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94章 系统赠贤才 群僚劝登基

第九十四章 系统赠贤才 群僚劝登基

弘农城的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刘进略显凝重的脸庞。小皇帝刘协的猝然离世,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搅乱了原本清晰的讨董后局。他正思忖着如何稳定人心、应对各方诸侯的觊觎,脑海中突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音色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嘉许:

“恭喜宿主成功平定董卓乱政,在讨董之战中屡破强敌、克复两京(洛阳、弘农,长安暂时不算),功绩远超历史同期诸侯,对汉室存续起到决定性作用,特触发‘忠良降世’奖励机制,赠予以下五位顶尖人才:”

刘进精神一振,压下心中的烦忧,凝神细听。系统每次赠予的人才,皆是历史上声名赫赫之辈,这一次想必也不会例外。

“第一位,陆秀夫。”

系统的声音缓缓响起,伴随着一道虚影在刘进眼前闪过:那是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的文士,眉宇间透着一股刚毅不屈之气,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目光沉静如渊。

“陆秀夫,字君实,南宋末年名相。其人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入仕后以忠直闻名。他精于政务,尤擅文书典籍与国家典章制度,能在乱世中梳理繁杂事务,稳定后方民生。更难得的是,他心性坚韧,临危不乱,即便身陷绝境,也能坚守气节,堪称‘文臣之骨’。”

“植入身份:宿主早年设立‘三舍法’时选拔的第一批学子,因勤勉聪慧被派往并州协助处理民政,现任主角麾下主簿,已为宿主处理过诸多钱粮、户籍事务,深得下属敬重。”

刘进暗自点头。陆秀夫的忠烈与才干,他早有耳闻,尤其是历史上崖山之战中背负幼帝赴死的壮举,更是让后世动容。如今有这样一位能稳定后方、坚守底线的文臣加入,无疑能填补自己在精细政务上的短板,让他在征战之余,无后顾之忧。

“第二位,戚继光。”

虚影变换,出现了一位身披铠甲、面容刚毅的将领,他手持长枪,腰悬倭刀,眼神锐利如鹰,周身透着一股严明整肃的气息,仿佛身后正站着一支军容鼎盛的劲旅。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不仅勇猛善战,更堪称‘兵家之匠’——既通实战,又精练兵与军械改良。其所练‘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术灵活,尤其擅长对付小股精锐与山地、水网作战,曾创下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他改良的狼筅、戚氏军刀等军械,更是实战中的利器。”

“植入身份:岳飞早年在并州募兵时发现的青年将领,因枪法出众、治军严谨被岳飞收为麾下,随岳飞参与过平定并州乱军之战,现任偏将,已协助岳飞训练出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精锐小队,深受岳飞信赖。”

刘进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戚继光的到来,简直是如虎添翼!岳飞麾下虽猛将如云,但论及“练兵”与“战术创新”,戚继光堪称一绝。有他在,不仅能增强军队的实战能力,更能推动军械改良,让自己的军队在装备上领先于时代,对付西凉骑兵、山地叛军都将更有把握。

“第三位,史可法。”

虚影再次变换,出现一位身着官袍、面容方正的中年官吏,他手持卷宗,眉头微蹙,似在思索民生疾苦,眼神中透着一股悲悯与坚定,周身散发着清正廉明之气。

“史可法,字宪之,明末抗清名臣。他出身寒门,却凭科举入仕,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尤擅地方治理与赈灾救民。他性格刚毅,不畏权贵,在任期间严惩贪腐,兴修水利,深得百姓爱戴。虽不善奇谋诡计,却能以‘仁’‘义’凝聚人心,让治下百姓归心,是乱世中稳定地方的‘定海神针’。”

“植入身份:与陆秀夫同期的‘三舍法’学子,因擅长处理地方纠纷、安抚流民,被派往洛阳协助孔融治理,其在任期间月余便平定了两次小规模流民暴动,推行屯田,让大乱之后的洛阳的渐有起色,当地百姓称其为‘史青天’。”

刘进心中了然。史可法与陆秀夫虽同为文臣,却各有侧重——陆秀夫擅长全局政务与典章,史可法则精于地方治理与民心凝聚。如今天下大乱,流民四起,有史可法这样的官员在地方坐镇,既能恢复生产,又能收拢民心,为自己积蓄根本。

“第四位,韩世忠。”

虚影变为一位身材魁梧、气势悍勇的武将,他手持长槊,坐骑神骏,脸上带着几分桀骜不驯,眼神中却透着忠勇与决绝,仿佛随时能冲锋陷阵,斩将夺旗。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出身行伍,勇猛过人,胆识无双,尤擅骑兵作战与野外奔袭,曾单骑冲阵,斩杀敌将,创下诸多以少胜多的战绩。他性格耿直,不畏强权,对主公忠心耿耿,虽有时略显鲁莽,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堪称‘军中猛虎’。”

“植入身份:李靖在关中募兵时发现的勇将,因善使长槊、骑术精湛被李靖提拔,随李靖参与过讨伐李傕、郭汜的战斗,现任李靖麾下先锋将,曾率三百骑兵奇袭敌军,立下大功。”

刘进不禁莞尔。韩世忠的勇猛与忠直,正是自己麾下需要的特质。李靖善统筹全局,麾下虽有沉稳之将,却缺一位像韩世忠这样敢于“拼命”的先锋。有他在,李靖的大军将更具冲击力,尤其是在平原野战中,必能发挥奇效。

“第五位,郭子仪。”

最后一道虚影出现,那是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威严的老将,他身着帅袍,手持令旗,目光深邃,周身透着一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气度,仿佛无论多么混乱的战局,在他手中都能梳理分明。

“郭子仪,字子仪,唐代名将,‘再造大唐’之臣。他智勇双全,用兵沉稳,既能统帅大军正面决战,又能以谋略分化敌人,尤其擅长统筹多支部队协同作战,化解复杂局势。更难得的是,他胸襟宽广,能容人之过,团结众将,即便功高震主,也能谨守臣节,堪称‘帅中之帅’。”

“植入身份:早年追随李靖的旧部,因沉稳多谋、屡献良策被李靖视为左膀右臂,曾协助李靖镇守雁门,抵御匈奴入侵,现任李靖麾下副将,实际负责大军的粮草调度与战术部署,深得李靖与麾下将士信服。”

刘进心中巨震,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郭子仪的到来,简直是天降大礼!此人不仅能征善战,更能“统御全局、团结众将”,这正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特质——随着麾下将领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协同作战、避免内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郭子仪在,无论是协助李靖统筹大军,还是未来独当一面镇守一方,都能让人完全放心。

五位人才的信息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刘进只觉胸中豪情顿生。陆秀夫、史可法稳固后方,戚继光、韩世忠冲锋陷阵,郭子仪统筹全局——以前的人才,再加上现在又给自己这样的阵容,足以支撑起他平定天下的雄心!

就在刘进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语气却多了几分凝重:

“检测到汉献帝刘协已薨逝,大汉正统象征断裂,天下秩序濒临崩溃,触发‘乱世枭雄’降世机制,以下三位人物已进入当前时空:”

刘进心中一凛,知道麻烦要来了。平定董卓后,天下本就暗流涌动,如今再添枭雄,局势只会更加复杂。

“第一位,李元昊。”

一道充满异域气息的虚影出现:那是一位身着党项服饰的男子,面容冷峻,眼神中充满了野心与算计,周身散发着一股桀骜不驯的王者之气,仿佛正俯瞰着草原与戈壁。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他出身党项贵族,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不仅善战,更擅权谋与民族凝聚。他曾摆脱宋朝控制,建立西夏,推行汉化与本族文化结合的制度,让西夏成为能与宋、辽抗衡的强国。其人性格刚毅,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极具威胁的乱世枭雄。”

“植入身份:西凉党项八部联盟的新首领,其父早逝,由他年幼继位,近年已平定内部叛乱,统一党项各部,暗中积蓄力量,占据西凉西部的盐池与牧场,对汉朝的凉州虎视眈眈,正试图拉拢羌人部落,扩大势力。”

刘进眉头紧锁。李元昊的出现,无疑打乱了他经营西凉的计划。原本以为董卓死后,西凉群龙无首,可趁机收服,如今却凭空多出这样一个劲敌。党项人本就擅长骑兵作战,又占据地利,若让李元昊发展壮大,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不过,也未必是坏事。”刘进很快冷静下来,“早出现,早解决。以我麾下的实力,未必不能压制他。”

“第二位,杨安儿。”

虚影变为一位身着布衣、面带悍色的汉子,他手持朴刀,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却眼神狂热的流民,周身透着一股草莽之气与破坏欲。

“杨安儿,金末红袄军起义首领。他本是盐贩出身,因不满官府压迫揭竿而起,擅长利用宗教与民生疾苦号召民众,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流民。其人作战勇猛,却缺乏长远规划,所部虽声势浩大,却多为乌合之众,以劫掠为生,破坏性极强。”

“植入身份:青州黄巾残部首领,早年追随张角,张角死后蛰伏多年,近年趁青州灾荒再起,以‘平均财富’为口号,聚众数万,攻破数座县城,劫掠粮草,虽未形成太大气候,却让青州动荡不安,威胁兖州、徐州边境。”

刘进微微颔首。杨安儿之流,虽成不了大器,却像附骨之疽,搅得地方不的安宁,若不尽快剿灭,恐生祸端。不过,青州距离他比较远,首先头疼的应该是陶谦袁绍等人。

“第三位,陈硕真。”

最后一道虚影出现,竟是一位身着道袍、容貌清丽却眼神坚定的女子,她手持拂尘,站在一群信徒之中,口中似在宣讲着什么,信徒们神情狂热,对她极为崇拜。

“陈硕真,唐代浙东农民起义首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女性。她出身贫寒,因不满官吏压榨,利用道教教义与民间信仰组织民众,以‘济世救民’为号召,聚众起义。其人颇有胆识,能言善辩,善于笼络人心,虽最终失败,却展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与号召力。”

“植入身份:荆州黄巾残部首领,自称‘九天玄女下凡’,以治病救人、反抗官府为名义,在荆州南部的桂林一带聚集信徒与流民,人数已达数千,占据数座山寨,与当地官府周旋,隐有向南发展之势。”

刘进略感意外。陈硕真作为女性起义领袖,在历史上颇为罕见,其号召力不容小觑。荆州本是平和之地,如今添了这股势力,必然会让局势混乱不堪。不过,她地处偏远,短期内对自己的核心区域威胁不大,可暂作观望,待解决主要矛盾后再行处理。

三位枭雄的出现,让刘进意识到,平定董卓只是开始,真正的乱世,才刚刚拉开序幕。

随着系统提示音结束,戏志才、刘伯温、狄仁杰、沮授、陈宫、王猛、魏征等诸位先生先后来帐中议事!

他们显然都已得知刘协驾崩的消息,神色各异,却都带着凝重。王猛面色沉郁,显然在为汉室惋惜;戏志才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在期待着什么;沮授则面无表情,眼神深邃,让人看不出心思。

众人分宾主落座,帐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刘进清了清嗓子,打破沉默:“诸位先生,陛下不幸薨逝,董卓已灭,弘农虽定,天下却未平。袁绍、袁术等诸侯也必有所异动。下一步该如何行事,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他话音刚落,戏志才便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刘进身上,眼神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紧接着,刘伯温、王猛、沮授、陈宫等人也纷纷放下手中的茶盏,相互对视一眼,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

下一刻,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戏志才率先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刘进深深一拜;紧接着,刘伯温等帐内所有谋士,无论此前是何种神色,此刻都齐齐站起身,对着刘进躬身下拜,动作整齐划一,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我等参见主公!”

七道声音汇聚在一起,响彻中军大帐,带着一种山呼海啸般的气势。

刘进一愣,连忙抬手:“诸位先生这是何意?快快请起,有话坐下说。”

戏志才却没有起身,反而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刘进,朗声道:“主公,当今天下,汉室倾颓,陛下薨逝,国祚飘摇。袁绍、袁术之流,名为讨董,实则觊觎天下;刘表、刘焉之辈,坐拥州郡,却只知自保;其他众人,更是虎视眈眈,欲窥神器。”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铿锵:“唯有主公,起于微末而心怀天下,兴义兵以讨国贼,定北疆,讨黄巾,克洛阳、复弘农,斩董卓、安万民,功绩之盛,古今罕有!主公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更有三舍法培育人才,深得民心,此乃天命所归!”

刘伯温紧接着上前一步,沉声道:“《春秋》有云:‘天下无常势,惟有德者居之。主公仁德布于四海,智勇冠于诸侯,当此乱世,唯有主公能安定四海,抚恤万民,重扶汉室纲常。如今陛下已逝,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主公登基为帝,以承汉祚,三兴大汉!”

“恳请主公登基!”

戏志才,陈宫,王猛等人齐声附和,声音震得帐内烛火都微微晃动。

刘进坐在主位上,看着齐齐拜倒的谋士们,只觉一股巨大的浪潮扑面而来。他从未想过,众人竟会在此时提出“登基”之事。

帐内再次陷入寂静,只剩下众谋士俯身行礼的身影,与他们口中那句掷地有声的请求,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刘进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百感交集。登基,意味着彻底与“匡扶汉室”的旧路告别,意味着要扛起天下的重担,也意味着要直面所有诸侯的挑战。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诸位先生……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