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站在宁平服务站的调度台前,手机屏幕还亮着,马亮刚发来的数据仍在眼前滚动。他没有关机,而是将屏幕转向身后墙上挂着的全国热力图。那张图上,几十个红点密集分布在华北、华东与西南的几座城市,每一个都对应着“听风”系统预售订单的爆发区域。他盯着其中三个点——太原、徐州、南充,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叫他们来开会。”他说,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进石板,沉实有力。
不到二十分钟,张涛、孙明、林娜、胡军陆续走进会议室。没人说话,各自落座。张涛把笔记本打开,屏幕上是刚整理完的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孙明手里捏着一份财务简报,边角已被手指反复折出痕迹;林娜抱着一叠用户留言打印件,纸页边缘有些发皱;胡军则靠在墙边,双手抱胸,目光落在陆轩身上。
陆轩站在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写下三个字:“复制它。”
“‘听风’不是一台机器,是一套体系。”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从技术响应,到服务落地,再到信任建立——这套模式,能在城西走通,就能在别的地方走通。”
张涛低头翻动报告,忽然在末页停住。他提笔写了一行小字:“若标准统一,是否预留国际接口?”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技术层面,我们可以做到全国SOP化。但服务逻辑,必须留出本地适配空间。比如报警延时、语音提示语,不能一刀切。”
胡军立刻接话:“太原那边老人习惯‘响三秒就接电话’,可徐州有些家属说‘响五秒再动’,怕误触。我们定哪个?”
“都不定。”张涛回答,“我们给区域团队权限,让他们根据本地反馈微调。核心协议全国一致,交互逻辑允许浮动。”
林娜在本子上记下,忽然轻声问:“如果将来去国外,方言都不同,怎么办?”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陆轩没回答,而是拿起桌上那张热力图,折了个角,塞进公文包内层。他的动作很轻,却像把某种重量悄然封存。
孙明翻开财务报表,指着一组数字:“首日订单三倍预期,现金流能撑四周。但如果要复制到三个新城市,前期投入至少八百万——人员培训、设备前置、服务网点搭建,哪一项都不能省。”
“钱从哪来?”胡军问。
“以老养新。”孙明说,“用城西、宁平这些成熟站点的利润,补贴新试点前六个月运营。等新市场回款,再反哺下一批。”
陆轩点头:“就按这个节奏走。三步——第一,把现有流程全部SOP化,技术、服务、运维,一个动作都不能差;第二,选太原、徐州、南充为首批复制试点,三个月内完成落地;第三,服务网点提前布局,人可以少,但点必须扎下去。”
张涛立刻起身:“我马上带技术组做标准文档,七十二小时内出初版。”
孙明补充:“我同步做资金调度方案,优先保障三个试点的设备采购和人力储备。”
胡军站直身体:“我带运维骨干去三个城市踩点,摸清社区结构和老人分布。”
林娜合上本子:“用户反馈系统也要升级,增加区域标签,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陆轩看着白板上的“三步走”,沉默片刻,忽然问:“如果这套模式真能铺开,一年后,我们能覆盖多少城市?”
张涛快速心算:“按现有资源,保守估计三十个。但如果资金链不断,可以冲到五十。”
“不够。”陆轩摇头,“我们要的不是五十,是一百。不是覆盖,是扎根。每个点,都得像城西一样,让人知道——只要按下那个按钮,就有人来。”
他走到窗前,拉开百叶窗。晨光斜射进来,照在桌上的“听风”样机上。哑光白的面板泛着微光,像一层薄霜凝在铁上。
“从今天起,樊星阁不再只是做空调的。”他说,“我们在建一张网。一张能把孤独接住的网。”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但每个人的呼吸都沉了下来。
张涛打开笔记本,调出技术架构图。他在核心协议层画了个框,标注“全国统一”。然后在交互层画了三个分支,分别写上“华北”“华东”“西南”。最后,在图的右下角,他加了一个未命名的虚线模块,用极细的笔尖写下:“待扩展”。
孙明重新核算资金模型。他在“以老养新”策略下划了重点,又在报表边角添了一行小字:“建议预留10%预算用于跨境结算通道搭建。”写完,他把文件夹合上,放进随身包。
林娜开始整理用户留言。她发现,高需求城市的老人普遍有两个特征:独居率高,子女在外地工作。她在笔记上写下:“服务的本质,不是响应报警,是填补缺席。”
胡军拿出三张城市地图,铺在桌上。他用红笔圈出几个老旧社区,都是六层以上无电梯的老楼。“这些地方,必须优先覆盖。”他说,“老人爬不动楼,我们就得跑得更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