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南美大陆的柏油路面,震动渐弱,仿佛这场风波的余韵也慢慢消散。 陆轩站在指挥中心的数据墙前,目光落在那条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通往利马的冷运专线上。货柜编号0478依旧稳定前行,定位每三分钟刷新一次,轨迹笔直,未有丝毫偏移。
他抬起手,轻轻按在屏幕边缘。不是查看,也不是操作,只是确认——这根线,还在他掌中。
林娜走进来,手里拿着最新归档的周报。她将文件轻轻放在操作台上,没有出声。陆轩点头,她便转身离开,脚步轻而稳。监督机制已转入常态化,日报变周报,人力释放,系统自运转。一切都在轨道上。
但轨道,从来不是终点。
“召集核心团队,闭门会议。”陆轩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铁锤落砧,瞬间敲进每个人的神经。
十分钟后,张涛、孙明、赵宇、马亮、胡军、李刚陆续进入会议室。灯光调至低亮,投影幕缓缓降下。没有人说话,气氛沉稳,却隐隐透着一丝迟疑。南美的胜利来得清晰而彻底,兄弟们习惯了冲锋、破局、压阵,如今风平浪静,反倒有些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落脚。
陆轩站在幕前,没有立刻说话。他调出南美物流热力图,绿色流转线密布全境,像一张被重新织就的网。屏幕上,0478货柜正穿过安第斯山脉隧道,信号短暂波动后迅速恢复。
“我们赢的,不是对手。”他终于开口,“是失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过去三个月,我们盯着每一个节点,查每一笔账,防每一次变轨。我们把别人不敢碰的烂摊子,理成了样板工程。这值得庆功。”
他关掉屏幕,会议室陷入半明半暗。
“但稳定不是终点,是跳板。”陆轩的声音沉了下来,“现在没人敢动我们,正是我们动别人的时候。”
李刚下意识挺直了背,胡军眼神一亮,但赵宇皱了眉。孙明低头翻着手中的财务报表,指尖停在“监督系统维护预算”那一栏。
“南美刚稳,”赵宇开口,“如果我们抽调人手去搞新东西,万一这边反弹,前功尽弃。”
“财务上也有压力。”孙明接话,“调研要钱,建模要人,现在预算已经倾斜在系统维护和应急储备上,再开新口子,现金流会吃紧。”
张涛没说话,只是打开平板,调出一份报告标题:《国际新兴市场潜力评估》。
陆轩看了他一眼,点头:“你说。”
“我们现在的优势,是建立了可复制的监督体系和执行标准。”张涛站起身,将报告投上屏幕,“但优势不会自动延续。东南亚、东欧,这两个区域的物流网络正在快速扩张,政策弹性大,本地势力分散,没有形成绝对垄断。如果我们现在不进去,等别人建起壁垒,我们就只能绕道。”
“绕道就是退让。”马亮低声说。
“问题是,谁去?”赵宇问,“我们的人现在全绑在南美线上,张涛你说的‘可复制’,是理论,不是现实。”
陆轩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东南亚群岛与东欧平原:“正因为是理论,才要有人去验证。正因为资源紧,才要精准投放。”
他收回手,语气坚定:“监督系统已转入周报制,林娜会重新排班,释放三成人力。赵宇,你继续盯南美,确保不松弦。孙明,从应急储备里划出一成,作为前期调研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按周审计。”
孙明点头。
“马亮,你的情报网不能停。”陆轩转向他,“老对手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报我。但你的副手,抽出来两个,归张涛调。”
马亮皱眉:“查敌情不查需求,我怕漏掉杀招。”
“杀招在明处,我们能防。”陆轩说,“真正的危险,是看不见的机会被别人抢走。未来不在防守,而在发现。”
张涛眼中闪过一丝光。
“从今天起,成立‘战略前瞻小组’。”陆轩宣布,“张涛牵头,负责研究新市场可行性。马亮提供情报支持,孙明负责财务模型测算,赵宇在确保南美稳定的前提下,提供运营经验输入。”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胡军忽然开口:“陆哥,搞研究……是不是太文了?兄弟们习惯打仗,写报告、看数据,能行吗?”
陆轩看了他一眼,没笑,也没反驳。
他走到窗前,推开半扇玻璃。城市天际线在晨光中清晰可见,远处工地塔吊缓缓转动,新楼一栋接一栋拔地而起。
“十年前,我们为一口食堂饭打架。”他说,“五年前,我们为一条街的归属拼命。现在,我们在地图上划区域,定规则,让人按我们的节奏走。”
他回身,目光如铁:“武力是底线,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是脑子。别让昨天的胜利,锁死明天的可能。”
胡军沉默,随后缓缓点头。
李刚咧嘴笑了:“那我也去学报表。”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笑声,紧绷的气氛悄然松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