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陆的东北部,苏丹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奥马尔·巴希尔宛如一颗独特而复杂的星辰,在长达30年的执政生涯里,留下了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荒诞不经却又暗藏权谋的“迷惑行为”。
他的人生,宛如一部政变与甩锅循环播放的真人秀,在荒诞中透着硬核,在搞笑里藏着权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段极具戏剧性的传奇。
一、“史上最省钱政变”:靠借坦克上位,开启荒诞执政序幕
1989年,对于苏丹而言,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份。
这一年,巴希尔发动了一场堪称“史上最省钱政变”的军事行动。
当时,政变所需的资金捉襟见肘,预算严重不足,可这并没有难倒巴希尔。
他竟将目光投向了邻国埃及,向其“借”来了坦克,以此充场面,试图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在动员士兵时,他更是语出惊人,忽悠道:“真主说,开拖拉机也能推翻政府!”
仿佛只要凭借着对真主的信仰,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变为现实。
政变成功后,巴希尔的“操作”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他自封总统、总理、国防部长等八大职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真正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绝对权力。
这一举动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吐槽,大家纷纷调侃:“他一个人领八份工资,国库都被吃空了!”
不仅如此,他还果断解散了议会,并宣布:“开会浪费时间,不如多祷告几次!”
在巴希尔看来,宗教信仰似乎比繁琐的议会政治更能解决国家的问题,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政理念,也为他后续的荒诞统治埋下了伏笔。
二、达尔富尔危机的“甩锅神操作”:宗教与政治的荒诞结合
2003年,达尔富尔地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迅速演变成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国际社会纷纷谴责巴希尔政府纵容民兵屠杀平民,要求其承担责任。
面对如潮水般的指责,巴希尔却展现出了他独特的“甩锅”技巧。
他当场掏出《古兰经》,义正言辞地说道:“真主让我考验他们的信仰!”
将一场血腥的屠杀事件,巧妙地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试图以此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
当美国以达尔富尔问题为由对苏丹实施制裁时,巴希尔更是展现出了他的“厚脸皮”和“机智”。
他写信给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信中写道:“你们炸伊拉克,我杀叛军,咱们都是反恐先锋!”
将苏丹政府的暴力行为与美国的反恐行动相提并论,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2008年,国际刑事法院对他发出通缉令,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巴希尔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骑骆驼视察战区,高举通缉令,对着镜头喊话:“海牙法庭想抓我?先学会在沙漠找Wi-Fi!”
他巧妙地利用苏丹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的宗教形象,将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变成了一场荒诞的闹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强硬形象。
三、外交场合的“社死名场面”:语言与形象的尴尬碰撞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巴希尔也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社死名场面”。
2009年访华期间,为了表达对中国的亲近和友好,巴希尔坚持要用中文发言。
然而,他的中文水平实在有限,结果把“合作共赢”说成了“火锅赢麻”,这一口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中方翻译更是憋笑到缺氧。
这一小小的失误,虽然无伤大雅,但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也让巴希尔的这次访华之旅增添了不少戏剧性。
2011年,巴希尔计划访美,却遭到了美国的拒签。
这一结果让他恼羞成怒,他怒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我连任四次的时候,你还在法学院抄笔记!”
他试图通过这种强硬的态度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毕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力和地位才是决定话语权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一时的口舌之快。
最绝的当属2015年参加抗战胜利阅兵时的场景。
巴希尔戴着墨镜,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在红毯上,那嚣张的气势仿佛让人看到了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
网友们纷纷调侃:“苏丹版《黑客帝国》,子弹都追不上他的嚣张!”
这一形象与他在国内的一些荒诞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反美斗士”的硬核打脸:言行不一的荒诞现实
巴希尔一直以“反美斗士”自居,他在各种场合大骂美国“帝国主义”,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和抵制。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他却做出了许多与自己的言论相悖的事情。
他一边高呼反美口号,一边偷偷用美元发军饷。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让人不禁对他的“反美”立场产生了怀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