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记忆的声音 > 第644章 哈夫拉:从狮身人面像到“金字塔量角器”

一、「狮身人面像面部设计危机」(约公元前2570年)

哈夫拉法老刚接手吉萨工地时,那股子要超越前任胡夫的劲头,就像现代创业者要打造爆款产品般炽热。

他觉得胡夫的金字塔虽然宏伟,但缺乏艺术灵魂,于是决定在狮身人面像上大做文章。

他向工匠团队提出一个近乎疯狂的要求:“我要它对着太阳升起时微笑,日落时露出思考神情!这才是神明该有的神态,要让后世都记住我哈夫拉独特的艺术品味。”

工匠们一听,这任务可不简单,但谁敢违抗法老的旨意呢?于是,连夜开始研发滑轮联动装置,试图实现这个“动态微表情系统”。

工匠们精心计算着滑轮的传动比,设计着复杂的机械结构,以为万事大吉。

可到了实际测试那天,问题就来了。由于计算失误,雕像左眼眨动频率完全失控。

某日清晨,阳光洒在吉萨高原上,哈夫拉率众祭祀太阳神,本应庄严肃穆的场景,却因狮身人面像突然开启“疯狂wink模式”而变得荒诞至极。

左眼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疯狂抽搐,就像一个喝醉了酒且眼睛不受控制的人。

祭司团哪见过这阵仗,吓得集体跪地,嘴里不停地背诵驱魔咒语,仿佛面对的是被恶魔附身的神像。

这场闹剧让哈夫拉颜面尽失,但也意外催生了古埃及首部《大型雕塑安全规范》。

这部规范就像现代建筑行业的安全手册,其中第7条明确规定:“神明面部表情变化幅度不得超过人类面部肌肉自然运动极限。”

而那个被拆下来的“抽风眼”零件,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如今仍躺在吉萨工匠村的博物馆里,标签上写着:“史上首个人工智能面部失控案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令人捧腹的历史。

二、「金字塔倾角计算乌龙」(公元前2565年)

哈夫拉法老一心想要超越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于是亲自操刀设计金字塔的倾角。

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采用52°20′的倾斜角,觉得这个角度能让金字塔在视觉上更加壮观。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吉萨高地的实际地形。

当时,测量工具相对简陋,哈夫拉用的是等腰三角形量角器。

他没有考虑到吉萨高地存在3°的坡度偏差,就像现代工程师没有考虑地质条件就盲目施工一样。

当金字塔建到三分之一高度时,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顶端石块仿佛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集体“向右漂移”,从远处看,这座金字塔就像一个巨型石头比萨斜塔,摇摇欲坠。

工程总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果金字塔就这么塌了,那他和工匠们的脑袋可都保不住了。

他急中生智,命工人在西侧狂塞2300块花岗岩补丁。

这些花岗岩就像给倾斜的金字塔打上了一个巨大的“绷带”,试图让它重新站稳。

结果,金字塔西面比东面厚出1.5米,远观仿佛被咬掉一口的几何饼干,形状十分怪异。

更荒诞的是,哈夫拉为了掩饰这个错误,竟然宣布这是“创新非对称神圣结构”。

他还连夜编写《金字塔风水指南》,声称:“西侧增厚部分能有效抵御来自利比亚的邪恶沙尘暴。”

这个理由听起来十分牵强,就像现代人给设计缺陷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

后来,这个理论被刻在工匠食堂墙壁上,成为古埃及工程系学生的经典反面教材,每当学生们看到这个理论,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全国石材限购令风波」(公元前2563年)

随着金字塔工程进入白热化阶段,哈夫拉法老对石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他突发奇想,颁布了《神圣石材配给法》,规定:“每户家庭每月需上缴10腕尺见方石灰岩,违者罚没椰枣树!”

这个法令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孟菲斯市民为了完成任务,纷纷拆了自家门框,把门框的石材拿去上缴。

底比斯农民也不甘示弱,刨开祖坟,将坟墓里的石材挖出来。

就连尼罗河上的渔船也加入了这场“疯狂挖石”运动,渔民们开始偷运河底的鹅卵石,仿佛这些石头都是能拯救世界的宝贝。

最离谱的是某位官员,为了凑数,竟然将财政部账本石碑敲碎充数。

这下可好,当年税收记录全变成了拼图游戏,财政大臣看着一堆破碎的石碑,在羊皮卷上痛心疾首批示:“建议下次竞赛增设‘石材真伪鉴定’环节。”

这场全国石材限购令风波,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让整个古埃及陷入了混乱。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为了完成金字塔工程,人们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状态。

四、「外交献礼狮身猫面像事件」(公元前2558年)

在古埃及的外交活动中,献礼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哈夫拉法老为了向巴比伦国王表达友好,决定献上一份独特的礼物——一尊等比例缩小的狮身人面像。

他觉得这个礼物既能展示古埃及的艺术魅力,又能体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问题出在了图纸翻译上。

工匠们拿到图纸后,由于翻译错误,把“狮子”(Sekhmet)写成了“猫”(mau)。

这两个词在古埃及语中虽然有些相似,但代表的动物却截然不同。

当使团打开礼箱,将这尊雕像呈现在巴比伦国王面前时,全场都惊呆了。

一尊长着波斯猫脸的迷你雕像出现在众人眼前,那模样十分滑稽,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小丑。

巴比伦工匠甚至误以为是新型攻城武器,他们围着雕像研究,试图将其安装在战车前端,想象着用这只“猫面神兽”去征服敌人。

哈夫拉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气又急,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紧急召开御前会议。

在会议上,他宣称这是“跨文明艺术实验”,试图用这个理由来掩盖自己的失误。

他还派特使送去补充说明:“猫面象征埃及与巴比伦如宠物与主人般亲密。”

这个比喻就像一颗火药,瞬间引发了外交危机。

两国边境哨所士兵为此展开长达三个月的“谁当主人”辩论赛,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场外交献礼事件,就像一场闹剧,让两个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五、「金字塔验收灯光秀惨案」(公元前2552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夫拉金字塔终于竣工了。

为了庆祝这一盛大时刻,哈夫拉法老策划了史上首场“声光盛宴”。

他想象着,当夜幕降临,金字塔在灯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秘的光芒,那将是多么壮观的场景。

他命工匠在塔顶安装青铜反光镜,用500支火把制造“神圣光束”。

工匠们按照法老的指示,精心布置着一切。

他们计算着光线的角度,调整着反光镜的位置,以为这场灯光秀一定会圆满成功。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风力。

当灯光秀开始时,风力突然变大,镜面聚焦的光线就像一把把燃烧的利剑,四处乱射。

一不小心,点燃了祭司的亚麻长袍。

祭司们吓得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而火把也因为风力的影响,引燃了脚手架。

瞬间,火势蔓延开来,将竣工庆典变成了一场消防演习。

现场官员在浓烟中狂奔,他们的衣服被熏黑,头发被烧焦,样子十分狼狈。

这场灯光秀惨案就像一个巨大的笑话,让哈夫拉法老的庆典计划彻底泡汤。

但后来,现场官员在浓烟中狂奔的画面被制成浮雕,题词“谨慎用火,文明祭祀”至今挂在吉萨工地安全科,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注意安全。

六、「“金字塔量角器”的荒诞发明」(公元前2550年)

在金字塔建设过程中,测量倾角一直是个难题。

哈夫拉法老为了更精准地测量金字塔的倾角,突发奇想,决定发明一种“金字塔量角器”。

他召集了国内最顶尖的工匠和数学家,让他们共同设计这个神奇的量角器。

工匠们经过一番努力,用珍贵的青铜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量角器,上面刻满了精细的刻度。

拉法老在基建方面的执着和创新精神。

尾声:沙漠里的喜剧遗产

如今,当游客们仰望哈夫拉金字塔时,导游总会指着西侧“补丁区”调侃:“这里藏着古埃及最贵的几何纠错费账单。”

那块因为计算失误而多出来的花岗岩补丁,就像一个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当年建设过程中的荒诞与无奈。

而那个引发外交风波的狮身猫面像,现陈列于巴比伦遗址博物馆,说明牌上写着:“公元前26世纪跨物种艺术交流实证——当埃及严谨遇上两河幽默”。

这个说明牌就像一个幽默的注释,让人们感受到了古埃及和巴比伦两个文明在交流过程中的碰撞与趣味。

哈夫拉或许不是最伟大的建造者,但绝对是古埃及最具喜剧张力的“基建发烧友”。

他用一系列乌龙事件证明:人类文明进步史,本质上是一部如何优雅收拾烂摊子的历史。

在那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也看到了人类在追求伟大事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笑料。

这些喜剧遗产,就像沙漠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