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 第64章 工具短缺,林越的应急之策

我抓起手电,快步走向锅炉区。

排污阀下方那圈湿痕还在扩大,水珠一滴一滴落在地面,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刚才检查过焊缝,没有裂口,阀门也拧得够紧。问题不在外部连接,而是内部密封出了状况。

蹲下身,我用指尖抹了点渗出的水,在灯下看了看。透明,无味,确实是冷凝水。但正常情况下它不该露出来。这说明垫圈老化,已经压不严了。

站起身,我翻出随身带的维修手册,翻到供暖系统维护页。上面写着:Fpm氟橡胶垫圈,耐酸碱,适用温度范围广,更换周期每半年一次。扭矩值必须控制在25牛·米,过大容易压溃,过小则无法密封。

我们之前囤了一批专用配件,可上周改造通风管时用掉最后一套。现在库存清零。

转身走向工具柜,拉开最下层抽屉。备用密封组件空了。再打开另一格,想找专用扭矩扳手,也没见影子。我记得装修队收工前借走过,说是调发电机底座要用,结果人走了工具没还。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打不通供应商。外面雨刚停不久,空气湿度高,通讯基站估计还没恢复。等不了配送,只能自己解决。

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城郊的地图。老工业区那边有家“恒力机修”,专做重型机械保养,货架上常年摆着工业级密封件和校准工具。灾前我去考察过两次,确认他们进过一批进口氟橡胶垫圈,包装是真空铝箔袋,保质期五年以上。那种东西不会轻易报废,只要店铺没被完全毁掉,就有希望找到。

穿上防护服,戴上头灯,背上工具包。出门前看了眼时间:十九点二十三分。天还没全黑,能见度尚可,得抓紧。

越野车启动顺利,沿着主路往东开。路面残留积水泛着灰白泡沫,那是酸雨留下的痕迹。绕开几处塌陷路段,二十分钟后抵达老工业区入口。

“恒力机修”门面半塌,卷帘门歪斜挂着,玻璃碎了一地。屋顶有破洞,雨水顺着铁皮边缘滴落,在地上积成小洼。我关掉引擎,熄灯,等了几秒确认周围无异动才下车。

头灯扫过室内,货架倒了大半,零件散落各处。机油桶滚到墙角,有些已经破裂,地面油污混着泥水。我避开湿滑区域,朝记忆中的工具区走去。

左侧第三排本该是扭矩类工具陈列架。现在横在地上,几根金属杆压在木板下面。我用撬棍轻轻挪开重物,露出一台老旧液压校准仪。机身锈迹斑斑,表盘碎了,显然不能用了。但它的配重杆是实心钢制,长度约八十厘米,末端有螺纹接口,正好能和普通活动扳手套接。

试了试,咬合牢固。

这玩意儿可以当力臂用。根据杠杆原理,只要知道施力距离,就能估算输出扭矩。假设扳手长度三十厘米,加上这根杆子,总力臂达到一百一十厘米。目标扭矩25牛·米,意味着我需要在杆尾施加约22.7公斤的垂直拉力。虽然不如电子扳手精准,但应急足够。

继续翻找,在一个铁盒里摸到三片未开封的垫圈。铝箔袋完好,生产日期是灾前一个月,密封状态良好。我小心收进防水袋,贴身放好。

正准备离开,头顶传来轻微响动。一块松动的天花板边缘开始晃动,灰尘簌簌落下。我立刻后退两步,刚离开原位,一根锈蚀的吊架砸了下来,砸在刚才站的位置,溅起一片泥浆。

不能再待了。

抱着工具包冲出店门,上车关门。发动引擎,沿原路返回。途中仪表盘警报亮起——前方湿度骤升,可能是酸雾回流。我减慢速度,绕开一片低洼积水区。轮胎碾过碎玻璃,车身猛地一震,左前轮发出刺耳摩擦声。幸好只是擦伤胎壁,没爆。

二十分钟后,安全屋大门开启,车辆驶入封闭通道。

消毒程序启动,我对所有带回物品做了表面处理。垫圈单独封装,放入干燥箱。那根钢杆和活动扳手一起登记入库,备注栏写上“临时扭矩装置”。

苏晨听到动静赶来,看到我手里拿着改装工具,问:“能找到合适的?”

“找到了。”我把垫圈递给他,“氟橡胶,真空包装,应该没问题。”

他接过检查一遍,点头:“可以用。”

两人回到锅炉区,拆下排污阀。旧垫圈已经发硬变脆,边缘出现细小裂纹,难怪压不严。换上新的,重新组装。

接下来是最关键一步——紧固。

我把活动扳手套上钢杆,缓缓施力。手臂肌肉绷紧,感受着力道传递。按照计算,当拉力接近二十五公斤时停止。为保险起见,又用手感复查一圈,确认四颗螺丝受力均匀。

完成后静观三十分钟。地面不再出现新水渍。渗漏止住了。

我松了口气,靠在墙边喘了口气。这一趟出去不到两个小时,却像跑了半个战场。

苏晨拍了下我的肩:“你回来的时候,脸都白了。”

“有点累。”我说,“回去休息吧,这儿我盯着。”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我坐在主控台前,打开维修日志,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 渗漏原因:密封垫圈老化失效

- 更换型号:Fpm-15氟橡胶垫圈

- 扭矩控制方式:自制力臂模拟标准值

- 后续建议:建立关键配件二级储备,优先补充耐酸密封组件

写完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监控屏幕。各区域温度稳定,压力正常,供暖系统运行无异常。

手边对讲机突然响起。

“林越。”

是苏晨的声音。

“怎么了?”我拿起话筒。

“你让我查的那个排水槽坡度数据……我算出来了。”

“说。”

“现有设计最低点倾角只有三点七度,低于临界排水角。雨水滞留超过四十秒就会形成腐蚀热点。单纯加厚封层治标不治本。”

他顿了顿。

“我们需要主动引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