于像原主这样的,卖给农户当媳妇的,就没签身契。

后来到了柳家,也没人管她。

柳老太为了省钱,娘俩都没给上户籍。

这算不算是古代版的偷税漏税?

古代的豪门世家,倒是经常隐匿流民和良田,就是为了少缴税。

不过柳家村几乎都是一个姓,原主能隐匿这么多年,也不奇怪。

为了能打探到消息,母女二人揭开头上的破布,随大流加入了排队的人群中。

没办法,头上包着破布,实在太怪异了。

搞不好跟上次一样,人们会以为她们染上鼠疫了呢。

不过在排队之前,娘俩在远处的林子里各喝了一碗防时疫的药,聊胜于无。

“婶子,这进城要不要交钱呐?”

沉默的站了一会,杜若开始询问排在前边的一位大娘。

“当然是要交钱咯!”

大娘头也不回的说,那理所当然的语气,显然早已习惯了。

“这得交多少钱呐?我们娘俩身上可没什么钱啊......”

杜若面露难色,说着把一小块葛根塞进妇人手里。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那妇人既拿了东西,又舍不得退回来,自然是不好再端着。

于是转过身来,小声道:“得要二钱银子哩!”

妇人说着,一脸肉痛。

那可是整整二百文钱啊!

若是搁在从前,这二百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能买不少东西了。

就算现在钱不值钱了,但是二百文也很多了。

她就是进个城而已啊!

“二钱银子?竟要这许多!那这两只鸡卖了,也就将够婶子你进城的。”

杜若说着,指了指妇人网兜里提着的两只老母鸡。

那种网兜,通常是由藤条或者竹子编织而成的。

虽不耐用,但胜在便宜,用来盛装鸡鸭等家禽倒是再合适不过。

“嗐!我这可不是进城卖东西,我是去看我闺女呢!”

妇人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现在这世道,钱已经不值钱了,手里的东西才值钱,她犯不着拿去卖了。

“那您闺女可真有福气!”

杜若由衷地感叹道。

古人多是信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尤其是底层人家里,在闺女婚后,还愿意带东西去探望的不多。

有那见识短浅的,还一心撺掇着闺女往娘家扒拉东西,好补贴儿子呢。

完全不顾闺女的处境,该如何在婆家立足。

古代物资匮乏,鸡蛋既能换钱,又能补身体,好处多多。

老母鸡就是家里的“钱庄”,不断的生“钱”。

更别说现在这世道了,这两只老母鸡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可不是嘛!那丫头确实是个有福气的。”

提到引以为傲的小闺女,妇人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