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被物理学耽误的舞蹈家
这位印度航天之父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居然是成为古典舞蹈家!
在剑桥读书期间,他经常偷偷溜去参加舞蹈班,完全不顾自己物理学博士的身份。
直到被导师当场抓获:"萨拉巴伊先生,您解释量子力学的姿势确实很优美,但请先把黑板上的公式写对。"
导师的无奈提醒,也未能阻止他对舞蹈的热爱。
最搞笑的是,他后来把舞蹈动作融入了火箭发射指挥中,ISRO至今流传着他独创的"发射前祈福舞"。
这种独特的指挥方式,成为了印度航天史上的一个传奇。
第二节:用菜市场理论征服总理
说服尼赫鲁总理投资航天事业时,萨拉巴伊用了段神比喻:"造火箭就像买洋葱,现在贵是为了以后便宜!"
他巧妙地将复杂的航天事业与日常的菜市场交易联系起来。
说着就从公文包掏出颗洋葱放总理桌上,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更绝的是,当财政部质疑预算,他当场用土豆和火柴棍搭了个"运载火箭",声称"比美国省了99%成本"。
他用这种简单直观的方式,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后来这枚"土豆火箭"模型成了ISRO镇馆之宝。
它不仅是一个模型,更是萨拉巴伊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第三节:火箭发射场的"农家乐"岁月
特伦巴导弹发射场筹建时,这位博士卷起西裤亲自放牛——因为征地要用村民的放牧区。
他放下身段,与村民打成一片,为了航天事业不辞辛劳。
他发明了"火箭换牛奶"计划:帮村民修牛棚换场地使用权,还定期用观测设备给母牛做体检。
他用这种互利共赢的方式,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最着名的事件是某次发射前,他冲进控制室大喊暂停,只因发现"拉吉奶奶家的牛还没撤离安全区"。
他对村民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事业的关注。
第四节:科学家的迷信时刻
尽管是顶尖物理学家,萨拉巴伊却坚持每个火箭都要经过神庙祈福。
他相信科学与信仰可以并存,这种独特的观念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次美国专家嘲笑这是迷信,他反手就做了对照实验:两组同型号火箭,经过祈福的全部成功,未祈福的三枚炸了两枚。
他用实验结果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让嘲笑者无话可说。
从此ISRO多了一条"非明文规定":所有外籍专家参加发射前,必须学习合十礼的正确姿势。
这条规定虽然看似荒诞,但却体现了萨拉巴伊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五节:家庭实验室的灾难现场
他妻子回忆,家里厨房经常变成"危险品仓库"——高压锅被改装成燃料测试器,洗衣机用来分离液态氧。
他对科学的痴迷,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惊悚的是某次晚餐,他突然把咖喱倒进试管:"亲爱的,你发现了绝佳的抗冻剂配方!"
他的突发奇想,常常让家人感到哭笑不得。
结果全家食物中毒,却意外获得首个航天食品专利。
这个意外的收获,也成为了他们家庭生活中的一段趣谈。
第六节:与猴子的太空竞赛
为抢在苏联前完成生物实验,他竟在班加罗尔街头悬赏抓猴子。
他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让他不惜一切代价。
训练时发现猴子们集体摆烂,干脆改用自己当实验品——在离心机里转到吐胆汁,还认真记录:"37G时看妻子会出现三个重影,建议宇航员保持单身。"
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对象,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七节:临终前的火星脑洞
1971年病危时,他拉着医生手画火星探测器草图:"看,用纱丽布料做降落伞..."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航天梦想。
吓得医生赶紧注镇定剂,试图让他平静下来。
遗嘱里特别写明:"把我骨灰撒在发射场,万一能增加发射成功率呢?"
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现在每次重要发射前,ISRO工程师都会去他的纪念牌前放朵莲花。
这是对他的一种纪念和敬仰,也是对他航天精神的传承。
第八节:航天教育的"另类启蒙"
萨拉巴伊坚信航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创办了"儿童火箭俱乐部"。
他用自己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航天的兴趣。
有次他带着孩子们用自行车内胎和塑料瓶制作"水火箭",结果火箭发射时把校长办公室的玻璃震碎了。
他的疯狂举动,虽然带来了麻烦,但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航天的魅力。
他却笑着说:"看,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他用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现在印度许多航天工程师都是当年"儿童火箭俱乐部"的成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