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书反派,温柔师尊请留步 > 第188章 壁上观漫说因果(七)

太极殿。

李停云曾按“先天八卦”在大殿禁制之内设有八处隐秘空间。

八个卦位,地方多,空间大,但都开发不足,除了天乾位的卧房、离火位的丹房,其他地方就没怎么捯饬过。

即便丹房、卧房,布置得也相当简洁,堪比冷冰冰的墓室,有种淡淡的死感。

相较之下,还数兑泽位,人气儿最足。

这个卦位,又名“血泽”,顾名思义,这里肯定有一大片血红血红的水泽,事实若此,李停云总喜欢把人抓到这里来,先宰后杀,不知放了多少人的血,天然形成一片血泽。

一踏进兑泽位,随便哪个犄角旮旯里,都有冤魂在嘶喊,自然是人气十足,热闹得很啊。

唉,不知不觉,他活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样子——此时此刻的血泽,与当年妖道在四知堂造出的尸山血海、锁灵大阵,有过之而无不及。

邪祟多了容易横生枝节,惹来乱七八糟的麻烦,什么亡灵逃脱、尸体变异……李停云一点也不担心。

太极殿周遭禁制,放眼天下,他也敢说无人能破!

无论往外逃,还是往里闯,横竖都是个死。

他更不怕这种地方若被修仙者发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这种光天化日搞血祭的魔头,坏事尽数做在明面上,坦坦荡荡,不欺暗室。

他怕个卵!

天底下还有谁能治得了他吗?!

没有,哈哈。

被抓来此地的四位蓬莱长老,皆是战战兢兢趴在血泽边上,连头都不敢抬一下,更别说睁眼看看,李停云是怎样把那些鸣冤呐喊的亡灵,一一碾碎。

人的灵魂会发光。

就算生前活得比阴沟里的老鼠还不如,一辈子窝窝囊囊灰败不堪,在魂飞魄散的一瞬,也似火树银花,盛大绚烂,多姿多彩。

李停云随手清剿一波亡灵,耳边嘈杂声转瞬即逝,他以一种极为轻松的语调问道:

“你们蓬莱掌门,了然和尚,是我的一位‘老熟人’。这事儿你们知道吗?”

没有一丁点气势压迫。

就像在跟他们谈天说地,闲话家常。

更令人毛骨悚然了!

四位长老互相对望几眼,其中一个擦了擦额头冷汗,回话说:“我们……自然是知道的。掌门原是禅宗‘清凉门’的大住持,法号‘了然’,佛门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避难,才逃到蓬莱洲……”

落到太极殿殿主手里,还能存活超过十二个时辰的人,通常具备两个特质。

第一,有价值,第二,识时务。

李停云慢条斯理接着问:

“那头秃驴,避的是什么难,又为什么要逃啊?”

这真可谓是“明知故问”了。

天下还有谁能比他自己更清楚此事来龙去脉?!

长老们面面相觑,没一个敢回答的。

“说话!”

一阵劲风扫过,把他们平地掀翻,摔了个跟头。

“避的是灭门之难!逃的是杀身之祸!”

方才率先发言的长老,第一个爬起来,再度开口。

他悟性高,一下子就摸到李停云的脾性,十分忌讳磨磨蹭蹭拖泥带水。

他之后说的每一句话,都尽量简明利落,切中要点,尽管身体免不了发抖发颤,但总体表现令人满意:

“百余年前,太极殿火烧清凉门,禅宗几乎满门覆灭,了然和尚死里逃生,躲到蓬莱洲避难。”

李停云冷笑一声,算他识趣。

“那你可知,我为何要灭了清凉门?”

“……在下不知。”

他不知,世人皆不知。

李停云并不为难他,反而亲自替他解答:

“还能为什么,因为有仇呗。”

识趣的长老反倒更加不解了。

“太极殿与清凉门,何来仇怨?”

太极殿迄今一百多年,与衣钵传承千年之久的清凉门相比,就像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两者相差甚远,交集甚少,有什么仇,又有什么怨呢?

遑论太极殿以破竹之势发展壮大,空前绝后锐不可当,他们不把别人踩在地上扇巴掌就烧高香了,哪曾听闻有谁反过来欺负到了他们头上?!

“什么仇,什么怨,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李停云双手抱臂,“听说过三百年前统治人间的大梁皇室吗?”

长老思前想后,说:“听说过。凡人间正朔,在位帝王皆称‘人皇’,虽说修道之人,山居不问人间事,但人皇降世、王朝兴衰,既关乎人道,亦关乎天道,多少还是会了解一些的。据在下所知,大梁皇姓似乎好像也许可能是……是‘李’?”

“把你的‘似乎好像也许可能’收回去,自信点,就是‘李’。”

李停云在他面前半蹲下来,指了指自己,问:“明白了?”

长老跟他四目相对,蓦地,瞳孔缩成极小的一点。

“你是李梁皇族后裔?!”

他震惊至极,竟然顾不上害怕,声音骤然拔高:“李梁皇室,怎么可能还有后人?不是都已经被……”

被佛门八宗屠杀殆尽!

李停云盯着他看。

他喉咙一滚,“我明……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太极殿,或许跟清凉门无仇无怨。

但李停云,跟佛门八宗,那绝对是“亡族灭种”的不共戴天之仇啊!

这事儿若说起来……还真是“说来话长”。

首先要说到,在这个信奉天道、追求飞升的修仙界,佛门弟子并不多见。

佛教八大宗派,号召力、影响力、知名度各个方面都不太行,其中之一的禅宗“清凉门”,是唯一一个排得上号的。

勉勉强强,在十大宗门中占据最末席。

世人常把“十大仙门”挂在嘴边,实际上,“十大宗门”的叫法,才最准确。

仙门,指的只能是修仙宗族和门派,可十大宗门里并不全都是道教啊,这不还有一个主修佛法的禅宗么?但人们往往叫着叫着就忘了,足见佛门在世人心目中地位之低。

再者还要说到,佛门地位低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深究起来,与人间历朝历代统治者发动的“灭佛事件”脱不开干系。

三百年前亡国的大梁,属于其中下手最狠的一代,大梁国祚虽短,只有一百五十年,但在位六个皇帝,无一不对光头和尚赶尽杀绝。

佛门不似道门。

道教门派大都山居修行,远离凡尘,一心向道,谁他妈都不能打扰老子修仙!

而佛门各宗喜好在人间圈地盘。

他们修建庙宇,那是越大越好,金塑佛身,那是越多越好,被他们占用的地盘、抓去的壮丁,就连官府也管不了。

当了和尚,便不交税,也不服徭役,甚至蔑视王法律条,寺庙多武僧,惹急眼了,他们敢跟衙门拼刀枪!

在人间统治者看来,这无异于拥兵自重,占地为王,哪个世俗政权能忍得了?!

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就这样拉开序幕。

可别小看凡人的力量。

凡间独尊儒术,以儒教为正统,佛有佛的修法,仙有仙的修法,儒也有儒的一套修炼体系。

儒道,就是人道,天道恒常,人道恒昌,人道修炼到极致,便能肉身成圣,永不堕地狱。

儒教人才辈出。儒生大都文武兼修,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士子的终极追求。

况且,朝廷里除了儒生,还有道人。

自古儒、道难分家,入世为儒,出世为道,多少位极人臣的官员到最后看透红尘想要修仙,多少修道之人自知不能成仙转头效忠人间帝王,这样的先例比比皆是。

若时局稳定,国泰民安,入朝为官的修仙者还不在少数呢,就算不做官,也能混个幕僚、师爷、白衣卿相什么的当一当。

佛门就没这个待遇了。

统治者对佛门弟子有着“野心、贪婪、不服管教”的刻板印象,偏偏民间还不少善男信女诚心礼佛,于是刻板印象又加了一条:蛊惑人心!

世俗王朝和佛门八宗的仇怨,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朝都有主张灭佛的统治者,一次又一次对佛门发起“清剿”,在大梁朝,风声最紧的时候,毛发稀疏的秃子都有可能拉出去问斩。

最后要说的是,各方势力总是此消彼长,佛门遭遇清算,道门自然兴盛,人间大大小小灭佛事件的背后,亦有道门推波助澜、施以援手。

长此以往,自然就造成了十大宗门九个修仙的现状。

然,三百年前,大梁覆灭,人间动乱,世俗政权四分五裂,兴亡之事对于老百姓是灭顶之灾,但对于佛门八大宗派来说,则是他们发展壮大的绝妙时机。

为报大梁皇室“灭佛”之仇,佛门联合各路诸侯叛党,搅弄风云,疯狂屠戮李梁皇族后裔。

杀了得有成千上万人。

这场屠杀,不仅针对皇族,平民百姓也难幸免,只要姓李,就有可能丧命。

好家伙,一时间,天下人人自危,但凡跟“李”这个字沾点关系的,无不更名易姓。

别说不敢姓李了,就连提起这个字,也犯忌讳,谁家后院种了一片李子林,都恨不得连夜砍光,不敢走漏风声。

这场危机持续了得有几十年,上百年。

直到一百多年前,太极殿“横空出世”。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蓬莱长老醍醐灌顶,看着李停云,说:“大梁发起灭佛事件,佛教徒对李梁皇室赶尽杀绝,而你,乃是皇族遗孤,所以回过头来,杀穿了佛门……”

“呐,这就叫‘风水轮流转’,对吧?”

李停云近似开玩笑的的语气,像个顽劣不自知的孩子,天真的邪恶,纯粹的暴虐。

长老摇着头,说:“这叫‘一报还一报’。可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李停云唇角微扬,一巴掌扇出去,猝不及防,把人扇飞十来丈远,轰然坠地,脑袋爆浆,血肉模糊。

他收回手,血渍风散,站起身来,悠然道:

“果然还是站着说话才不腰疼啊。”

报应没落在自己头上,谁都可以“旁观者清”,讲两句好听的大道理,如放狗屁!

话说回来,李停云带人剿灭清凉门,这事儿已经很久远了,发生在血洗蓬莱之前,杀掉云松鹤之前,甚至是屠掉灵溪村之前——

早在太极殿及四象城势力组建之初,那群秃驴的聚集地就被太极殿以犁庭扫穴之势推平。

李停云曾数度坠入轮回井,经历凡间诸事,对佛门报复性的“大屠杀”可谓印象深刻,如果把太极殿比作他手里的一把利剑,那么千千万万的佛门子弟,就是他出剑试锋的首选对象。

他自地狱解脱之后,第一个拿来祭剑的,就是佛教八宗,第一个下锅开涮的,就是禅宗清凉门,什么元氏后人,什么云松鹤,都得靠后站!

正是灭了清凉门之后,李停云“名满天下”,太极殿“威扬四海”,名,是恶名,威,自然是淫威。

清凉门么,十大宗门中处于最末,不是他们实力不行,单纯不受待见,地位稍逊而已。

俗话说“佛法无边”,佛门子弟超凡入圣,投鞭断流,靡坚不摧……

但一败涂地。

禅宗之名,出自《华严经》里一句偈语:“如入火聚,得清凉门。”李停云有所耳闻,点兵点将,选中朱雀城夏长风,采用火攻的方式,把雄赳赳一大禅宗,烧成乌泱泱一片废墟。

如入火聚是吧?何必加个“如”字?不妨真正跳进火海,切身体悟里面究竟清不清凉!

夏长风那把“南明离火”烧得清凉门连蚂蚁窝都尸骨无存。

李停云称,了然和尚是他的一位老熟人,这话不假,满门秃驴都叫他烤熟了,怎么不算是“熟人”呢?

但膈应人的是,清凉门没了,了然和尚还在,就好比灵溪村没了,元彻还活着——李停云时常反思,究竟是他布置的天罗地网本身就有问题,还是该死的老天爷处处跟他作对?!

怎么总有那么一条两条漏网之鱼,从他高高举起的屠刀之下呲溜滑走?

也许他已经忘了,又或者他压根就没想过,曾几何时,他也是这样的一条“漏网之鱼”,无数次从别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有幸逃生。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密不透风的“罗网”,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大抵也只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

“蓬莱洲,修仙道门,将一个出身禅宗的和尚收入麾下,勉强可以理解。”

李停云在血潭边慢悠悠踱步。

毕竟蓬莱是个唯实力论、什么杂鱼都敢收的门派,了然和尚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别的地方可去。

转过身来,质问:“但他一头秃驴,是怎么混上掌门之位的?你们不是向来自命不凡,自诩清高吗?何以心甘情愿听从一个老和尚的调派?”

最识趣的长老已然倒地不起,唯剩面前三个没眼色的锯嘴葫芦,还得他挨个踹一脚,才踹出点结结巴巴的声音。

虽然结巴,但是坦诚:“蓬、蓬莱洲与别的宗门有所不同,掌门、门手、手里没有实、实权,宗、宗门大小、小事务,皆由我、我们八位长老商、商讨决定。这、这是因为……”

因为蓬莱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修仙宗门。

先前就说过,蓬莱是高阶修士聚集地,一个高手联盟,组织松散,自由度高,师门弟子关系并不紧密,他们聚在一起修炼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岛上有棵扶桑神树,天地灵气最为充沛。

蓬莱洲的发家史很简单,从最开始高手打架抢占地盘,到后来团体林立聚众斗殴,最后,各个小团体派出代表,坐上谈判桌,组建联盟。

他们制定一系列合约,划分势力范围,相约和平共处,共同维持秩序。

一个不像样的宗门就这样草率地诞生了。

由于脚下站着的地方,是蓬莱岛,那么宗门名就叫“蓬莱洲”,洲者,水中可居之地也,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

组织有了,秩序有了,总得有个领头的,对外交涉、对内管理吧?

可登上这片岛屿的人,无不一心一意只想成仙,无不认为自己一定能成仙,几乎没人愿意牺牲时间、浪费精力管理杂务迎来送往。

说白了,这个掌门谁爱当谁当。

一群人扯来扯去,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委屈一下,做这个领头羊。

关键时刻,了然和尚不知打哪儿跳出来,大喊一声:我行,让我来!

众人一看,哦呦,是个老秃驴,顿时不干了,又闹哄哄地争抢起了掌门之位——他们没人想当掌门,但也没人愿把掌门之位让给和尚,局面一时有些尴尬。

为缓解尴尬,他们想出一个绝妙的妥协之法:掌门的位子,可以让给和尚,但在掌门之外,必须另设长老之位。

每个小团体都得推选出一个能代表他们说话的人,这些人就是“长老”了,掌门不能全权决定宗门事务,得由几位长老共同商定才行。

所以说,蓬莱洲的掌门,不像别的宗门掌权人,既没那么大的权力,也没那么尊贵的地位。

说好听点是掌门,说难听点就是避免掀桌的和事佬,调停争端的受气包。

权力不大,事情繁多,和尚爱当就让他当去吧,反正他说啥也不一定就是啥。

蓬莱洲林林总总八大长老,皆由岛上人匿名投票推举选出,每隔一纪,他们就进行一次“大选拔”。

太极殿正是在他们例行选拔的日子里发起攻击,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搅了个鸡飞狗跳。

听完这些,李停云“哦”一声,表示了解,不吝夸赞:“制度新颖,听着有趣。”

在大搞集权的时代,这种推举、选拔、共治的方式,还是挺少见的,李停云这人,对所有新鲜的玩意儿都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对于任何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都不介意点评两句。

关于蓬莱洲,该问的差不多问完了。

李停云这才旧话重提:

“知道‘灵根猎手团’吗?他们那位‘灵官大人’,可曾与你们打过交道?”

他的提问方式,堪称平易近人,不是他提不动刀了,而是他没抱任何希望了,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自然是方便问完立刻杀人灭口。

他已经习惯寻寻觅觅,一次扑空、次次扑空。

妖道行事是何等的缜密周全,滴水不漏,在当年就没人能逮到他的狐狸尾巴,如今三百年过去了,若是轻轻松松就能查出个所以然,才真是有鬼了!

谁料,那个结巴的声音再次响起:“知道、道啊!灵根、根猎手团嘛,还有那个、个灵官,我们都打过交、交道,是、是老熟、熟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