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记忆的声音 > 第279章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用迷宫征服世界”

7岁的博尔赫斯踮着脚尖站在书桌前,用铅笔歪歪扭扭地翻译《俄狄浦斯王》,墨水瓶打翻在稿纸上,洇出一片古希腊式的乌云。

9岁那年,他偷偷把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译成西班牙语,寄给《民族报》时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伊·霍尔贝格”——故意把家族姓氏拆解重组,仿佛在玩文字拼图。

编辑收到稿件后皱眉:“这文笔老辣得像四十岁作家,怕不是他爹代笔?”气得老博尔赫斯拍着律师证吼:“我要有这本事早去写小说了,还打什么官司!”小博尔赫斯从门后探出头:“下次我签您名字,稿费全归您?”

8岁的课堂里,博尔赫斯咬着铅笔头写《致命的护眼罩》,故事里堂吉诃德被风车扇飞时,护眼罩裂成两半,露出一只空洞的眼眶。

“骑士临终前说,我的护眼罩挡住了一切,除了文学。”他念完最后一句,抬头看见老师举着红笔僵在半空。

“建议少看骑士小说,多学数学。”老师把作文本推回来,他却在页脚画了个戴护眼罩的骷髅,旁边写着:“数学是风车,文学是长矛。”

1914年的欧洲游学像场语言狂欢。

日内瓦的清晨,博尔赫斯跟着法语老师念“bonjour”,傍晚却和德国邻居用俚语讨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半夜躲在被窝里啃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4岁生日那天,他能流利切换英、法、德、拉丁语,唯独西班牙语带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烟火气。

马德里同学模仿他的口音:“你这‘r’音发得像探戈舞者踩错了拍子!”他笑着回击:“至少比你们把‘v’和‘b’分不清强。”

1937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博尔赫斯闭着眼睛在书架间游走,手指像盲人按摩师般抚过书脊。

“《神曲》在菜谱区第三排,《追忆似水年华》和园艺书混在一起。”他对着惊呆的同事眨眼,“书籍会主动呼唤我,就像迷宫里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某天,他抱着《尤利西斯》撞上消防栓,额头肿起个包,却兴奋地宣布:“乔伊斯的意识流和我的脑震荡产生了共鸣!”

1946年的政治风暴中,博尔赫斯因公开反对庇隆政权,被贬为市场禽兔稽查员。

第一天上班,他穿着西装数鸡鸭,羽毛粘在呢子大衣上,活像只落魄的孔雀。

“我数到第1000只兔子时,突然理解了芝诺悖论——这些生物永远数不完,因为它们在我眨眼时分裂成了无限。”他在《关于鸡兔同笼的形而上思考》中写道,庇隆主义者看了直摇头:“这疯子该去精神病院,而不是市场。”

1955年庇隆倒台那天,博尔赫斯摸着国立图书馆的橡木书架,眼泪混着灰尘往下掉。

“上帝这操作太骚了,”他对着80万册藏书自嘲,“先让我管书,再让我看不见字,这是考验我摸盲文的速度?”

秘书每天给他读《百科全书》,读到“borges”词条时,他突然喊停:“这段写得不行,重写!要加上‘他创造了比现实更真实的虚构’。”

1967年的婚礼上,68岁的博尔赫斯穿着黑色礼服,手杖轻敲地板,像在敲击一首探戈的节奏。

“你是我失明前的最后一抹晚霞……”他深情朗诵,新娘埃尔萨却突然笑出声:“这诗是你二十年前写给玛丽亚·科德马的!”

三年后离婚时,他摸着离婚协议书感叹:“婚姻比《巴别图书馆》还难懂,至少图书馆的书不会半夜跟我吵架。”

母亲莱昂诺尔的银发在阳光下泛着光,99岁的她依然能准确说出儿子每件衬衫的纽扣数量。

某次采访中,记者问:“您如何保持创作激情?”博尔赫斯扭头喊:“妈!咖啡凉了!”转头对记者眨眼:“看,这就是灵感来源——永远温暖的咖啡和永远在厨房的母亲。”

晚年与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的婚礼在日内瓦湖畔举行,流程像场行为艺术:用英法德西日五国语言说“我爱你”;把图书馆钥匙交给她保管时,钥匙串上挂着个微型迷宫;在结婚证上画满交叉的小径,签名为“J.L.b. & m.K.”。

玛丽亚后来回忆:“他求婚时说,你是我最后的注释,没有你,我的文字会变成无解的谜题。”

博尔赫斯的书桌前永远挂着三面镜子,角度微妙得像达利画中的时钟。

某天写《环形废墟》时,他突然扔掉钢笔:“完了!我在镜子里嵌套了七层,现在分不清现实和虚构了!”秘书跑进来,只见他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作揖:“博尔赫斯先生,能借您的灵感用用吗?”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的开头藏着个恶作剧:“我发现某百科漏了个词条……”粉丝们当真去查1920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他却在给朋友的信中大笑:“看,虚构比现实更真实——现在每个人都相信特隆存在了!”

失明后的博尔赫斯把口述写作变成了行为艺术。

“秘书必须用打字机记录,”他坚持,“键盘声是文字的节拍器,像雨滴敲打屋顶。”某次秘书偷用钢笔,他立刻皱眉:“这段文字不够机械冰冷,重来!要像《沙之书》里的沙子,每一粒都带着时间的锈迹。”

写完《沙之书》后,他叮嘱玛丽亚:“别碰稿纸,沙子会漏出来。”玛丽亚偷偷翻看,发现每页都撒着真正的细沙。

多次诺奖陪跑期间,博尔赫斯在采访中调侃:“评委一定是看了《小径分岔的花园》,结果在投票时迷路了。”

私下对朋友则更刻薄:“真要得奖了,我就学萨特拒领,理由是他们没读懂我的梗——比如《巴别图书馆》里那串永远算不完的数字,其实是我的银行密码。”

当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时,博尔赫斯冲进总统府,给官员们讲《庄子》的“子非鱼”之辩。

“各位就像惠子,永远不懂鱼的快乐。”他拄着手杖敲地板,警卫队长偷偷记笔记:“原来骂人可以这么优雅,下次训下属就用这招。”

庇隆气得摔文件:“这疯子该去精神病院,而不是总统府!”

1986年病逝前,博尔赫斯要求墓碑刻上“切勿在此寻找意义”,结果粉丝们发现扫墓石上的二维码会跳转《巴别图书馆》电子版。

玛丽亚透露:“他说要让盗墓贼也变成读者,就像他在《沙之书》里写的——有些书,一旦打开就再也合不上。”

如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尔赫斯大街”路牌下总堆着书,环卫工戴着白手套清理:“怕摸到无限,毕竟他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Gpt-4写小说常被批“太博尔赫斯”,程序员哀嚎:“他早把后现代的路走完了,我们只能在他的迷宫里打转。”

推特上的#博尔赫斯冷笑话大赛#冠军作品是:“他哪是作家?分明是上帝披着阿根廷探戈皮肤,一边跳着《一步之遥》,一边用文字建造永恒的迷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