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记忆的声音 > 第90章 从科举败者到科学巨匠:宋应星的逆袭人生

一、天才少年的科举血泪史(1587 - 1631)

神童的凡尔赛烦恼

1587 年,宋应星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官僚世家。

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是邻里乡亲口中的神童。

在那个尊崇儒家经典、重视科举的时代,宋应星在早期的学习中便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他对于经史子集的学习速度极快,小小年纪便能熟读《论语》《孟子》等经典着作,且能对其中的义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别的孩子还在为背诵一篇短文而苦恼时,宋应星已经能够流畅地阐述文章中的微言大义。

然而,这份天赋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凡尔赛”式的烦恼。

他在当地的学府中总是表现得过于突出,这引起了一些同窗的嫉妒。

他们常常在背后议论宋应星,说他不过是运气好,死记硬背罢了。

但实际上,宋应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远超同龄人。

他不仅仅是记住了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深入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举一反三。

宋应星在学习过程中,还展现出了独特的思考方式。

当大家都遵循传统的注释来理解经典时,他却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比如在学习《诗经》时,他不满足于传统的“美刺”之说,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对诗歌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但也让他在某些保守的老师眼中成了“异类”。

科举之路的初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应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科举之路。

科举,是当时文人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对于宋应星这样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更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的关键。

1615 年,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一同参加了江西乡试。

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考试中,宋应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他在考场上文思泉涌,笔下的文章条理清晰、论点鲜明、文采斐然。

最终,他以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中举,这一成绩轰动了整个奉新县。

人们纷纷称赞宋应星是天才,认为他未来的科举之路必将一帆风顺,能够轻松地在更高一级的考试中折桂。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此后的宋应星,在科举的道路上却遭遇了重重挫折。

他先后五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但每次都铩羽而归。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宋应星满怀信心,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学一定能够高中。

他在考场上认真审题,精心作答,将自己多年来的学识和思考都融入到了试卷之中。

但当放榜的那一刻,他却发现自己名落孙山。

这一次的失败对宋应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

他认为可能是自己准备还不够充分,于是更加刻苦地学习,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钻研。

然而,接下来的几次会试,他依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迷茫。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科举制度是否真的能够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人。

挫折中的反思与成长 多次科举失败的经历,让宋应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他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所考察的内容过于局限于儒家经典,注重的是对经典的阐释和背诵,而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在科举备考的过程中,宋应星虽然对经史子集有了深入的了解,但他也发现自己对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

他看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农业生产的落后、手工业技术的不发达等,但科举考试却无法让他将这些知识和思考运用到实际中去。

于是,宋应星开始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向。

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儒家经典的学习,而是开始关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

他阅读了大量关于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深入研究了古代的科技着作,如《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

他还亲自到田间地头、工厂作坊去观察和实践,了解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造的具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宋应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

他不再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书生,而是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者。

他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热爱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为他日后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探索的曙光初现(1631 - 1638)

官场经历的启迪 1631 年,宋应星担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

这一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却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和机会。

在担任教谕期间,宋应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研究问题。

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