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记忆的声音 > 第376章 迭戈·里维拉:壁画大师的“不正经”人生

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迭戈·里维拉宛如一颗璀璨又奇葩的流星,以他惊世骇俗的壁画作品照亮了墨西哥乃至世界的艺术天空,而他那充满荒诞与幽默的一生,更是为艺术史增添了无数令人捧腹大笑的传奇故事。

一、出生即“诈尸”的惊天开局

1886年,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当迭戈·里维拉呱呱坠地时,接生婆惊恐地宣布:“这孩子没气了!”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家庭瞬间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众人围在旁边,看着这个毫无生气的小生命,准备将他裹进草席,送往那未知的归宿。

然而,里维拉的祖母可不是个轻易认命的主儿。

她抄起菜刀,风风火火地冲进鸡舍,手起刀落,十几只鸽子瞬间丧命。

接着,她将热腾腾的鸽子内脏一股脑儿地糊在里维拉身上,嘴里还念念有词:“死神也得给老娘退!退!退!”

仿佛这一番操作能将死神吓退,把小生命从鬼门关拉回来。

也许是祖母的勇气和决心感动了上天,也许是这独特的“艺术疗法”起了作用,未来的壁画大师竟然在鸽血肠衣中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艺术创作”,发出了响亮的啼哭声。

更离谱的是,里维拉还有个孪生兄弟,可不幸的是,兄弟真的夭折了。

而里维拉却逢人便吹:“我出生就干掉了竞争对手,这波赢在起跑线!”

他那得意洋洋的模样,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强大生命力。

二、童年“破坏王”成长史

家庭装修大师

从能抓笔的那一刻起,里维拉就展现出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疯狂”热爱。

家里成了他的“立体主义试验场”,每一面墙、每一扇门、每一块地砖都未能幸免。

他在墙上画满了抽象线条,那些线条如同蜿蜒的蛇,又似神秘的符文,让人摸不着头脑;

门板上被他涂上了印第安图腾,色彩斑斓却又杂乱无章,仿佛是远古部落的神秘召唤;

甚至在地砖上,他还创作了《阿兹特克人吃玉米的108种姿势》,那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人,有的张牙舞爪,有的狼吞虎咽,把家里弄得像个热闹的集市。

父亲看着被儿子搞得乱七八糟的家,气得抄起扫帚就追打。

可里维拉却像个灵活的小猴子,一边在屋里上蹿下跳地逃窜,一边还大声喊着:“爹!这是未来艺术展的预演门票!”

仿佛他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艺术创作,而父亲就是那个不懂艺术的“守旧派”。

教堂恶作剧事件

10岁那年,里维拉进入了圣卡洛斯学院学画。

本以为他会安分守己地学习绘画技巧,可没想到他很快就闹出了一场轰动全校的恶作剧。

他偷偷溜进教堂,看到那庄严肃穆的圣母像,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恶作剧”的冲动。

他拿起画笔,给圣母玛利亚添上了两撇小胡子,还振振有词地说:“上帝说男女平等!”

那模样,仿佛自己是在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是正义的化身。

结果,他的这一“壮举”很快就被发现了。

教堂的人愤怒不已,将他扭送到学校,学校则罚他抄《圣经》100遍。

里维拉一边抄着《圣经》,一边还小声嘀咕:“早知道该画成蒙娜丽莎同款微笑,这样说不定还能被当成艺术创新呢……”

三、欧洲求学迷惑行为大赏

巴黎“人体模特罢工”

里维拉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在这里,他一头扎进了立体主义的世界,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热情。

然而,他的创作风格却给他的模特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在巴黎学画期间,他雇了一批**模特。

可这些模特们很快就集体抗议起来:“里维拉先生,您画的不是人体,是土豆堆!”

原来,里维拉把立体主义玩脱了,他把那些美女模特画成了几何拼接的“俄罗斯方块”,一个个方块堆叠在一起,完全看不出人体的优美曲线和生动姿态。

模特们看着自己的“丑化”画像,气得套上衣服就走,还撂下狠话:“这画传出去我们还怎么接活?!”

里维拉站在那里,看着模特们离去的背影,一脸无辜地说:“我这是在探索艺术的新境界啊!”

意大利面条外交

1920年,里维拉来到了意大利,开始研究湿壁画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

他一心想要在意大利的教堂里留下自己的作品,可却总是碰壁。

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通心粉贿赂教堂神父。

他带着一大袋通心粉,来到教堂,满脸堆笑地对神父说:“只要让我在墙上画耶稣吃taco,管够一年份的辣椒酱!”

他以为这样的“美食诱惑”能让神父心动,可没想到神父却举着十字架,愤怒地将他轰出了教堂。

里维拉一边被赶着往外走,一边还不忘回头喊:“神父,你再考虑考虑啊,这通心粉可香了!”

四、壁画运动的爆笑名场面

总统府的“革命牌粉刷匠”

1922年,里维拉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回国,参与了政府的壁画项目。

他扛着梯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冲进总统府,大声喊道:“给我三个月,还你五百年墨西哥史!”

那气势,仿佛自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艺术魔法师。

在创作过程中,他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画到殖民时期时,他故意把西班牙征服者画成斗鸡眼,那滑稽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他还偷偷在盔甲上写上“此面向敌”,仿佛在给敌人一个无声的嘲讽。

官员们看到他的画后,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里维拉却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滤镜!我要让后人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官员们听了,虽然哭笑不得,但也拿他没办法。

洛克菲勒中心“壁画碰瓷”

1933年,里维拉接到了为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画《十字路口的人》的任务。

这可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绝佳机会,可里维拉却动起了“小心思”。

他暗戳戳地在画作的角落加了列宁头像,想要借此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支持。

当金主爸爸看到这幅画时,顿时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个。

里维拉却瞪大眼睛,装傻充愣地说:“这是墨西哥版圣诞老人啊!你看他这慈祥的笑容,多像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啊!”

金主爸爸被他的话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当场解雇了他。

可里维拉却不以为然,他连夜在墨西哥城复刻了这幅壁画,还特意标注:“原装正版,绝无删减!”

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艺术坚持”。

五、婚姻生活喜剧专场

婚礼上的“艺术宣言”

1929年,里维拉与同样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结婚了。

婚礼上,本应是一场浪漫而庄重的仪式,可里维拉却闹出了一场笑话。

他穿着沾满颜料的工装裤,站在神父面前宣誓:“我发誓永远爱艺术……哦不,爱弗里达!”

那慌乱改口的样子,引得宾客们哄堂大笑。

然而,蜜月还没过完,里维拉就按捺不住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跑去给女粉丝画肖像。

弗里达得知后,气得举着画笔就追杀了他三条街。

里维拉一边跑一边喊:“亲爱的,我这是为了艺术交流啊!”

可弗里达才不管这些,她只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花心大萝卜”。

开放式婚姻的“翻车日常”

里维拉和弗里达的婚姻是开放式的,两人都有各自的情人。

可里维拉却总是在这方面“翻车”。

有一次,他偷情被弗里达捉奸在床。

他裹着床单,瑟瑟发抖地对弗里达狡辩:“亲爱的,我在研究人体光影效果!你看这光影在人体上的变化,多奇妙啊!”

弗里达听了,气得在他画作上添了句涂鸦:“此画家需要服用忠诚药剂。”

仿佛在给里维拉贴上了一个“花心大骗子”的标签。

六、晚年奇葩操作集

自建“神庙”养老院

1950年,里维拉已经步入晚年,可他的搞怪性格却丝毫未减。

他斥巨资修建了一座阿兹特克风格的豪宅,美其名曰“艺术家退休社区”。

他以为这里会成为艺术家们的天堂,可实际上,他却把地下室改造成了秘密酒吧,还在酒吧门口挂上了标语:“入内请用壁画抵酒钱!”

仿佛在鼓励大家用艺术来换取美酒。

艺术家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他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有的则现场创作,想要换取一杯美酒。

里维拉则坐在酒吧里,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大家的作品,那模样,仿佛自己是一位艺术鉴赏大师。

临终前的“最后倔强”

1957年,里维拉病重了。

医生看着他日益虚弱的身体,建议他截肢保命。

可里维拉却拍着病床怒吼:“少条腿我还怎么爬梯子画壁画?!”

他宁愿带着满身的病痛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对壁画的热爱和追求。

最终,他带着满身颜料味离世了。

在他的遗嘱中,他写着:“墓地要刷成印第安红,方便我半夜起来改稿!”

仿佛即使在另一个世界,他也要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

迭戈·里维拉用他的一生证明:艺术家的灵魂永远在搞事与创作之间反复横跳。

正如他某次醉酒后的名言:“如果生活不够搞笑,就让壁画替你大笑!”

他的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看不完的喜剧电影,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