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联络标记仍在稳定闪烁,数据包上传节奏平稳。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距离开放国际接入已过去十八小时,全球申请企业增至十三家,覆盖南亚、东南亚及中东地区。
就在此时,系统弹出一条加急提醒:新加坡某科技公司提交补充协议,要求樊星阁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成三项前置条件——在当地注册全资子公司,缴纳五十万美元履约保证金,并接受其指定律师事务所对管理层背景的“无限期审查”。
“这不是合作,是设卡。”杨芳快步走近,眉头紧锁,“保证金数额远超行业标准,且合同里写着‘若任一技术节点未达标,资金自动归对方所有’。”
陆轩没有回应,手指滑动调出原始合同文本。条款字面合规,措辞严谨,但通篇只提樊星阁义务,未见对方任何责任约束。他轻点几下,将文件投射至大屏:“把这份协议转发马亮,我要知道这家公司过去三年有没有和其他亚洲企业签过类似条款。”
话音未落,林娜的声音从侧方传来:“仰光那边来了新消息。”她递上平板,屏幕上是一封来自缅甸能源监管局的正式函件,“他们不否认我们的技术能力,但明确表示无法确认樊星阁作为境外企业的长期运营合法性,需要我们提供由中国政府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或‘信誉担保函’。”
会议室短暂安静。
赵宇皱眉:“这种文件国内根本不存在。公安不会给企业开这种证明,商会也没有这个职能。”
张涛翻阅手机中的政策资料:“我查了缅甸外资准入细则,这类要求通常出现在高敏感行业。他们不是针对我们个人,而是对所有非本地企业提供服务时的标准防范。”
孙明点头:“问题在于,我们拿不出他们理解的那种‘背书’。如果我们强行找机构代办,反而可能被认定为伪造材料。”
黄杰站在门边,语气低沉:“这还不算完。我刚和技术组确认,菲律宾那家论坛虽然热度上升,但他们列出的质疑清单里,有七项涉及我国法律体系和企业管理模式的误解,比如认为‘民营企业不受国家监管’‘私人公司决策全凭老板一句话’。”
陆轩缓缓起身,走到大屏前,手指划过几个活跃连接点。新加坡、仰光、达卡……每一个红点背后,都不再只是技术对接,而是规则、认知、制度之间的碰撞。
“他们不是不信我们的系统。”他说,“他们是没见过我们怎么做事。”
杨芳抬头:“那怎么办?等他们自己搞明白?”
“不。”陆轩转身,“我们要让他们看清楚。但我们不能按他们的规矩走偏门。”
他按下通讯键:“马亮,追查结果出来没有?”
频道很快接通:“查到了。这家新加坡公司近三年与五家中资企业接触,其中三家最终放弃合作。原因一致——无法满足其‘风控附加条款’。另外两家勉强签约,但在三个月内被以‘响应延迟’为由终止合同,保证金全部扣除。”
陆轩眼神微冷:“这是套路。”
“不止是他们。”马亮继续汇报,“我在东南亚商业备案库里发现,至少有四家公司使用相似架构和法律团队,手法高度一致——先以合作名义接触,再通过苛刻条款制造违约条件,最后合法吞掉保证金。”
室内气氛骤然收紧。
赵宇低声说:“这是专门吃外来企业的。”
黄杰忍不住开口:“既然这样,干脆拒绝。我们现在没必要非得进新加坡市场,其他地方也在联系。”
杨芳立刻反驳:“可如果我们现在退,别人会怎么看?一个连基本审查都不敢面对的企业,谁还敢信你?”
“我不是说躲。”黄杰加重语气,“我是说别一头扎进陷阱。我们在国内能打能拼,不代表在国外也要硬碰硬。水土不服,死得最快。”
陆轩听着争论,目光落在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商业博弈,而是一场关于信任、身份和话语权的较量。
“我们不怕审查。”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下了所有杂音,“但审查必须对等。他们要我们交保证金,那就得告诉我们这笔钱由谁监管、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他们要查我们背景,我们也得有权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和历史履约记录。”
他转向林娜:“马上整理一份回应草案。第一,我们愿意配合一切合法合规的资质审核;第二,保证金可以谈,但必须基于双向约束条款;第三,所有争议解决机制必须纳入国际仲裁框架,不得单方面裁定。”
林娜迅速记录。
张涛思索片刻:“仰光那边的要求呢?总不能空着手给人看吧?”
陆轩沉默两秒,随即说道:“孙明,你牵头准备三份材料:经公证的营业执照副本、近三年审计报告、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文件。再加上一份说明函——不用官方盖章,就写清楚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接受哪些监管,股东结构如何,重大决策流程怎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